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書]我們快樂的向前走《內在小孩》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也笑了,因為我以為我在作夢。大人有時候也會做孩子氣的夢,我們甚至覺得奇怪,自己怎麼會做這樣的夢。」
——雅努什.柯札克《當我再次是個孩子》
《內在小孩》,親子天下出版,2021.6
還沒拿到書時,對這本書充滿了高度好奇。因為讀了一些關於心理學上所謂的「內在小孩」的概念,尤其是關於童年時沒被愛夠、沒被滿足的創傷,很難想像,作者用繪本,會如何來呈現這麼深沉、無助的「內在小孩」狀態呢?

最純粹的童心

直到翻開書後,看見書裡眾多可愛活潑的圖像,才發現是我想太多了,「內在小孩」的概念其實不需要侷限在大人的童年創傷裡,它也可以指涉我們童年時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它是尚未跌出樂園的天真狀態,它是清代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寫的「閒情記趣」,把成群的蚊子「作青雲白鶴觀⋯⋯怡然稱快」、興起童稚的正義感把「癩蛤蟆,鞭數十,趨之別院」;它也是散文家琦君念念不忘的「兒時不再」,唱歌給蜘蛛聽、擔心天冷時螞蟻會不會打噴嚏的童趣。所以與其說是返回童年,不如說是從童年時一直留存在我們心底的「童心」,那個以最純真最純粹的心意,面對世間萬物的心理狀態。
書裡用以描繪內在小孩的方式,也很直接有力,基本上以人像為主軸,幾乎沒有風景或任何襯底,所以與其說是繪本,反倒更像像插畫。利用簡單的文字引導,讓讀者從簡單的畫風裏就可以領略內在小孩和大人的關係。
每個人身體裡都有一個內在小孩
每個大人的身體中都畫一個跟她(他)很像的小孩,大人是色彩的,穿著、膚色或髮色,但內在小孩都是白色的,多數時候都是一樣動作、一樣表情,但在某些特殊時候,她(他)會比大人表現得更激動,例如大人面露悲傷時她已經哭了起來,憤怒時其實他是痛哭失聲,有時用雙手支撐你交叉在胸前的手臂表達力量,有時候眼睛閃露光芒表現出我愛你⋯⋯作者用畫強調了「內在小孩」其實一直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不管你做什麼,怎麼做,他(她)都與你同在,支持/表現那個在現實裡、也許不敢全面展露出來的我自己。
因此書上寫「這是一本幫助孩子理解『變成大人會如何』的書。」,反而變成一種趣味的雙關語了。翻到書背,就會發現它既是對生理年齡的「孩子」說話,也是對著所有的大人、身體裡的那個「內在小孩」說話。

內在小孩的如影隨行

透過「孩子」的眼睛,大人看起來都是壓力很大、很忙、感覺無聊的人。然而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大人在某些時候,會變得有點不一樣,例如隨音樂起舞的時候姿勢拙拙的很好笑、想要新玩具(他們說那是夢幻逸品)時眼睛發光、或是談起戀愛時說話會變成娃娃音,甚至面對恐懼(例如貓?!)的事物時,就會變得像小孩一樣害怕。繪本告訴「孩子」,那種變成孩子氣的樣子,其實就是存在於大人身體裡的「內在小孩」。甚至年紀愈大,「內在小孩」愈常跑出來。
內在小孩跑出來的樣子
長大看起來並不有趣,是嗎?書上並沒有給答案,它只是循著發現「內在小孩」的軌跡,試著詮釋長大後有些東西改變了,例如壓力變大、例如必須工作、例如總是很忙,但是因為內在小孩一直都在,所以有些東西不會改變,那些關於童年裡重要的事物,其實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中間有個跨頁,很動情地說明了這個從小孩過渡到大人的階段:左邊書頁裡畫了一個花瓶,瓶裡插著二朵花,向左的花垂頭了,向右的則不但垂頭還殞落幾片花瓣,彷彿說著童年時光已經流逝的樣貌。右邊書頁則畫上一個黃色畫框,裡頭一個男孩坐在鞦韆上,眼光低垂,然而卻又用著餘光在輕瞄對頁的瓶花,懷念的神情似乎藏不住:
童年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時光,你體會到的事物,永遠不會遺忘。
即使過程中曾有落寞或惆悵,但那是一輩子攜帶著的禮物,它塑造了現在(或未來)我的「大人」樣子,沒有童年,就不會有變成大人樣貌的我。甚至可以再仔細觀察一下,長大後的你是不是還是覺得妹妹很煩、還有你是不是發起脾氣來也跟小時候一模一樣?內在小孩和我們相依相偎的方式,幾乎就是只要你呼喚她(他),他們就在。
大人常說,沒有誰是不孤獨的,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不同思維的產物。然而也沒有人會是孤獨的,因為內在小孩永遠都如影隨行。當我們看著某些老人時,發現他們不再需要現實社會的角色跟盔甲時,竟然很多人都變回孩子時的輕鬆狀態了。
因為有他們的存在,大人才會變得更有趣
這樣的旅程很有趣,也證明了所有人身體裡都住著他們的內在小孩。我想,作者在書裡特別提醒了我們,與其愁苦著臉生活,甚至讓孩子害怕成為我們這樣的大人,不如多花點心思,照顧好自己的內在小孩,一起快樂的向前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如果人生可以只擅長一件事,就把這件事做好:像大象一樣在繪本、圖文書,以及文字書中打滾,再好好噴水,分享與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手上拿到這本不到20公分見方的無字圖像書,名字就叫「博物館」,忍不住就笑出聲來,一本書如果可以是一間「博物館」,那會是怎樣的情境呢?    
   擺脫一般的文字傳記,擺脫只能從童年讀起的時間軸,在《辛波絲卡——拼貼人生》,我們看到了很不一樣的傳記讀法。水彩暈開的神采,讓人想起詩的語言,帶有某種事物本質的準確性,卻又涵蓋著事物周遭所有的靈光。
手上拿到這本不到20公分見方的無字圖像書,名字就叫「博物館」,忍不住就笑出聲來,一本書如果可以是一間「博物館」,那會是怎樣的情境呢?    
   擺脫一般的文字傳記,擺脫只能從童年讀起的時間軸,在《辛波絲卡——拼貼人生》,我們看到了很不一樣的傳記讀法。水彩暈開的神采,讓人想起詩的語言,帶有某種事物本質的準確性,卻又涵蓋著事物周遭所有的靈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孩子們的童言童語,總是讓我們感到有趣,從他們的視角所看出去的世界,似乎與我們眼中的大不相同,也因此重新開啟了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有時候小孩與這個世界接觸的方式會讓我們感到困擾,看在我們眼裡是搗亂及破壞,但卻是他們對萬事萬物展開好奇心的表現,就如同閱讀《這裡有什麼呢?》可以發現孩子敞
這本書結合了心理學與童話故事,探討人性與情感,提供深入的愛情、職場和友誼見解。作者柳惠寅用輕鬆的語言讓讀者重新思考童話,並用心理學理論解讀其中的深意,將心理學帶入生活,勾起對心理學的興趣。本書不僅是對童話的回顧,更是促進讀者思考幸福與選擇的實用指南,理解生活中的選擇與人際關係,並激勵探索自我價值。
Thumbnail
每次瀏覽關於內在小孩的文章時,總會看到那麼一句:我們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內在小孩,所以我一直以為內在小孩只有一個,但當我開始療癒內在小孩時,我發現我遇到不只一個內在小孩……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很常聽到內在小孩這個專有名稱,一直覺得是心理學的一個字眼,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起伏,最多就是唸倒了好幾家幼兒園,療癒內在小孩跟我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吧! 因緣際會下,報名了Ruowen Huang愛自己線上的課程,這才了解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啊,版主要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有哪一件事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我們的內在小孩,是我們幸福和繁榮的關鍵 當我們與內在小孩建立聯繫並治癒他時, 我們就消除了阻礙我們體驗愛和財富的障礙。 我們的人際關系會變得更加和諧, 因為我們不再從痛苦中做出反應, 而是從愛和理解中做出反應。 治癒的內在小孩開啟了通往直覺和真實生活的道路。 我們吸
Thumbnail
内在小孩是什麼呢? 每一個成年人的心裡,都住著一位被你遺忘的內在小 孩。無論你在什麼年齡,都有一個内在小孩需要被認同與被接納。你有好好地照顧内在小孩嗎?
Thumbnail
「你們真的都是很好的孩子,但這不是讚美喔。」 面對童年逆境生存的方法,有時不適用於長大之後的環境,讓人背離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有時甚至讓人誤以為「我想要的就是這個」,卻無法看見內心真正的渴望。
Thumbnail
孩子們的童言童語,總是讓我們感到有趣,從他們的視角所看出去的世界,似乎與我們眼中的大不相同,也因此重新開啟了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有時候小孩與這個世界接觸的方式會讓我們感到困擾,看在我們眼裡是搗亂及破壞,但卻是他們對萬事萬物展開好奇心的表現,就如同閱讀《這裡有什麼呢?》可以發現孩子敞
這本書結合了心理學與童話故事,探討人性與情感,提供深入的愛情、職場和友誼見解。作者柳惠寅用輕鬆的語言讓讀者重新思考童話,並用心理學理論解讀其中的深意,將心理學帶入生活,勾起對心理學的興趣。本書不僅是對童話的回顧,更是促進讀者思考幸福與選擇的實用指南,理解生活中的選擇與人際關係,並激勵探索自我價值。
Thumbnail
每次瀏覽關於內在小孩的文章時,總會看到那麼一句:我們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內在小孩,所以我一直以為內在小孩只有一個,但當我開始療癒內在小孩時,我發現我遇到不只一個內在小孩……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很常聽到內在小孩這個專有名稱,一直覺得是心理學的一個字眼,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起伏,最多就是唸倒了好幾家幼兒園,療癒內在小孩跟我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吧! 因緣際會下,報名了Ruowen Huang愛自己線上的課程,這才了解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啊,版主要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有哪一件事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我們的內在小孩,是我們幸福和繁榮的關鍵 當我們與內在小孩建立聯繫並治癒他時, 我們就消除了阻礙我們體驗愛和財富的障礙。 我們的人際關系會變得更加和諧, 因為我們不再從痛苦中做出反應, 而是從愛和理解中做出反應。 治癒的內在小孩開啟了通往直覺和真實生活的道路。 我們吸
Thumbnail
内在小孩是什麼呢? 每一個成年人的心裡,都住著一位被你遺忘的內在小 孩。無論你在什麼年齡,都有一個内在小孩需要被認同與被接納。你有好好地照顧内在小孩嗎?
Thumbnail
「你們真的都是很好的孩子,但這不是讚美喔。」 面對童年逆境生存的方法,有時不適用於長大之後的環境,讓人背離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有時甚至讓人誤以為「我想要的就是這個」,卻無法看見內心真正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