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不認識的長輩們社交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小我與長輩相處的時間,相較之下比同齡人相處時間多的不知道幾倍,導致我其實並不太會跟同齡人相處,比較會跟與我年齡有段距離的人相處。
我想這種社交養成,就必須要源自於小時候。
我是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直到小學前,我大部分時間身旁的人都圍繞在退休後的年齡層段,又或是差距有五歲的大哥哥大姊姊,於是我很會夾縫中求生存。(開玩笑
或許就是周圍都比我大的原因,也因此常常被帶去菜市場等那種人多且不熟悉的地方,又或是去那種現場都是60+的大人們,於是我練就一身工夫,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尬聊」,面對不認識但又必須硬要待在那個場地時候,就會讓我瞬間成為「里長」模式,讓我至少能不失禮貌的待完全程。
於是大家又有疑問了吧!?什麼是「里長」模式?
這是我自己形容的一種社交模式,你想想你印象中的里長,是不是總是到處打招呼,不認識的也打?然後陽光滿面的笑容,對著你SAY HI!?(好吧!現在好像也有傲嬌型的里長了 ((笑
或許你會覺得公眾人物也是,但是我覺得里長不需要到哪裡都要保持這樣的狀態,畢竟他只需要負責這一里而已,當轉身去到別的地方,他可以卸下這社交心情,但是公眾人物不一樣,他的範圍是沒有界線的,所以相對的比較累人。而我也只是需要在那一段被載去菜市場時候等,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全程以笑容,且聊著完全沒有重點內容的天罷了,而離開了也就可以卸下了這里長模式,所以我才會形容這是里長,因為他有時間地點限制的。
我想出社會的大人,對這種尬聊,其實並不會不知道怎麼應付,只是就是覺得很傷心神(笑。但可能我就是這樣長大的,所以對我而言,在公車上被阿罵搭訕,聊一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罷了,就當作跟遠戚聊天,你試想是不是過年時候,都必須要跟不熟的親戚,分享一些從上次見面到現在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畢竟重要事情,你也不會跟不熟的人說,所以當你跟那些遠戚的人分享事情,是不是都對你無關緊要,然而其實這些事情也是同等跟一些陌生人分享,而你也不痛不癢!?
例如:有個阿罵在公車上跟你聊天,開始說他孫子(兒子)這週要回來吃飯,於是開始說他好開心,但又覺得孫子(兒子)太少回來,這時候你要回什麼?我想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會:「是喔」「恩!」「對啊~」這三個輪流回答(笑
至於我,大概會說:「阿罵,孫子上學拉?」「阿罵,兒子也想常看你呀~但是要上班賺錢,要讓阿罵你過好日子呀~對不對」光類似這樣不痛不癢的句子,阿罵大概又可以自己說上好多句,通常在這樣一兩句後,不是你到了目的地,就是他也到了目的地了,於是這場大家所謂的尬聊,也就結束了。
對我而言換個角度思考,就不會覺得「尬聊」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就像我舉的例子,阿罵跟陌生人聊天,不就是想說一些他無法跟兒子媳婦說的話,或是還在忍耐還沒打算跟兒子媳婦說,但心裡已經有點堆積,而這時候讓他有個出口。阿罵或許轉身就忘了與你聊天,但至少他心裡堆積的東西至少少了一點。
或許你會說是我有小時候的訓練;或許你會說是我本身個性比較外向,所以我才能這望尬聊,但現在有一句話,我覺得挺對的,那就是:
「你不尷尬,那尷尬就是別人。」
你可以試試看,保持著這信念過上一個月,你可能就至少些微的改變了。
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原本覺得「尬聊」是一件不需要存在的事情,有些許的改觀,不要覺得這件事情只有負面,只會帶給人有壓力的一件事,其實別的角度上,也是別人在退散壓力,你就當作是一個慈善舉動,或許你就會覺得至少在這件事上,他並不是一個只有負面的舉動。
avatar-img
4會員
2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詩言詩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時候在想,我們人也是挺奇怪的!? 明明跟我們最靠近的是家人,伴侶,閨蜜。。。 照理來說,跟你比較好的人,不應該是你倆比較多溫馨相愛良好的互動嗎? 但往往吵架時候,或是說一些狠話時候,都像拿出史上最鋒利的一把刀,無差別地砍在對方身上,逼對方只因為他是你距離最近的人,所以理所應當的要給我砍!? 或許我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一些因素,而讓自己稍微不像自己那麼一點。 說真的,那份改變,有時候是為了讓我們能更好? 還是,變得讓自己開始厭惡自己呢? 當遇到了言語爭吵,無論是主動方還是被動那一方,只要有過都會影響:每個人面對的方式都不同,而這面對的期間,所發生的事情,也會改變你的個性,而那些改變是你願意的,還
有時候在想,我們人也是挺奇怪的!? 明明跟我們最靠近的是家人,伴侶,閨蜜。。。 照理來說,跟你比較好的人,不應該是你倆比較多溫馨相愛良好的互動嗎? 但往往吵架時候,或是說一些狠話時候,都像拿出史上最鋒利的一把刀,無差別地砍在對方身上,逼對方只因為他是你距離最近的人,所以理所應當的要給我砍!? 或許我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一些因素,而讓自己稍微不像自己那麼一點。 說真的,那份改變,有時候是為了讓我們能更好? 還是,變得讓自己開始厭惡自己呢? 當遇到了言語爭吵,無論是主動方還是被動那一方,只要有過都會影響:每個人面對的方式都不同,而這面對的期間,所發生的事情,也會改變你的個性,而那些改變是你願意的,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大家都聰明人,利益夠好的情況下,會選擇跟讓人信賴的夥伴長期互動,順勢讓子女互相熟識,成為世交對象,富貴會超過三代、情面也是。
Thumbnail
去教召感受到的世代差異:😌聊天習慣 30幾歲召員:休息時間對到眼神就要開聊,但不是很會聊天,會用令人不舒服的問卷調查聊法刺探隱私。幾歲?做什麼工作?結婚了沒?生小孩了沒?為什麼不生? 一連串問下來,每一題問完也不延伸話題,還以為他們是我過年時遇到的遠房親戚。
Thumbnail
說到人間,真的是各種無聊。 我媽因為種種原因,變成老人會第6團的實質團長, 最近幾天,都在忙市政參觀(?)的事, 反正就是各種聯絡、行政庶務, 我因為要幫忙打名單,也算是被捲入了…… 總之,聯絡來又聯絡去, 一下子是老人會總幹事,一下子是政府的承辦人, 一下子是別團的團
Thumbnail
你上次和什麼人有過真正交流的對談是什麼時候? 人老了的一個標誌是步步為營的機巧,有人說那是「世故」。年少時很容易和人交心,星夜相談也無妨,兩肋插刀也很可以,那是全無戒備,不怕受傷把自己全盤交了出去。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看到許多我認為仍年輕的人都說自己老了,都自稱大叔、阿姨,如果只是覺得心累了或是自嘲還好,或者只是希望換來“看起來很年輕啊”、“還沒有到老啦”之類的都沒關係,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流速也沒關係,隨波逐流也好,不要被時代的漩渦吞噬就好,老派、慢活也是一種人生風景。 年輕人或者青年,一般認為的年輕族群
蠻神奇的,過客覺得自己是個很有長輩緣的人,跟長輩很好聊😂° 最近有件超感動的事,公司這邊的倒垃圾時間是晚上8:10左右,所以等待垃圾的時間過客有了機會跟鄰居的長輩聊天,聊著聊著跟這80幾歲的老杯杯還蠻有話聊的° 最近只要過客的垃圾放到門口,這個北北一定會順手把我的垃圾給帶走,說他幫我倒就好
Thumbnail
我發現,許多長輩在使用社群平台或者手機的通訊工具時,大致是將實體場域的互動方式原封不動地照搬上來的,包含那個禮儀與和謹慎認真的態度,體現在用字遣詞、回覆的速度以及對話的開始與結束。 通常,一定是有來有往,有開頭,也期待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對話結尾。可能像是實際互動那樣,又或者像是在講電話,沒有清楚的
Thumbnail
回到小時候的地方,父母不在了,現在是自己另外的家,雖然是個好地方,但人際關係還是拿捏的不好。首先就是稱呼,誰是誰,誰是某某伯叔嬸,我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就得報上老爸媽的名字。這種情況,真的很難熱絡起來,還好有幾個好鄰居,明明年紀與我們相差不遠,卻是輩份差一大截,雖然知道是怎麽叫才有禮貌,才不會被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大家都聰明人,利益夠好的情況下,會選擇跟讓人信賴的夥伴長期互動,順勢讓子女互相熟識,成為世交對象,富貴會超過三代、情面也是。
Thumbnail
去教召感受到的世代差異:😌聊天習慣 30幾歲召員:休息時間對到眼神就要開聊,但不是很會聊天,會用令人不舒服的問卷調查聊法刺探隱私。幾歲?做什麼工作?結婚了沒?生小孩了沒?為什麼不生? 一連串問下來,每一題問完也不延伸話題,還以為他們是我過年時遇到的遠房親戚。
Thumbnail
說到人間,真的是各種無聊。 我媽因為種種原因,變成老人會第6團的實質團長, 最近幾天,都在忙市政參觀(?)的事, 反正就是各種聯絡、行政庶務, 我因為要幫忙打名單,也算是被捲入了…… 總之,聯絡來又聯絡去, 一下子是老人會總幹事,一下子是政府的承辦人, 一下子是別團的團
Thumbnail
你上次和什麼人有過真正交流的對談是什麼時候? 人老了的一個標誌是步步為營的機巧,有人說那是「世故」。年少時很容易和人交心,星夜相談也無妨,兩肋插刀也很可以,那是全無戒備,不怕受傷把自己全盤交了出去。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看到許多我認為仍年輕的人都說自己老了,都自稱大叔、阿姨,如果只是覺得心累了或是自嘲還好,或者只是希望換來“看起來很年輕啊”、“還沒有到老啦”之類的都沒關係,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流速也沒關係,隨波逐流也好,不要被時代的漩渦吞噬就好,老派、慢活也是一種人生風景。 年輕人或者青年,一般認為的年輕族群
蠻神奇的,過客覺得自己是個很有長輩緣的人,跟長輩很好聊😂° 最近有件超感動的事,公司這邊的倒垃圾時間是晚上8:10左右,所以等待垃圾的時間過客有了機會跟鄰居的長輩聊天,聊著聊著跟這80幾歲的老杯杯還蠻有話聊的° 最近只要過客的垃圾放到門口,這個北北一定會順手把我的垃圾給帶走,說他幫我倒就好
Thumbnail
我發現,許多長輩在使用社群平台或者手機的通訊工具時,大致是將實體場域的互動方式原封不動地照搬上來的,包含那個禮儀與和謹慎認真的態度,體現在用字遣詞、回覆的速度以及對話的開始與結束。 通常,一定是有來有往,有開頭,也期待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對話結尾。可能像是實際互動那樣,又或者像是在講電話,沒有清楚的
Thumbnail
回到小時候的地方,父母不在了,現在是自己另外的家,雖然是個好地方,但人際關係還是拿捏的不好。首先就是稱呼,誰是誰,誰是某某伯叔嬸,我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就得報上老爸媽的名字。這種情況,真的很難熱絡起來,還好有幾個好鄰居,明明年紀與我們相差不遠,卻是輩份差一大截,雖然知道是怎麽叫才有禮貌,才不會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