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鏡頭前的線上會議

在辦公室裡開會或在學校裡上課時我們應該不會把自己的臉蒙起來,這樣的話是不是在線上會議或課程也一定開鏡頭呢?這或許不能相提並論,當然不可否認能看到人,不論是本人或鏡頭前都是增進情誼或互動的一種方式。
但你在開會、上課或舉辦工作坊在要求開鏡頭前可以先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 為什麼參與者想關鏡頭?
  2. 你為什麼會在意有無開鏡頭?
  3. 開鏡頭這件事對誰重要?
  4. 開鏡頭對參與者有什麼好處?
我自己在執行幾個線上工作坊或訓練課程時也有遇過很多參與者不開鏡頭的時候,老實說一開始會很不適應,活動一開始時總是會希望大家能開鏡頭,也會向大家宣導,當然也無法勉強他們,因為有些人或許基於一些原因不方便,如網路太慢、家裡很亂或家人會走來走去...等原因。但若靜下心想想以上 4 個問題,會覺似乎是比較在意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參與者,因為其實很多時候要求開鏡頭只是為了讓自己心裡上好受一些,不會覺得像在對空氣說話,但若有清楚的架構並且大多數都在螢幕分享,對與會者來說要看的就是分享的內容和聽而已,又或是他們必須在另一個視窗執行活動,有無開鏡頭似乎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他們的視線根本不會在你身上,或許大家關掉鏡頭還比較能靜下心來專注在內容上。
Photo by eberhard grossgasteiger on Pexels.com
Photo by eberhard grossgasteiger on Pexels.com
而且根據我自己的經驗,關鏡頭的參與者不代表他們沒在聽,很多人關鏡頭時也會發言,又或是在分組討論室 (breakout room) 時就會開鏡頭了。或許有人會想,如果參與者進分組討論室會開鏡頭,那麼他們是不喜歡我嗎?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參與者只是做出符合他們需求的動作而已!
當然在某些時刻你可能"非常"希望參與者開鏡頭,例如自我介紹或特定活動時,建議可以在一開始就跟參與者說明,我們希望你以最自在的方式參與,但在某幾個時間點若你能開鏡頭將會對我們的活動或討論很有幫助,讓參與者了解其重要性,這樣也可以讓他們有心理準備。但在做這樣的說明時也要避免發生以下情況:
  1. 強迫感
  2. 讓沒開鏡頭的參與者覺得受到批評
  3. 造成一種壓力
而我也發現,線上的空間其實讓大家更勇於發言和表達意見,因此也不要糾結在這樣的議題上而破壞了參與者的安全感 (Psychological safety),或許大家一起都不要開鏡頭也是個不錯的方式。
Psychological safety is a belief that the context is safe for interpersonal risk-taking - that speaking up with ideas, questions, concerns, or mistakes will be welcomed and valued” Amy Edmondson
最後,我們應該不要把實體會議或課程的模式套用在線上,實體或線上沒有哪個比較好或不好,因為就是不一樣,這二種模式提供了不一樣的體驗,實體所帶來人與人間的連結和交流或許很難被取代,但線上的便利在科技發展幫助下也可以讓大家不管在生活、工作和學習都更為彈性,我們應該以開放的態度適應各種情況,或許也呼應了我的另一邊文章,"Remote 已是常態? Hybrid 是趨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疫情雖然打亂了生活,但也讓我們發展出不一樣的工作模式,我也從上班族變成自由工作者,現在的我專注在線上活動引導 (online facilitation),人與人的實際接觸不會被取代,但線上活動和教學更能讓我們的連結和學習沒有距離。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