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書系列4:《82年生的金智英》
先說結論,看完《82年生的金智英》,其實給我不小的震憾,很多以前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都是自己思考的誤區,太多的「我以為」,都只不過是一廂情願,或是這個社會氛圍所套在你我身上的枷鎖。
《82年生的金智英》很早以前就因為是熱門暢銷書而購買下來,但卻始終躺在我的大批待看清單中,直到某日老婆傳著書中某些段落,用著通訊軟體指著我說:「你看,這就跟我平常說的你一樣!」然後意有所指的說:「但其實我跟金智英一樣」。
被老婆拉正後的我,第一次興起把《82年生的金智英》看完的念頭,但 生在這個時代,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覺得以前時代的男女不平權在如今已經有明顯進步,在今日的社會,如果你說女性只要在家裡相夫教子,肯定會被認為你是活在民國幾年的老人?
雙薪家庭也愈加普遍,學校、職場強調的男女平權也從未少過,女性在各職場發光發熱也都已經是正在進行式,甚至我們的總統也都是女性擔任的,因此自認心態正常的我,在閱讀前,我抱著「沒這麼嚴重吧?」的心態去讀。
我不確定其他職業如何,但自己的職業導致老婆總是偽單親的狀態, 所以閱讀的當下,其實很難用言語表達我看到某些段落的醒悟、震憾及...羞愧感。
以下摘錄片段:
「其實當時還年幼的金智英,並不會羨慕弟弟的特別待遇,因為打從他們一出生,受到的就是差別對待。雖然偶爾會覺得有點委屈,但她早已習慣對這一切主動做出合理化的解釋」
「這確實是一份能兼顧小孩的工作,那應該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好工作才對,為什麼只有對女生來說是好工作?孩子難道是女人自己生的嗎?媽,妳也會對兒子這樣說些話嗎?你也會勸弟弟去讀教育大學嗎?」
「申請產後休假或留職停薪也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她卻總覺得是因為自己導致其他女性員工的權益也備受影響,害得其他女性不敢使用這些假期。她一升上管理職,最先做的事情就是刪除不必要的員工聚餐、員工旅遊、研討會等活動,並且保障員工申請育嬰假的權利,不分男女。」
「但要是享受公司給予的權利與特殊待遇,就會被視為是賺到便宜的人;要是不想變成同事眼中賺到便宜的人,就得咬牙苦撐、認真工作,然後害得其他同樣懷孕的女同事也一起遭殃。」
鄭代賢發自真心地說著這番話,金智英也明白他的意思,但心中還是不免冒出了一把無名火。「可以不要再說『幫』我了嗎?幫我做家事、幫我帶小孩、幫我找工作,這難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嗎?然後,要是我去工作,賺來的錢難道都只花在我身上嗎?幹嘛說得一副好像很關心我未來工作的樣子?」
「電影裡只會出現可愛的寶寶,母親也只說生孩子是一件偉大又美好的事情。當然,金智英一定會負責任地盡可能把孩子養好,但她實在不喜歡聽到有人說她偉大或了不起,因為一旦掛上了這樣的頭銜,彷彿就會變得連苦都不應該喊的感覺。」
「那杯咖啡只要一千五百元,那些人也喝著同樣的咖啡,所以應該很清楚價格。老公,我難道連喝一杯一千五百元的咖啡資格都沒有嗎?不,就算今天這杯咖啡是一千五百萬元好了,我用我先生賺的錢買什麼東西到底關他們什麼事,我又不是偷先生的ˇ錢來用,我賭上自己的性命把孩子生下來,甚至放棄了自己所有的生活、工作、夢想,只為了帶孩子,但我卻成了他們口中的一隻蟲,你說我接下來該怎麼辦?」(註韓圓1500約台幣50元)。
裡面許多字句,看完後我都忍不住反思自己現況及職場上在這當下有多少吻合,每當我比對完後,都不禁汗顏起來。
◽
或許是因為開始有了小孩角色轉換下,對於育兒這段特別有感觸,對書中提到女性為了家庭和孩子,往往必須放棄她們的夢想,原本可能在職場扮演重要的角色,輕則留職停薪,重回職場後卻人事已非;重則從此與自己的曾經憧憬的理想訣別,成為全心全意照顧家庭的那一方。
◽
我們稱讚女性賢妻良母的那刻,是否想過她其實有著更遠大的夢想呢?
如果凡事用薪水高低來衡量,那換做是男性來遷就家庭,願意的又有幾人呢?
◽
這讓我想起自己老婆,每日下班後必須單打獨鬥照顧女兒,她的「自由」全被女兒佔滿,想追劇、休息、讀書甚或至運動都被剝奪,而我有時還在電話那頭提醒她要找時間做自己的事,不要太累,是有多麼的不食人間煙火。
當她開始想要轉職時,第一個想法總是,地點多遠?有沒有辦法準時接女兒?休假如果排班制,要誰來顧女兒?「小孩」成了老婆轉職的第一條件,其次才是發展、薪資,「為人母強」這個隱形枷鎖,無時無刻壓在她的身上,卻不是我。
◽
當我還用「幫」這個字時,就代表我的思維其實還沒有晚換,因為一直以來,這都是兩個人的事情,而不是某個人擔任主體。
◽
記得當老婆懷孕時,產檢可以確認性別時,當醫生宣佈是女生的心情,那時對我自己而言,男女我都喜歡,事實上我現在深深愛著我們的女兒,但當確定是女生時,我除了有一種沒辦法有個男孩一起追趕跑跳碰的想法外,還有一個想法浮現出來,那就是「沒有這麼大的壓力」。
◽
為什麼突然提這一段呢?看完《82年生的金智英》,上網搜尋了一下,發現在此書韓國出版後,正反兩極化,正面的開始思考整個社會結構的刻板印象、思維,反面的則是大力抨擊書中只寫女性的觀點,卻完全忽略了社會壓在男性方的壓力。
◽
「北京深夜的漆黑角落,是中年男人僅剩的一點樂趣。」單看標題,搞不好有人還以為是什麼紅燈區之類的花天酒地事情,但其實影片內指的是在北京城市中的湖畔,在半夜總是有著一群男子在垂釣,一坐就是一整夜,有時什麼收穫也沒有,有時離開了又把釣到的魚給全放了。
◽
影片中就是採訪著這群人是為了什麼而垂釣了一整晚,裡頭除了一個正能量的健身大叔外,絕大多數的訪問者,其實都是想脫離現實給他們的壓力不論是「養家的壓力」、「出社會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等等,對他們來說,晚上拿著釣竿,不用思考,就靜靜的看著湖面,就是讓他們能繼續生活下去的一種壓力釋放。
◽
我覺得底下的某個評論蠻貼切的:
「其實釣魚並不能解決生活的問題,但是不找個事情舒緩一下心情,很多人怕是要自殺了。釣魚是個外殼,實質上是自我麻痹。就像癌症病人晚期,一個勁打嗎啡,不為治療,只為舒服一下子。除了釣魚的一小會兒,其餘的人生都是一片漆黑。」
◽
臉書有時也會有類似的短片,描述男性下班開車回家後,停好了車,卻遲遲不下車,因為他們想要獨處一會,讓自己可以休息喘氣一下,在那個小小的空間,男人可以只做自己,一下了車,關上車門,他是妻子的老公、孩子的父親、一家的支柱,但未必是自己。
◽
◽
社會的框架除了框定了女性,某種程度也賦予了男性一定的標準,或許這以亞洲華人而言特別嚴重,如果說看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想或許是它排除了我思考的誤區,讓我處世上更能多想一層,也更能讓我知道所謂的「平權」,其實還有更多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