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們如何看見?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倫敦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米爾斯戴維多夫曾作過一個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的實驗。

他帶領著研究團隊到非洲的納米比亞,探訪森林裡的原住民辛巴族,在他們的語言中沒有指稱藍色的詞彙。實驗方式是,他以電子螢幕向辛巴族人展示一個由十二個方塊圍成的圓圈,其中有十一個綠色方塊跟一個鮮藍色方塊,結果他們都選不出哪一個是藍色的。

另一個測驗是方塊全是綠色的,只是其中有一個呈現一點很淡的黃色色調,結果他們每一個人對這非常微不足道的色差都描述出來。

實驗的對照組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英語中有藍色這個詞彙,所以他們很輕鬆就指出綠色塊裡的藍色,但卻看不出綠色泛黃的那個色塊。住在森林裡的辛巴族他們語言中有很多詞彙形容不同層次的綠,所以他們能輕而易舉辨認出綠色色塊中些微的不同。

我們一直以為有眼睛應該就可以看得到,而且我看到的顏色是紅色的,你看到的也應該是,我看到的是圓形的,你看到的當然也是圓的,但事實上卻不是,我們看的東西,除了從眼睛送訊號進大腦之外,究竟看到什麼,是由大腦依過去經驗來解讀,而每個人的經驗不同,解讀的結果當然也就不同。

換句話說,我們的感官系統(視聽味嗅觸……)無時無刻把外界的訊息傳送到大腦,大腦在收到部分訊息但還沒完全收錄完就會開始進行分析解讀,也就是大腦必須用過去的經驗幫大腦先形成某種「猜想」,這種來自「上層」的假設往往會主導「下層」來自感官系統的搜尋。

講的更仔細的話可以說,我們接收辨識訊息的過程是「從下而上」跟「從上而下」兩者同時進行,而且不斷交互作用,交互比對。從下而上的歷程進行方式是,根據刺激的特質,如顏色、形狀,再從過去累積的背景知識中選取符合這些條件的東西出來,形成初步假設,這些可能的假設有很多,大腦會再依據後面不斷傳上來的最新訊息,推翻不對的假設,最後留下來的就是最符合由下而上跟已有背景知識的假設。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背景知識,就形成不了假設,就看不到應該看到的東西,這也是辛巴族為什麼沒有辦法辨識藍色,因為他們的背景知識裡沒有藍色這個概念。

這個現象當然不是只有發生在辛巴族身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假如不知道要看什麼,腦海裡沒有這個東西的背景知識,東西擺在眼前,我們也看不見,我們時時刻刻都有「看」,但不一定「看見」。

知道這點後,就能了解溝通的困難,每個人的背景知識不同,你說的對話方可能解讀不同,你以為是清清楚楚的道理,對方卻完全無法接受,若我們明白我們的認知受限於我們過往的經驗時,或許就可以心平氣和地面對這個有時會令我們發狂的世界。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30
 跟朋友聊天時,偶爾他們會好奇的詢問我這些年在荒野當志工幹部的心路歷程與感想。    常常,我總是百感交集,在口拙無以答覆之際,腦海中卻會響起「翼下之風」這首歌。「翼下之風」是六○年代西洋鄉村民歌手朱蒂柯琳絲所唱的,歌詞如下:      「在我的影子下,一定很冷吧 陽光不曾照在你的臉龐 你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對於正常人來說,我們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彩色的。但如果筆者告訴大家,我們眼睛其實能夠清楚分辦色彩的視覺角度只有15度左右,其他周遭看到東西色彩其實只是我們構想出來的,大家能相信嗎?大家也許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明明眼前全部都是彩色東西,又怎會只有少部分是彩色呢?筆者初次接觸這個眼部構造理論時,也和大
Thumbnail
對於正常人來說,我們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彩色的。但如果筆者告訴大家,我們眼睛其實能夠清楚分辦色彩的視覺角度只有15度左右,其他周遭看到東西色彩其實只是我們構想出來的,大家能相信嗎?大家也許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明明眼前全部都是彩色東西,又怎會只有少部分是彩色呢?筆者初次接觸這個眼部構造理論時,也和大
Thumbnail
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革命性跨界研究,認知科學家以科學方法解決千古哲學難題。 Donald Hoffman (唐納德.霍夫曼).大石國際文化.202206,蔡承志譯。 推薦給:對哲學思辨很有興趣的人,這本就像是科學例子版的哲學思辨書。 其實是副標吸引了我 「演化如何隱
Thumbnail
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革命性跨界研究,認知科學家以科學方法解決千古哲學難題。 Donald Hoffman (唐納德.霍夫曼).大石國際文化.202206,蔡承志譯。 推薦給:對哲學思辨很有興趣的人,這本就像是科學例子版的哲學思辨書。 其實是副標吸引了我 「演化如何隱
Thumbnail
《聰明思考》要告訴讀者如何聰明的想事情,不要被迷思誤導。作者李查尼茲比是一位心理學家,在課堂上會教學生不同的思考方法,但一般人在沒有接受專業訓練的情境下,生活裡面臨種種問題時可能會有迷思、有局限。所以他把一些思考時可以運用的規則和觀念納進這本書裡,幫讀者們的大腦做「思考作業系統升級」
Thumbnail
《聰明思考》要告訴讀者如何聰明的想事情,不要被迷思誤導。作者李查尼茲比是一位心理學家,在課堂上會教學生不同的思考方法,但一般人在沒有接受專業訓練的情境下,生活裡面臨種種問題時可能會有迷思、有局限。所以他把一些思考時可以運用的規則和觀念納進這本書裡,幫讀者們的大腦做「思考作業系統升級」
Thumbnail
不實在的現實: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作者認為萬物都是一種意識體,沒有客觀物理事物的存在。
Thumbnail
不實在的現實: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作者認為萬物都是一種意識體,沒有客觀物理事物的存在。
Thumbnail
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 都必然不會一樣 除了最基本 五官感受到的光線,觸覺 到更形而上的 “氣” 場 甚至是靈魂此次來的目的 還有各種由經驗,預設立場 所構成的天然濾鏡 感光 就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的感官系統,決定了他看出去的世界,長什麼樣 有種研究提出,眼睛看見外界 或許,不是單純的「看見」 而是光透
Thumbnail
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 都必然不會一樣 除了最基本 五官感受到的光線,觸覺 到更形而上的 “氣” 場 甚至是靈魂此次來的目的 還有各種由經驗,預設立場 所構成的天然濾鏡 感光 就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的感官系統,決定了他看出去的世界,長什麼樣 有種研究提出,眼睛看見外界 或許,不是單純的「看見」 而是光透
Thumbnail
我們常聽到眼見為憑、有圖有真相這類說法,但我們眼睛看到的就是真實的嗎?就人們判斷色彩這部分來說,並非如此。
Thumbnail
我們常聽到眼見為憑、有圖有真相這類說法,但我們眼睛看到的就是真實的嗎?就人們判斷色彩這部分來說,並非如此。
Thumbnail
我們來想一想,腦躲在我們的腦殼中,它是如何看見光的? 眼睛接收到光,在視網膜成像,轉換成生物電子訊號,傳到腦中視覺區去判讀,完成了所謂的視覺。 腦中視覺神經不是〝看〞到光,而是坐在黑暗的腦殼中等待眼睛傳來的生物電子訊號,然後做出光和影像的判讀,這是一個多麼精緻的設計。等等……還有更大的神奇…… 牛
Thumbnail
我們來想一想,腦躲在我們的腦殼中,它是如何看見光的? 眼睛接收到光,在視網膜成像,轉換成生物電子訊號,傳到腦中視覺區去判讀,完成了所謂的視覺。 腦中視覺神經不是〝看〞到光,而是坐在黑暗的腦殼中等待眼睛傳來的生物電子訊號,然後做出光和影像的判讀,這是一個多麼精緻的設計。等等……還有更大的神奇…… 牛
Thumbnail
 倫敦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米爾斯戴維多夫曾作過一個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的實驗。  他帶領著研究團隊到非洲的納米比亞,探訪森林裡的原住民辛巴族,在他們的語言中沒有指稱藍色的詞彙。實驗方式是,他以電子螢幕向辛巴族人展示一個由十二個方塊圍成的圓圈,其中有十一個綠色方塊跟一個鮮藍色方塊,結果他們都選不出哪一個是藍
Thumbnail
 倫敦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米爾斯戴維多夫曾作過一個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的實驗。  他帶領著研究團隊到非洲的納米比亞,探訪森林裡的原住民辛巴族,在他們的語言中沒有指稱藍色的詞彙。實驗方式是,他以電子螢幕向辛巴族人展示一個由十二個方塊圍成的圓圈,其中有十一個綠色方塊跟一個鮮藍色方塊,結果他們都選不出哪一個是藍
Thumbnail
使用Google Maps導航會使用「行進方向朝前」還是「北方朝上」模式? 想必大部分人都是用最直觀的前者,但有時候若想好好了解一個地方我反而會用「北方朝上」模式,更熟悉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用「行進方向朝前」永遠不會都在迷路依賴導航阿),不過就需要更強的方向感。..人的本能方向定位分為
Thumbnail
使用Google Maps導航會使用「行進方向朝前」還是「北方朝上」模式? 想必大部分人都是用最直觀的前者,但有時候若想好好了解一個地方我反而會用「北方朝上」模式,更熟悉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用「行進方向朝前」永遠不會都在迷路依賴導航阿),不過就需要更強的方向感。..人的本能方向定位分為
Thumbnail
我們來想一想,腦躲在我們的腦殼中,它是如何看見光的? 眼睛接收到光,在視網膜成像,轉換成生物電子訊號,傳到腦中視覺區去判讀,完成了所謂的視覺。 腦中視覺神經不是〝看〞到光,而是坐在黑暗的腦殼中等待眼睛傳來的生物電子訊號,然後做出光和影像的判讀,這是一個多麼精緻的設計。還有更大的神奇……  牛頓說:
Thumbnail
我們來想一想,腦躲在我們的腦殼中,它是如何看見光的? 眼睛接收到光,在視網膜成像,轉換成生物電子訊號,傳到腦中視覺區去判讀,完成了所謂的視覺。 腦中視覺神經不是〝看〞到光,而是坐在黑暗的腦殼中等待眼睛傳來的生物電子訊號,然後做出光和影像的判讀,這是一個多麼精緻的設計。還有更大的神奇……  牛頓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