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緻宸中醫說日常|小兒厭食開脾

在門診中,有很多家長都會問:「我們家的小朋友活動力沒什麼問題,甚至還非常旺盛,但為什麼都吃不多呢?」
在門診中,有很多家長都會問: 「我們家的小朋友活動力沒什麼問題, 甚至還非常旺盛,但為什麼都吃不多呢?」
在中醫裡「小兒厭食」或是「不思食」、「不嗜食」 都算是常見的兒科疾病。
  導致小兒厭食的可能性有很多,而了解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有的小朋友因為喜愛吃高糖、高油的零食導致對其他食物興致缺缺,或是因為「有一種餓叫做阿嬤覺得餓」,家人長期過度餵食導致小朋友的脾胃損傷。有的小朋友則是先天脾胃虛弱,從出生後食欲就相對較差,常常喝奶沒喝多少就拒絕再喝,甚至還可能因為環境的改變.讓小朋友在受到驚嚇後開始厭食。總之,雖然造成小兒厭食生成的原因很多,但是絕大部分的案例經過中醫調養後通常食欲就會慢慢恢復,這也稱之為「小兒開脾」。
小兒厭食臨床表現:以厭食、食慾減少為主   多半家長主訴為小朋友食欲不振且食量較同年齡小朋友明顯少得多,甚至拒吃食物,厭食多為長期表現,病程通常為兩個月以上,若是只有厭食幾日或因脘腹疼痛而拒食,有可能是其他腸胃疾病,必須加以鑑別診斷。
中醫常見證型 -脾失健運   小朋友精神及活動力都正常,除了體型偏瘦外,食慾減少、拒食,只要稍微吃多,就會有噁心想吐的感覺。   這類的小朋友厭食症狀算是較為輕微的證型,中醫多以「調脾助運」也就是「調解脾胃功能、幫助消化運行」的方式協助開脾。
-脾胃氣虛   小朋友通常身形瘦弱、精神不佳、易感疲倦,除厭食外,進食稍多或是吃到難消化的食物(如較為油膩或糯米類等)就容易胃脹、胃痛,隔餐吃不下,甚至會拉肚子,或是大便不成形等。   這類的小朋友「氣虛」的狀況已經出現,中醫上會以「健脾益氣」也就是「強健脾胃功能、補充體內氣血」的方式去開脾。
-胃陰不足   小朋友很容易口渴、經常便秘,不喜進食,皮膚較為乾燥,大便常乾硬或一顆顆如羊屎狀。   這類中醫多以「養胃育陰」也就是「滋潤腸胃黏膜、補充身體水分」的方式去開脾調理。
日常衛教建議   小兒厭食除了因為脾胃的機能運化較差之外,多半跟平日的「偏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建議從日常生活慢慢調整。   提供給小朋友的食材盡量「多元化」,並以「原型食物」為主而非加工食物,藉此可提高小朋友對天然食材的接受度。   食材應多含「葉菜蔬果」等富含「膳食纖維」,可協助維持腸道機能及健康,三餐定時定量,避免提供過多精緻的甜食和油炸食物,若是兩餐之間有飢餓感,可用水果或牛奶、豆漿等取代零食的攝取。
中醫衛教建議   若發現小朋友有厭食的狀況時,可揉按「板門穴」。在《幼科推拿秘書》著作中有提到,「板門穴」位於大魚際處,主要處理小兒脾胃的問題,是小兒推拿常用的穴道。   成人可用大拇指輕揉小朋友的板門穴,每次約100~300次,可以幫助嬰、幼兒健脾、和胃、消食,針對小兒乳食停積、食慾不振、厭食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也可有效幫助增加食欲。   提醒父母,小孩皮膚嬌嫩,雖是按摩,但切勿過於大力,只要輕揉即可,否則小朋友反而會感到不適喔!
文章內容希望能分享常見的疾病醫理,有任何問題也都歡迎留言詢問! 緻宸中醫誠摯關心與您有關的「小兒厭食開脾」! 文章撰寫:緻宸中醫診所-陳奕潔醫師 編輯統整:緻宸中醫診所
緻宸中醫診所 (04)2560-6565 台中市大雅區雅環路一段340號
-原文發布於2021/9/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