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每個人心中都住著個長不大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韓國去年在疫情的打擊下,影視作品的水平並沒有受到影響。自《梨泰院Class》之後,又有一部作品登上熱話,那就是《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在tvN播出,播出後便吸引不少人觀看。故事主要講及責任沉重的男看護與著名童話故事女作家的愛情故事。兩人早年結識,但因一些問題而分開,沒想到在多年後,兩人再度會面。在兩人慢慢相處下,他們的內心得到解脫,最終走到一起。《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一開始用童話故事的形式敍述背景,在電視劇中亦不斷以不同的童話故事貫穿整部電視劇,當中劇情探討不少內心深處的問題,例如現實與幻想、笑容與哭泣和希望與幻滅等等。作品借著這些問題去反思人們的非表象問題,究竟人的內心是否真的那麼強大呢?
筆者一開始覺得以童話為主題的作品十分吸引,本來就打算以童話為主要角度來分析這部作品。但令筆者意外的是《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的內容構成元素十分豐富,單以童話去分析這部作品並不足夠。故筆者以下會把電視劇內容分數個部分來分析,借此全面剖析作品的內容。
  • 童話必然是美好的嗎?
高文英:「童話是把現實世界的殘酷以及暴力歷史性描繪出來的殘忍幻想小說。」
   每個人的童年必然會聽過不少童話故事,如白雪公主,睡公主,青蛙王子等等,與童話相關的商品更層出不窮。不過,不知道有多少人聽過黑暗童話呢?筆者在小學的時候便看過黑暗的「格林童話」,更聽聞黑暗童話版本才是格林兄弟原本的作品,但因為內容十分殘忍而作出不少改動,最後變成現今小孩子閱讀的《格林童話》。雖不知是否屬實,但筆者認為原來的內容的確揭露了現實的殘酷。然而,黑暗童話真的有不好嗎?
《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的女主角高文英曾經說過:「童話是把現實世界的殘酷以及暴力歷史性描繪出來的殘忍幻想小說。」若真如此,為何現今的童話故事都是美好的呢?這都是因為大人們認為小孩子應看多些美好的事物,讓年幼的他們對著這可悲的世界多點希望與幻想。有些孩子會變得乖巧,因為他們相信聖誕老人只會給乖寶寶禮物。而大人們明知現實的殘酷,卻不自覺地共同編織一個巨大的謊言,更可怕的是,這種情況並不只出現在部分地區,而是出現在世界各地。大人們借著童話來達到教化的作用,希望孩子們在虛構的故事中學習到真實的道理。全世界為了捍衛孩子的童真編寫了童話故事,讓他們沉迷於假的世界中。但在《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中,高文英大大反擊這個觀點,她說:「童話不是給你夢想的幻想劑,而是讓你明白現實的覺醒劑。」她的童話故事有點殘酷,有點血腥,並不夢幻,但她在教授孩子們真實的道理。她用童話包裝著現實生活,讓孩子們尚是一張白紙時,便開始與現實世界接軌。所謂「適者生存」,高文英的童話教授孩子們如何在殘忍的人生中活下去,亦告訴孩子們如何成長。筆者認為這世道最為諷刺的是,人們不斷給孩子幻想的空間,但當孩子成年後,便認為他們應發現所有童話都是假的,當他們繼續相信那些童話時,人們便會認為他們是幼稚、不成熟、長不大。作為大人,我們應給予孩子們虛幻的夢,還是應讓他們早日了解世界的殘酷呢?
  • 微笑與哭泣
文尚泰:「是心生病了,身體太正直了,生病會流眼淚,可是心是愛說謊的,生病也很安靜。所以只有在睡覺時,才會背著所有人發出狗叫般的哭泣聲,嚶嚶....」
   這數年間,一種不明顯的情緒病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微笑抑鬱症。有些人看起來十分快樂和樂觀,但其實他們的內心十分抑鬱與寂寞。不只是他們,現今很多人在別人面前掛著微笑,但苦惱與壓力只能在內心獨自承受,只有在忍不下去時,才會背著全部人發洩自己的情緒,發出嚶嚶聲。在《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中,男主角文鋼太的朋友載洙曾對文鋼太說過:「你不知道嗎?真的不知道嗎?你笑的時候像小丑,雖然眼睛很悲傷,但嘴角卻這樣上揚。」這種假面笑容出現在不同人的臉上,但原因卻五花八門。一些人是因不想讓家人擔心、一些人是因不懂怎麼去表達自己的情緒,一些則是因為他們相信只要笑著就可以變得快樂。忍耐力高的文鋼太與不怎麼忍耐的高文英相遇後,兩人都產生不少的變化。在文鋼太的臉上會出現愈來愈多的表情,而高文英的情緒變化亦穩定了不少。
  那我們可以怎樣去治癒內心的創傷呢?《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為我們提供一個解決方法── 面對問題不要逃避,而是直視。
高文英曾說過:「創傷要這樣在面前看,而不是在背後去安撫。」每個人在生活上與感情上,肯定都遇過不少挫折與難關。人們試圖去逃避,去假裝不知道問題的存在,好像這樣問題真的可以消失不見。但真的是這樣嗎?忽視傷口,不想去處理問題,傷口只會慢慢惡化,最後潰瘍。筆者相信很多人都有著相同或相似的經驗,面對感情問題,我們偏向迴避而非直視,因為我們害怕失去這段感情,於是我們由著內心的質疑與不滿慢慢發酵,到了最後就像文鋼太一樣,一次性爆發起來。所以這部作品不斷告訴觀眾:面對問題不要逃避。電視劇中有一本童話書──《吃掉噩夢的少年》,當中提到:「不要忘記,而是克服,如果克服不到,你就永遠只是長不大的孩子而已。」人們每一次的成長都是帶著傷痛,每一次的疼痛都告訴自己要變得優秀。我們從貧窮中學懂自強;我們從失去中學習珍惜;我們從受傷中學會自愛。成長,大概是這部作品的一大主題,我們在這部電視劇中可以看到文尚泰如何成長,由「小孩(受保護的人)」長大成「大人(保護別人的人)」。當然,成長並不簡單,大人要負上大大小小的責任,不管是給弟妹零用錢還是要保護家人。很多人現在都想回到童年,當中不少是因為「大人的責任」。我們不想負責任,我們只想任性地去做我們想做的事。亦因如此,我們才長不大。
  • 為何我們是長不大的孩子
文鋼太:「哥,你知道嗎?我也是,為了成為大人,真的非常努力。」
  人的內心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強大。我們會記住別人一句無心的話,我們亦會因為他人的批評而不自信。我們是小孩並不是因為我們仍有童真,而是我們不想去面對內心最深層的創傷。例如文英不敢去掙脫媽媽的控制;鋼太覺得自己不被需要;尚泰不敢去面對蝴蝶。我們想要保護自己,於是把最真實的恐懼和自己都困在內心深處,誰也無法接近。因此,我們無法成長。無論在年齡上增加多少,我們還是會因為內心那道陰影而跪下。成為大人,並不是在生日那天去領取新的身份證,而是懂得去承擔和面對。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面對內心的恐懼,所以我們需要「愛」。
說到愛,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一個故事呢?在柏拉圖的《會飲篇》中,阿里斯托芬以有趣的方式去解釋愛情。他向聚會上的人們介紹愛情,他說世上原有三種人類,有男性、女性與雌雄同體。他們都有著四隻手,四隻腳,兩個性器官和兩個頭。由於他們不尊敬神明,且力量強大,所以宙斯想要滅絕人類。但若完全滅絕人類的存在,神明便沒有祭品,所以宙斯把人類「一分為二」,男性分為兩個男人,女性分為兩個女人,而雌雄同體分為一男一女。阿里斯多芬認為愛情便是在這世上找尋失去了的另一半。當人們找到後,力量便會回復到最初的狀態。在《雖然是神經病但沒關係》中,高文英在童話課上唯一一次沒有反駁學生的課題就是《美女與野獸》。愛,是最純粹的存在。貝兒與野獸的相愛就是一個互相治療的過程。愛,使我們內心變得強大,從而使我們有勇氣去面對和治癒內心的傷痕。成為大人,我們不但要懂得面對,我們更要懂得去愛。而愛是甚麼,每個人有不一樣的體會。要發現「愛」,第一步便是要各位慢慢留意身邊的事物,說不定在哪天,各位也會像鋼太一樣,發現母親對他的愛。願大家早日找到那份「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個專題主要分享我對於不同類型的作品的所思所想,以及個人的情緒抒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說起經典神片,大家都會有不同的電影推介。筆者是上大學才知道《楚門的世界》這部神片,觀賞後便不禁重看數次,慢慢細味當中的深意。不同人對於命運有不同的看法,部分人可能會認為命運早有安排,即命定論;部分人則認為命運由人的自由意志來決定。
  說到宮崎駿的動畫世界,不知道大家會想起哪部電影呢?《風之谷》、《天空之城》、《千與千尋》,還是其他呢?筆者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風之谷》。不為甚麼,只是被動畫中滿滿的昆蟲所嚇到。許多人在看完《風之谷》,會認為宮崎駿想勸導人們停戰。而《風之谷》並不只限於此。《風之谷》這部作品能夠體現到宮崎駿的飛行夢
  說到自《愛的迫降》後最受好評的韓劇,肯定就是《梨泰院Class》了!《梨泰院Class》自今年年初開播,不少觀眾都十分喜愛。 在 《梨泰院Class》不同角色的成長,有著不同的層次﹝個人、社會、人生﹞
紀伯倫說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是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未來,而這未來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而這思想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欲望,而這欲望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人生,而這人生不屬於你的。所以別把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欲望、未達到的未來都放在孩子身上,這不但是束縛了孩子的自由,亦是一種親情綁
  說起經典神片,大家都會有不同的電影推介。筆者是上大學才知道《楚門的世界》這部神片,觀賞後便不禁重看數次,慢慢細味當中的深意。不同人對於命運有不同的看法,部分人可能會認為命運早有安排,即命定論;部分人則認為命運由人的自由意志來決定。
  說到宮崎駿的動畫世界,不知道大家會想起哪部電影呢?《風之谷》、《天空之城》、《千與千尋》,還是其他呢?筆者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風之谷》。不為甚麼,只是被動畫中滿滿的昆蟲所嚇到。許多人在看完《風之谷》,會認為宮崎駿想勸導人們停戰。而《風之谷》並不只限於此。《風之谷》這部作品能夠體現到宮崎駿的飛行夢
  說到自《愛的迫降》後最受好評的韓劇,肯定就是《梨泰院Class》了!《梨泰院Class》自今年年初開播,不少觀眾都十分喜愛。 在 《梨泰院Class》不同角色的成長,有著不同的層次﹝個人、社會、人生﹞
紀伯倫說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是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未來,而這未來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而這思想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欲望,而這欲望不屬於你的;他們有著自己的人生,而這人生不屬於你的。所以別把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欲望、未達到的未來都放在孩子身上,這不但是束縛了孩子的自由,亦是一種親情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本書結合了心理學與童話故事,探討人性與情感,提供深入的愛情、職場和友誼見解。作者柳惠寅用輕鬆的語言讓讀者重新思考童話,並用心理學理論解讀其中的深意,將心理學帶入生活,勾起對心理學的興趣。本書不僅是對童話的回顧,更是促進讀者思考幸福與選擇的實用指南,理解生活中的選擇與人際關係,並激勵探索自我價值。
Thumbnail
有的時候,想像和真實一樣重要,人們需要故事,即使這些故事不是真實的。 小川洋子短篇小說集《擅長吹口哨的白雪公主》裡的8篇短篇故事,主角都是孩子,當跟別人不一樣就是怪胎嗎? 有口吃的男孩,害怕與人對話,擔憂父母責怪不應門不接電話,每日撥打報時台聽機械女聲一字一句現在幾點幾分, 不是無聊惡作劇,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憂鬱症患者如何在痛苦中尋找到自癒的力量。她在生活中遭受種種痛苦,但一位小朋友的純真童語卻對她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溫暖和鼓勵。這篇文章對憂鬱症患者和周遭的人都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悟真的心藏不住:我沒有感覺到被背叛了。我的假也是一種內需,而且還是一個內在小女孩,我心裡藏著桃色,這不是一種罪惡,但我是一個未來佛。小不點流下眼淚了,他說:你發現了,我需要你的愛,我需要次生活法,但我知道自己會障礙到你的原生佛性,我自知罪業深重。 小太陽思考:求不得苦,求得了樂,你好好去愛吧。桃色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最近看了本小說,主角性別我忘了,但是兩個主角一個是比較文弱的類型但是是天賦異稟的醫師,另一個則是武勇智兼具的統帥領導者,兩個人都非常傑出,可是都遭遇一樣的挫折敗在人性的惡質面上,才能跟信仰直接死在路上,然後走上彼此本來該走的路還走得很野? 最噁心的還是作者把"女孩細心男孩武勇"的刻板印象當作描述字句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影響下,很多時候正面積極的故事才配被稱為「好」故事。那我這邊好像就沒什麼「好」故事了⋯⋯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雖然沒什麼「好」故事,但有個「女子」故事,還是可以分享一下的⋯⋯ 這個故事該從小時候說起吧⋯⋯當年有個小女孩,剛出生就出現新生兒黃疸的症狀,腦蛋白偏低,又被小兒科
Thumbnail
「你們真的都是很好的孩子,但這不是讚美喔。」 面對童年逆境生存的方法,有時不適用於長大之後的環境,讓人背離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有時甚至讓人誤以為「我想要的就是這個」,卻無法看見內心真正的渴望。
Thumbnail
大家好,這次老玄決定連開新坑──古曼童,我們口中的泰國小鬼,跟中國的小鬼、海地的巫毒娃娃都有某種程度上的相似。但也許是這種並不尋常的東西,在近年來的影視或各種作品中灌輸太多負面觀念,導致一提到小鬼啊、古曼童啊、巫毒娃娃啊,很多人都會啊啊啊的叫起來。 事實上,拜託,沒那麼可怕好嗎,他們只是一群沒來得
Thumbnail
《小曉》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描繪了過動症小孩在家庭和學校中的成長經歷。從小曉的孤獨旅程、家庭微妙關係、老師的溫柔陪伴到社會對過動症的刻板印象,影片深刻反映了困境下的愛和勇氣。主要角色包括小曉、母親薇芳、班導保羅等。觀眾將在故事中體驗到深刻的共鳴。
「給大人的童話心理學」2023年9月在台出版,作者為韓國柳惠寅 心理諮商師。   本書以童話或是民間故事為基礎,講述了各種心理學的專有名詞以及行為,幾個篇章還會有「延伸學習」,更進一步說明該如何去因應各種心理上所產生的行為,而讓自己變得更好。 例如白雪公主這則童話,為什麼白雪公主已經遭獵人追殺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這本書結合了心理學與童話故事,探討人性與情感,提供深入的愛情、職場和友誼見解。作者柳惠寅用輕鬆的語言讓讀者重新思考童話,並用心理學理論解讀其中的深意,將心理學帶入生活,勾起對心理學的興趣。本書不僅是對童話的回顧,更是促進讀者思考幸福與選擇的實用指南,理解生活中的選擇與人際關係,並激勵探索自我價值。
Thumbnail
有的時候,想像和真實一樣重要,人們需要故事,即使這些故事不是真實的。 小川洋子短篇小說集《擅長吹口哨的白雪公主》裡的8篇短篇故事,主角都是孩子,當跟別人不一樣就是怪胎嗎? 有口吃的男孩,害怕與人對話,擔憂父母責怪不應門不接電話,每日撥打報時台聽機械女聲一字一句現在幾點幾分, 不是無聊惡作劇,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憂鬱症患者如何在痛苦中尋找到自癒的力量。她在生活中遭受種種痛苦,但一位小朋友的純真童語卻對她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溫暖和鼓勵。這篇文章對憂鬱症患者和周遭的人都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悟真的心藏不住:我沒有感覺到被背叛了。我的假也是一種內需,而且還是一個內在小女孩,我心裡藏著桃色,這不是一種罪惡,但我是一個未來佛。小不點流下眼淚了,他說:你發現了,我需要你的愛,我需要次生活法,但我知道自己會障礙到你的原生佛性,我自知罪業深重。 小太陽思考:求不得苦,求得了樂,你好好去愛吧。桃色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最近看了本小說,主角性別我忘了,但是兩個主角一個是比較文弱的類型但是是天賦異稟的醫師,另一個則是武勇智兼具的統帥領導者,兩個人都非常傑出,可是都遭遇一樣的挫折敗在人性的惡質面上,才能跟信仰直接死在路上,然後走上彼此本來該走的路還走得很野? 最噁心的還是作者把"女孩細心男孩武勇"的刻板印象當作描述字句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的影響下,很多時候正面積極的故事才配被稱為「好」故事。那我這邊好像就沒什麼「好」故事了⋯⋯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雖然沒什麼「好」故事,但有個「女子」故事,還是可以分享一下的⋯⋯ 這個故事該從小時候說起吧⋯⋯當年有個小女孩,剛出生就出現新生兒黃疸的症狀,腦蛋白偏低,又被小兒科
Thumbnail
「你們真的都是很好的孩子,但這不是讚美喔。」 面對童年逆境生存的方法,有時不適用於長大之後的環境,讓人背離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有時甚至讓人誤以為「我想要的就是這個」,卻無法看見內心真正的渴望。
Thumbnail
大家好,這次老玄決定連開新坑──古曼童,我們口中的泰國小鬼,跟中國的小鬼、海地的巫毒娃娃都有某種程度上的相似。但也許是這種並不尋常的東西,在近年來的影視或各種作品中灌輸太多負面觀念,導致一提到小鬼啊、古曼童啊、巫毒娃娃啊,很多人都會啊啊啊的叫起來。 事實上,拜託,沒那麼可怕好嗎,他們只是一群沒來得
Thumbnail
《小曉》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描繪了過動症小孩在家庭和學校中的成長經歷。從小曉的孤獨旅程、家庭微妙關係、老師的溫柔陪伴到社會對過動症的刻板印象,影片深刻反映了困境下的愛和勇氣。主要角色包括小曉、母親薇芳、班導保羅等。觀眾將在故事中體驗到深刻的共鳴。
「給大人的童話心理學」2023年9月在台出版,作者為韓國柳惠寅 心理諮商師。   本書以童話或是民間故事為基礎,講述了各種心理學的專有名詞以及行為,幾個篇章還會有「延伸學習」,更進一步說明該如何去因應各種心理上所產生的行為,而讓自己變得更好。 例如白雪公主這則童話,為什麼白雪公主已經遭獵人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