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歷史與思想」:余英時教授認為思想可以創造歷史,所以人要對歷史負責(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余英時教授的「歷史與思想」內容豐富,每篇文章都要花一些時間才能領略,所以心得寫出來也是一大堆,居然要分成上中下三篇才能完結!只是讀完本書之後,就像跑完馬拉松一樣的暢快,和馬拉松體能上的鍛鍊原理類似,讀余教授的文章是心智上的鍛鍊,讀著讀著就覺得大腦某些部分開始動起來了,讀完之後腦袋還會持續活躍,非常的過癮!本文把重點放在幾篇我比較有感的論文,希望能收拋磚引玉之效,讓更多人知道這些學者的著作其實並不艱深,只是要多花一點腦力來吸收就是了。

一、從宋明儒學的發展論清代思想史-宋明儒學中智識主義的傳統/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

余教授以歷史通常具有連續性、且不會無中生有的性質,來推敲宋明儒學如何延續到清代。雖然大家印象中的清代儒學只重考證,但是以余教授的觀點來看,經典考據在宋明儒學中也佔一席之地,而且隨著理學的發展因過度重視「即心見性」而流於空洞化之後,經典考據重新受到重視是必然的現象,清代重視考證並不只是因為滿人的高壓統治而造成的學術風氣。余教授以西方基督教傳統中的「信仰」(faith)與「學問」(scholarship) 的對立,來說明此類衝突在西方的例證:

在《新約》中耶穌一方面認為知識學問是虔誠信仰的阻礙,另一方面又表現出對《聖經》有深入的研究…後來基督教中重信與重學的兩派因之都可以在《新約》中找到根據。

重信和重學兩派,在宋明儒學的對應名詞是「尊德性」與「道問學」,其實兩者都不可或缺,從歷史的連續性可以更加清楚宋明儒學與清代儒學之間的關係。

二、章實齋與柯靈烏的歷史思想-中西歷史哲學的一點比較:

余教授先從西方歷史學家柯靈烏的批評派歷史哲學談起:

批評派歷史哲學的「解釋」(Explanation)的作用是將許多孤立的史實的真正關係尋找出來,使歷史事件成為可以理解的。這種解釋乃是歷史事實的一部分,絕不容分割。離開了這種解釋則歷史學便根本不能成立,而史籍也祇能流為一種流水帳了。

要能夠正確的解釋史實,必須有一些基本觀點,首先就是「以人為中心的歷史觀」,古代無論東西方,常常會把日蝕、月蝕、隕星…等變異和人間的災難聯繫起來,以中國來說,自孔子著「春秋」以來,才真正奠定以人為中心的歷史,也就是司馬遷所說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用現代的話來說即為「企圖對以往的歷史加以哲學性的反省,俾求得一種會通的了解」,同時西方的柯靈烏也認為修昔底德「強調歷史具有人文目的及自我展示的功能」,此時就可以看出中西歷史對於「以人為中心的歷史觀」都有類似的看法。

另外,柯靈烏的名言「一切歷史都是思想的歷史」,他認為任何歷史事件都有兩個方面,即外在的事件(events),以及必須用思想來說明的內在面,以及外在與內在合一的「行動」(actions)。在中國的歷史學上,就是「言」(思想及內在面)「事」(單純的事件或外在面),在章氏的看法,孔子的「春秋」已將事與言合一,這也呼應柯靈烏的歷史觀:

人類以往的業績為一系列的「行動」所構成,在每一行動之中均包含了「言」(內在)與「事」(外在)

柯靈烏更進一步的解釋:

內在思想乃是核心,外在之事反為次要。他認為歷史家研究歷史事件是必須深入當時人們的思想之中。祇要他真能摸索到歷史過程(即一連串行動)中的思想過程(process of thought),那麼他就已找到了該事件發生的真正原因。這就是柯氏「一切歷史都是思想的歷史」的著名原則之中心意義。

余教授解釋中國史家與之對應的觀點如下:

我們說中國史學重「思想」之傾向,實即指中國歷史家常以載諸史籍的人類行為多係自覺的行動。

在這篇論文中,余教授很巧妙的讓中西史學進行隔空交流,突顯「思想」的重要性,同時也呼應了本書的書名:「歷史與思想」。

三、史學、史家與時代

余教授在此篇論文中概括的描述中西史學流派及其觀點,其中關於「主觀」與「客觀」、「細節」與「整體」的看法,非常的耐人尋味。裏面有一段論述讓我印象深刻:

司馬遷寫《史記》,本身就是一個史實,通過寫史而創造歷史,所以史學家特別是有影響力的,本身已經是一個研究的對象。所以我講史家的責任,是因為史學裡面特別有主觀的因素,個人的因素。

余英時教授的歷史研究,以及他對時事始終如一的理性批判態度,也已經成了歷史的一部分,值得我們深思。

四、紅樓夢的兩個世界

這是余教授在紅學上很重要的貢獻,雖然是他是歷史學家,但是對於紅樓夢這部深度描寫傳統中國思想、文化、藝術的代表作很有興趣,用紅樓夢裏的大觀園的世界、以及大觀園以外的世界來分析紅樓夢的結構,很有啟發性。

結論:

從五四運動以來的思想進展,雖然都是朝著「除舊佈新」的方向前進,但是結果並不盡如人意,「除舊」並不能保證能「佈新」,原因出在於:如果不能找出從「舊」走到「新」的正確道路,就會被困在「舊」的窠臼中裏永遠走不出去,這也是為什麼現代中國仍然只能用傳統法家思想來統治國家的原因。余英時教授接受西方學術訓練,不是打算用西方思想來「糾正」中國思想,而是利用西方思想來找出中國思想裏面可以銜接現代社會的部分,這樣精鍊過的中國思想,相較於「全盤西化」這種雖然激烈但是最後淪為口號的想法,有更好的機會來引導中國邁入現代社會。

對於現代中國發展感到困惑的人,一定要來讀「歷史與思想」,一起思考傳統思想對現代中國的影響;對於在華人社會發展民主自由感到懷疑的人,更要來讀「歷史與思想」,因為中國思想的終點不會停在法家的極權統治,還有儒釋道的人文關懷與西方思想並肩而行。接下來再次引用余英時教授針對歷史與思想所做的精闢論述,提醒我們在這個言論紛亂的年代,即使身為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也應主動奮鬥來改善社會,為歷史盡應盡的責任。

正由於思想可以創造歷史,並且實際上也一直是歷史進程中的一股重要的原動力,所以人對於歷史是必須負責的;而且越是在歷史發展中間據著樞紐地位的個人,其責任也就越重大。決定論的分析祇能開脫個人所不應負責的部分,但絕不能解除其一切應負的責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hing-avatar-img
2021/10/08
「讀余教授的文章是心智上的鍛鍊,讀著讀著就覺得大腦某些部分開始動起來了,讀完之後腦袋還會持續活躍」~~讓我也想讀讀這幾本書了🤔
有點像極限跳傘吧?不知道讀完之後會被帶到什麼地方的感覺超刺激,一起參加吧!
avatar-img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18.7K會員
297內容數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2025/04/27
在這個終戰八十年的2025年,隨著世界史的進展所開創的新視野,二戰帶給現代世界的意義,不再只是正義的同盟國戰勝邪惡的軸心國這種單純的軍事對抗敘事,而是更複雜的全方面衝突…
Thumbnail
2025/04/27
在這個終戰八十年的2025年,隨著世界史的進展所開創的新視野,二戰帶給現代世界的意義,不再只是正義的同盟國戰勝邪惡的軸心國這種單純的軍事對抗敘事,而是更複雜的全方面衝突…
Thumbnail
2025/04/20
為了教育我自己的寫作,就是在對抗這種把無知當有趣的反智風氣,藉由深度閱讀,不停的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並設法補足自己的不足之處。將這樣的閱讀成果化為文字,分享自己克服無知的過程,對我自己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就算無法寫出爆紅文字,但是這些文字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在教訓他人,而是在教訓我自己
Thumbnail
2025/04/20
為了教育我自己的寫作,就是在對抗這種把無知當有趣的反智風氣,藉由深度閱讀,不停的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並設法補足自己的不足之處。將這樣的閱讀成果化為文字,分享自己克服無知的過程,對我自己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就算無法寫出爆紅文字,但是這些文字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在教訓他人,而是在教訓我自己
Thumbnail
2025/04/12
防雷線:這個世界不存在可以討論《正常人》而不爆雷的文章,除非像書中三一學院的學生,用「抽象,欠缺文本的細節」這種不讀書卻大放厥辭的話術,才能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Thumbnail
2025/04/12
防雷線:這個世界不存在可以討論《正常人》而不爆雷的文章,除非像書中三一學院的學生,用「抽象,欠缺文本的細節」這種不讀書卻大放厥辭的話術,才能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八章〈知識與求道〉第四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 第八章〈知識與求道〉第四節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思考是人的本能,其一是辨識─即從無序的象現中模式識別,找到規則(規律)。其二是概括─即從多個具體例子或概念,抽取共同屬性,再表述為一般概念,聲明,或共同特徵,從而創建心靈中的概念模型,以作為演繹推理的基礎。其三是洞識,能過穿透表象,洞徹事件的真相,以找到難題之解答。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思考是人的本能,其一是辨識─即從無序的象現中模式識別,找到規則(規律)。其二是概括─即從多個具體例子或概念,抽取共同屬性,再表述為一般概念,聲明,或共同特徵,從而創建心靈中的概念模型,以作為演繹推理的基礎。其三是洞識,能過穿透表象,洞徹事件的真相,以找到難題之解答。
Thumbnail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閱讀是最棒的人生投資,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讀歷史 我可以學會什麼 作者: 威爾.杜蘭, 艾芮兒.杜蘭 節錄重點和評論 第一章讀史,是為了採取行動 對任何將歷史發展硬套入理論模式或邏輯框框的作法,「歷史」總是一笑置之。 -透
Thumbnail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閱讀是最棒的人生投資,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讀歷史 我可以學會什麼 作者: 威爾.杜蘭, 艾芮兒.杜蘭 節錄重點和評論 第一章讀史,是為了採取行動 對任何將歷史發展硬套入理論模式或邏輯框框的作法,「歷史」總是一笑置之。 -透
Thumbnail
讀余英時教授的「歷史與思想」像跑馬拉松,這場心智上的馬拉松保證值回票價
Thumbnail
讀余英時教授的「歷史與思想」像跑馬拉松,這場心智上的馬拉松保證值回票價
Thumbnail
「歷史與思想」的目標讀者並不是專業的學者,而是一般普羅大眾,對於想深入了解余教授的讀者可以趕快去買這本書了,紙本書和電子書都還買得到
Thumbnail
「歷史與思想」的目標讀者並不是專業的學者,而是一般普羅大眾,對於想深入了解余教授的讀者可以趕快去買這本書了,紙本書和電子書都還買得到
Thumbnail
 「一切的歷史都是理念(思想)的歷史。」這是二十世紀初葉英國哲學家喬治‧柯靈屋( George Collingwood)最著名的一句話,意指所有歷史論述的建構都離不開歷史學家自身所處的時代的影響。
Thumbnail
 「一切的歷史都是理念(思想)的歷史。」這是二十世紀初葉英國哲學家喬治‧柯靈屋( George Collingwood)最著名的一句話,意指所有歷史論述的建構都離不開歷史學家自身所處的時代的影響。
Thumbnail
史著淺析系列主要為筆者應答己身的學業回顧。 此篇摘析對象:《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一書為余英時所作,當中集合四篇獨立論文,跨時幅度從春秋戰國至魏晉南北朝。余先生側重知識份子之自覺,對照當今仍閃爍光輝。而講求「能動性」在治史上實為大不易,其細密功夫,拳拳到位,亦值得後輩神往、向學。
Thumbnail
史著淺析系列主要為筆者應答己身的學業回顧。 此篇摘析對象:《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一書為余英時所作,當中集合四篇獨立論文,跨時幅度從春秋戰國至魏晉南北朝。余先生側重知識份子之自覺,對照當今仍閃爍光輝。而講求「能動性」在治史上實為大不易,其細密功夫,拳拳到位,亦值得後輩神往、向學。
Thumbnail
對比今天剩下鎗斧威嚇、倚仗鏡頭監控才撐得住的「文化自大」,相去甚遠,夏蟲那可語冰?
Thumbnail
對比今天剩下鎗斧威嚇、倚仗鏡頭監控才撐得住的「文化自大」,相去甚遠,夏蟲那可語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