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學]中階與基層主管的個案實戰工作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同時,實體課讓學員能夠聽見其他主管們遭遇的問題與觀點,既珍貴且極具啟發。

君婷老師用三段架構,拆解了主管面臨的挑戰:

  • 主管角色
  • 向上協作
  • 向下帶人

主管角色

首先就是克服自我魔障,轉換角色成主管的過程中,必定會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取用過往的成功,然而過去的成功不足以應付現在的挑戰,如果不斷重複過往的方式,主管之路一定會吃虧。即使知道這點,你還是沒辦法取想像那些從未存在你腦中的狀況。因此這段的三個重點:英雄主義、先求自保、好好先生,與其說是教你怎麼做,不如說這是先告訴你要避開什麼坑,千萬不要踩下去還不自知。

向上協作

從踏入職場的第一天就有主管,「向上協作」的內容幾乎一體適用於基層員工。但主管最重要就是要承上啟下每一個向下管理之前的動作,都必須先經過向上的溝通。規則你能不能決定?對團隊要求是不是符合公司期待?要處理的工作是不是重心?這些都必須經過過濾

沒有先經過向上協作的團隊管理,都是虛的

再者,身為主管,你面對的層級通常不再直接 hands on 執行工作,對工作的細節與困難也不熟悉 — 這都是你要清楚的,否則執行下去就是步步錯。

想清楚、問清楚。想不清楚,就問清楚 — 透過 10W 表,了解目的、方向、方法。在承接/交辦工作之前,成為過濾網,將任務轉化為行動方案。

向下帶人

延續著對上承接工作,對下交辦工作依然可用上 10W 表,用法大同、小異 — 留著 Why、交出 How — 傳達目的與方向,作法就交給部屬去思考。取而代之的,是透過問題去深化部屬的理解,透過賦能去協助員工具備執行能力。

在這主題印象最深刻的是文化塑造,因為用人管人沒有效率,用文化管人才有效果。文化的塑造絕非口號或宣導,而是你的態度 — 獎勵、懲罰、漠視 — 長期累積下來就會形成文化。團隊文化為什麼經常不如主管所希望,因為這些態度經常是主管不經意透露的。要打造並維持你期望的文化,就必須有意識的策動「獎勵、懲罰、漠視」。

💡 主管的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種獎勵

小結

三段架構在最後合而為一,從「自己—>對上—>對下」的順序串接起主管的挑戰與克服的方向。這堂課從頭到尾沒有理論,君婷老師針對每個人提出的問題,都提供具體而務實的回饋 — Yes, No, condition。我身為學員,即使沒有每個狀況都經歷過,也能從這些問答中得到啟發與思考方向。

基層主管是職涯很徬徨無助的一段路,太多軟技能,沒人教、教也教不完。在這條路上要成長只能靠自己,但要加速可以有人幫 — 感謝君婷老師的領路,串起了過去散亂的經歷,整合成有邏輯的的框架,拉我一把。

大人學的午茶總是令人期待

大人學的午茶總是令人期待


avatar-img
14會員
17內容數
R少生活、閱讀、學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在職場中主管扮演的角色不單單是管理者,還需要同時兼顧老師和教練的職責。當主管只教導而不引導,或只要求卻不教導時,這樣的缺漏會讓員工陷入困惑和壓力,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透過平衡這三種身分,才能讓團隊更順暢地成長與發展。
高居離職排行榜第二名的理由,是對主管心生不滿。 如何辨識你的主管是一位好主管,讓你可以放心繼續留在這個職場中呢?
【要點1】只關注在自己的工作,沒有注意主管的需求及水深火熱 【試著這樣做】對於向上管理來說,某個層度是建立在你能幫助主管什麼,了解主管的需求和期望是向上管理的基礎。所以僅僅做好自己的工作是不夠的,還要明白上司的目標和壓力,並主動協助主管,當我們能在關鍵時候出手幫主管一把,其實就有建立起好的開始。
Thumbnail
探討培養中階主管的乘數影響力,透過心理韌性、情緒智慧和橫向溝通能力的提升,真正成為企業發展的中流砥柱。
Thumbnail
Y世代員工升為主管之後,開始會面臨到該如何與下屬溝通,這是主管無可避免的課題。過往身為基層員工,只需要把自己的份內事做好即可,成為主管後,執行業務變少,管理事物變多,整體的工作方向與內容也隨之改變。主管必須做好MBO目標管理,需要負責訂定部門目標、執行策略,並引導部門同仁進行腦力激盪,將執行計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時所遇到的困難,著重於對新專案的導入進行討論。通過一場加油站領導課程的故事,文章分享了主管與部屬的視角差異、便利性與個人價值等方面的觀察,並提供了新流程導入前的思路和結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關係,主管常常害怕犯錯,但其實錯誤是成長的機會。文章分享瞭如何勇於承認錯誤、誠實面對自己、提升專業和以身作則。通過這些觀念,主管可以避免強勢驅離團隊,並建立一個正向的工作文化。文章內容豐富,並且涉及工作環境中常見的問題。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討論,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何啟動同仁的當責態度。我們將分享四個啟動團隊工作意願的方向,包括做好的定義、關係建立、授權授責和定期回饋。這些方向對於主管來說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具備軟技能和專業能力。瞭解這些技巧將有助於領導者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領導團隊並完成任務。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菜鳥主管在面臨部屬挑戰時可能遇到的情況,並透過簡單的田野調查收集了資料。調查結果顯示,新手主管在面臨向下領導時最易遭遇挑戰,對於角色轉換適應及領導執行面的挑戰也多。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管溝通和任務確認的重要性,並提供了確認技巧和方法,以減少主管和部屬之間的認知差異,並最終提高工作效率。透過本文,您將學習如何與主管溝通,如何確認目標與方案,並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做和時間的浪費。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在職場中主管扮演的角色不單單是管理者,還需要同時兼顧老師和教練的職責。當主管只教導而不引導,或只要求卻不教導時,這樣的缺漏會讓員工陷入困惑和壓力,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透過平衡這三種身分,才能讓團隊更順暢地成長與發展。
高居離職排行榜第二名的理由,是對主管心生不滿。 如何辨識你的主管是一位好主管,讓你可以放心繼續留在這個職場中呢?
【要點1】只關注在自己的工作,沒有注意主管的需求及水深火熱 【試著這樣做】對於向上管理來說,某個層度是建立在你能幫助主管什麼,了解主管的需求和期望是向上管理的基礎。所以僅僅做好自己的工作是不夠的,還要明白上司的目標和壓力,並主動協助主管,當我們能在關鍵時候出手幫主管一把,其實就有建立起好的開始。
Thumbnail
探討培養中階主管的乘數影響力,透過心理韌性、情緒智慧和橫向溝通能力的提升,真正成為企業發展的中流砥柱。
Thumbnail
Y世代員工升為主管之後,開始會面臨到該如何與下屬溝通,這是主管無可避免的課題。過往身為基層員工,只需要把自己的份內事做好即可,成為主管後,執行業務變少,管理事物變多,整體的工作方向與內容也隨之改變。主管必須做好MBO目標管理,需要負責訂定部門目標、執行策略,並引導部門同仁進行腦力激盪,將執行計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時所遇到的困難,著重於對新專案的導入進行討論。通過一場加油站領導課程的故事,文章分享了主管與部屬的視角差異、便利性與個人價值等方面的觀察,並提供了新流程導入前的思路和結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關係,主管常常害怕犯錯,但其實錯誤是成長的機會。文章分享瞭如何勇於承認錯誤、誠實面對自己、提升專業和以身作則。通過這些觀念,主管可以避免強勢驅離團隊,並建立一個正向的工作文化。文章內容豐富,並且涉及工作環境中常見的問題。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討論,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何啟動同仁的當責態度。我們將分享四個啟動團隊工作意願的方向,包括做好的定義、關係建立、授權授責和定期回饋。這些方向對於主管來說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具備軟技能和專業能力。瞭解這些技巧將有助於領導者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領導團隊並完成任務。
Thumbnail
本文分析了菜鳥主管在面臨部屬挑戰時可能遇到的情況,並透過簡單的田野調查收集了資料。調查結果顯示,新手主管在面臨向下領導時最易遭遇挑戰,對於角色轉換適應及領導執行面的挑戰也多。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管溝通和任務確認的重要性,並提供了確認技巧和方法,以減少主管和部屬之間的認知差異,並最終提高工作效率。透過本文,您將學習如何與主管溝通,如何確認目標與方案,並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做和時間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