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菁英,我們都可以是菁英,菁英就是盡其在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新買的標籤紙跟那天睡不著覺衝到花市買的康乃馨,也太搭了
最近喜歡的奶茶色,跟這週介紹的書,都是溫柔深邃,卻同時奮進而綿長,讓人充滿力氣。
今天看了 國際狗語日報 X 百靈果News「The KK Show #91 葉耀元教授又來了」,裡頭稍微提到國際政治的三個主義: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建構主義,雖然有人會傾向「權力或經濟決定大國」,但也有人對於國與國關係更著重於軟實力的交互作用。
民主當然可以當飯吃,不必讓位給經濟。
多少惡行假汝經濟發展之名呢?
最後提到主持人凱莉之前引起網路熱議的「自稱菁英」,我喜歡葉教授的解釋:
菁英可以是主觀認定的,但菁英與庶民並非階級之分,而在於各行各業中確實有其特殊者;關鍵在於是否選擇為自己發聲、為他人發聲,跟更多人宣達對的觀念、對的事情。
今年鳳梨被封殺時,看到許多農業的相關討論,有人推薦了 吳音寧的《#江湖在哪裡》。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本討論農業的書,為何放在「女性週」作為討論?
但看完後很感動,爬梳了龐大的資料後收合進章節裡,有序地柔軟地悲憫地敘述,讓我不禁感嘆:
對於女性的想像與可能,我終究還是太狹隘。
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女性,有些素材很討喜,但我想尋找的身影,是認真踏實地在專業上,默默的身影。
為了弱者而記錄,為了無勢而奔走,為了喑啞而作聲——如同昨日介紹的謝雪紅,評論功過非我本意,人與人之間有太多似是而非,我選擇一本書,只是忠於作者並提出我的觀察。
#白米炸彈客 #楊儒門 作為穿針的絲線,於頭尾包覆台灣這幾十年來的農業紀錄。
「江湖」在哪裡呢?
|建設下橫斷自然的灌溉水路
50年代政權交替,饑荒竟成了魚米之鄉的風景。
部落自給自足的種作讓位給水庫與發電廠,原始林木只是「保木造林」掀不起的簾幕。
收購浮動的價格、允許財團買賣的土地、買不起的補助機械、巧立名目的貸款與稅收,牢牢地,再牢牢地釘住農民們的手腳。產量即使溢出到世界的角落,幾十年不變的價格沒有讓農民富起來,也沒有讓農民們的肚子脹起來,只有背上的債逐年地滾了起來。
奶粉、麵粉、肥料成了島內「現代化」的必需品,化工廠在田間在海埔一間間長了腳,吐出了膿汁,發出奇異的色彩,在河道緩慢地爬行。
島上的米菜魚蝦蜿蜒進全民的肚腸,曲折地長出怪獸的獠牙,啃咬著醫院的點滴與病床。
改種或是休耕,到底掠奪土地生命力的都是廟堂之上的理論,實地踏著的耕作者們以血淚播種,收割著文明堆積如山的垃圾。
|政治中盤根人事的包裝修辭
「美援」說來好聽,這些不斷湧入島內的人力壓縮了原本島上居民的資源,這些被交互替換的位置,用黨證與金髮碧眼填滿。
島上的產品只有「世界第一」的外銷美名,島上的人只見過進口的水果;運銷商的砍價跟日後黑道的棍棒一樣狠辣,農會幹部與民代們戴著不同色卻同款的領帶,領帶讓他們看起來充滿微笑,可同時勒緊了農民的頸項。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些披著官皮的,成群結對,出現在學運與抗議的場合,呼天搶地地代表農民喉舌,但真正的農民連腰都直不起,看不了電視,看不了醫生。
幫派組織將法律當作手套,套進了河川砂石、山林原木、放貸土地,伸手都是枉稱「福利津貼」的政策與立法。
手套脫下後儼然是大搖大擺的企業財團,在一條條像搖錢樹根般的條款裡,與政黨們翩然起舞。
|土地上耕耘農民的紀實文學
#賴和 <一桿秤仔>裡的日警,只是換成農會系統與地主民代,那萬惡的磅秤啊,在 #宋澤萊 <笙仔和貴仔的傳奇>裡成了農人進入監牢的飯票。
#瓦歷斯_諾幹 山林裡一打打的瓶子,破碎的是求生的尊嚴。
杜甫、白居易、李紳、皮日休的詩作在千年後,依然栩栩如生,與 #向陽 <阿爹的飯包>合聲。
#洪醒夫#楊青矗#黃春明 讓鎮上的路與大都市通了起來,農民們無可選擇他們能聽的歌、能看的戲、能做的事、能吃的東西,鎮上沒有蘋果,只有被溝渠絆溺的孩子、被礦坑掩埋的工人、被慢性病折磨的鄉人們。
#楊逵 <模範村>就像是顛倒的預言,人來了,人走了,村子的胭粉也殘破模糊。
#劉克襄 的自然被工業區鳩佔鵲巢,到最後鳩雀也消失了,只剩下綠蛤蠣,如同 #羅葉 的洋娃娃是工業發展的廚餘。
#葉俊麟#李雙澤#胡德夫 無法唱出「自己」的語言,大兵們的歌曲、字正腔圓的國語才有機會在大街小巷流竄。
#呂赫若 期盼的作戰在 #林強 歌裡遙伴向前行,注視著立法院諸公的咆哮拳頭齊奏,成了國際一度注目的台灣風景。
選擇故佈疑陣的炸彈,也許就是農民們最後還能使得上力的抗議。
這場遊戲裡,他們永遠是輸家。
見證了媒體自始至終不變的編纂故事,再大肆渲染,真相都不在觸目可及的聲影裡,而在眾多應援的學者律師專家信件與對話裡,觸發了一個女性投入台灣農業的書寫與實踐。
小時候的懵懂聽聞,外頭世界的喧擾都會被阻擋於課本之外;這本書補齊了那些教條內的血肉,在課本裡的吳晟長成了玉立的吳音寧,一樣在台灣的土地上,寫著台灣的農民,不知是甘或苦的負荷。
看到這裡的你們,也許才有資格去定義,這樣的女子是否也是想望中的「菁英」,在兢兢業業的研究資料與文學中,緩緩地遞給你——一枝稻稈。
女性週即將進入尾聲囉,明天的女性會是商界裡叱侘風雲的漢子,敬請期待。
那我們明天見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58內容數
個人書評為主,因私人因素離開教育界後,期許提供新課綱下國文教育的多元選書,成為體制外的教育助力。 著重議題討論與台灣文學,若有講座研習或課程設計,歡迎留言或來信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江宜蓉(1992年5月23日—),台灣女演員,出道以來即以新人之姿,連續入圍金鐘獎「最佳新人」,「最佳女配角」,「最佳女演員獎」。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白菊花的故事主要圍繞著華夫人對萬夫人的嫉妒、厭惡和輕視。透過人物之間的較勁反映出社會中的階級和地位問題。文章從不同角度深刻刻畫了上流社會中人物間的心態和情感。故事以秋天為背景,寓意著寂寥與思念。
Thumbnail
從台南市區,沿著台17線通往佳里,窗外風景從現代化的高樓、商店,漸漸轉變為平房、魚塭與一畦畦綠油油的田地。轉進巷弄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傳統三合院,保留優雅的紅磚瓦厝,由楊淑華創立的「洄稻佳里」農業基地便座落於此。「你們來啦!來來來
Thumbnail
陽冬梅開滿湘沅 常德路遙思綿遠 會向夢裏池台苑 總是春豔難自掩 學庸2006.11.06 作品號03-0352-03
Thumbnail
《泥地漬虹》描述了一對女同在鄉村務農以及共同生活的經歷,偏向於生活雜感散文。書中提及了一些女同書寫較少被探討的議題,例如身體觀念以及爭取共同養育子女的路途。
Thumbnail
我出生在白色恐怖的後期,上大學前後看到當時的反對黨(民進黨)的成立,剛好又生長在蘭陽平原,這個以黨外自稱、追求民主自由的地方。 所以可以一眼就看出,現在這個所謂的白色力量根本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完全背離了當初蔣渭水為台灣爭取民主自由的初衷。 大學時代碰上野百合學運,蹺課就跑去中正紀念靜坐抗議萬年國
Thumbnail
文青對我來說,是動詞而非名詞,營造喜歡的文藝生活,建立清新獨特的生活品質,就是我認知的文青。 假日上市場採購一周食材是例行事務,順便稍上幾朵花,夏秋之間有野薑花,玫瑰、百合全年可見,根據心情挑選喜歡的花朵,讓花香瀰漫屋內。當完家政婦後,取出茉莉香片沖泡,以手機播放喜歡的音樂,找個舒服的坐姿,
Thumbnail
楊牧的作品跨越了詩歌、散文、雜文等多種文類,充滿豐富的深意,對臺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章探討通才與專才的優勢,並提到了楊牧專注而嚴謹的態度對其持續創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如果說,我剛回台的心情是想家,那翻開《小寧》便是另一種穿越時空的思鄉,詩中那些密碼勾動起許多靜靜沉澱伏貼至記憶底層的情感,是我畢業出了社會、離鄉背井在異國打工後所漸漸淡忘的——那些都是我特別能切身認知到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時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江宜蓉(1992年5月23日—),台灣女演員,出道以來即以新人之姿,連續入圍金鐘獎「最佳新人」,「最佳女配角」,「最佳女演員獎」。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白菊花的故事主要圍繞著華夫人對萬夫人的嫉妒、厭惡和輕視。透過人物之間的較勁反映出社會中的階級和地位問題。文章從不同角度深刻刻畫了上流社會中人物間的心態和情感。故事以秋天為背景,寓意著寂寥與思念。
Thumbnail
從台南市區,沿著台17線通往佳里,窗外風景從現代化的高樓、商店,漸漸轉變為平房、魚塭與一畦畦綠油油的田地。轉進巷弄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傳統三合院,保留優雅的紅磚瓦厝,由楊淑華創立的「洄稻佳里」農業基地便座落於此。「你們來啦!來來來
Thumbnail
陽冬梅開滿湘沅 常德路遙思綿遠 會向夢裏池台苑 總是春豔難自掩 學庸2006.11.06 作品號03-0352-03
Thumbnail
《泥地漬虹》描述了一對女同在鄉村務農以及共同生活的經歷,偏向於生活雜感散文。書中提及了一些女同書寫較少被探討的議題,例如身體觀念以及爭取共同養育子女的路途。
Thumbnail
我出生在白色恐怖的後期,上大學前後看到當時的反對黨(民進黨)的成立,剛好又生長在蘭陽平原,這個以黨外自稱、追求民主自由的地方。 所以可以一眼就看出,現在這個所謂的白色力量根本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完全背離了當初蔣渭水為台灣爭取民主自由的初衷。 大學時代碰上野百合學運,蹺課就跑去中正紀念靜坐抗議萬年國
Thumbnail
文青對我來說,是動詞而非名詞,營造喜歡的文藝生活,建立清新獨特的生活品質,就是我認知的文青。 假日上市場採購一周食材是例行事務,順便稍上幾朵花,夏秋之間有野薑花,玫瑰、百合全年可見,根據心情挑選喜歡的花朵,讓花香瀰漫屋內。當完家政婦後,取出茉莉香片沖泡,以手機播放喜歡的音樂,找個舒服的坐姿,
Thumbnail
楊牧的作品跨越了詩歌、散文、雜文等多種文類,充滿豐富的深意,對臺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章探討通才與專才的優勢,並提到了楊牧專注而嚴謹的態度對其持續創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如果說,我剛回台的心情是想家,那翻開《小寧》便是另一種穿越時空的思鄉,詩中那些密碼勾動起許多靜靜沉澱伏貼至記憶底層的情感,是我畢業出了社會、離鄉背井在異國打工後所漸漸淡忘的——那些都是我特別能切身認知到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