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職場仆街論 Ch.6】在辦公室裡,會不會我們潛意識地自知就是那位仆街?│不自知仆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Ch.2-5,我們有四篇「同事這仆街」,內容是以精神分析的經驗,去描繪出參與在辦公室裡的「自我」,是如何經由「情感的共鳴/自我的潛意識回音」,釐清情感或衝突的方向與源頭,或是從他人行為與態度所欲造成的效果中,一步步謹慎推敲出哪一位同事本質上是個仆街。
而今天,我們文章的副標改為「仆街不自知」,如果在前面的文章有認真看的讀者,應該會把這句話理解成「被同事陷害,我們不知不覺就仆街了」,但我想說的是另一個層面:我們自以為是好人,但其實自己就是一個人見人憎的死仆街!
這怎麼可能?如果我心無惡念,又怎會無原無故成為別人眼中的仆街?別忘記,我們在探討的是「潛意識世界」,人們確實可以是個仆街,而不自覺。
讓我重申 Ch.1 提到的「仆街」(粵:puk1 gaai1)定義:一個粵語文化(如廣東、香港、澳門)的代表性詞彙。按維基百科的解釋,「仆街」主要有四種用法:(1)動詞,常用以兇狠惡毒的罵人;(2)形容詞,形容某事件很難處理,但更常用來形容人品十分惡劣;(3)名詞,直接指稱一種品德很壞的主體;(4)境況,如陷入絕境時,要表達運氣很差,十分倒霉的狀態。
「仆街不自知」要說的,正是你自己是別人最想罵仆街(第一點)的那個仆街(第二、三點),因為你常常害別人仆街(第四點),或你自己才是害自己仆街(第四點)的那個仆街(第三點)。──如果是這樣,我們又如何自我覺察、檢討、改變?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95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躺椅上情感的潛意識法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Ch.4,我們談到第三種判別一個同事有否藏著十分仆街的潛意識動機的方式,那就是從他的行為與態度所造成的「效果」來思考,至於實際上原理是怎樣、實例該怎樣做、以及佛洛伊德與拉岡對這件事的說法等,讀者們請回去看詳細內容,這邊先不贅述。
你不信任自己的直覺嗎?如果人類也是動物,動物不是十分本能與充滿預先的感知、直覺的了解嗎? 不,你不能夠只看家裡養了十多年的貓貓狗狗,看牠們一臉笨笨的──牠們早就因為跟人類相處太久,而失去了動物的本能,自然的美感。
在Ch.2裡,我們了解到,若要對別人有真實的理解,就必須通過「自我」(ego)作為媒介或中介。換言之,我們無法自我抽離或離地觀察,卻要真實地參與在一個情境的現象場中,與別人互動,受對方影響。他人的潛意識歷程(包括動機、情感、內容等)先是注入了我們那個參與其中的「自我」,再跟我們自身的潛意識有所共鳴
今天,讓我們從如何發現與理解某位同事作為一名仆街(討人厭又品性惡劣的人)開始。在【職場仆街論 Ch.1】裡,我談到自己在國高中時期,便「天生」地會藉由觀看周遭人們的言行舉止與互動,然後「猜測」(to conjecture)他們的動機,從某種假定中再推論他們接下來的行動與人際結果。
大家好,我是諮商心理師Harris。在五月中旬,雙北地區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並變成三級管制的時候,根據非正式的行內統計,很多平日穩定諮商的個案都因為害怕而取消了面談。當中有一部份會願意改用網路諮商,有一些則不願意。理由有很多,我不一一說明。今天的切入點,是那些根本不在意面談或網路與否的一群個案。
在Ch.4,我們談到第三種判別一個同事有否藏著十分仆街的潛意識動機的方式,那就是從他的行為與態度所造成的「效果」來思考,至於實際上原理是怎樣、實例該怎樣做、以及佛洛伊德與拉岡對這件事的說法等,讀者們請回去看詳細內容,這邊先不贅述。
你不信任自己的直覺嗎?如果人類也是動物,動物不是十分本能與充滿預先的感知、直覺的了解嗎? 不,你不能夠只看家裡養了十多年的貓貓狗狗,看牠們一臉笨笨的──牠們早就因為跟人類相處太久,而失去了動物的本能,自然的美感。
在Ch.2裡,我們了解到,若要對別人有真實的理解,就必須通過「自我」(ego)作為媒介或中介。換言之,我們無法自我抽離或離地觀察,卻要真實地參與在一個情境的現象場中,與別人互動,受對方影響。他人的潛意識歷程(包括動機、情感、內容等)先是注入了我們那個參與其中的「自我」,再跟我們自身的潛意識有所共鳴
今天,讓我們從如何發現與理解某位同事作為一名仆街(討人厭又品性惡劣的人)開始。在【職場仆街論 Ch.1】裡,我談到自己在國高中時期,便「天生」地會藉由觀看周遭人們的言行舉止與互動,然後「猜測」(to conjecture)他們的動機,從某種假定中再推論他們接下來的行動與人際結果。
大家好,我是諮商心理師Harris。在五月中旬,雙北地區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並變成三級管制的時候,根據非正式的行內統計,很多平日穩定諮商的個案都因為害怕而取消了面談。當中有一部份會願意改用網路諮商,有一些則不願意。理由有很多,我不一一說明。今天的切入點,是那些根本不在意面談或網路與否的一群個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果她讓我們不悅,我們可以看見她並非有意如此,而是不利的條件使她如此。 為了要保護及培養她內在的良好特質,我們需要知道如何保護及培養外在可以讓她有朝氣又可愛的因素,包括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既安詳又愉快,她也會既安詳又愉快。by《一行禪師說金剛經》
Thumbnail
我不是寫錯字,就是「稿」什麼鬼,其實一直想要把職場上的各種可怕鬼故事寫下來,沒想到今年的鬼門開在VOCUS帶來了這個機會,就來「稿」一下這些鬼人鬼故事吧。 寫之前總覺得是不是要先發表個不自(資)殺(遣)證明,會不會哪天被對號入座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Thumbnail
如果一位主管或同事,風評很差,臉上寫著「 我是壞人」,反而好提防,即便離職遠離這些人也較能心安理得一些。 今天要講的是,沒有「直接」對你作出「加害行為」,甚至主動關心你,但期待你維持在很差的狀態的「 好人」。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 從你的弱勢讓他們感受到心靈的滿足(???) 也就是一種嘲笑。如果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在旁觀一場朋友被迫離職,並在離職面談中受到主管的排擠,提問,懷疑與折磨後,思索自身在職場的角色,得出放下自我,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更為重要的結論。
經過前幾2章的觀察,其實蠻多放在主管軸 本次就放些在員工身上的部分,讓雙向都平衡一下 1.責任問題: 這應該是出社會工作的人最常碰到的問題 當你的同事擺爛時,通常大多都是其他人惡夢的開始 當然也有一些正義凜然之輩,會把這些看不下去的事情進行控管 然而,實際這種做法,只會導致事態更將惡
一、前言:   當你的主管用機車的方式和你溝通:「!@#$$%^&*」。 但你回說:「好的」 但心理卻想:「他媽的」   請問,那一個是你自已?   「好的」是經過道德和品格包裝後的你。而真正的你是想著「他媽的」的那個。   被罵-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內心被接受並釋懷的。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看到一種很好笑的現象,無論是在會議中討論或是做決策過程,總是有同事會針對別人的問題表達許多意見,但被問到自己的議題時,卻啞口無言。也就是說,對於事不關己的議題,大家意見特別多,對於自己應該思考並執行的項目,大家的腦袋頓時就放空了。 其他同事這麼熱心提供意見不是很好嗎 ?尤其是當自
Thumbnail
正式工作的第一天,我就知道自己被迫選邊站了,而且我站錯了邊,喔,應該是大家誤會了我是某一個派系的人馬。工作上沒有什麼好人、壞人、對的人,只有可以做事和不能做事的人,重感情的人的確很容易成為箭靶。職場上最需要的也不是跟誰成為朋友,沒有敵人才是立足的不二法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如果她讓我們不悅,我們可以看見她並非有意如此,而是不利的條件使她如此。 為了要保護及培養她內在的良好特質,我們需要知道如何保護及培養外在可以讓她有朝氣又可愛的因素,包括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既安詳又愉快,她也會既安詳又愉快。by《一行禪師說金剛經》
Thumbnail
我不是寫錯字,就是「稿」什麼鬼,其實一直想要把職場上的各種可怕鬼故事寫下來,沒想到今年的鬼門開在VOCUS帶來了這個機會,就來「稿」一下這些鬼人鬼故事吧。 寫之前總覺得是不是要先發表個不自(資)殺(遣)證明,會不會哪天被對號入座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Thumbnail
如果一位主管或同事,風評很差,臉上寫著「 我是壞人」,反而好提防,即便離職遠離這些人也較能心安理得一些。 今天要講的是,沒有「直接」對你作出「加害行為」,甚至主動關心你,但期待你維持在很差的狀態的「 好人」。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 從你的弱勢讓他們感受到心靈的滿足(???) 也就是一種嘲笑。如果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在旁觀一場朋友被迫離職,並在離職面談中受到主管的排擠,提問,懷疑與折磨後,思索自身在職場的角色,得出放下自我,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更為重要的結論。
經過前幾2章的觀察,其實蠻多放在主管軸 本次就放些在員工身上的部分,讓雙向都平衡一下 1.責任問題: 這應該是出社會工作的人最常碰到的問題 當你的同事擺爛時,通常大多都是其他人惡夢的開始 當然也有一些正義凜然之輩,會把這些看不下去的事情進行控管 然而,實際這種做法,只會導致事態更將惡
一、前言:   當你的主管用機車的方式和你溝通:「!@#$$%^&*」。 但你回說:「好的」 但心理卻想:「他媽的」   請問,那一個是你自已?   「好的」是經過道德和品格包裝後的你。而真正的你是想著「他媽的」的那個。   被罵-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內心被接受並釋懷的。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看到一種很好笑的現象,無論是在會議中討論或是做決策過程,總是有同事會針對別人的問題表達許多意見,但被問到自己的議題時,卻啞口無言。也就是說,對於事不關己的議題,大家意見特別多,對於自己應該思考並執行的項目,大家的腦袋頓時就放空了。 其他同事這麼熱心提供意見不是很好嗎 ?尤其是當自
Thumbnail
正式工作的第一天,我就知道自己被迫選邊站了,而且我站錯了邊,喔,應該是大家誤會了我是某一個派系的人馬。工作上沒有什麼好人、壞人、對的人,只有可以做事和不能做事的人,重感情的人的確很容易成為箭靶。職場上最需要的也不是跟誰成為朋友,沒有敵人才是立足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