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出竹東好客茶──彭英雄先生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茶園主人彭英雄先生像極了他拾回的彌勒佛像。
取這個標題是有其含義的,一是「好ㄏㄠˇ客茶」,意指優質的客家茶葉;二是「好ㄏㄠˋ客茶」,意指古意的待客之道。以前總認為喝茶是老人專利,隨著飲品的開發、養生潮流興起,琳瑯滿目的茶商品、茶飲食儼然已成主流飲品,年輕人也不遑多讓。「茶」雖說普遍融入生活之中,但「茶」究竟如何而來?又如何喝到好茶?對大部分人來說還是相當陌生的,讓我們跟著竹東二重埔的製茶老達人──彭英雄先生一起走入茶園現場,親手採茶、製茶,唱山歌去囉!
採訪/小宜‧小榛 撰文/小宜 攝影/小榛
採收茶葉前,彭恭昭先生正在清除茶樹下雜草。
連日春雨,終於等得陽光綻放,這是採茶的好時機。彭英雄先生說,當茶葉不再冒新芽,就要趕緊採摘以免過老。假如碰到下雨不能採,沒關係別心急,雨水的濕氣能夠維持茶葉的嫩度。綠茶不需發酵,茶葉帶水也無妨,雨停即可採摘;烏龍茶則需太陽晒去水分方可採收。一年春夏秋冬分別採收4次,冬季寒冷生長緩慢,營養價值最高,可回沖多次,故以春茶最為上品;次品為冬茶,好喝但不耐泡。
彭英雄先生的茶園就在竹東大圳旁,除了水質清澈冠全台,還有青山綠水相伴,每株茶樹都顯得神氣靈秀。步入其中,除了泥土青草的濕潤芬芳,低頭還能嗅到若有似無的清逸茶香,說不出的舒心暢意。晨光中,翠綠的青心烏龍茶葉猶帶朝露,在和煦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更加動人。

猶如彌勒佛的彭英雄先生

乍見彭英雄先生,面色紅潤,福相飽滿,開朗健談,就像尊慈祥和藹的彌勒佛;來幫忙採茶的四弟彭恭昭先生,談吐幽默,溫文爾雅,是一位退休牧師。兄弟倆一個80歲、一個78歲,體態身手可不輸年輕人。
彭英雄先生則手持一把日本專業採茶剪,咻咻俐落剪下茶樹頂端茶菁。
彭恭昭先生設計的網袋拉鍊,免去將袋子
翻來覆去,方便將茶菁倒入麻袋。   
恭昭先生先行清除茶樹下方雜草,避免剪取時一併剪入;英雄先生則手持一把日本專業採茶剪,咻咻俐落剪下茶樹頂端茶菁。這把剪刀可不一般喔,上面繫著兩層網袋,內層的小網袋為原始設計,外層的自製網袋是恭昭先生的創意。曾是西服師傅的恭昭先生在網袋底部加上ㄧ條拉鍊,劃開拉鍊就可以直接將茶菁倒入麻袋,不用費事的將袋子翻來覆去!簡單小設計節省了時間和體力,也讓我們這群菜鳥佩服老人家的生活智慧,真箇是好聰明!
別看英雄先生剪得輕鬆快速,自己來試剪,才彎腰喀擦數回,剪刀便猶如千斤重,都快抬不起手來了,而袋子裡只有可憐的一點點兒茶葉!原來剪茶是有訣竅的,「要順著茶樹形狀移動剪刀」,而後手起、刀落、側翻,讓茶葉落入網袋,才不會掉得滿地都是。採茶工作看似輕鬆,實際卻極其考驗技術、耐心與體力!難怪乎採茶人唱山歌以自娛,而年輕人力大量欠缺。
採完青心烏龍的茶菁,圳道另一邊是台灣原生種烏龍茶園,規模稍小,葉色較深。採摘好約10點半,2位茶達人開著小卡車將一袋袋的茶葉運回家,我們尾隨在後慢慢散步,欣賞彭英雄先生的果園。一路上可見悉心照料枝葉繁茂的梨子、芒果、青梅、波羅蜜、柑橘、芭樂、白柚等各式各樣的水果樹,有的當季水果已結出青澀小果,正醞釀能量等待成熟。

烏龍茶製作工序的前世今生

回到彭英雄先生家,我們一起將要製成烏龍茶的茶菁平舖於廣場中央,用鐵耙子將茶葉攤勻曝晒,這就是製茶工序中的「日光萎凋」!大概要「萎凋」多久呢?彭英雄先生說:「這個必須視天氣溫度而定,不過要常常翻動,讓茶菁均勻曝晒,才能製出好茶。」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適合胃腸不好的人飲用,諸如東方美人茶、文山包種茶皆然。接下來的做法雷同,多了日光萎凋使茶香更馥郁,散發暖和的迷人氣息。輕輕嗅,心曠神怡;重重聞,感覺全身都被濃洌的茶香包圍!彭英雄先生一語點出關鍵:「發酵茶最重要的就是發酵!如果發酵得不好,那麼茶香也會隨之流失。而這需要經驗的累積,不是隨便能學來的!」
在沒有機器的年代,揉捻是將茶菁裹在大布包中,放在地上以人力踩踏,最是累人,炒菁則是取長木棍於大鐵鍋中翻炒;後來有了木造機器,大量節省人力時間,製茶方便許多。隨著科技進步,機具不斷改良,現在的彭英雄先生也從善如流,使用新式的鐵製機具。
彭英雄先生製做烏龍茶20餘年,去年恭昭先生推薦增做綠茶,他原本不看好,沒想到試做的成果竟非常甘美宜人!彭英雄先生嫻熟的製茶技術,除了來自小時跟著大人做事眼見耳聞的累積,每年仍不斷到各地茶廠觀摩學習、去蕪存菁。有朋常來,是彭英雄先生「學而時習之」的最大快樂!
別以為農夫們大剌剌的,說話都挺有意思。彭英雄先生說:「問我為什麼製茶、種茶?其實也沒有什麼原因。以前人聽話,長輩說什麼做什麼,絕不敢說一聲『不』。也不會想去外面創業,經濟獨立。都是留下來幫家裡務農,傳承家業,也是擔心長輩們忙不過來。」
分得出來哪種是青心烏龍和原生烏龍嗎?
〔製茶步驟123,請見《東咚鏘2‧茶特輯:竹東曾經遍地是茶園?》P13〕

綠茶是這樣製成的

在等候做烏龍茶的茶菁完成萎凋的時候,彭英雄先生也沒閒著,把握時間做綠茶。綠茶屬於「不發酵茶」,也就是不經過「萎凋」,直接進行「炒菁」、「揉捻」、「乾燥」等步驟。龍井、鹿洱茶皆此屬。
首先青心烏龍茶菁送進烘箱中炒熟,「炒菁」也就是所謂的「殺菁」,目的是使酵素不活化以停止發酵,減少葉片水分含量並促使葉質柔軟,以利後續揉捻。彭英雄先生讓我們分別試聞炒熟前後的茶菁,新鮮茶菁散發淡淡清香;炒熟茶菁則香氣濃郁,已有綠茶雛型。
原住民手編的笳藶十分好用,也是
識貨的彭英雄先生撿來的廢棄品。
烘箱轟隆隆的攪拌著,源源不絕逸出茶香,彭英雄先生神勇無比的將手直接伸進烘箱,翻看茶菁炒熟程度,讓我們在旁暗暗捏把冷汗。烘箱那麼熱,難道不會把手烤焦嗎?雙手確實萬能,每個小細節的拿捏都攸關製茶好壞。初次炒熟,彭英雄先生抓了一把讓我們感受,粉粉的、軟軟的、稍微脫水的葉片就著光看,有一點點的透明,表示可以進行下一步驟「揉捻」。
將茶菁放上揉捻機,應用機械力量轉動茶菁相互摩擦,破壞茶葉部分細胞組織,壓出汁液黏附葉片表面,經乾燥凝固後便於沖泡溶出香氣,並使茶菁捲曲成條。經過第2道烘乾,約1至2小時即可完成。
此時已是正午,在廣場進行「日光萎凋」的原生種烏龍茶菁看來需至傍晚5點方能進行「炒菁」步驟。

二重埔曾經處處是茶園

早期二重埔處處可見茶園,彭英雄先生隨父親種植茶樹販賣茶菁,最高產量可達1萬斤!少量留做自用,因此從小養成喝茶習慣。如今1年總採收量約略可製茶20斤,純粹閒暇種著玩。現今的茶樹,有的購自種苗行,有的是成株壓枝生長後移植。因為堅持健康栽種,不灑農藥不施化肥,僅下一些有機肥,每月以鋤頭鋤草一次,茶株看來略及膝高,葉片也很袖珍,但樹齡都有10多年以上。
說起二重埔,往昔是個大茶園,咸令今日二重人問號重重。外在環境條件的改變,茶雖已不是此地主要作物,但像彭英雄先生這樣的茶農仍隱身散居各處,識途老馬可嗅得不同於商業化的茶香,不啻為另類優勢。
青山環繞,竹東圳水流長,蘊養出美麗的農地景致。

茶以外的生活

彭英雄先生除了種植外,也酷愛收集,除了造型漂流木,瓷器、老甕、雕塑、奇石、竹藝品,都是彭英雄先生收藏的對象。路邊、回收廠裡不錯的老東西、二手物,搖身變為庭園中的新造景。他總說談不上藝術,惜物之心源於客家人克勤克儉的美德。
龍形漂流木、台灣形狀的小石與大陶壺,為室內與庭院造景。
彭英雄先生邀請我們和他所珍藏,與人齊高、重達ㄧ噸、形似台灣的奇石「台灣之石」一起拍照入鏡!喀擦,按下快門,留下我們與彭英雄先生笑容滿滿的溫馨合影。咦!是誰不小心閉起了眼睛?              
上午採茶,大家失水甚多,2位茶達人連忙端出昨天剛出爐的綠茶熱情款待!這可是上上品的春茶喔!我們不懂茶,但溫潤順口是我們喜歡的,雖然是炎炎夏日,喝上熱茶反而暑氣全消。更好玩的是,經過晌午,吃過午飯,媽媽才感受到回甘的況味,這種後韻簡直神奇!一邊品茗,一邊聊起了彭英雄先生的家庭成長史……
好客茶,隨意又日常。
彭家世代務農。父親彭阿安是個誠懇老實的莊稼人,一生勤儉,為彭英雄先生樹立良好典範。家中一共有六男四女,繼承父親產業的彭英雄先生排行老四,其他兄弟姊妹各有不同志向與事業,但家人感情十分要好,逢年過節,親友齊聚一堂,都指名要喝彭英雄先生的好茶。一般日子,一早就找茶喝的朋友也不少。這茶喝了神清氣爽,話篋子一打開就東南西北聊不完,感情落落長。
年輕時生活很苦,家裡男生都要出外工作填補家用。為了改善家計,開始嘗試養雞。一開始沒本錢,先養50隻,有了營收再增養100隻、200隻,最盛時期數量達萬隻以上!加上超過3,000頭的豬隻,可想見當時牧場之壯觀。白天忙著調配飼料,晚上抓雞動輒數千隻,根本沒時間睡覺,連就讀竹東高中的女兒都必須來幫忙。當年二重國中僅6名學生考上公立高中,而女兒名列其一,恭昭先生笑著說:「實在是生活太苦了,能轉行就趕快跑人。」
有土斯有財,只要週遭有土地出售,彭英雄先生便買下來,慢慢土地擴大,光是栽種水稻就有2甲以上,曾獲竹東鎮稻米評比第一名,還有山林植樹不勝其數。另有縣府頒發地方芳草人物感謝狀,也就是好人好事代表。這份古道熱腸,使他對我們的採訪沒有絲毫猶豫,畢盡全力全程配合,讓我們聽了一天茶故事,上了一天製茶課。
彭英雄先生飼養神雞獲獎。
彭英雄先生樂善好施,協助竹東農田水利會看守竹東圳水門。
彭恭昭先生說:「如果你不用商業利益的眼光去評判一塊土地,那麼每一塊地都是珍貴的寶藏。我們用自然的方式去種植它,可能產量不會很大,但是勝在健康!如果一味想著如何增加收入、壓榨土地的價值,那麼這塊土地就很可憐了。」是不是呢?孝順與關懷之心,就在他們的生活中親身踐履。
這一天的學習,深深體會「茶」的得之不易,需要多少茶農辛勤的耕耘、採摘、製作,再經由加工、包裝,才得以為我們潤喉止渴。臨別走出倉庫,不意發現屋簷下掛著一塊寫著「樸齋」二字的小木匾,彭先生笑說撿來的,卻暗合道妙透露主人心境,那踏入其中說不出的感覺,原來就是如此!今天,不僅品得真正的茶香,也見識了道地的竹東好「客」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4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咚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間位在東寧路上、惠昌宮斜對面的竹藤店其實已經「退役」,連招牌都已取下,但許多在竹東長大的孩子都坐過用過這家的竹藤椅等家具。
通往中央市場的大同路上,滿街各式民生商店間,有一間分外古色典雅的店鋪,店主人常常不在家,在的時候又每每拉下竹簾,讓不得門進的人摸不著頭腦,總覺得是家神祕的店,說是店鋪也不盡然正確,更多時候是店主人蘇英文老師親友同好聚會品茶聊茶的地方。
從外地人角度來看,以為竹東之所以稱為「竹」東就是因為竹子很多,很多人做竹編,所以地名有個「竹」字,結果問了許多在地人跟長輩們,居然找不到會竹編的師傅!輾轉多人之後,終於問到在竹東隔壁鄰居芎林鄉還有一位長輩在做民具竹編,並曾在竹東擺攤販售,立馬連絡拜訪。
莊金水先生是三重埔著名莊屋耆老,也是碩果僅存的民具竹編人,在他身上可見到早年家家戶戶編製民生日用品的常民生活。和老人家仳鄰耕種,常有眼福欣賞莊金水先生神乎其技的竹編技藝。
陽光熾熱的午后,輾轉尋到位於竹東大橋下的東山竹木行。方下車,五指山身影清晰映眼,雲朵捲舒山嵐繚繞,飄渺如仙境,忍不住按下快門。再回頭看看身旁,ㄧ大片黃土泥沙地,堆放長長短短的竹材,是另一番辛苦營生的寫照。
一鄉一特色,竹東有什麼特色呢?這個問題煩擾了好一段時間,轉念一想,如果不送吃的,竹東還有什麼呢?曾經竹東是全臺三大鎮之一(戰後因物產集散而繁榮躍升的市鎮,還包括中壢、豐原),今日不可能一點地方特色的產品都沒有,數算了一遍,玻璃、礦、木、竹……啊哈!有了, 篁城竹簾!
這間位在東寧路上、惠昌宮斜對面的竹藤店其實已經「退役」,連招牌都已取下,但許多在竹東長大的孩子都坐過用過這家的竹藤椅等家具。
通往中央市場的大同路上,滿街各式民生商店間,有一間分外古色典雅的店鋪,店主人常常不在家,在的時候又每每拉下竹簾,讓不得門進的人摸不著頭腦,總覺得是家神祕的店,說是店鋪也不盡然正確,更多時候是店主人蘇英文老師親友同好聚會品茶聊茶的地方。
從外地人角度來看,以為竹東之所以稱為「竹」東就是因為竹子很多,很多人做竹編,所以地名有個「竹」字,結果問了許多在地人跟長輩們,居然找不到會竹編的師傅!輾轉多人之後,終於問到在竹東隔壁鄰居芎林鄉還有一位長輩在做民具竹編,並曾在竹東擺攤販售,立馬連絡拜訪。
莊金水先生是三重埔著名莊屋耆老,也是碩果僅存的民具竹編人,在他身上可見到早年家家戶戶編製民生日用品的常民生活。和老人家仳鄰耕種,常有眼福欣賞莊金水先生神乎其技的竹編技藝。
陽光熾熱的午后,輾轉尋到位於竹東大橋下的東山竹木行。方下車,五指山身影清晰映眼,雲朵捲舒山嵐繚繞,飄渺如仙境,忍不住按下快門。再回頭看看身旁,ㄧ大片黃土泥沙地,堆放長長短短的竹材,是另一番辛苦營生的寫照。
一鄉一特色,竹東有什麼特色呢?這個問題煩擾了好一段時間,轉念一想,如果不送吃的,竹東還有什麼呢?曾經竹東是全臺三大鎮之一(戰後因物產集散而繁榮躍升的市鎮,還包括中壢、豐原),今日不可能一點地方特色的產品都沒有,數算了一遍,玻璃、礦、木、竹……啊哈!有了, 篁城竹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位於南投魚池鄉,海拔700公尺的山區,孕育了一款獨特的台灣原生茶。這款茶屬於紅茶種,由當地的原生山茶樹精心培育而成,夏季是其採集的黃金時期。透過傳統的工法,這些茶葉被細心揉製成黑色帶褐色的細長條索狀,每一片茶葉都承載著山林的精粹。
Thumbnail
你將進入『竹本家手作茶』飲料店當代班店員。三十年前,初代老闆陳添福堅持用最好的茶葉,搭配充滿溫情的經營模式,讓竹本家成為全國手搖名店,但在陳添福過世交由第二代接班後,不僅竹本家的生意每況愈下更傳出食安問題,許多受害者揚言提告並要求鉅額賠償。而今日的上班店員也意外捲入駭人的突發事件!
Thumbnail
土地的一切是人類多重延伸的畜養元素,而在新北市坪林區就是個台灣重要包種茶基地。 在新北市坪林區多達九成居民世世代代都以種茶為業, 探索「台灣茶」的無限可能。立基於新北市坪林區這一個百年茶鄉,肩負文山包種茶的再興使命,在坪林的山裡滿佈茶園,茶農間很多是親戚關係。在新北市坪林區高峰期間多達一百多家茶
Thumbnail
茶,除了可以喝、可以看,還可以玩。以往喝茶時,最多就是沖、泡,然後再慢慢品茗。而在建甌的成龍茶葉,除了認識了北苑貢茶,還欣賞到茶藝。溪谷留香茶書院裡頭有很多茶,而在溪谷留香茶書院裡,還有難得的母樹大紅袍的茶葉。
Thumbnail
茶葉採收下來,送到工廠,想要製作成茶葉,要經過一道道繁瑣的工序。雖然消費端喝的只是一口清茶,但說真的,要喝上這一口茶,得花上好長、好長的一段時間。那麼,茶葉的價值,就不是只是末端看到的。在正山堂,認識了以往不太熟悉的正山小種紅茶,一群人在八馬茶葉喝到傳說中的大紅袍武夷岩茶。
Thumbnail
煙雨朦朧間,枝芽顯青翠。 從青葉到入喉,是要經過繁複的工序,清香要在嘴裡舒展開,得先把所有的菁華濃縮。當真是歷經百轉回,只為一縷香。
Thumbnail
每次市集都會依地點或主題 做品項的調整或特別的企劃 這次因為市集在「茶葉博物館」 特別跟孩子的乾爹所主理的 節氣創意餐廳 春小滿 合作了兩款 自然農法栽種的特調茶品 乾爹竟然還用了他們倆的名字為茶命名 不止名稱 連茶的風味也調出他們的個性 肉麻死了好喜歡 現場要賣茶葉之外還有冷
Thumbnail
佩雲老師過世後,1.8甲的東山果園由幾位農家院子畢業的專業農夫們承接耕作,延續了照顧土地的精神。協力勇氣拋開了管理的遲疑,果園在幾位農人的共同協助下開啟了新的生機。
Thumbnail
2024年1月14日 從小就跟著家人一起喝茶,就是老人茶、熟茶,各式各樣的茶葉,有時候覺得好淡像水,有時候苦後回甘,有時候則是澀味回甜,但始終沒有更多認識茶葉世界。 終於,來參加講茶學院的茶葉品評一級的認證課程,湯家鴻老師真是卯足全力加快速度的分享,從感官品評與風味敘述切入,再提到軟硬水的選擇與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位於南投魚池鄉,海拔700公尺的山區,孕育了一款獨特的台灣原生茶。這款茶屬於紅茶種,由當地的原生山茶樹精心培育而成,夏季是其採集的黃金時期。透過傳統的工法,這些茶葉被細心揉製成黑色帶褐色的細長條索狀,每一片茶葉都承載著山林的精粹。
Thumbnail
你將進入『竹本家手作茶』飲料店當代班店員。三十年前,初代老闆陳添福堅持用最好的茶葉,搭配充滿溫情的經營模式,讓竹本家成為全國手搖名店,但在陳添福過世交由第二代接班後,不僅竹本家的生意每況愈下更傳出食安問題,許多受害者揚言提告並要求鉅額賠償。而今日的上班店員也意外捲入駭人的突發事件!
Thumbnail
土地的一切是人類多重延伸的畜養元素,而在新北市坪林區就是個台灣重要包種茶基地。 在新北市坪林區多達九成居民世世代代都以種茶為業, 探索「台灣茶」的無限可能。立基於新北市坪林區這一個百年茶鄉,肩負文山包種茶的再興使命,在坪林的山裡滿佈茶園,茶農間很多是親戚關係。在新北市坪林區高峰期間多達一百多家茶
Thumbnail
茶,除了可以喝、可以看,還可以玩。以往喝茶時,最多就是沖、泡,然後再慢慢品茗。而在建甌的成龍茶葉,除了認識了北苑貢茶,還欣賞到茶藝。溪谷留香茶書院裡頭有很多茶,而在溪谷留香茶書院裡,還有難得的母樹大紅袍的茶葉。
Thumbnail
茶葉採收下來,送到工廠,想要製作成茶葉,要經過一道道繁瑣的工序。雖然消費端喝的只是一口清茶,但說真的,要喝上這一口茶,得花上好長、好長的一段時間。那麼,茶葉的價值,就不是只是末端看到的。在正山堂,認識了以往不太熟悉的正山小種紅茶,一群人在八馬茶葉喝到傳說中的大紅袍武夷岩茶。
Thumbnail
煙雨朦朧間,枝芽顯青翠。 從青葉到入喉,是要經過繁複的工序,清香要在嘴裡舒展開,得先把所有的菁華濃縮。當真是歷經百轉回,只為一縷香。
Thumbnail
每次市集都會依地點或主題 做品項的調整或特別的企劃 這次因為市集在「茶葉博物館」 特別跟孩子的乾爹所主理的 節氣創意餐廳 春小滿 合作了兩款 自然農法栽種的特調茶品 乾爹竟然還用了他們倆的名字為茶命名 不止名稱 連茶的風味也調出他們的個性 肉麻死了好喜歡 現場要賣茶葉之外還有冷
Thumbnail
佩雲老師過世後,1.8甲的東山果園由幾位農家院子畢業的專業農夫們承接耕作,延續了照顧土地的精神。協力勇氣拋開了管理的遲疑,果園在幾位農人的共同協助下開啟了新的生機。
Thumbnail
2024年1月14日 從小就跟著家人一起喝茶,就是老人茶、熟茶,各式各樣的茶葉,有時候覺得好淡像水,有時候苦後回甘,有時候則是澀味回甜,但始終沒有更多認識茶葉世界。 終於,來參加講茶學院的茶葉品評一級的認證課程,湯家鴻老師真是卯足全力加快速度的分享,從感官品評與風味敘述切入,再提到軟硬水的選擇與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