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推薦你閱讀這篇文章:
一個無緣在師大畢業典禮現場演講的講稿
前言:恭喜你們,從疫情下畢業
聽說這幾天師大校園的阿勃勒開花了,無論是國、高中,甚至是大學,對許多人而言,六月是最後一個與同窗好友朝夕相處的月份。
當然,因為疫情嚴峻,教育部日前也已發函各校停辦實體畢業典禮;對我而言,此刻延緩的除了兵役,還有原先談好的幾個班級、甚至是
師大數學系 小畢典畢業演講。
正所謂近鄉情怯,五月底確定停辦的時候,是放下了許多焦慮,但在腦海裡整理出的分享邏輯,或許也只適合2021⋯⋯ 。
無緣成為一屆上線的講者,就成為第一屆線上的作者,來談談對學弟妹的祝福與勉勵吧。
正文開始
想必大家一定都知道,無論你是不是師資生,教育圈最近迎來一波遠距教學、線上教學 的挑戰,這原因,當然,也跟你現在無法實體相聚有關。
許多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笑稱自己開始成為了Youtuber,也有人因為不善於此而打退堂鼓,無論是否已經成為現職老師,我是也還沒有學過如何當一個直播主,但在我畢業那年,我們也有屬於我們的時代關鍵字。 ⠀ ⠀ ⠀ ⠀ ⠀ ⠀ ⠀ ⠀
▋故事一 :面對時代的回應
我是105級數學系的學長,換句話說,就是2016年從大學部畢業的。還記得在畢業那年,《
#學習的理由 》剛透過群眾募資完成首輪上映。這是一部在討論教育體質的教育紀錄片,其中一個畫面
葉丙成 教授也常在演講中分享:一個女孩在鏡頭前愣了12秒,只因為導演問他:「你讀書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 ⠀ ⠀ ⠀ ⠀ ⠀ ⠀ ⠀
「老師,
#學這個有什麼用 ?」在高中任教的第一年,身為實習老師的我亦聽到了這樣的挑戰,而開始經歷一樣的思考,最後創辦了
時習教育 LIFE in life 這家小型社會企業。一開始,當然是很辛苦的,從許多地方找資源、試驗方法,而後才慢慢確立自己想做的是什麼。這些年,時習教育到過台灣90多所包含金門、澎湖等離島的學校,做過10款遊戲,並成功發起兩次群眾募資。許多朋友,尤其是當年一起上教材教法、教學實習的同學們會說,「哇,你好勇敢敢做自己?」、「你是怎麼想到這樣的?」
其實,我想說的是,在同樣一個10年,我們並無不同:只是,我們怎麼樣面對時代需求,給出自己的回應罷了。同樣是成為體制內的老師,要繼續只講習題、或是多一點師生互動,真的是個人的選擇。就像現在老師們不停進修新的工具,家長們也同步進行,這樣的選擇真的無關乎年齡或身份。
那你問,2021年畢業的你們,下一個10年的需求是什麼?
坦白說,即便是才剛交出高中數學課本二審檔案的我,我也並沒有答案,或著說沒有時間思考。因爲現在的我,對體制教育創新想休息一下。
因為疫情,許多事情開始停擺或延期,包含我們的公司許多學校業務、機關合作,都因為場所不開放而面臨困境。做為學長,我不想說什麼「危機就是轉機」,因為
#危機就是危機 ,只是你要怎麼渡過危機。我們公司,時習教育一直以一個小工作室的型態,超載著遠高於自己產能的業務,而能運轉至今,真的真的,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有很多人或短或長的陪伴著工作室。但整體來說,這不是健康的,如果團隊持續不下班,在陶板屋聚餐還需要打開筆電討論事情——對,這是真人真事——對自己或是同事都不是好事。
因為疫情、也因為個人兵役,我們做了好多好多準備,終於派上用場了。是的,不是只有躍起需要準備,能在臉書上寫出我們要休息了、或坦然說出「我就爛」,即便再搞笑,都需要很多的準備。
在疫情期間,你是否也有給自己一點時間,關注自己的需求呢?
一項由馬來亞大學Li Ping Wong教授 & Haridah Alias教授、陽明大學洪哲倫教授、台師大李思賢教授等人在2020年2月初疫情爆發初始進行的研究指出,在參與調查的3,555位台灣居民中,有將近五成中等到嚴重程度的焦慮症狀。整理更多國家的資料也可以發現,焦慮症狀、憂鬱症狀、創傷後壓力症狀、主觀覺得有壓力、心理苦惱、睡眠困擾等,都是ㄧ般民眾面對Covid蔓延的常見心理反應。⠀ ⠀ ⠀
Stand by 憂鬱,其實就是Stand By You,無論是否因為疫情,每一個人甚至自己都需要更溫柔的陪伴。
這個行動的特點,不只是重視各類情緒的照顧與覺察,更是與國際連結:
截圖自:https://www.instagram.com/p/CBPy6_pA-zh/
We have different true stories anonymously, but they spread-out the same concept and feeling.—— Nijali Foundation
每個人的故事、面臨的難關多有不同,但情緒對人是有共通性的。這樣的共通性,使我們能共感,例如面對失戀或悲傷,或少能安慰或照顧身邊的友人。面對疫情,各位的畢業即失業比我們當年來的更明顯,這時更需要照顧自己,如果有餘力,亦請好好照顧陪伴同學。
演講到了尾聲,也要收尾了。這不是一個歌頌成功的演講,或許是因為作為講者的我不夠成功,更可能是我自覺我還年輕不想成功。還不到30歲,但在這些年間,好多好多時候,為了讓新創公司被看見,我總得把最好的一面好用力好用力的跟別人說,才能換取多一點關注。而其實內心裡面,我們都共同有一個感覺,那就是——我們還不夠好,但無論現在或是未來,我們可以很好。⠀ ⠀ ⠀ ⠀ ⠀ ⠀
作為畢業生,恭喜每個你都已修習數學系足夠的學分,包含那些你再也不會被問起的不定積分算式、又或著代數基本定理該如何證明。順帶一提,我超喜歡代數的,感謝師大數學系劉容真老師。⠀ ⠀ ⠀
這些都是我自己在創業、或擔任組織、公司、市政顧問覺得最重要的能力。基於此,今天是我的短短分享裡,想帶給你們的禮物以及思考的:
---------------
共同的時代問題,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
肯認自己的不足,溫柔地陪伴自己與他人。
---------------
我是105級數學系的林家安,謝謝大家。
研究參考資料:Wong, L. P., Hung, C. C., Alias, H., & Lee, T. S. H. (2020). Anxiety symptom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Taiwan. BMC Psychiatry, 20(1), [376].
https://doi.org/10.1186/s12888-020-02786-8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請按愛心 ,讓我為你寫出更多這樣的文章!
★如果你很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 讓我知道你的喜歡~
★如果你希望穩定收看 我的後續作品,請追蹤 我!
★若有希望老師關心的教育議題、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委託。
★email:teacherscomment@gmail.com/ig:Teacher_Chi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