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心理新解06】--《小木偶》。缺乏「引路人」的青少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老木匠把會說話的木頭製成小木偶,他即刻動了起來,叫做:皮諾丘。

老木匠典當財產讓皮諾丘上學,但他被壞朋友勸服,拒學跑去驢子國玩耍,仙女出現,詢問皮諾丘為何不上學,結果他一說謊,鼻子就變長,後來還變成爐子,最後皮諾丘知錯,仙女才把小木偶變回原本樣子讓他回家。

孩子就像野生的木頭,充滿活力,被賦予形體後他就過動跑跳,不讓自己無聊,進入青少年期後更是如此,但也容易被誘惑牽著走。

孩子需要楷模學習才知道怎麼做,那麼男孩的學習對象是誰呢?誰是他的「引路人」呢?

raw-image

#隔代教養的危機

現代青少年都長好高啊, 他174公分,70公斤,要不是一臉稚氣,還真不知道只是國中生而已。是他祖父帶著一起來諮商,校方規定的。

事件大概是這樣,青少年平日跟著班上小團體,彼此稱兄道弟,一起玩手機遊戲、一起出去逛,其中有人大哥是幫派背景,於是他們常去宮廟湊熱鬧。就在某天集會時,死對頭的派系帶著一票人殺進來,雙方混戰鬥毆,他們嚇得要死躲在房間,差點被破門時警察就來了。

青少年是單親家庭,父親在遠處工作,由祖父母代養,食衣住行家裡沒缺,但生活單調無趣。青少年下課後手機不離身,整天網路連線與朋友對打,後來也沒去補習班了,常不見人影,把家裡當旅館,對祖父母沒有禮貌。祖父性格溫和,不介意青少年對他態度如何,但對幫派一事感到驚訝且無可奈何,明明孫子小學時還乖乖的,怎麼上國中後就變了呢。

父親被通知此事後,趕回來跟校方道歉、處理,據祖父說他也沒有處罰青少年,只是碎唸幾句,結果兩人口角,他們沒有動手,只是本來就沉默的關係變得更加無言以對。

我先跟青少年聲明諮商不是訓誡,就只是聊幾句,反正都被規定要來,不妨輕鬆聊,時間也過的比較快。

「你平常下課後回家都做些什麼?」

「玩遊戲」

「那都玩哪種遊戲?」

「傳說。」

「傳說是不是排位賽,你到哪位置了?」

「嗯哼...」

「……」真的好難聊!是有人建議要跟青少年聊,就要先玩一下他們的遊戲,把自己當新手請教他們就會滔滔不絕了。


#青春期的男孩是故意找碴嗎?不,他需要「父親形象當引路人」

上述故事蠻常見的,就如同皮諾丘剛誕生一樣,孩子就像野生的木頭,充滿活力,被賦予形體後他就過動跑跳,不讓自己無聊。童話裡老木匠家境不好,寧願典當物品也要皮諾丘去上學,然孩子根本不領情,路上朋友一吆喝就轉頭去玩。皮諾丘做很多搗蛋事,都是老木匠收拾善後,傷透他的心,那他是故意的嗎?

孩子本性知道哪裡好玩就去,進入青少年期後更是如此,容易被誘惑牽著走,我覺得青少年也不太明白自己怎麼回事,他需要楷模學習才知道怎麼做。那麼男孩的學習對象是誰呢?誰是他的「引路人」?

男孩的引路人是「父親」,或者說「父親形象」,該楷模引領他的野性向前,得到肯定、被認同,並知道自己是誰。

父親形象是指「父性心理原則」,由義大利精神分析學家魯伊基在《父性》一書提出,指照顧者對孩子有條件的期待,要求孩子延遲滿足、遵守秩序及安排計畫等。父性心理原則是嚴格、有限制的,孩子能從中學到自律。

欠缺父親形象的男孩,將往社會追尋「替代形象」,且易受外在誘惑牽引。魯伊基認為義大利童話《小木偶》即是譬喻此一心理機制:小木偶離開溫和卻不夠強大的老爺爺,轉向環境裡的壞孩子靠攏,因為那個年長、體型大的、可以帶頭的大男孩才是老大,是小木偶的「父親形象」。

我回想自己童年也是如此,小學高年級時大家都跟著當時略懂政治、懂社會世故的領導人物,學他說話、學他批評,學他怎麼理解這個世界。我們稱頭頭為「老大」,有其威嚴和力量,教導如何處世,結果我們也錯誤認知「男性氣概」是敢作對、有義氣、競爭取勝、鬥毆破壞。

當引路人錯誤就會學錯,父性價值所傳承的力量其實是自律、強壯、成熟及保護,並非批評或剝削他人。


#父子關係在鯨魚肚裡和解

另一方面老木匠為了找皮諾丘,出海後卻被大鯨魚吞進肚,皮諾丘去找他,兩人在鯨魚胃裡重逢,逃出。

我後來也找了青少年的父親來談,發現他在離婚後便陷入低潮,在工作上也不順利,他如失去獠牙般沈默與沮喪。如果沒有經濟成就,社會對父親們並不友善,加上他們不懂內心感受,常常只有暴怒或抑鬱,導致父親們否定自己並傳遞下一代,他們說:「你不要像爸爸這樣,我這一輩子沒用了。」以失敗的樣貌來勸誡孩子,根本沒有效果。自卑的父親們像是在童話裡老木匠出來尋找皮諾丘,結果卻困在鯨魚肚裡出不去,因為先前的失敗經驗,他們不敢再有作為。

小學時父子關係若無好好經營,到青春期父子更會尷尬不知道說什麼而逐漸疏遠,各走各的道路。沒有人以身作則,青少年當然就以身試法,尋求社會認同,跌跌撞撞,直到建立自己的一套規矩。

皮諾丘與老木匠會合後,父子重新相處,體認彼此的重要性,皮諾丘沒有放棄機會,他靈機一動藉魚群幫助令鯨魚打開嘴巴後逃脫。這一段很有意思,父子獨處並重新連結,才真正瞭解對方,皮諾丘找回「精神上的父親形象」,並意識到自己是誰,拾起責任,成為主動解決問題的人。


#拾起成人的責任,當個夠好的引路人

皮諾丘為照顧老木匠,乖乖工作賺生活費、陪老木匠復健,他達成條件,仙女把他變成真正的小男孩,從此與老木匠快樂地生活。

除了父親形象,故事裡還有另一個引路人--「仙女」,她提醒皮諾丘該做什麼、完成承諾、誠實面對,同時也暗中協助他,給予資源和安撫,讓他不至孤單一人,故事的最後,甚至是仙女賦予皮諾丘成為真正的男孩。

仙女的角色是全能的、童話的,如果在現實,也需要有其他引路人當父子間橋樑,讓他們互相傾聽與了解彼此,諮商室就是現代的鯨魚肚。跟青少年晤談中後期,我讓父子一起坐下來聊聊自己,一個是青春期、一個是中年危機,彼此要同心協力而不是互扯後腿,才能度過此刻難關,離開魚肚。

《小木偶》原著有很長的篇幅,也有不少社會黑暗面,不是單純不乖孩子的道德問題,而是一個男孩在沒有引路人下,靠自己接觸世面,在其中尋求滿足、撞壁學習與領悟成長。

「引路人」聽起來責任重大,不過青少年對他們的榜樣到底有什麼期待呢?其實也沒那麼可怕,「夠好」就好了,如David Brooks在《社會性動物》裡寫的:『父母只要夠好就行了,他們提供孩子穩定且可預期的節奏;他們的管教能符合小孩需求,溫暖與紀律;他們建立起安心穩當的情感連結,讓孩子面對壓力時有求助的對象;他們在孩子身邊以身作則,示範如何克服人世間的問題。…父母可能會犯錯、大發脾氣,有時還會忽略孩子的需求,可是只要整體的照料形式是可靠的,孩子依舊能有安全感。』

皮諾丘從無心的木偶成為真正有心的人類,代表他的世界不再是自我中心,而開始懂得關懷他人,有學者指出「情感學習」在青少年期是很關鍵的時期,不要害怕他們情緒起伏,那都是必須的經歷。其中我認為「父性的引路人」可展示下列幾點給青少年:

1.展現父親的保護角色

不擅長表達沒關係,但得展現保護家人的力量與智慧。

2.表達情感,自我揭露

多練習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事,幼稚一點也無妨,能動能靜,能嚴肅能幽默,傳遞「表現任何感受」都是自然的。

3.主動關照青少年的脆弱

青少年描述不出自己有什麼需求,對示弱的感受很尷尬,結果都不敢求助,引路人要留意他們的行為變化和環境變動,有異樣時能主動替他們解釋發生了什麼事,並從中學習擁抱害怕/脆弱。


成人的責任除了關懷,還有「引路人」的角色,其所作所為青少年都會觀摩學習,作為成敗沒關係,態度與價值才是重點,讓以身作則、坦率討論的過程成為榜樣,就能是青少年路上的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41會員
265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2025/01/18
擁抱「內在小孩」,在孤寂中以學習與成長為導向, 自我救贖,重新尋回自信與熱情, 實現內在渴望並發光發熱。
Thumbnail
2025/01/18
擁抱「內在小孩」,在孤寂中以學習與成長為導向, 自我救贖,重新尋回自信與熱情, 實現內在渴望並發光發熱。
Thumbnail
2024/12/04
個案說:我敏感他人情緒,他需要幫助我都會積極幫忙,只要他感到開心,我也會快樂,我不求回報。如果有他因此真的回報了,我會感激感動不己,覺得他怎麼這麼好。我該不會是討好型人格吧?
Thumbnail
2024/12/04
個案說:我敏感他人情緒,他需要幫助我都會積極幫忙,只要他感到開心,我也會快樂,我不求回報。如果有他因此真的回報了,我會感激感動不己,覺得他怎麼這麼好。我該不會是討好型人格吧?
Thumbnail
2024/09/26
故事裡的史顧己花了大半輩子囤積財產,晚年也緊守它們,是個標準的守財奴。為了錢他斤斤計較、拒絕關係,結果就像孤單老人一樣,時間怎麼虛度的都不知道。聖誕夜裡三位幽靈對他提問人生的意義,他是否能從這些回應把握自己的生命呢? 我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一生是什麼的呢,讓我們來聽聽心理師對童話的分析。
Thumbnail
2024/09/26
故事裡的史顧己花了大半輩子囤積財產,晚年也緊守它們,是個標準的守財奴。為了錢他斤斤計較、拒絕關係,結果就像孤單老人一樣,時間怎麼虛度的都不知道。聖誕夜裡三位幽靈對他提問人生的意義,他是否能從這些回應把握自己的生命呢? 我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一生是什麼的呢,讓我們來聽聽心理師對童話的分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寫東西的時候,我經常先觸碰一些游離的情緒,順利的話,順著某條情緒往裡面走,可以遇見別有生機的洞穴。 童年經驗必然影響了成年以後的行為模式,儘管有一些心理勵志的說法,說人可以完全掌握自己,完全擺脫過去的習性和限制,開創全新的局面。 理論上可以,但童年經驗是初次認識世界最初的基石,之後的世
Thumbnail
□寫東西的時候,我經常先觸碰一些游離的情緒,順利的話,順著某條情緒往裡面走,可以遇見別有生機的洞穴。 童年經驗必然影響了成年以後的行為模式,儘管有一些心理勵志的說法,說人可以完全掌握自己,完全擺脫過去的習性和限制,開創全新的局面。 理論上可以,但童年經驗是初次認識世界最初的基石,之後的世
Thumbnail
在午休起床後,首先完成喝水、吃點心及收書包, 孩子們最期待的角落時間就到來啦!有時候孩子們會既期待又興奮的問: 老師今天要做什麼呢?老師等一下要玩角落嗎?那我可以玩積木嗎? 老師,我今天想要聽端午節的故事……待老師宣布待會活動後, 孩子們總是:好!耶! 隨著語文能力的發展,
Thumbnail
在午休起床後,首先完成喝水、吃點心及收書包, 孩子們最期待的角落時間就到來啦!有時候孩子們會既期待又興奮的問: 老師今天要做什麼呢?老師等一下要玩角落嗎?那我可以玩積木嗎? 老師,我今天想要聽端午節的故事……待老師宣布待會活動後, 孩子們總是:好!耶! 隨著語文能力的發展,
Thumbnail
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搖籃 在所有動物中,許多都會打鬧和玩玩具,但只有人類的孩子會假裝。最基本的假裝形式就是角色扮演。這種假裝不僅僅是一種遊戲,更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和成長方式。
Thumbnail
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搖籃 在所有動物中,許多都會打鬧和玩玩具,但只有人類的孩子會假裝。最基本的假裝形式就是角色扮演。這種假裝不僅僅是一種遊戲,更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和成長方式。
Thumbnail
童一心得 @ 2024 5/18 〔童年運動會 北極熊班〕
Thumbnail
童一心得 @ 2024 5/18 〔童年運動會 北極熊班〕
Thumbnail
孩子就像野生的木頭,充滿活力,被賦予形體後他就過動跑跳,不讓自己無聊,進入青少年期後更是如此,但也容易被誘惑牽著走。 孩子需要楷模學習才知道怎麼做,那麼男孩的學習對象是誰呢?誰是他的「引路人」呢?
Thumbnail
孩子就像野生的木頭,充滿活力,被賦予形體後他就過動跑跳,不讓自己無聊,進入青少年期後更是如此,但也容易被誘惑牽著走。 孩子需要楷模學習才知道怎麼做,那麼男孩的學習對象是誰呢?誰是他的「引路人」呢?
Thumbnail
童三心得 @ 2023 10/28 〔蕃薯 北極熊班〕 有位小可愛,鋸柴時拿柴刀亂砍竹子。屢勸不聽後,將其帶到旁邊嚴肅地問:「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小可愛答得出來,表示他知道自己剛剛在做不對的事。和小可愛約定後,小可愛答應不再亂使用工具。不多後,小可愛拿起竹子亂揮,制止後沒多久,小可愛站到大家在鋸柴
Thumbnail
童三心得 @ 2023 10/28 〔蕃薯 北極熊班〕 有位小可愛,鋸柴時拿柴刀亂砍竹子。屢勸不聽後,將其帶到旁邊嚴肅地問:「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小可愛答得出來,表示他知道自己剛剛在做不對的事。和小可愛約定後,小可愛答應不再亂使用工具。不多後,小可愛拿起竹子亂揮,制止後沒多久,小可愛站到大家在鋸柴
Thumbnail
喜歡玩土的孩子,在蒲公英家有好多。 這些孩子在玩的時候想什麼? 是什麼事情讓他們可以一分鐘一分鐘這麼的過下來。 髒兮兮的樣貌,挺可愛的,而大人怎麼看? 你呢?會不會想要禁止?會不會想要大聲喝止? 其實這些問題可以真的來想一想。 孩子的玩真的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 而想像力就這麼
Thumbnail
喜歡玩土的孩子,在蒲公英家有好多。 這些孩子在玩的時候想什麼? 是什麼事情讓他們可以一分鐘一分鐘這麼的過下來。 髒兮兮的樣貌,挺可愛的,而大人怎麼看? 你呢?會不會想要禁止?會不會想要大聲喝止? 其實這些問題可以真的來想一想。 孩子的玩真的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 而想像力就這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