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買的標籤紙跟那天睡不著覺衝到花市買的康乃馨,也太搭了
最近喜歡的奶茶色,跟這週介紹的書,都是溫柔深邃,卻同時奮進而綿長,讓人充滿力氣。
今天看了
國際狗語日報 X 百靈果News「The KK Show #91 葉耀元教授又來了」,裡頭稍微提到國際政治的三個主義: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建構主義,雖然有人會傾向「權力或經濟決定大國」,但也有人對於國與國關係更著重於軟實力的交互作用。
民主當然可以當飯吃,不必讓位給經濟。
多少惡行假汝經濟發展之名呢?
最後提到主持人凱莉之前引起網路熱議的「自稱菁英」,我喜歡葉教授的解釋:
菁英可以是主觀認定的,但菁英與庶民並非階級之分,而在於各行各業中確實有其特殊者;關鍵在於是否選擇為自己發聲、為他人發聲,跟更多人宣達對的觀念、對的事情。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本討論農業的書,為何放在「女性週」作為討論?
但看完後很感動,爬梳了龐大的資料後收合進章節裡,有序地柔軟地悲憫地敘述,讓我不禁感嘆:
對於女性的想像與可能,我終究還是太狹隘。
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女性,有些素材很討喜,但我想尋找的身影,是認真踏實地在專業上,默默的身影。
為了弱者而記錄,為了無勢而奔走,為了喑啞而作聲——如同昨日介紹的謝雪紅,評論功過非我本意,人與人之間有太多似是而非,我選擇一本書,只是忠於作者並提出我的觀察。
「江湖」在哪裡呢?
|建設下橫斷自然的灌溉水路
50年代政權交替,饑荒竟成了魚米之鄉的風景。
部落自給自足的種作讓位給水庫與發電廠,原始林木只是「保木造林」掀不起的簾幕。
收購浮動的價格、允許財團買賣的土地、買不起的補助機械、巧立名目的貸款與稅收,牢牢地,再牢牢地釘住農民們的手腳。產量即使溢出到世界的角落,幾十年不變的價格沒有讓農民富起來,也沒有讓農民們的肚子脹起來,只有背上的債逐年地滾了起來。
奶粉、麵粉、肥料成了島內「現代化」的必需品,化工廠在田間在海埔一間間長了腳,吐出了膿汁,發出奇異的色彩,在河道緩慢地爬行。
島上的米菜魚蝦蜿蜒進全民的肚腸,曲折地長出怪獸的獠牙,啃咬著醫院的點滴與病床。
改種或是休耕,到底掠奪土地生命力的都是廟堂之上的理論,實地踏著的耕作者們以血淚播種,收割著文明堆積如山的垃圾。
|政治中盤根人事的包裝修辭
「美援」說來好聽,這些不斷湧入島內的人力壓縮了原本島上居民的資源,這些被交互替換的位置,用黨證與金髮碧眼填滿。
島上的產品只有「世界第一」的外銷美名,島上的人只見過進口的水果;運銷商的砍價跟日後黑道的棍棒一樣狠辣,農會幹部與民代們戴著不同色卻同款的領帶,領帶讓他們看起來充滿微笑,可同時勒緊了農民的頸項。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些披著官皮的,成群結對,出現在學運與抗議的場合,呼天搶地地代表農民喉舌,但真正的農民連腰都直不起,看不了電視,看不了醫生。
幫派組織將法律當作手套,套進了河川砂石、山林原木、放貸土地,伸手都是枉稱「福利津貼」的政策與立法。
手套脫下後儼然是大搖大擺的企業財團,在一條條像搖錢樹根般的條款裡,與政黨們翩然起舞。
|土地上耕耘農民的紀實文學
#賴和 一桿秤仔裡的日警,只是換成農會系統與地主民代,那萬惡的磅秤啊,在
#宋澤萊 笙仔和貴仔的傳奇裡成了農人進入監牢的飯票。
杜甫、白居易、李紳、皮日休的詩作在千年後,依然栩栩如生,與
#向陽 阿爹的飯包合聲。
#洪醒夫、
#楊青矗、
#黃春明 讓鎮上的路與大都市通了起來,農民們無可選擇他們能聽的歌、能看的戲、能做的事、能吃的東西,鎮上沒有蘋果,只有被溝渠絆溺的孩子、被礦坑掩埋的工人、被慢性病折磨的鄉人們。
#楊逵 模範村就像是顛倒的預言,人來了,人走了,村子的胭粉也殘破模糊。
#劉克襄 的自然被工業區鳩佔鵲巢,到最後鳩雀也消失了,只剩下綠蛤蠣,如同
#羅葉 的洋娃娃是工業發展的廚餘。
#呂赫若 期盼的作戰在
#林強 歌裡遙伴向前行,注視著立法院諸公的咆哮拳頭齊奏,成了國際一度注目的台灣風景。
選擇故佈疑陣的炸彈,也許就是農民們最後還能使得上力的抗議。
這場遊戲裡,他們永遠是輸家。
見證了媒體自始至終不變的編纂故事,再大肆渲染,真相都不在觸目可及的聲影裡,而在眾多應援的學者律師專家信件與對話裡,觸發了一個女性投入台灣農業的書寫與實踐。
小時候的懵懂聽聞,外頭世界的喧擾都會被阻擋於課本之外;這本書補齊了那些教條內的血肉,在課本裡的吳晟長成了玉立的吳音寧,一樣在台灣的土地上,寫著台灣的農民,不知是甘或苦的負荷。
看到這裡的你們,也許才有資格去定義,這樣的女子是否也是想望中的「菁英」,在兢兢業業的研究資料與文學中,緩緩地遞給你——一枝稻稈。
女性週即將進入尾聲囉,明天的女性會是商界裡叱侘風雲的漢子,敬請期待。
那我們明天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