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職涯▕ 領導著重「成事」還是「成人」

兩年前有個機緣,在職場上意外開啟了當主管之路,一瞬間從聽指令做事的member變成領導者,有不少新手主管的學習反思與大家分享。關於主管與部屬如何互動與彼此看待,一直是不容易的題目,最近剛好同時發生兩個情境,來與大家分享。
A專案負責的A同事,很快速推進了進度,把目前的問題、需要決策以及工作項目,主動做報告與討論。即使案子尚不確定結果如何,但過程中讓我感到放心,因此開會時討論的氛圍很好,我也給了不少鼓勵與肯定,大家笑著走出會議室。
B專案的部分,我曾交待過幾個重要議題,希望負責的B同事要有更進一步的成長,但在最近會議中,發現不如預期,產出的東西也和先前差不多,因此在會議中忍不住動了怒,用嚴厲的語氣檢討B同事,也讓會議室裡的團隊氣氛略僵。
這兩件事差不多同時發生,我進一步思考,為何氣氛與互動會有如此不同。

主管感覺到「信任」與否,是彼此互動關係是否融洽的分水嶺。
我是對於事情都有明確建議的主管類型,建議反應著我懷有的期待,包括做事情的態度、對事物掌握程度、事情的方向與進度等等,當A專案是主動來找我討論,且都滿足先前的期待,感覺就像是「順風開車」,自然就對這個案子比較放心。
而B專案就不一樣,先前說過的建議仍不見改變,事情也未如預料的期待中發生,彷彿「逆水行舟」,我心裡頭就萌生不信任感,而這個不信任感會變成質疑、擔心,讓互動變成質疑、擔心。

但主管眼前看見的,不一定都是事情的全貌
在開完B專案會議後,自己有點內疚會議上生了氣,我後續私下找B同事的小主管,了解一下B同事狀況,他的小主管跟我說,其實B同事相當認真,不會逃避做事,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進來探索與學習,只是這個過程沒有被看到,反而今天會議上被一罵,讓他滿挫折的。
聽到這讓我開始思考,主管的「期待」是否真的是讓事情進展的唯一方法?如果給B同事空間,也給B同事鼓勵,他也許有辦法能一步步去進步、用他能做到的方式,讓專案給達成吧。
扣除許多客觀的因素,事情是否有照著主管期待,讓專案在「順風開車」的狀況前進;抑或是同事總是做不到位,這個專案時常卡關彷彿「逆水行舟」,這兩者的判斷,在「事實」上其實滿模糊且不好區隔,有很大一部分是取決於主管自己主觀的判斷,而主管所見的,都是事實的全貌嗎
聯想到一個領導的哲學問題,是同事做不好所以主管罵人、還是因主管罵人同事才做不好,這題在團隊互動上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但特別是當事情一多一急,相信當主管會更容易敏感與著急,一急之下,似乎很多時候都覺得團隊執行的不如預期,對於主管,由於自己肩負工作成敗結果的壓力,會在過程中,用更多管理與領導的手段,希望能「借人成事」,來把事情順利的完成都情有可原。
但當團隊處於問題多、狀況不如預期的「逆水行舟」之時,主管若能在把事情做好做完之外,多一點傾聽與同理心,能夠體會團隊成員的困難,同事也能感受到主管的鼓勵與用心,一步步做出改變,讓自己不斷成長,把「解決問題」當成幫助同事修練與升級的機會,會是「借事成人」的好機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