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淮南子.主術訓:

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蓏夭。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畋ㄊㄧ ㄢ ˊ狩獵。蓏,ㄌㄨ ㄛ ˇ,草,蔓屬植物結的果,夭,幼小)
農民是封建制度下最底層的食物鏈,終日勞動辛苦的農民養活一大家子的官僚帝王,就連久旱荒年也不放過要催繳固定的稅收,農民不怕歉收,就怕官僚涸澤而漁,夏料無存,二期稻作無種可種,秋收無望,才是致命的殺手。這樣簡單的道理,難道士人不懂嗎?不是不懂,而是畸形的制度層層剝削,而層層剝削復造成階級的形成與對立,如此惡性循環,社會發展兩極化,變成只有剝削者,與被剝削者,最後自然造成社會的動盪,朝代的更替。如今的民主化的社會,農工階級還是在社會的底層掙扎求生,制度的缺陷,造成新的剝削階級,永遠佔據食物鏈的最上層,不管政權如何更替,他們以金錢為手段,掌控,媒體,輿論,與政客,每一次的政權更替,都是他們壯大與掠奪的良機,一次次的巧取豪奪,階級的裂痕更加擴大,中產階級消失,人類又回到仇恨與毀滅的不歸路。
經由網友的推薦,廈門衛視有閩南語新聞報導,第一次聽,就聽到「kho2-tauh-tauh」這詞,形容人數眾多,擁擠。它的語源是講,閩南人在煮粥時,把水分蒸乾些,成為稠稠的稀飯,稱為kho2-muai5(me5, mue5),教育部建議用字是「洘糜」。許成章先生將前面的詞,擬成「涸焦焦」,當然這個是水分蒸乾的意思,如果要延伸引喻人數眾多擁擠,尤其是在書面文字上,就有點不倫不類。今天要來討論「kho2」跟「ta」這兩個閩南台語用字。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