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沒有電影院的日子(25)《曬曬這個月入住的新食客》

按:《沒有電影院的日子》(又名:《我在武漢天氣晴》)乃是〈Lizard的海底影院〉推出的新單元,採日更連載,預計連載到電影院回來為止,特色是零碎的引經據典還有零碎的垃圾話,不長不短的篇幅,陪您度過抗疫時光。
.
二手書店總是堆滿的書證明了實體書必然過多的命運,能夠逛一逛喜歡的書店,能夠帶一本喜歡的書回家,無論是在實體或是在虛體,都代表你住的地方不能太小與太差,否則喜愛的書買回來還沒看幾次就因為濕氣而皺折,又或者被推到黑暗的角落去,那可真是天下最傷心的幾件事之一。
.
我買書只有一個原則,就是我會問自己我放在書架上是否會看到就想看而非要用的時候才想看,所以去書店的一個好處是我可以先摸摸封面,翻翻書頁,看看目錄,看看作者,看看句子,中不中半小時內可以確定,這跟書本身好壞倒沒有關係,完全就是一種直覺
.
當然進一步說,所謂直覺也是由長期的經驗所慢慢沈澱而成的,沒有長期探索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的人,在這方面則會失能,這點我很確定。
.
就像替身使者會互相吸引一樣,書本之間也會互相吸引,比如電影會吸引電影的書,宗教會吸引宗教的書,文學會吸引文學的書,有的時候還會跨類吸引,這怎麼發生?因為有的時候作者會在書中引用某本書,無論是大加褒獎或者大加批判都會引起我的興趣
.
然而說到底,書如同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長期來說都是留不住的,所以每當我想到這件事,我就會打開衣櫃,把這些像食客一樣的書本請出來,跟他們噓寒問暖,看看他們能給我什麼料想不到的點子。
.
那麼我這個月邀請了什麼新食客來我家?
.
.
我去了春秋書店,買了《春秋》《西洋情色文學史》前者是由很有個性的春秋書店店長所推出的很有個性的同名雜誌,不過雖然叫雜誌,但尺寸卻是一本小書。後者是可以加到巴塔耶好朋友區,好玩又實用的書,粉紅色的書皮很好摸,剛剛好的厚度帶在身上可以隨時給你帶來歡笑還可以充當小枕頭用。
.
.
在城邦線上書城買了《光影華爾茲》《蝦蟆的油》《所謂的知識份子》,第一本不用講,大家都有追蹤《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Kristin吧?一個很勤奮的寫作者。第二本是因為99元加價購太便宜而且覺得早晚都要跟這位電影天皇求教的,所以就趁勢請進來。第三本分上下兩集,正在看,就是那些大牌知識份子的《壹週刊》。
.
.
比如說我個人曾熱愛的盧梭、馬克思、托爾斯泰、海明威、沙特都位列其中,這本書將會講述他們的不堪與猥瑣,當然與其說是一面倒謾罵或者所謂「翻案文」更像是補齊了這些人的形象,讓他們更飽滿。
.
看著作者對這些大家的批判,會讓我想到美國那個一邊高喊共產主義萬歲,一邊在高價地段買了四棟房子BLM領袖,還有一些類似社運 人物。
.
.
最後是博客來買的《鏡頭的語言+鏡頭之後》、《電影導演的技術》,無他,影評人的功課。
.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