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之於我的人生,我永遠在場──紀錄片《凝視瑪莉娜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12 年的紀錄片《凝視瑪莉娜》(Marina Abramovic: The Artist Is Present)由導演馬修.艾可斯(Matthew Akers)執導,主要記錄的是有「行為藝術教母」之稱的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在紐約當代藝術館的同名回顧特展。當時以超過 85 萬的觀展人次突破開館以來最高紀錄的這場展覽,即使透過紀錄片段落來呈現,仍然令人震撼,也帶來許多啟發。
2020 年的紀錄片《凝視瑪莉娜2》(Homecoming - Marina Abramovic and Her Children),由導演鮑里斯.米利科維奇(Boris Miljkovic)執導,這並非 2012 年版本的續集,兩片是獨立的,卻由不同的取徑和面向來繼續認識這位藝術家。
《凝視瑪莉娜2》主軸是和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一同回溯從童年到成年以及藝術生涯幾個階段等生平。在紀錄片中,鏡頭拜訪了藝術家離開已久的南斯拉夫家鄉貝爾格勒,並將那與發表創作的幾個重要時刻連結起來。
這段時間裡,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清潔者》正在多個城市巡迴展出,藝術家一邊回顧自己與祖國、父母的關係,談及創作如何關注、探索身體的本質,乃至於其之作為某種生存的隱喻,也一邊討論她如何跨越國家及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界線。而多年之後,她所培養的年輕藝術家要怎麼延續這些作品,一如「繼承(來自母親的)遺澤」?即是電影原片名的「返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與她的孩子」。
對於已在 2012 年的《凝視瑪莉娜》認識這位藝術家的觀眾而言,這部最新的《凝視瑪莉娜2》其實是在那些震懾的瞬間之外,深入那個乍看是奇觀的內部,傾聽它之從哪裡來、又將往哪裡去。
紀錄片有意思的一點在於,這也是藝術家在多年之後重新去看、去解讀那時的種種發生。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曾說,在紐約的三場主要展覽永遠地改變了她作為一個怎樣的藝術家,可這一切的最起頭是很單純的:「當你從異地來到紐約,你要做什麼,才能在這個有三十七萬五千名藝術家的城市被看到、存活下來?」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有著迫人窒息的執著感,強烈的現場感既激發了各種分析解讀,也帶來某種魔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其中的許多人,甚至是重複或每天造訪的。
紀錄片仔細談到《海景屋》這個作品,這是架在高處、互相連通的三個格子房,一間是淋浴和廁所,一間是桌子和椅子,一間是牆上取水用的水龍頭和床。格子房有刀梯下來,但這個作品展的正是那個「一上去就不下來」:藝術家將住在那裡十二天,十二天裡只喝水。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談起當年的自己想要用《海景房》這個作品去試探、思考這樣的概念:「人如果自我淨化會如何?如果這份自我淨化能改變那個空間的原子能量,那麼是否就會改變觀眾對我、對藝術和時間的看法?畢竟一切就在此時此地發生。」
《凝視瑪莉娜2》中很重要的篇章還在於作品的自我傳承,年輕藝術家說起他們接續去呈現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時,年輕人帶著的是自己的身體、情感和背景走到台前。他們不是要重演(re-enacting)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試著跟她做得一模一樣,而是,那每個都是在當下的重新表演(reperformance),「用『這個身體』,用你自己的一切,用你整個全部身心靈(whole being)去做這個作品。如果不是這樣而是試著要作別人(例如,模仿/成為瑪莉娜),那就變成別的回事了。一直都是重演者做自己」。
在 2003 年播出的《慾望城市》影集系列,有一集女主角凱莉和朋友前往雀兒喜區的尚凱利藝廊看展,展出的就是年輕藝術家接手的《海景房》。那位藝術家身穿相同的單色服裝、站在同樣的平台與模樣重建的場景,但她和瑪莉娜有著截然不同的氣質,相較於瑪莉娜在此一作品的俐落,帶著茫然、嚮往的目光,這位藝術家則給出戲劇性和不耐等特質,而這都影響作品之如何被詮釋。
James Westcott 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死後》傳記書有相當多篇幅談到瑪莉娜與母親間的關係,例如極度的忽視所造成對瑪莉娜在性方面的影響。把書和紀錄片《凝視瑪莉娜2》相互為看,可獲得相當多參照。比如書中披露了一封瑪莉娜早年寫給母親的信,信末寫著「⋯⋯我為我的工作而活,這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事。而您為我的工作感到羞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無話可說。」
紀錄片中,瑪莉娜提起直到母親過世後,她才從母親的日記真正認識她。日記記錄了母親曾有個情人,那些段落是如此熱切、如此充滿感情,「我才發現她是個脆弱且感情豐富的人」、「如果我能在她活著時,看到這本日記,就算只看到一頁,我們的關係都會有所不同。」
藝術家說到曾追問母親,為何不曾親吻自己?母親回答她,「我不想寵壞妳」。瑪莉娜對導演說:「是的她不曾寵壞我,但她這樣做卻在情感上傷害了我。」藝術家並未顯露太多情緒,但這些私密段落的確提供了對藝術家及其創作初衷的進階觀察。
《凝視瑪莉娜2》給出了同時是「前瑪莉娜」與「後瑪莉娜」的回溯和敘述,對於內蘊大量當下性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作品,這部紀錄片所提供的路徑,讓我們既可以是編年的順序式去接觸一位創作者,也可以結合、比對 2012 的《凝視瑪莉娜》,建立起對藝術家更多層次,也更流動和私密的認識。
全文劇照提供:聯影電影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特伍自少女時代,就已是位特立獨行、無畏與眾不同的女俠,不僅行事有自己獨到的作風,也很樂意為弱勢發言(包括大自然與環保)。她無法認同女性的歸宿是家庭,也完全無視當時的社會主流,不認同女人只能家庭或事業二選一。愛特伍從事寫作,寫詩寫小說,而不是擔任一般女性被歸類的秘書、教師、空姐等工作。
那個沒有面孔、沒有聲音、沒有身形的「戀人」,他究竟以什麼樣的型態存在?──此處,我們或許也能夠合理懷疑,蒂妲與之通話的耳機,實際上並非傳遞聲音的媒介,或是允許蒂妲得以通話的工具,而是蒂妲對話的唯一對象──也就是,耳機即是戀人本身,或這個「聲音」即是戀人本身
《驚駭糖果屋》改編自格林童話《漢賽爾與葛麗特》,在原版的童話故事中,兩兄妹因遭到父親拋棄,輾轉來到了女巫佈置的陷阱裡。而在電影中,反倒翻轉了此一概念,是看似純真的孩子們為大人佈置了一棟走不出的童話小屋。
甚至,我們也可以化作如下結論:對於「六個道德故事」系列的男角們來說,帕斯卡的賭注,不如轉換成「沒有負面結果的二選一」。作為旁觀者或許也可以訕笑地看待說這是一個「什麼都沒有做到」(連唐吉訶德行動力都闕如)的冒險;但也可以說,這是一場全盤皆沒有輸的精妙遊戲,一種虛無的「兩者皆成立」。
《駭客任務》的劇情架構中,「純粹的自由意志」並不成立:尼歐、崔妮蒂與墨菲斯的信念與選擇其實都受到祭司引導,而尼歐見到造物者後,造物者提供他兩扇門,尼歐看似能自由選擇,但請別忽略兩個選項可都是造物者預先設定的。觀影的你我,也不曾擁有完整的自由意志。
似乎《坂本龍一:終章》呈現的就是坂本龍一一生經歷的種種偶然和必然,將時代的啟發以及環境的影響內化成為創作宇宙,以音樂回應生命,以情感詮釋世界。面對音樂他始終選擇性地忽視主流市場喜好,只在意是否做出令自己滿意的音樂,專注於於一次比一次濃烈的實驗色彩,一次比一次強勁的反彈與突破。
愛特伍自少女時代,就已是位特立獨行、無畏與眾不同的女俠,不僅行事有自己獨到的作風,也很樂意為弱勢發言(包括大自然與環保)。她無法認同女性的歸宿是家庭,也完全無視當時的社會主流,不認同女人只能家庭或事業二選一。愛特伍從事寫作,寫詩寫小說,而不是擔任一般女性被歸類的秘書、教師、空姐等工作。
那個沒有面孔、沒有聲音、沒有身形的「戀人」,他究竟以什麼樣的型態存在?──此處,我們或許也能夠合理懷疑,蒂妲與之通話的耳機,實際上並非傳遞聲音的媒介,或是允許蒂妲得以通話的工具,而是蒂妲對話的唯一對象──也就是,耳機即是戀人本身,或這個「聲音」即是戀人本身
《驚駭糖果屋》改編自格林童話《漢賽爾與葛麗特》,在原版的童話故事中,兩兄妹因遭到父親拋棄,輾轉來到了女巫佈置的陷阱裡。而在電影中,反倒翻轉了此一概念,是看似純真的孩子們為大人佈置了一棟走不出的童話小屋。
甚至,我們也可以化作如下結論:對於「六個道德故事」系列的男角們來說,帕斯卡的賭注,不如轉換成「沒有負面結果的二選一」。作為旁觀者或許也可以訕笑地看待說這是一個「什麼都沒有做到」(連唐吉訶德行動力都闕如)的冒險;但也可以說,這是一場全盤皆沒有輸的精妙遊戲,一種虛無的「兩者皆成立」。
《駭客任務》的劇情架構中,「純粹的自由意志」並不成立:尼歐、崔妮蒂與墨菲斯的信念與選擇其實都受到祭司引導,而尼歐見到造物者後,造物者提供他兩扇門,尼歐看似能自由選擇,但請別忽略兩個選項可都是造物者預先設定的。觀影的你我,也不曾擁有完整的自由意志。
似乎《坂本龍一:終章》呈現的就是坂本龍一一生經歷的種種偶然和必然,將時代的啟發以及環境的影響內化成為創作宇宙,以音樂回應生命,以情感詮釋世界。面對音樂他始終選擇性地忽視主流市場喜好,只在意是否做出令自己滿意的音樂,專注於於一次比一次濃烈的實驗色彩,一次比一次強勁的反彈與突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展出了行為藝術教母Marina Abramović(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是她在荷蘭的首次最大型個展。本文介紹了展覽中出現的幾件作品,以及Abramović在藝術界的影響。
Thumbnail
沒有人會不愛米羅吧,我總是這麼想,尤其是在這樣的空間裡,一座座莫名看著就忍不住要微笑的作品。這一趟下來,聆聆也愛上了米羅。青春,隔著三十年的時空,也彷彿有了不需要言語的對話。 畢卡索博物館和米羅基金會,是聆聆整趟旅行最喜歡的地方。
Thumbnail
《Begin Again曼哈頓戀習曲》是由約翰卡尼自編自導,於2014年發行的美國浪漫音樂劇情電影。由綺拉奈特莉及馬克魯法洛主演。描述夢想成為創作歌手的女主角被失意的唱片製作人發掘,兩人合作間微妙的浪漫情愫,以及各自在感情上失意的細膩故事。
Thumbnail
愉悅,這場展覽套票購入許久,雖工作與家庭忙碌,仍心繫展覽,渴望一窺莫內於《光》的創作,終於,我完成了這趟一日短旅。 在這次的展覽中,很多的畫作,都是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化無窮的外貌,甚至是四季替換下的不同光線。 「睡蓮」系列亦是,因油彩描繪下來的,不是所見的物體本身,而是畫家觀照的過
Thumbnail
軌跡之上,是一場年輕藝術家的發問,探究什麼是模仿?我們是故意的?還是追尋所謂的「令人嚮往」的路途上的必經之途?以及其反抗的是否是真的反抗?還是只是我們太小看自己的創意而成的意外?
有時候她心想,如果把眼睛閉起來是不是能飛到更遠的地方,或著是可以成為另外一個她。 但張開眼她總是在同一個流理臺站著、在人人稱羨的房子裡坐著,手裡拿著除了兒子的尿布還有滿手的禁錮。
Thumbnail
  與其說是行為藝術,或許有時候更適合視作為一種社會實驗。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的許多作品,都帶有這樣的特質。
11/17/2017 遇見米開朗基羅 畫家的背後   團員裏有位畫家。 畫家,當然是畫圖的,但我們通常會稱之為藝術家。   自我介紹時,他說出發前幾天,太太才告訴他要來義大利。 到了義大利,他才知道要來二十天。 說來有趣,但我不會覺得好笑,我相信藝術家在生活起居上的一無所知。 每個
Thumbnail
  以前很常聽學姊談行為藝術,像是瑪莉娜(Marina Abramović)《節奏零》(把自己變成物品,任由參與者使用現場工具與之互動,包含一杯水、一件外套、一隻鞋、一朵玫瑰,也有刀子、刀片、鐵鎚,一把槍並附上一顆子彈)或是謝德慶《打卡》(一小時打卡一次,一天打卡24次,維持一年)。
Thumbnail
艾莉亞是一位藝術愛好者,在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中偶然發現了一座神祕的畫廊。進入畫廊後,她發現畫作具有特殊的力量,能夠改變人的命運,並開始了不可思議的冒險。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展出了行為藝術教母Marina Abramović(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是她在荷蘭的首次最大型個展。本文介紹了展覽中出現的幾件作品,以及Abramović在藝術界的影響。
Thumbnail
沒有人會不愛米羅吧,我總是這麼想,尤其是在這樣的空間裡,一座座莫名看著就忍不住要微笑的作品。這一趟下來,聆聆也愛上了米羅。青春,隔著三十年的時空,也彷彿有了不需要言語的對話。 畢卡索博物館和米羅基金會,是聆聆整趟旅行最喜歡的地方。
Thumbnail
《Begin Again曼哈頓戀習曲》是由約翰卡尼自編自導,於2014年發行的美國浪漫音樂劇情電影。由綺拉奈特莉及馬克魯法洛主演。描述夢想成為創作歌手的女主角被失意的唱片製作人發掘,兩人合作間微妙的浪漫情愫,以及各自在感情上失意的細膩故事。
Thumbnail
愉悅,這場展覽套票購入許久,雖工作與家庭忙碌,仍心繫展覽,渴望一窺莫內於《光》的創作,終於,我完成了這趟一日短旅。 在這次的展覽中,很多的畫作,都是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化無窮的外貌,甚至是四季替換下的不同光線。 「睡蓮」系列亦是,因油彩描繪下來的,不是所見的物體本身,而是畫家觀照的過
Thumbnail
軌跡之上,是一場年輕藝術家的發問,探究什麼是模仿?我們是故意的?還是追尋所謂的「令人嚮往」的路途上的必經之途?以及其反抗的是否是真的反抗?還是只是我們太小看自己的創意而成的意外?
有時候她心想,如果把眼睛閉起來是不是能飛到更遠的地方,或著是可以成為另外一個她。 但張開眼她總是在同一個流理臺站著、在人人稱羨的房子裡坐著,手裡拿著除了兒子的尿布還有滿手的禁錮。
Thumbnail
  與其說是行為藝術,或許有時候更適合視作為一種社會實驗。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的許多作品,都帶有這樣的特質。
11/17/2017 遇見米開朗基羅 畫家的背後   團員裏有位畫家。 畫家,當然是畫圖的,但我們通常會稱之為藝術家。   自我介紹時,他說出發前幾天,太太才告訴他要來義大利。 到了義大利,他才知道要來二十天。 說來有趣,但我不會覺得好笑,我相信藝術家在生活起居上的一無所知。 每個
Thumbnail
  以前很常聽學姊談行為藝術,像是瑪莉娜(Marina Abramović)《節奏零》(把自己變成物品,任由參與者使用現場工具與之互動,包含一杯水、一件外套、一隻鞋、一朵玫瑰,也有刀子、刀片、鐵鎚,一把槍並附上一顆子彈)或是謝德慶《打卡》(一小時打卡一次,一天打卡24次,維持一年)。
Thumbnail
艾莉亞是一位藝術愛好者,在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中偶然發現了一座神祕的畫廊。進入畫廊後,她發現畫作具有特殊的力量,能夠改變人的命運,並開始了不可思議的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