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一本值得買的書。
禪宗的世界,總是說空道無;他們想透過各種故事案例來說明,語言文字只是表達的工具,其中的道理依然隱藏在生活之中。所以,繞了一大圈,生活還是生活,只是並不只是那樣而已。對很多人來說,這樣的探討實在有講跟沒講一樣,說到最後,只好歸結於自己沒有慧根。殊不知,即便知道了,也未必是真解脫,仍然要透過生活實踐才能一一驗證檢證自己的體悟。所以說,煩惱即菩提。真實的智慧是在生活裡無盡煩惱的過程中才能誕生。
蔡志忠<禪說>
教養這件事,是所有父母一生的煩惱。
我們總是先具備了父母的身分,才開始學習該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合格的父母。
當然,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因為父母的對待,對於當爸媽這件事有許多想像;諸如,在不能吃牛肉的家庭裡,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讓自己的小孩開心的吃牛肉。
這就像是我們在人生中遇過各種好的、壞的老師,讓我們對於 老師 一職有各種想像,但只有當我們真的長大、具備 大人 的身分,才能理解原來老師不過是一個職業,他也有房貸要背、有家庭要顧、有怪獸家長要面對、有同儕長官的競爭壓力,而不是單純一個每天早上八點出現在學校,總是溫和地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而已。
我也看過諸多教養相關的書,源自於自己終究很難對自己有完全信心能夠好好地教小孩。各種流派總是在我們的不同階段提供指引。諸如:大的要讓小的、小的要聽大的。這種看似矛盾卻又應該對於兄弟紛爭有基本排解力量的原則。在執行上也並不困難。或者薩提爾式地,嘗試去分辨理解孩子現在的情緒,或許有引導的成分,但是總是雙方同時互相在確認&分辨情緒的過程,理解情緒之後,我們或者比較能夠向前,不拘泥在過往與逃避的情緒之中。
然而,這些教養理論總還是有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不容易處理:做為父母的我們,如何認識自己?
的確,我們可以聽專家的意見,幾歲的小孩用甚麼樣的管教方式才符合他們大腦的發展,才有助於他們的情緒表達與成長。在任何時間點,我們可以試著去分辨自己的情緒處於甚麼樣的狀態,想想看該怎麼樣和伴侶溝通才能確實、正向地表達意見,只有當父母雙方都達成一定共識,才能幫孩子找出前進的方向。
可是,如果我們都不了解自己現在處於甚麼狀態,在對孩子行為感到憤怒的當下,無法分辨究竟只是單純的生氣,還是夾雜了對他後續行為的擔憂、在公眾場合的羞恥感、愧對自己為自己冠上好爸媽的標籤…我們有可能在自身都處於混亂的狀態下就教好孩子嗎?
當然可以。
千百年來不就是一直這樣過來的嗎?
在公與私之間有領域的界線,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透過各種偏方、信仰,教導孩子,甚至只是單純讓他們在這混雜無序的世界自行成長。而且他們也確實自然地長大了,甚至其中出了不少偉人、以至於有更多的家庭想要模仿學習偉人們的家庭教育。只是因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目標放高一點,至少沒有八十分也有六十分嘛!(笑)
那幹嘛看這本書呢?因為我從來沒有看過哪一本教養的書籍對於父母自身內心想法有這麼清楚地描繪與建議。當我家的五歲小鬼用一根不銹鋼筷弄壞電風扇葉而暴怒的我,我以憤怒包裝擔憂、恐懼、羞愧等情緒,他的哭泣或許包含後悔、害怕、對抗等情感。它可能是一個結、可能會成為一道生命的刻痕,也可能完全被遺忘,不論如何,如果沒看到這本書,我可能還困在“這小孩很難教”,”我搞不清楚他要甚麼”的認知障礙裡
我無法說明月光有多皎潔,但我想多點時間待在月光沐浴之下,這本書大概就是那種感覺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42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我曾經設想一個問題:我們大概都聽說過 “偽君子”這個詞,那麼,如果這世界上有一個人,可以欺騙所有人一輩子,那麼他還是騙子嗎?或者說,那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看這本書的時候又讓我想起這個問題。 在日本北海道有個克拉克博士的雕像,
我很想講這本書我看不懂…..冏 難懂的地方並不是書寫的流暢或語詞艱澀的問題,而是它的內容並不是一種擴充知識的概念,我看懂就學到新的東西,而是更偏向於如何改變態度、思考方向,這種即便你看懂也覺得在執行上相當不容易的內容。 姑且可以嘗試用另一種方式來理解。 在佛家有所謂 “萬法由心”。可以粗淺地
作者EVA WLODAREK  翻譯 楊婷湞 日月文化出版 這本書和 都是因為友人的推薦書單而借閱的。 這本書的內容比較簡單,稍微有點語言置換的點在於 :魅力是否等同自信。 從書名就可以嘗試置換 :你可以不必完美但可以更有自信 似乎將兩個詞語對調也完全不影響對於書中提出的各種概念進行理
作者:李湛侃 稍微有點愧咎,因為掐頭去尾把它看完的。作者很年輕,1987年出生,出生背景遊歷各國,通曉中、英、粵、荷、日、德等多國語言。在前言指出,柴契爾夫人在位十年間帶來英國的繁榮,但是貧富差距開始擴大。當別人為她是否應該為此向國民道歉,她說:就算在11年的任內有貧富差距變大的情況,但不要忘記英國
作者 賴佩霞 看書名而借閱,在其中可以看到作者心路的歷程:因為家庭關係、婚姻開始對於“非暴力溝通”有興趣,也開啟工作坊、分享回饋的道路。 關於非暴力溝通,書中指出四個重點:觀察、感受、需要、請求。觀察自己看到什麼,說出自己的感受,找出內心真正重視的需求,提出可行的正向請求。聽起來似乎不難,執行上
  王御風 coherentism 融貫論。 知識論中一種有關知識結構或被證成的信念的理論。根據這種理論,所有呈現知識的信念是根據它們與其他信念的關係,尤其是根據它們從屬於一個融貫的信念系統的性質而被認知或證成。[1]    上述的文字有點饒口而且複雜,不過,近日在閱讀台灣歷史的時候對這
我曾經設想一個問題:我們大概都聽說過 “偽君子”這個詞,那麼,如果這世界上有一個人,可以欺騙所有人一輩子,那麼他還是騙子嗎?或者說,那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看這本書的時候又讓我想起這個問題。 在日本北海道有個克拉克博士的雕像,
我很想講這本書我看不懂…..冏 難懂的地方並不是書寫的流暢或語詞艱澀的問題,而是它的內容並不是一種擴充知識的概念,我看懂就學到新的東西,而是更偏向於如何改變態度、思考方向,這種即便你看懂也覺得在執行上相當不容易的內容。 姑且可以嘗試用另一種方式來理解。 在佛家有所謂 “萬法由心”。可以粗淺地
作者EVA WLODAREK  翻譯 楊婷湞 日月文化出版 這本書和 都是因為友人的推薦書單而借閱的。 這本書的內容比較簡單,稍微有點語言置換的點在於 :魅力是否等同自信。 從書名就可以嘗試置換 :你可以不必完美但可以更有自信 似乎將兩個詞語對調也完全不影響對於書中提出的各種概念進行理
作者:李湛侃 稍微有點愧咎,因為掐頭去尾把它看完的。作者很年輕,1987年出生,出生背景遊歷各國,通曉中、英、粵、荷、日、德等多國語言。在前言指出,柴契爾夫人在位十年間帶來英國的繁榮,但是貧富差距開始擴大。當別人為她是否應該為此向國民道歉,她說:就算在11年的任內有貧富差距變大的情況,但不要忘記英國
作者 賴佩霞 看書名而借閱,在其中可以看到作者心路的歷程:因為家庭關係、婚姻開始對於“非暴力溝通”有興趣,也開啟工作坊、分享回饋的道路。 關於非暴力溝通,書中指出四個重點:觀察、感受、需要、請求。觀察自己看到什麼,說出自己的感受,找出內心真正重視的需求,提出可行的正向請求。聽起來似乎不難,執行上
  王御風 coherentism 融貫論。 知識論中一種有關知識結構或被證成的信念的理論。根據這種理論,所有呈現知識的信念是根據它們與其他信念的關係,尤其是根據它們從屬於一個融貫的信念系統的性質而被認知或證成。[1]    上述的文字有點饒口而且複雜,不過,近日在閱讀台灣歷史的時候對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次生人演幼慈思考不亦樂乎⋯ 幼慈思考孕育人類未來光明,裡應加持,孩子王心法出現幼惡一說法,被奪去的善良也可以學習,演化愛的政策是有效的。嗔恚教育反常是孕育幼惡的根源。 點覺一:要教育幼惡,嗔恚不是最好的教育指南。家裡有幼惡,一定要有一個嚴厲的父親,這樣幼惡的氣勢就會壓下來,幼惡才有學習愛的機會和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次生人演幼慈思考不亦樂乎⋯ 幼慈思考孕育人類未來光明,裡應加持,孩子王心法出現幼惡一說法,被奪去的善良也可以學習,演化愛的政策是有效的。嗔恚教育反常是孕育幼惡的根源。 點覺一:要教育幼惡,嗔恚不是最好的教育指南。家裡有幼惡,一定要有一個嚴厲的父親,這樣幼惡的氣勢就會壓下來,幼惡才有學習愛的機會和
Thumbnail
聽著家教學生最近的煩惱,我滿是心疼,在充滿恐懼與壓力的環境下,孩子升上高中後已失去動力讀書,孩子身邊不缺少「你老是逃避讀書。」的勸說,缺少的是一個願意理解他的大人。很幸運地,教育界在這個世代有了《不用獎勵的教育之道》這樣相見恨晚的書,這本書幫助許多老師放下背負已久的重擔,是讓我重拾教學熱情的寶典。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父母的個人成長和過去經歷都會影響教養小孩的方式。推薦大家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對教養和自我成長都有很大的啟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