買買買禁斷症

2021/04/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從18年11月開始一個月不買衣服實驗,意外發現沒那麼困難,然後就一直到現在。(中間只買了雙樂福,不算衣服。)在這期間,我把衣物類的購物app都刪掉,把FB/ig上跟這些有關的帳號也取消訂閱,當然email裡的廣告信也做了一次清理。
這幾個月慢慢實作下來,說實在感覺滿清爽的,家裡雜物變少了,找不到東西的情況也變少了,限制自己不能買所以不會花時間瀏覽,時間就變多了,雖然多出來的時間幾乎全都花在繼續清理上。人是被成就感驅使的動物,於是19年初,我的新年新希望是實驗一個月不買任何消耗品以外的東西。在我想像中這應該很簡單吧,撐到過年就好了,但偏偏怕的就是這個過年。
春節前這個檔期,意想不到地比什麼雙11雙12黑色星期五更可怕。一來是大家總是習慣過年就要煥然一新,買些新東西好過年早就內化成從骨子裡透出的渴望,不穿個新衣新帽似乎這年都白過了一樣。再來,通常過完年冬天也差不多要結束,所有冬季商品都會在年前痛下折扣,砲火之猛烈,令人防不勝防,舉凡高價產品家電、3C,或家庭用品拖把、掃把、洗衣精、衛生紙,全都在各大通路各種下殺,彷彿不囤貨都對不起荷包。
最嚇人的是,我發現自己似乎對買買買的小確幸感十分著迷。以往開了一個很長的會,或是一整天忙碌之後,不時會光顧最近的7–11,買個巧克力或咖啡,不然就是買個有趣的小東西。這種買個什麼用來撫慰心靈的紓壓小手段,見效快而且效果好。收到包裹也是一樣,拆開的那一瞬間,那種期待新玩具的心情立刻被滿足,還可以有效轉移生活裡痛苦、不滿、腦筋裝糨糊的負面情緒。如今不能再買,這幾個禮拜總覺得手癢難耐,痛苦指數日益飆高,不能買反而越想看越想逛,跟藥物禁斷症有87分像。人果然還是不能太高估自己。
這幾天看了netflix上的極簡主義影片,心裡的騷動才稍稍平息。再次回頭檢視:我們到底為何而買?我們買的究竟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還是媒體廣告裡塑造的那個想像中的自己?我們擁有的東西真的能代表真正的我們嗎?
在極簡這條路上,我走得很慢,沒辦法說丟就丟,還時常反反覆覆。但到現在都還沒放棄,大概是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會逼著人一次又一次想起初心,然後一點一點撥下糊起的外殼,看見真正的自己吧。
4會員
13內容數
前囤積症、購物狂的極簡生活實驗。極簡不只是斷捨離、清雜物,或是比誰東西少的軍備競賽,而是一場讓生理和心理都愉悅的生活實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