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7/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筆記】牛的印跡【第十一章】十牛圖

  • 十牛圖是以「牛」和「牧牛人」兩個角色為主軸而展開的。
  • 牧牛人所代表的是修行者,但不是指一般意義下的整個人,而是指「內在要修行的自我」。
  • 牛代表的是「心和新的活動」,它是修行者要面對的主要對象。
  • 切不可太過膨脹這十幅圖的意義,以為他們所描繪的禪修階段是絕對的,是每個修行者都必須逐一經過的。實際上並非如此,每個人對修行的反應,都會因跟器與姻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人進步迅速而穩定,有些人則緩慢而時斷時續。同樣的,每個人體驗的形式和環境都是不同的。因此十牛圖雖然可以提供我們禪修道路的方向感,但不應把它們視為是不可更動的。
  1. 尋牛:修行者越來越感覺到,自己失落了一種真實和不變的本性,所以渴望可以把它找回來,只有這樣,它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
  2. 見跡:這幅圖所象徵的,是一個人已經跟隨了師父,或是讀過了佛經上有關修行的說明。他知道,那些過去到達過開悟的人,也曾經和他一樣,只是個普通人,因此能培養出信心,認為自己也一樣可以做到。不過,由於自己沒有任何的體驗,並不知道如何著手。
  3. 見牛:牧牛人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尋牛後,終於看到了從樹後面伸出來的一根牛尾巴。見牛的階段相當於一個人第一次乍見到自己的本性。禪宗把見性視為覺或開悟的一種形式。 見性是要讓自己的心到達一種絕對的平和。 要重視修行的過程,而非結果;修行的過程就是最後的結果。因此,一個人不應該執著於體驗,不管那是好的還是壞的體驗。
  4. 得牛:可以說,處於這階段的修行者已經獲得控制煩惱的能力,能夠與自己的本性保持一致。雖然仇恨的思想偶爾還會出現,但他們不允許自己像個平常人那樣,受到這些思想的驅策,而去做出一些傷害別人的事。
  5. 牧牛:這個階段的修行重點是培養定力。一個人經過初步的見性後,有必要去深化定境,因為一旦培養出夠深的定力,那即使煩惱升起,也可以迅速加以驅散。
  6. 騎牛歸家:這時候,修行者是不費催灰之力的,就像完全沒有修行似的。修行者的六識都已淨化,一切煩惱的汙染都已盡去,這樣的人在接觸外境時是不會生起煩惱的。因為戒、定、慧都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7. 忘牛存人:在這個階段,一個人已不再認為煩惱是有必要刻意去馴服、開悟是有必要刻意去追尋的。他已經做到六祖慧能所說的,執著與顛倒不再糾纏於心的境界。真正的僧人,一個無事可做的僧人。
  8. 人牛俱忘:當一個人與本具的佛性和一時,牛與牧牛人會同時消失,是自然不過的了。當主觀的我確實成為自性,就再也沒有可以去實現的自性或去實現這自性的自我了。而只要二和唯一的觀念還存在,只要還有一的觀念,那就不會是真正的一。 必須謹記的一點是,如果你走的是正道,那修行這條道路的終點就覺不會是無形無相的斷滅。
  9. 返還本源:修行者從絕對統一的定境,返照現實的生活。不管他遇到什麼,都會依事物的本來面目看見事物,而不生一絲煩惱。 人在開悟前和開悟後所見到的山水都是一樣的,但有一個重要的不同;在開悟前,人是帶著執著和分別心去看他們的,但在開悟以後,就不會有執著和分別心。在這個層次,一切都可以用來幫助其他眾生走上開悟之道的。 獲得深邃開悟的修行者會把萬物的存在歸還給萬物,完全遺忘自我,任由世界自發地運作,不把任何人為的界線或關係強加到世界之上。到達這個境界的修行者,念茲在茲的都是為一切人一切物帶來最大利益,希望一切都完全依其本來的面貌如實呈現。
  10. 入廛垂手:一個完全開悟的修行者擁有大慈悲心,象徵著一個已經覺悟的菩薩為了救助眾生,是有能力示現為任何形式或化身為任何人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