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碗粿的人生滋味

或許我們記得的,不只是食物的味道,而是一段單純的時光。
蘿蔔乾是畫龍點睛關鍵
蘿蔔乾是畫龍點睛關鍵
最近假日如果沒出差或遠行,開心的女子生活通常是這麼過的:一天去附近山上,一個人安靜的走走;另一天就到菜市場感受活跳跳,吃了小吃,再帶回家跟家人分享,自己享受,也照顧到自己和家人。不管在什麼時候,無論有沒有人陪伴,就算工作很累人,生活,都可以把它過好。
我不想教人敗家亂買,也不只會打卡拍美食照,而是在文字中展現對地方的發現,對傳統,看似不起眼食物的重視,還有對傳統美食的深刻情感。吃,有吃的態度,有吃的美學,我要將對食物、職人的欣賞,化成一篇篇的的感謝和愛。

#屬於眷村改建後的鄉愁
一直以來都對媒體報導或部落客推薦的所謂美食,帶著一些些的懷疑,一定要親眼到現場觀察,用挑剔的味蕾吃過,才能納入口袋名單。前陣子跟同為饕客的朋友聊起,她對於 #工協碗粿 給的評價是:「願意早起特別去吃的碗粿」。 衝著這句話,我這個職業婦女在可以補眠的假日一早,沒有去運動爬山,也不管 #168斷食,而是放下還在酣睡中的家人,開著車到20公里之外逛起了菜市場。 市場當然伴隨著住家而生,已50幾歲 #工協新村 改建後的大樓,帶入更多的人潮,時間的流逝、大時代的背景、人事的變遷,縱然物換星移,眷村有著多少鄉愁豪情,抹不滅也道不盡,眷村飲食文化是否在新社區、新市場延續?有趣的是,在這個市場內沒有常見的的臘肉、麵香,屬於台灣小吃的碗粿倒是聲名遠播。
碗粿可以代替一餐,但內餡不用很華麗多樣,而是帶著素雅,蒸好後要等放涼再吃會比較Q軟,做得成功的碗粿,中間會凹陷,用竹片往碗的周邊滑一下,再從中間劃十字或米字,插起小塊粿肉,就是優雅的吃法。
沒有加醬色的潔白粿體有單純感

#工協市場 的老字號美食攤
據說開張近五十年了,沒有看見傳說中的排隊人潮,但在角落顯得安靜清幽,小小的一個攤子,蒸籠疊得很高,桌子不多所以跟一位資深青年對坐,跟他微笑之後就聊開了,原來他算搬來附近十多年的「新住民」,結婚後又搬離這裡,但只要回家探視父母,就一定會來吃上一碗,配上味噌湯,就是想念中的味道。 果真一吃,也喚起了在客家庄的兒時記憶,難怪有人稱它為布丁碗粿啊!無需咀嚼也可大口吞下的軟潤柔滑、入口即化,不用加醬就有香味,菜脯又是另番絕美!跟掌櫃阿嬤試圖聊聊,沉默寡言的她只是簡短回答,用純米就好吃了啊!做幾十年了啊!真的,簡單有力,#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忘記賣碗粿的明確年代,只知道每天都是半夜起床做粿

#另一家藏在攤位內的客家碗粿
很好奇夾在菜販中的家攤子,除了碗粿還有其他米食,看見年輕夫妻一起販售,就激起好奇,趨前一看,一樣是白色的碗粿,一樣是瓷碗,連淋醬的顏色都相同,雖然粿體感覺更大更扁平,除此之外,還有甚麼不同呢? 女攤主倒是自信滿滿,很有想法,她說:「吃一次就知道,我們沒有廣告,但一定是真材實料。我媽媽的好手藝,真正的客家味道。」手腳俐落的她,一看就有生意腦,然大老遠從屏東來擺攤,她說就是要讓鳳山的人吃到食物原味。
雖不是美食攤,賣的客家碗粿也是熱銷
#光是瓷碗就感受滿滿的古早味 用在來米磨漿,半夜三、四點起床烹煮,濃濃帶著甜味米香的簡單,不用油蔥下去一起蒸煮,而是保有原色原味,白面書生般的潔白包覆著肉餡、香菇片及鹹蛋黃,「美味」或「好吃」,似乎不足以形容吃下的飽滿,但又有一份單純的口感。 連菜脯都是自己炒的,不勾芡的濃稠淋醬是用米漿去熬製,這樣心意滿滿的不速成態度,絕對是裝潢名店或人氣品牌無法比擬。
#不用比較而是個人偏好 將市場的二種,都帶了回家,請家人逐一品嘗,而且要發揮實驗的對照精神,第一步是吃米食本體,第二步嚐嚐香菇、菜脯等配料,第三步要感受淋醬的不同。

口感喜歡軟嫩,前者;喜歡Q彈有嚼感,後者。

味道愛香氣鑊味,阿嬤功力十足;口味淡但又訴求健康,年輕一輩的改良款可以試試。 淋醬都是漂亮的淺褐色米漿,加上一點蒜泥和辣椒醬,各有千秋,幾十年的調醬有鹹香味;市場內的攤位的調醬有南部的偏甜滋味。
碗粿跟很多小吃一樣,每種調味都有它的擁護者,但傳遞的懷舊情感,都很美好。表現的樸素美學,讓過多的配料顯得庸俗,它是一種自然美,帶著謙遜、低調的性格,潛沈中似乎有幾分獨立感,又彷彿透露出淡薄人事而親近自然的感悟。
不管是哪一味,簡單是最雋永的百鍊人生滋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