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享受寧靜

    前些日子因為支援朋友的農場送貨,工作期間有很長的時間獨自開車跟自己相處。
    為了要讓自己練習專注,並且對大量接觸外在情境的「內在」保持覺察,所以在工作時會將車上的音樂關掉。
    這個小舉動,對我的幫助很大,自己以前開車時習慣聽廣播,有時會被節目主題所吸引,因此關掉音響確實會讓自己更能聽到內在的聲音。
    結束農場的外送工作,現在也習慣了開車時關掉音樂,少了外送工作時的緊湊,倒是可以純然的專注在開車,我發現自己在開車時、手握方向盤、腳控制油門及煞車時,自己可以更專注與保持覺察。
    最近開車經過不平的路面時,後車廂會傳來陣陣的雜音,有像是金屬摩擦、有像物品碰撞、也有像是某些零件鬆動疲乏的微微響聲。
    接下來持續聽到這些雜音的我,內在開始感到煩躁的情緒,伴隨而來的還有隱約的擔憂。
    煩躁的是行經市區稍有起伏的路面時、此起彼落的尖銳噪音,而這些噪音也觸發我的想像,想像著是否有些零件損壞,如底盤或避震系統的損壞需要再有額外的花費,再則也擔心是否會影響行車的安全。
    就這樣,我決定先把後行李箱的物品清空,希望先排除因為雜物所產生的摩擦聲,後來發現聲音還是持續的存在,連續有幾天的時間,我開著車就覺得越來越煩躁;我開始好奇這聲音是一直以來都存在,還是現在才有的。
    因為我所謂的吵雜的磨擦聲其實不大聲但帶著點固定的音頻,只要打開音樂,它就不容易被聽見,所以我不確定到底是被廣播或音樂的聲音蓋過去了,還是現在才出現的?
    接下來我腦海開始出現一個想法:我想那我就繼續開著音樂,這樣就聽不到噪音,但我內心很清楚,這時的決定已經不是因為要聽音樂,而是不想再聽到噪音,或想要假裝噪音不存在。
    但我只要關掉音響這些雜音就會一直出現,因此我決定正視它,我開到保養廠去檢修,即果一個下午檢查不出什麼毛病,唯一可以確認的就是暫時沒有危害安全的風險。
    接下來自己還是保持關掉音響開車,昨天在開後行李箱時偶然發現一個橡膠墊圈是可調整的,作為行李箱門關上時的緩衝,我順手調整了一下,接下來在開車時竟然所有的雜音都不見了。
    早上出門,依然沒開音響,這時我感受到車內的寧靜,行經不平的路面也依舊舒適安靜,我突然在這股寂靜中,有一些東西在觸碰我。
    我觀察著自己此刻的內在,我回想起幾天前那個煩躁的自己,跟現在的自己有什麼不同?
    有,確實有不同,不同的是當時的自己是煩躁的、焦慮的,而此刻的自己是平靜而享受的。但都是開著同一台車,而關鍵只是一個小小的橡皮墊圈,卻讓我有如此不同的感受。
    再仔細觀察,除了開著相同的車,還有不同的想法,當找不出問題時,我還想車子是不是要淘汰了,是不是已經零件老舊不堪了,只是一個聲音就帶著我產生很多的想像。而此刻卻又覺得我的車子很舒適穩健,一切沒問題開著它是一種享受(這又只是另一種感受吧)。
    我還發現另一個相同的地方是:不管是當時的焦慮煩躁,還是此刻的平靜跟享受,我都有一個可以覺察、感受自己狀態,那個知道自己在煩躁,知道自己正經驗著平靜跟放鬆的『知道』是一樣的。心,真的很有趣。
    最後整個過程也提醒我,車子的音響跟發出的雜音,也像外在的聲音跟內在的聲音,當我習慣外在五光十色的聲音,我就不容易聽見自己內在真實的聲音,而且有時內在聲音的出現是一個提醒,而我們卻誤以為是一個雜音,甚至想要找另一個聲音蓋過它,當做它不存在。
    而將焦點真正的面對雜音的根源,才會有真正的寧靜,擁有真正的寧靜,自己的選擇才是選擇,因為屆時,我可以享受寧靜,而如果要聽音樂,那才是全然真正的享受音樂的聲音。
    想法跟念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當自己內在有一個念頭升起,如果不去直視念頭的本質跟成因,只是一謂地認為是雜念或不好的想法,就容易再想要找一個更正當、認為是更好的念頭跟想法企圖蓋過原來覺得不好的,而被更多的知識障礙或在其中迷失。
    直視觀察雜音的本質,也幫助我觸碰到內在的安適與寂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