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 41 年,龍泉國民學校大光分班成立,隔年升格為大光分校,直至民國 49 年奉准獨立設校為大光國民學校,並於民國 57 年奉令改制為大光國民小學。
從大樹房,走向大光
根據恆春鎮公所記載,大光里舊名「大樹房」,屬德和里大樹房莊。早期這裡無人居住,遍佈刺竹林,加上有茄苳、欖仁、刺桐等參天古樹,彼此參差不齊,形成無數大小不等的「樹林空間」,很像家屋的房間,故取名大樹房。該描述好有畫面感,忍不住想像各種動物裡面穿梭的模樣,彷彿童話故事。
至於為何最後名為「大光」呢?據說是在光復之後,一名吳姓保正(如同今日里長)取「宏大光明」之意,擷取其中二字,將此地改名為「大光」。
或許你對「大光」很陌生,但你一定聽過後壁湖、龍鑾潭、白砂或南灣,這些都是鄰近大光的著名景點,尤其後壁湖距離大光車程不到五分鐘,搭船前必定經過的海產店一條街,就是大光所在之處。
在學校圍牆也可以看見由孩子創作的「海產一條街」呢!(攝影:Amo)
一曲思想起,牽動恆春意象
沿著屏鵝公路駛入恆春鎮,一定會對寫有「恆春古城」歡迎蒞臨詞印象深刻,類城牆的裝飾加上大大的月琴,就是恆春最具特色的物件之一。如同和平國小的花生、太巴塱國小的螃蟹,大光國小也處處可見「月琴」的蹤跡,像是教室班牌、公用鑰匙圈,或是校舍後的裝置等等。
在我這個年紀,對於月琴的認識始於電影《海角七號》。劇中以一句「我是國寶捏」而大受歡迎的茂伯(林宗仁飾),在電影裡所彈奏的樂器就是月琴,而那曲《思想起》,也就成了我對這塊國境之南-恆春-最深刻的連結。
《思想起》是流傳於恆春半島的民謠之一,在地也有《思想枝》、《思雙枝》等不同寫法。其來源各有說法,但普遍認為《思想起》出現在恆春的年代,應是在恆春設縣之後,移居臺灣的漢人因思念家鄉而哼唱的曲調。恆春曲調至今已大致分為七種,除《思想起》之外尚有《牛母伴》、《平埔調》、《四季春》、《楓港小調》(有人視其為《四季春》的延伸)、《五孔小調》,以及只在滿州流行的新調《守牛調》。其中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陳達以月琴自彈自唱、似吟似唱的《思想起》。
從大光國小校門進來,可以看見一尊陳達抱著月琴的雕像。這座雕像是 2002 年,由臺電核三廠所建,以紀念這位來自大光的月琴國寶大師(具體來說陳達雖出生於大樹房庄,在 11 歲時便移居台東卑南,直到 45 歲才又將戶籍遷回大光)。
如今,電影裡的民謠曲調,只是恆春民謠的其中一個面向,從恆春國際民謠音樂節轉型的屏東半島歌謠祭,正以新的面相呈現整個恆春半島的民謠與古調,於曲調中刻畫刻畫鄉土風情與居民生活,繼續傳唱著深刻而雋永的庶民之音。
海洋與核電-落實環境教育的場域
在大光國小往海邊望去,能清楚看見數座風力發電機組在遠方運轉,提醒著這裡離核三廠有多麼近,也因為這樣,學校許多補助或活動,其實都與核三廠密不可分。除了剛剛提到的陳達雕像之外,午餐費全免、學雜費減免、每年聖誕節到校辦活動與送禮物,也都是來自核三廠的睦鄰回饋。補充一下,核三廠到學校舉辦的聖誕活動名稱為「電桿上的耶誕禮」,讓溫暖如同電線桿上的電流一般,傳遍整過大光社區。不覺得這名稱和意象取的很可愛嗎!
此外,因應核三廠潛在的核子事故風險,大光國小與鄰近學校非常重視並全面落實核子事故之防災演練,例如,根據《屏東縣核子事故區域民眾防護應變計畫》,大光國小所規劃之安置學校及避難收容所在枋寮 (距核三廠約 54 公里),因此在防災演練那天,全校師生同仁真的就跟著防災守則,集體搭乘遊覽車到枋寮!各位要知道從大光到枋寮開車也要一個小時呀!
與核電廠為伍、與海洋為鄰,無論是海洋教育或是節電觀念,或是早期直接帶領孩子參訪核三廠,大光國小因著地利之便,成為實踐環境教育的場域。至於核三廠聯誼活動,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笑)。
從操場望去,風力發電機組清楚可見。(攝影:Amo)
謝謝夥伴,讓我有機會可以踏訪大光國小,這所幾乎快到台灣最南端,卻有著許多關於音樂、關於海的故事的學校。你們帶著自己的專才入校,一年多來也跟著學校一起成長、改變,像是擁有設計背景的你,從司令台背板、文宣呈現到大光新的主視覺 LOGO 設計,從小地方落實美感教育,為學校帶來全然不同的視覺刺激,看了自己也好想收藏;另外則是一肩擔起圖書業務的妳,這一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圖書館空間改造計畫,從尋找資源、與設計師共同討論空間規劃,不僅親力親為之外,這學期更報名圖書業務相關的在職進修班,替自己增能,好佩服也好喜歡妳的能動力,期待新圖書館落成的那天,一定要再到大光逛逛!
參考資料:
1. 大光國小
網頁 、
環境教育網 、
粉絲專頁 。
2. 恆春鎮公所
網頁 。
3.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思想起
網頁 。
4.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音樂家名錄-陳達
網頁 。
5. 屏東縣核子事故區域民眾防護應變
計畫書 。
6. 台灣民眾電子報-核三廠送大光學童耶誕禮
報導 。
7. 中央廣播電台-【恆春半島的那首歌】系列報導I - 半島歌謠再唱起
報導 。 (大推聲音版報導,可以聽到各式民謠的曲調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