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最後一年正一步步走向人生第一個交叉路口,是直接進入職場?還是繼續升學?是許多人苦惱的問題…。
如果到了大四才發現自己選錯科系了,念了四年依然對未來毫無頭緒,怎麼辦?是不是只能接受打工人生了?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這個主題,如果你正為這件事傷腦筋,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你少一點焦慮。
近日與三五好友相約聚餐(提醒大家在外用餐要遵守防疫規定喔~),高一就認識的這群人,保持聯絡至今也已經進入第六年了。這個月就要升上大三的他們,開始思考接下來人生的下一階段該往哪走?
除了我以外,其他人都正在為學業努力,現在大學生活已過了一半,學生的身分再不久就要正式解除,但在座每一位卻都有著幾乎一樣的困擾:
「唸完這個系,好像沒什麼出路,不知道畢業後要做甚麼?」
都是半工半讀的大家,每天的生活就是念書和打工,這樣看起來平淡的日子,在前兩年會覺得是一種穩定成長,甚至會因為短暫的忙碌感到充實,然而,這樣的生活到了第三年,每個人都累了,也開始擔憂起未來,陷入了迷茫。
#這個科系不會成為我的職業
其中有位法文系的朋友,在就讀期間同時在連鎖服裝品牌打工,聚餐那天他很明確的表示自己在法文系裡找不到熱情,也對工作三年的服飾業感到疲乏,想要嘗試接觸咖啡廳的工作領域,卻擔心自己沒有經驗、對脫離舒適圈感到害怕,或是工作內容和自己所想的不同…,種種疑慮都讓她遲遲不敢做決定。
此時其他人都紛紛提供想法,有的認為他應該繼續在服飾業累積工作經驗,未來說不定能夠往上升到更好的職位;有的則建議好好念法文,爭取未來出國深造的可能…,特別的是沒有人支持嘗試接觸咖啡廳這個選項,除了我。
聽完大家的想法後,我鼓勵她想要去咖啡廳就勇敢嘗試,誰說一定要在學校裡尋找人生方向,誰說待在同一個職場環境就能夠步步高升,內心有想做的事就先嘗試才會有後續,只是空想怎麼知道自己對這條路的感覺如何?
跨出舒適圈之前,我們總會本能地放大自己的不足,並以此作為停滯不前的理由,繼續在人生裡退縮。
但這個領域是全新的,都還沒嘗試,你又怎麼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
#上路後,就會忘記害怕了 「為甚麼只是用腦袋想像,很容易對未知感到恐懼?」
大腦在思考的時候,會衡量這件事的利弊,有吸引人的條件,就會有嚇唬人的事件。因為還沒開始經歷,所以腦袋會自動對這件事無限延伸,無論是朝著好的還是壞的方向,但一切也都只是「想」出來的而已。
以YC自己為例:
不管是放棄學測,出國念書;還是經歷困境,選擇休學;甚至是下定決心開始寫作…,這些重大的決定,在踏出去前我也都有過掙扎和自我懷疑,同樣會對不同以往的生活感到擔憂和畏懼,但在深刻感受這份不安後,更明白一件事:
「要是我甚麼都不做,這樣的難受只會加深,不會消失。」
空白沒有填上答案,就失去了得分的機會,選擇題就是非A即B,儘管有些選項模稜兩可,終究會有最適當的那個。
要填上決定,才有機會知道最合適的結果,人生也一樣。
#不要甚麼都不做,更不要後退
必須承認,時間真的有限,沒有那麼多機會擦掉重寫,想清楚再下筆。別空著題目在那,更別一再反悔寫上去的內容,給自己多點信心,有甚麼想法就先嘗試看看,如果還沒有,做好當下,讓身體的行動帶領大腦思考,或許你就知道了。
不要慌張,這不是百米衝刺,一步一步慢慢走,別摔傷了,穩穩地走向「剛好」。
謝謝!
*圖片來自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