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4|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書籍] 2007.06.02《我是老鼠!》現實社會的代名詞──荒唐★★★★☆

《我是老鼠!》菲力普•普曼 評等:★★★★☆
以下是我高中在跨校網讀的投稿 第9603梯次 第二名 參賽標題:現實社會的代名詞──荒唐 中文書名:我是老鼠! 原文書名:I was a rat! 書籍作者:菲力普•普曼 翻  譯:陳瀅如 出版單位:繆思 出版年月:2003年12月15日 版  次:初版
-----
一●相關書訊: 深夜,一個身穿童僕制服的神祕小男孩來到老夫婦家。小男孩口口聲聲說自己是老鼠,他喜歡啃木頭、不會用刀叉、不知道從何而來,也不知道父母是誰。他們便收留了小男孩。想不到,宮廷哲學家的到來,卻擾亂了他應該過的平靜生活,經歷了一連串的冒險。 得獎與推薦 2004年台北市立圖書館第46梯次「好書大家讀」故事文學組(單冊)入選圖書書單 入圍太平洋西北圖書館協會(The Pacific Northwest Library Association)2003年Young Reader’s Choice Award 結合童話故事、諷刺小說、鬧劇、懸疑劇的各種元素……令人讚賞!──《衛報》 偉大的故事家在這個充滿人性的故事裡,巧妙的呈現人生百態。──英國《書商雜誌》 非凡的故事!善與惡、幽默與絕望、冒險與諧擬,都在其中達到微妙的平衡。──英國《青少年教育雜誌》 讀書共和國編輯小語 普曼又一本融合童話故事與諷刺寓言的珠玉小品。 結合《孤雛淚》、《灰姑娘》、《飛天象》等元素。 穿插報紙的報導,諷刺媒體左右大眾視聽、譁眾取寵、嗜血八卦的一面
-----
二●內容摘錄: 鞭擊日報 犯罪活動再度猖獗 官方消息指出,我國即將充斥各種罪行!犯罪率已連續五年節節上升。今日,藐視法律的行為猖獗,典型的案例便是一群少年闖入死水公爵宅邸。所幸,現行犯已全數遭到逮捕。 「這都要怪老師。」內政大臣如此責備。 課堂亂象 但教師們發覺,要維持教室秩序、懲戒課堂惡霸,是越來越難了。「師道蕩然無存。」一名教師代表說,「這都要怪家長。」 家庭破碎 傳統家庭面臨危機,家庭價值已然崩毀。變動的工作模式、賦稅、暴力娛樂,使古老的信念破壞殆盡。「沒人能樹立道德榜樣。」某位家長說,「這都要怪教會。」〈p.131〉
-----
三●我的觀點: 乍看之下,這不過是一本短篇童話,跟大部頭的小說比起來很沒份量,但真正閱讀後,卻漸漸無法自拔。 它是一部建築在童話《灰姑娘》上,延伸出的小說,不過主角換成了從不被人注意的小老鼠,忘記自己為什麼變成了人類,在人類世界中試圖做個稱職的小男孩卻事與願違。單純無知的他被認為是問題兒童、精神異常,還被騙去當搖錢樹、小偷,最後還惹上了處死危機。 故事的描寫方式有些類似《小王子》,從小孩子的天真來看大人的無聊世界,而本書則是藉由小男孩的經歷,不動聲色地揭露社會的弊病,更貼近現實生活。 特殊體例的「報紙」穿插其中,不僅連串故事情節,也讓人對於未多作說明的故事背景有所了解,甚至有鞭笞毫無節制的媒體自由的意思。誇大不實的報導、空口說白話的叫囂、前後矛盾的言詞、不重要卻佔了大篇幅的八卦新聞、造假的民意投票、煽動群眾的激烈用語,無一不是取材自現實世界。 劇情合理又有些荒旦,埋藏的伏筆讓人想快點一探究竟,而作者卻將答案藏匿起來,只是一再重複同樣的問題:為什麼老鼠會變成小男孩。然後一邊慢慢地帶出一個個誇張而鮮活的職業人士:冠冕堂皇的哲學家,專門說些複雜、看似有道理卻沒有意義的話;勢力眼的馬戲班班主,苛刻、沒良心;只在乎選舉的政客,製造假象的公正……等。當然,其中也有心地善良的可愛人物,收養小男孩的老夫婦憨厚、有耐心,對小男孩奇怪的舉動不曾動真火,當小男孩失蹤時也不曾放棄尋找他,和那些聰明卻殘忍的角色產生強烈對比,就算是骯髒的老鼠都比他們好呢!其緩慢的步調非旦不會消磨讀者的耐心,反而更加吸引人。 而在名稱方面,作者用了很多雙關語,雖然是翻譯小說,很難判定原先的雙關語義,但並不失趣味,何況光是能夠想出這麼多的雙關語,就不是件簡單的事了。另外,它也跳脫出童話故事一貫的完美結局。灰姑娘和小老鼠因為魔法變成了王妃與小男孩,卻發覺一切並不如想像中的美好,然而許願的機會只有一次。人們總是憧憬那些觸摸不到的事物,小男孩也說過:「當老鼠會比較簡單,但如果我做上馬車、變回老鼠,也可能會一直想再當男孩。」自己為了達成夢想所造成的後果,不該期待它會自動消失,而是盡力的去彌補、重新開始。「我想,我們只能善用這個結果了。」這是作者所下的結論。 全書諷刺的筆法往往讓人覺得一針見血,但手法卻不枯燥乏味,反而會讓人發自內心的大笑一番,只是笑完後又會有點難過。可惜有人揭露這樣荒唐的社會,卻無法改變它。從古至今有多少本的諷刺小說,所有的現象卻仍存在我們的週遭。
-----
四●討論議題: 在小說中,也提到了現今常被以與爭論的問題:體罰究竟是否正確? 從師長管教孩童、求好心切的觀點來看,體罰是有必要的。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只是一昧的用體罰來來鼓勵孩子行為端正又太不符合情理。凡事不能過與不及,但每個人心中的量尺都長短不一,所謂體罰的底線究竟在哪?
#rae_read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