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005 王荊公獨遊 出處:《青瑣高議》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王荊公1介甫,退2處金陵3。一日,幅巾4杖5,獨遊山寺,遇數客盛談文史,詞辯紛然6。公坐其下,人莫之7。有一人8問公曰:「亦知書否?」公唯唯9而已,復問公何姓,公拱手10答曰:「安石姓王。」眾人惶恐11,慚12而去。
注釋:
1.王荊公: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因受封為荊國公,故稱王荊公。 2.退:辭去職務。 3.金陵:今南京。 4.幅巾:以絲絹做的束髮巾。 5.屨:以麻、葛織成的鞋子。 6.紛然:雜亂的樣子。 7.顧:關注、注意。 8.徐:緩慢。 9.唯唯:含糊應答聲。 10.拱手:兩手合於胸前行禮。 11.惶恐:慚愧。 12.俯:低頭。
隨堂練習:
1. 文中,「盛談文史,詞辯紛然。」是在形容眾人正在做什麼?
2. 眾人初見到王荊公坐在一旁,反應是如何?
3. 「亦知書否?」是什麼語氣?
4. 「眾人惶恐,慚俯而去」的原因是什麼?
補充:
1。高談闊論:(1)暢快而無拘束的談論。(2)沒有實質內容,空泛而漫無邊際的談論。
2。:雖然看到,但因心不在焉,好像沒有看到一樣。形容漠視,不關心。
3。:比喻不知禮敬或認不出權貴者。
4。:形容人的名氣聲望很大。(,盛大的樣子。)
5。學問淵博:淵,淵深。博,廣博。學問淵博謂學識豐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6會員
603內容數
文言文養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咕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蝜蝂1者,善負2小蟲也。行遇物,輒3持取,卬4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5不止也。其背甚澀6,物積因不散,卒7躓仆8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苟9能行,又持取如故10。又好上高,極其力不止,至墜地死。
    蒙1人衣2狻猊3之皮以適4壙5,虎見之而走6。謂虎畏己也,返而矜7,有大志。明日服8狐裘9而往,復與虎遇。虎立而睨10之。怒其不走也,叱11之,為虎所食。  
    有盲子1道涸2溪。橋上失墜,兩手攀3楯4,兢兢5握固,自分6失手必墮深淵矣。過者告曰:「毋7怖,第8放下即實地也。」盲人不信,握楯長號9。久之,力憊10,失手墜地。乃自哂11曰:「嘻!早知即實地,何久自苦耶!」 
    陶公1少時,作魚梁吏2,嘗3以坩4鮓5餉6母。母封鮓付使,反書7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8見餉,非唯9不益,乃10增吾憂也。」    
    蝜蝂1者,善負2小蟲也。行遇物,輒3持取,卬4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5不止也。其背甚澀6,物積因不散,卒7躓仆8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苟9能行,又持取如故10。又好上高,極其力不止,至墜地死。
    蒙1人衣2狻猊3之皮以適4壙5,虎見之而走6。謂虎畏己也,返而矜7,有大志。明日服8狐裘9而往,復與虎遇。虎立而睨10之。怒其不走也,叱11之,為虎所食。  
    有盲子1道涸2溪。橋上失墜,兩手攀3楯4,兢兢5握固,自分6失手必墮深淵矣。過者告曰:「毋7怖,第8放下即實地也。」盲人不信,握楯長號9。久之,力憊10,失手墜地。乃自哂11曰:「嘻!早知即實地,何久自苦耶!」 
    陶公1少時,作魚梁吏2,嘗3以坩4鮓5餉6母。母封鮓付使,反書7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8見餉,非唯9不益,乃10增吾憂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前言 宋神宗不到二十歲就即帝位了;他有心改變北宋從立國以來,日益積貧、積弱的現象,因此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為人執著,不恤人言,不通人情,在當時就有許多負面批評,然而為了振興北宋王朝,神宗仍然擋住所有批判,執意任用,並全力支持。史載高太后認為王安石在變亂天下,孝心很重的宋神宗
集句聯發明者北宋「王安石」創造一種比較自由的不局限於作者、文體、年代的詩文集合的創作手法;以工巧為重,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清朝才子「何文煥」在其所撰《歷代詩話》說:“荊公(王安石)始為集句詩,多者至百韻,皆合前人之句,語意對偶往往親切過於本詩”。王安石可為集聯之集大成者。 維基百科記載:何文
Thumbnail
一個曾經支持過三國時期孔融跟袁譚治理青州,謎一樣的男人。光榮以為他是文官,其實他戰功彪炳。
Thumbnail
我們上次看到,由於蘇洵過世,二蘇兄弟不得不再度離開官場,運送父親的靈柩返回蜀地(四川);守孝期滿,二蘇兄弟返回京城,沒想到直接撞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 年,沒有在開黃腔🥵) 無論從什麼層面看,年僅 20 歲的宋神宗都是個亟思進取的皇帝,他渴望痛擊遼國、西夏,重振大宋基業。打
Thumbnail
雙神會面後,宋神宗立即授王安石翰林學士兼經筵侍講,換句話說,王安石成了皇帝的國政+學術指導教授。 王安石學問豐厚,口才一流,無論宋神宗問什麼問題,王安石都能對答如流且發人深省。沒過多久,宋神宗就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兩人思想逐漸同步。 宋神宗愈來愈想重用王安石,不只是因為他信奉「安石教」,還因為反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寒山,即寒冷的山野。隨著寒氣的加重,山林間樹木的顏色,也轉為一片深綠了;秋天的溪水,整日潺潺的流動著。詩人拄著手杖站在柴門外;在陣陣的涼風裡,悠閒的聽著傍晚的
Thumbnail
送別 唐代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送別友人時所作。詩中,作者通過對友人送別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之情。前兩句直接點明送別的場景和主題。接下來兩句,作者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和原因。友人因為在官場上不得意,所以
Thumbnail
行宮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元稹的《行宮》。詩中描繪了一座荒涼的古行宮,宮中花朵依然盛開,卻無人賞識,只有白髮宮女閒坐在一起,聊著當年的玄宗皇帝。形容空曠冷落,用來描繪行宮,可見其荒蕪之狀。將花朵的鮮艷與無人欣賞的寂寞形成對比,更顯得凄涼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描繪了王維在輞川閒居時所看到的秋景,以及他閒居生活中的安逸與樂趣。一幅秋日山水的畫面:山色蒼翠,秋水潺潺,動靜結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前言 宋神宗不到二十歲就即帝位了;他有心改變北宋從立國以來,日益積貧、積弱的現象,因此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為人執著,不恤人言,不通人情,在當時就有許多負面批評,然而為了振興北宋王朝,神宗仍然擋住所有批判,執意任用,並全力支持。史載高太后認為王安石在變亂天下,孝心很重的宋神宗
集句聯發明者北宋「王安石」創造一種比較自由的不局限於作者、文體、年代的詩文集合的創作手法;以工巧為重,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清朝才子「何文煥」在其所撰《歷代詩話》說:“荊公(王安石)始為集句詩,多者至百韻,皆合前人之句,語意對偶往往親切過於本詩”。王安石可為集聯之集大成者。 維基百科記載:何文
Thumbnail
一個曾經支持過三國時期孔融跟袁譚治理青州,謎一樣的男人。光榮以為他是文官,其實他戰功彪炳。
Thumbnail
我們上次看到,由於蘇洵過世,二蘇兄弟不得不再度離開官場,運送父親的靈柩返回蜀地(四川);守孝期滿,二蘇兄弟返回京城,沒想到直接撞上了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熙寧二年,1069 年,沒有在開黃腔🥵) 無論從什麼層面看,年僅 20 歲的宋神宗都是個亟思進取的皇帝,他渴望痛擊遼國、西夏,重振大宋基業。打
Thumbnail
雙神會面後,宋神宗立即授王安石翰林學士兼經筵侍講,換句話說,王安石成了皇帝的國政+學術指導教授。 王安石學問豐厚,口才一流,無論宋神宗問什麼問題,王安石都能對答如流且發人深省。沒過多久,宋神宗就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兩人思想逐漸同步。 宋神宗愈來愈想重用王安石,不只是因為他信奉「安石教」,還因為反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寒山,即寒冷的山野。隨著寒氣的加重,山林間樹木的顏色,也轉為一片深綠了;秋天的溪水,整日潺潺的流動著。詩人拄著手杖站在柴門外;在陣陣的涼風裡,悠閒的聽著傍晚的
Thumbnail
送別 唐代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送別友人時所作。詩中,作者通過對友人送別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之情。前兩句直接點明送別的場景和主題。接下來兩句,作者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和原因。友人因為在官場上不得意,所以
Thumbnail
行宮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元稹的《行宮》。詩中描繪了一座荒涼的古行宮,宮中花朵依然盛開,卻無人賞識,只有白髮宮女閒坐在一起,聊著當年的玄宗皇帝。形容空曠冷落,用來描繪行宮,可見其荒蕪之狀。將花朵的鮮艷與無人欣賞的寂寞形成對比,更顯得凄涼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描繪了王維在輞川閒居時所看到的秋景,以及他閒居生活中的安逸與樂趣。一幅秋日山水的畫面:山色蒼翠,秋水潺潺,動靜結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