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不單純的給予,破壞了關係中的信任基礎⋯⋯重新回到「給予/接受」的整合吧!

那日,我與太太和女兒們去基隆走走;太陽漸漸西下,晚餐時間到了,女兒們拿出外婆給她們的紅包,說要請我和太太吃飯。
這不是女兒們第一次請我們吃飯,但我和太太還是欣喜萬分。
女兒們,目前是高中一年級和二年級,總是會在有額外收入時,和我們分享她們的喜悅。無論是小女兒,以〔瑩瑩の史萊姆教室〕參展成功大學舉辦的〔Maker Festival 2019 自造者嘉年華〕,在短短兩天內進帳近三萬;或是大女兒,在協助打理樂器行時,因為締造上萬業績而收到老闆的獎金,她們都曾請我們吃飯。
而且,關於親子關係中的付出和接受,我和太太都認為:孩子也是給予者。女兒們的存在,讓我們被無條件地愛著、信任著,並且在與她們互動的過程中,讓自己的愛重新回到無條件的狀態。
於是,我和太太在這個「實質擔任接受者」的機會裡,不約而同地放大檢視著內在升起的情緒感受;也希望透過這次的經驗裡,讓女兒們對於「付出/給予」留下美好的印象。
我要好好接受!— 我在向自己喊話的同時,自我觀察著。

因為是在基隆,也因為女兒們愛吃海鮮,我們便理所當然地走進一間海產店;也在意料之中地,目光被玻璃缸裡的當季生猛海鮮給擄獲。然後,在老闆娘的引導下,我們坐在可以直接看到玻璃缸的位置,在一如既往地點了生魚片、三杯中卷、炒海瓜子、鮮魚味噌湯、炒海菜⋯⋯之後,還加點了很少會吃到的螃蟹
上餐速度很快⋯⋯不一會兒,四人桌上便擺的滿滿的。吃到尾聲,太太和女兒們放下手上的筷子,認真地吃起了螃蟹;而我,相較於螃蟹,更喜歡鮮魚味噌湯,在幫她們的湯碗裡都添好後,默默地趁熱喝了好幾碗。
順便把所剩不多的炒海菜,也吃了。
突然,我感覺到喉嚨裡似乎有東西。仔細感覺了一下,應該不是魚刺,因為沒有刺痛感、吞嚥時也沒有被勾動⋯⋯一邊感覺,一邊吃了幾口所剩無幾的食物,試圖讓「這根刺」可以跟著食物一起離開喉嚨。
就在我自顧自地和「這根刺」互動時,太太和女兒們的螃蟹逐漸地被完食,我看著她們滿足的樣子,而她們發現了我的「異狀」:把手指伸進喉嚨,試圖拿出些什麼,並且在喉嚨被刺激到的時候,有點要嘔吐的狀態。
她們的臉上流露出擔心的神情。太太急忙地抽了好幾張衛生紙,確保我在直接吐出來後的清潔需求;大女兒則是弄了一球飯,希望我可以再吞下這球飯之後,就能解除危機⋯⋯而我也跑到洗手間去看著鏡子,試圖把它移除。

但「那根刺」就是不願意離開。

回程的路上,我一邊開著車,一邊感受著「那根刺」⋯⋯而原本的思索:「到底是哪個食物,讓我的喉嚨會這樣?」,竟然變成了自責:「怎麼那麼不小心?今天是女兒們請吃飯,這樣很尷尬捏⋯⋯」。
而耳朵裡突然想起:「不是說『要好好接受!』嗎?,這個在吃飯前,我在心底默默給自己的喊話;而答案竟然是呼之欲出的、大寫的NO。
吃進去的,要吐出來!— 這句震耳欲聾的話,在心裡迴盪。
我難過了⋯⋯因為,對比於女兒們如此單純的付出,向來吃魚、喝湯都很小心的我,竟然在這次、刻意練習「好好接受!」的時候,不只是哽住,更是要吐出來。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