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國中的時候,曾經人生願望清單中有過那麼一項:希望有一天能踏上青藏鐵路之旅。但如今因為政治情勢和疫情,除非中共政權垮台,不然大概只能看別人的遊記或影像記錄過過乾癮吧?
《馴羊記》以「前往西藏尋找雪豹」為主線,輔以作者對西藏風土的觀察;另外也將歷史脈絡巧妙地埋進故事中,從唐代文成公主和親、解放軍進入西藏,一直到文革後的現在。政治現實固然令人不勝唏噓,但自然環境的危殆更是令人憂心。透過作者徐振輔——地理所碩士生、昆蟲系畢業——獨到的眼光與凝鍊的筆,帶領讀者神遊那片蒼茫大地,一同為雪豹的足跡驚嘆、為藏人傳統文化的消亡憂傷。
星星、雪,與火
「然而人必會帶著語言,前往每一片終將因其改變的原野;
我們也還是需要語言,為所有逝去之事留下痕跡。」
序章從星星開始,記敘主角來到青藏高原的一處研究站,進行雪豹的調查工作。讀者能夠藉機觀看高原刻苦的日常生活、不同於海島都市的視聽體驗、認識各種動物的習性、以及藏人與自然間的互動,試圖在一次次的追尋中,望見雪豹如深湖般的澄澈雙眼。就我一個城市人而言,「望向地平線,夕日乍現,高原沉入金光之海,幾隻達烏里寒鴉沉默地立於樹尖」,這等光景,確實只有在夢裡得見。
言詞已盡,吾將遠行
再回頭看第一章第一節會發現,原來這一節幾乎就是本書的緣起和概要。在第一章裡,主角再次回到西藏,這一趟會慢慢地搭車、遇到台灣人進西藏會遇到的事情,以及不該遇到但若有神助的事情,之後到達大昭寺、布達拉宮,與主角一同走進拉薩、探訪這座古老的聖城。
之後,在沖賽康市場中,如冒險遊戲一般遇到神祕小販,進入隱密的地下室後,與被做成藏袍的雪豹毛皮相逢,同時,也展開了第二章的新旅程。我覺得這樣透過步行間的觀看、對話,觸發新的見聞與故事,很容易讓讀者投身其中、願意繼續跟著走下去。而第一章結尾的安排讓人不禁莞爾,有興趣知道結果的朋友不妨一讀。
《馴羊記》中的《馴羊記》
主角在旅途中帶上了一本修行者宇田川慧海的《馴羊記》,內容是慧海在西藏生活的日記。日記內容在各個章節中穿插做為補述,而同時也積極地為讀者講述西藏充滿血淚的歷史:1959年的拉薩事件、其後的西藏騷亂、達賴喇嘛出逃印度、蒙古傭兵投入解放西藏運動、文革,最後迎來文化真空後的修復與重建。但是,「想到將來記憶所能指認之物盡數凋零,還能有信心說服自己文字為真嗎?抑或兩者盡成虛妄?」
要修復已經被破壞殆盡的事物談何容易?脆弱的文物與不可靠的記憶,是否能夠穩妥的傳承下去?而我們又要怎麼去辨別,自己傳承下去的東西,跟最一開始的東西有一樣的本質呢?雖然一切都沒有辦法保證,但我們能做的,或許也就只有盡量把東西寫下來,把記憶繼續流傳下去吧。
「西藏究竟是個什麼地方,經歷過什麼,又往哪裡去?漫步在巨獸環伺的資訊叢林,還原真相越來越像一句妄語,就算仍有歧異之聲從嚴密網篩滲漏出來,在中國語境下永遠都是極少數。那是一種絕望的孤獨,彷彿用海洋去淹沒一場雨。」
如果想關心更多關於西藏的事情,請參考報導者所整理的這份書單。
總有一台車會帶我們回家
第二章〈豹子對你而言是什麼?〉源自市場的地下室,同時似乎也訴說著作者書寫雪豹的初衷。由四篇短篇,敘述兩個小男孩為了籌錢給爸爸治病去獵雪豹的經過,最後以一個充滿禪意(?)的方式結尾。很有意思的一章。之後,主角在第三章驅車前往瑪洛,認識了牧羊人才合道,並且被邀請留下來過年。
在過年期間,主角記下了他與藏人生活相處之際所想到的事情:遺世獨立的烏托邦、藏傳佛教的宇宙觀、令人傻眼的改編藏戲等等。而就在看完「挺有意思」的新藏戲之後,緊接著第四章〈雪雀〉則道盡了傳統藏戲在面臨現代電影挾著政治正確大旗的文化入侵時,是如此的孱弱無力。最後一位藏戲師在接受紀錄片拍攝時是如此激昂的投入,好像想把這輩子知道的全部都塞進電影膠卷裡似的。
而儘管身體非常抗拒電影,但仍盛裝出席紀錄片放映的藏戲師,在發現自己最後只有一顆獨坐的長鏡頭,在銀幕上笑著親口講出那格外諷刺的台詞時,那一幕真的是無比的悲傷,隔著書頁都能聽到整個放映室靜默下來的聲音。
馴羊,高原鼠兔與草原生態
「一個好的牧羊人既是環境的聆聽者也是傾訴者,牲畜是溝通的語言,草原是複調的歌。你必須感知環境流變,隨時靈活回應。」
第五章是西藏自然地景紀實,跟著村民朝聖神山、與才合道學習放羊,還有高原鼠兔生態的觀察分析等等,為目前草原退化的危急情況留下記錄。而後發現生了怪病的羊,連結到早年挖山淘金熱所留下的遺毒,反省人類對於地球造成的負面影響。在這一章節中,作者展現了他對於生態、地理的豐富學識,並且非常自然地寫進書中,讓我們知道地球的另外一個角落,也正發生著類似的事情。而或許我們最終只能像複眼人一樣:「只能觀看,不能介入」。
最後,主角輾轉回到市區、回到台灣。究竟主角有沒有跟雪豹見上一面?兩本《馴羊記》之間究竟有沒有政治隱喻的意思?就留給你親自去看看吧~
書名:《馴羊記》
作者:徐振輔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