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傳承——客家家常醃漬達人葉美岑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醃漬食品是早年尚未有冰箱或冰箱尚未普及時,一種保存食物的方式,因此曾經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食物的醃漬釀造。出生南庄、嫁來竹東的葉美岑就是這樣一位傳統的客家媳婦,生活中所需的18般武藝通通會,生存能力強,但在時代的推移間,卻對這些習自傳統的生活技藝與廚藝愈來愈沒了信心——不時存疑:誰還吃這個?人人都會的東西,有什麼好介紹?我們也想問,真是這樣嗎?
文/許佩玟 圖/鍾小宏・許佩玟
出生於戰後的葉美岑,從客家女孩到客家媳婦,打小就要幫忙家務、農事,種菜、餵豬、母親做紅粄,她得在旁邊幫忙挼粄⋯⋯這是那個年代的孩子普遍要做的事。
自釀紅糟
少女時期,因為父親一句話:「去工廠會學壞。」不讓她去工廠,而在三灣布店工作,協助車布邊、家務等;年紀稍長,到台北工作了約4、5年,學得一手好廚藝,又在叔姆店裡學做衫,其後來到新竹市的一家藥廠工作多年,住宿舍,下班後有時會與同事去逛街、逛夜市,常在城隍廟商圈一帶遊逛,每逢假日即返家,她記得當時月薪3、4千元,而1顆麵包約2塊錢——換算下來,我們現在的年輕人還真窮,月薪換麵包縮減了好多好多!

好廚藝傳口碑 生意爆好到收店!

自栽、自採、自晒的筍乾
她剛嫁到竹東時,三重里這一帶正在起新屋,街景與現在大不同,但整個氛圍欣欣向榮、正在發展,父親正好要買房,差點買在附近當鄰居!
她身懷一手好廚藝嫁過來,那時先生經營的腳踏車店剛結束營業,經好友的鼓舞:「要賺錢,一定要做生意!」她與家人商量後,決定開麵店。當時附近有幾家陶瓷廠,許多新屋正在起造,許多工作人口,生意好到爆!不但店內7、8桌時時坐滿,還有多家工廠、工地包便當,連在外工作的家人中午都得回來幫忙送餐。
菜脯
由於味道好,口碑相傳,大家都愛來,原本只賣麵,後來應客人要求加賣飯菜。她提到,當年的「包便當」,不是像今日一個飯盒一個飯盒的盛裝,而是幾個菜、幾碗飯,用一個公公做的木提籃送餐。提到已過世的公公,她語帶敬仰與懷念地回憶:「當時附近某廠剛起步,生意欠佳,月結時常賒帳,他都勸我先生說,人都有困難的時候,阻止去催帳。」該廠的尾牙年年邀請她公公去參加,後來即使麵店收了也一樣,她公公卻一次也不曾出席,這是後話。
在那個年代,一般做小生意的人家不時興外聘人手,大多是自己家人做幫手,生意好到人手不足、忙不過來而收攤收店的事,屢見不鮮,葉美岑的麵店也是。經營幾年後,因公公忙到累倒,大過年還住院,她與先生商量非常乾脆地把生意火紅的麵店給收了。

婚後才開始的釀造人生

在忙碌營生之餘,客家媳婦也要打理好家務。她雖然從小幫忙家事,又習得一身好手藝,但客家傳統的醃漬食品大多是結婚後才邊學邊做的,例如豆腐乳是婆婆教的,紅糟、菜脯、豆干⋯⋯其實大部分是看別人做,自己有樣學樣跟著做,細微處不清楚的才到處請教人,請教的對象包括母親、婆婆、小姑、左鄰右舍等,自己邊做邊學邊改良,才有今日親朋好友都喜愛的味道。
豆腐乳
除了這期介紹的幾種醃漬食品外,因為興趣,她將自己種的一些日常食用蔬果,釀造成各式各樣的鳳梨醋、木瓜酒、桑葚酒、桑葚果醬、洛神醬、桔醬、柚子醬……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她的家常醃製好味道!

〔筍乾、紅糟、菜脯、豆腐乳等的釀製或醃製,請見《東咚鏘4‧釀特輯:舌尖上的傳承──竹東釀造味》P22-24〕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4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咚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位處竹東員崠的珏妙農園,群峰環繞綠意盎然,土壤水質未受汙染,尤其雨過後山氣蒸騰、嵐霧繚繞養人心目。秉持「飲食當令,日用在簡,友善環境,尊重生命」之理念,不灑農藥、不施化肥、自然農法耕作、復育土地的同時,也在大自然裡獲得身心靈滿滿的療癒。  
「用腳踩過的酸菜,才會去除澀味然後回甘,就像人一樣,也要腳踏實地才會有所收穫。」這裡頭,有著深厚的客家傳統文化價值,「乾庄稼人」的吳秀乾先生如是說。
在無什特產的竹東,「阿金姐」儼然成為提得出去、拿得出手的在地名產,但來自桃園蘆竹、本非客家人的阿金姐,嫁來客家庄才開始接觸客家的飲食,她如何在家家戶戶都會自己釀造桔醬的小鎮上闖出不一樣的路,讓客家飲食走出客庄,遍及全台,並打入年輕人喜好的飲食──摩斯漢堡季節限定套餐?
竹東過往訂製衣服的商家多,如今是販售衣物的店家多,單單長春路上就多達30幾家。記得3年前剛搬到竹東時,會刻意抽出時間漫遊竹東鎮,隨意地穿梭在巷弄間,因此有機會與秝甄服飾結下緣分。 
自幼聰穎,又是家中備受寵愛的么女,黃智琪不斷挑戰人生的既定,求學時代選擇隻身來到遠離台北老家最僻靜的花蓮慈濟護專就讀;爾後轉攻人類發展,研究所考取東華大學專研觀光暨遊憩管理。三者之間看似跳躍頗大,卻都源於對生命的熱愛,這也讓她再次跌破眾人眼鏡,正式成立Friendly Cotton無染棉工作室。
竹東鎮上曾經最多有30幾家西服店,但目前接受訂製西裝的店家已寥寥無幾,「第一西服」走過53個年頭,老闆邱瑞藤師傅現年68歲,身體十分硬朗,除了接訂單、帶孫子外,還身兼新竹縣西服製作業職業工會理事長、竹東鎮商華社區發展協會與宗親會總幹事。到底當初如何踏入這行?這50多年來又經歷過竹東鎮怎樣的起伏呢?
位處竹東員崠的珏妙農園,群峰環繞綠意盎然,土壤水質未受汙染,尤其雨過後山氣蒸騰、嵐霧繚繞養人心目。秉持「飲食當令,日用在簡,友善環境,尊重生命」之理念,不灑農藥、不施化肥、自然農法耕作、復育土地的同時,也在大自然裡獲得身心靈滿滿的療癒。  
「用腳踩過的酸菜,才會去除澀味然後回甘,就像人一樣,也要腳踏實地才會有所收穫。」這裡頭,有著深厚的客家傳統文化價值,「乾庄稼人」的吳秀乾先生如是說。
在無什特產的竹東,「阿金姐」儼然成為提得出去、拿得出手的在地名產,但來自桃園蘆竹、本非客家人的阿金姐,嫁來客家庄才開始接觸客家的飲食,她如何在家家戶戶都會自己釀造桔醬的小鎮上闖出不一樣的路,讓客家飲食走出客庄,遍及全台,並打入年輕人喜好的飲食──摩斯漢堡季節限定套餐?
竹東過往訂製衣服的商家多,如今是販售衣物的店家多,單單長春路上就多達30幾家。記得3年前剛搬到竹東時,會刻意抽出時間漫遊竹東鎮,隨意地穿梭在巷弄間,因此有機會與秝甄服飾結下緣分。 
自幼聰穎,又是家中備受寵愛的么女,黃智琪不斷挑戰人生的既定,求學時代選擇隻身來到遠離台北老家最僻靜的花蓮慈濟護專就讀;爾後轉攻人類發展,研究所考取東華大學專研觀光暨遊憩管理。三者之間看似跳躍頗大,卻都源於對生命的熱愛,這也讓她再次跌破眾人眼鏡,正式成立Friendly Cotton無染棉工作室。
竹東鎮上曾經最多有30幾家西服店,但目前接受訂製西裝的店家已寥寥無幾,「第一西服」走過53個年頭,老闆邱瑞藤師傅現年68歲,身體十分硬朗,除了接訂單、帶孫子外,還身兼新竹縣西服製作業職業工會理事長、竹東鎮商華社區發展協會與宗親會總幹事。到底當初如何踏入這行?這50多年來又經歷過竹東鎮怎樣的起伏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南部人嘴裡說的「碗粿」,是將餡料摻進研磨後的米漿裡,比如香菇、肉末、蝦米、半切滷蛋等,再連碗一併放進蒸屜裡蒸熟,出爐再淋上滿滿的碗糕醬,盛放在你面前。 而「水粄」則是純米漿、跟餡料形成一邊一國各自壁壘,餡料通常是菜脯、豆乾、碎肉,舖陳在蒸熟的米漿之上,因為食材各自分開,所以較能久放。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澪之料理帖》介紹了主角澪的料理旅程,充滿了對料理和食物的熱愛。書中詳細描述了澪對料理的堅持和信念。每一集都有一些特別的料理故事,充滿了審美的品味和料理的巧思。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我家的日常吃食總是一陣流行過一陣的,這幾乎取決於我媽的喜好,她是個用情不專的婦女,對食物總抱有心血來潮的狂熱,淘汰外食餐廳的速度比發現「這家不錯」的速度還來得迅猛;她更能欽點某道食材或料理,榮登當季度的常駐嘉賓,例如泰式鮮蝦冬粉煲(整個冬季)、桶裝冰淇淋(半年),以及花生芽(久遠不可考)。 
Thumbnail
老公愛吃糖醋排骨、醉雞、脆皮燒肉,不過她不會煮飯,也不想學做菜,其實她不煮飯沒啥關係,因為她一嫁給他,他們就找了越南阿純在家幫忙。剛來的阿純對於瓶瓶罐罐的位置不太熟悉,阿純邊炒菜邊會大呼小叫:「太太,糖、太太,醬油。」 一年前公司突然倒閉.....
Thumbnail
從小在儉樸家教長大的芳美,最近成為新嫁娘,開始展開新生活。 芳美結婚不到三個月就胖了三公斤,她先生暗中觀察,才發現芳美沿襲著岳母的「傳統婦女美德」,總是把大家吃剩的飯菜吃進肚子裡....
Thumbnail
去年的年底,媽媽收到朋友送來的美濃醃白玉蘿蔔,吃了後驚為天人,趕快託朋友再訂十罐好送給鄰居朋友。 幾天後,鄰居朋友也打來問媽媽,能不能幫忙訂購? 我打開冰箱嚇一跳,拿起其中一罐起來轉了轉。紅蓋透明罐,沒有任何標籤貼紙,沒有任何店家資訊,樸素得就像自家製的醃漬品,心想:店家都懶得宣傳了,這肯定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
Thumbnail
南部人嘴裡說的「碗粿」,是將餡料摻進研磨後的米漿裡,比如香菇、肉末、蝦米、半切滷蛋等,再連碗一併放進蒸屜裡蒸熟,出爐再淋上滿滿的碗糕醬,盛放在你面前。 而「水粄」則是純米漿、跟餡料形成一邊一國各自壁壘,餡料通常是菜脯、豆乾、碎肉,舖陳在蒸熟的米漿之上,因為食材各自分開,所以較能久放。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澪之料理帖》介紹了主角澪的料理旅程,充滿了對料理和食物的熱愛。書中詳細描述了澪對料理的堅持和信念。每一集都有一些特別的料理故事,充滿了審美的品味和料理的巧思。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我家的日常吃食總是一陣流行過一陣的,這幾乎取決於我媽的喜好,她是個用情不專的婦女,對食物總抱有心血來潮的狂熱,淘汰外食餐廳的速度比發現「這家不錯」的速度還來得迅猛;她更能欽點某道食材或料理,榮登當季度的常駐嘉賓,例如泰式鮮蝦冬粉煲(整個冬季)、桶裝冰淇淋(半年),以及花生芽(久遠不可考)。 
Thumbnail
老公愛吃糖醋排骨、醉雞、脆皮燒肉,不過她不會煮飯,也不想學做菜,其實她不煮飯沒啥關係,因為她一嫁給他,他們就找了越南阿純在家幫忙。剛來的阿純對於瓶瓶罐罐的位置不太熟悉,阿純邊炒菜邊會大呼小叫:「太太,糖、太太,醬油。」 一年前公司突然倒閉.....
Thumbnail
從小在儉樸家教長大的芳美,最近成為新嫁娘,開始展開新生活。 芳美結婚不到三個月就胖了三公斤,她先生暗中觀察,才發現芳美沿襲著岳母的「傳統婦女美德」,總是把大家吃剩的飯菜吃進肚子裡....
Thumbnail
去年的年底,媽媽收到朋友送來的美濃醃白玉蘿蔔,吃了後驚為天人,趕快託朋友再訂十罐好送給鄰居朋友。 幾天後,鄰居朋友也打來問媽媽,能不能幫忙訂購? 我打開冰箱嚇一跳,拿起其中一罐起來轉了轉。紅蓋透明罐,沒有任何標籤貼紙,沒有任何店家資訊,樸素得就像自家製的醃漬品,心想:店家都懶得宣傳了,這肯定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