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溝通(六)(11.4)

    有效溝通取決於溝通者對雙方意圖的充分掌握
    有效溝通取決於對雙方意圖的充分掌握(取自方格子)

    前言

    人們通常是透過聽、說、讀、寫的方式來和他人溝通。後兩者以文字方式為主;前兩者以說話方式為主。後三者大概都經過或多或少的學習或訓練,聽的使用機會極多,然而學習和訓練的機會卻最少。因此,我們往往不會「聽」。

    溝通要掌握意圖

    在透過對談來進行溝通時,仔細分析起來大概是:我們想向人傳達自己的意圖或需求-例如「肚子餓了。」-可是我們往往不是就這樣講,而是選擇一個用來溝通的訊息,這個訊息把上述的意圖或需求包含在裡面-例如「幾點了?」-然後把它傳送出去。那收訊者接到這個「幾點了?」的訊息之後,他就必須試著解譯這個訊息,以了解它背後包含的意圖或需求,如果他直接解讀成:對方想了解現在「幾點了」,那顯然沒有掌握到對方的意圖。可是呢?我們往往脫口而出告知幾點了,因為我們的直覺認為想知道幾點了就是對方的意圖。結果就形成了雞同鴨講,愈溝通愈覺得自己不被了解,不被接受,不被重視的負面感受。我在<溝通三>中曾根據《教師效能訓練》,將這種脫口而出,不能接收到對方意圖的直覺反應,歸納成十二種類別,稱之為<十二種溝通絆腳石>,請自行參閱。

    如何掌握意圖

    那要如何接收到對方的意圖呢?如果你敏感性夠,或許直接就能透過對方的訊息猜到對方的意圖,那當然最好了。不然的話,我們就得透過接納對方訊息的方式,讓對方透露更多訊息,以便於猜測出對方的意圖。
    那要如何執行呢?《教師效能訓練》提供了透過聆聽來接納學生訊息四種方式:
    1.消極聆聽(沈默)
    不說話實際就是「接納」的表現,表示你接受他的訊息,並鼓勵他告訴你更多。
    2.酬答的反應
    沈默固然可以避免給出絆腳石,但也會令對方誤會,以為你沒在聽,所以在對方歇嘴的間隙,你可以使用口頭或非口頭的暗示來表示你的共鳴,例如點頭,身體前傾,微笑,蹙眉,或者用口頭的「喔」、「嗯」、「我懂」來表示你有在聽,你接受他繼續講下去。
    3.敲門磚
    有時為了讓對方談得更多更深入,你可能還要設法鼓勵他多講,鼓勵的方式就稱為「敲門磚」,例如「這地方有意思。」「看來你很重視這地方。」「你不要要多談談這一件事?」

    4.「積極聆聽」的必要

    上述三種方法其實都有其限制,因為都是對方在唱獨角戲,不一定能探及背後的意圖,對方也不知道你是否接受到他的意圖。因此相互交流、對話以進一步探求並了解對方意圖,再加以檢驗、證明對錯的「積極聆聽」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換句話說,「積極聆聽」就是在透過訊息的交換和交流,同時藉著「回饋」的方式,向對方證明自己已補捉或了解對方的弦外之音。
    例如前舉的「幾點了」,你在解讀的過程中,只能先猜測或推想他可能的意圖,如果你猜得正確,那麼你可能會想到「他可能是肚子餓了」;如果猜得不正確,你可能會認為「他真的想知道幾點了?」「他等一下有事,必須確定時間?」「他找不到手機,不好意思說?」
    可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猜的對不對?對方也不知道你有沒有誤會或猜錯他的意圖。因此你必須在對他的訊息做反應之前,先驗證一下自己解讀的是否正確?因此你把解讀的結果向對方做「反饋」,例如「你是不是肚子餓了?」對方回答「嗯(或對),肚子好餓。」這就表示你不但有在「聽」他的話,而且「聽懂」了。這種你針對對方的意圖進行解讀,並向對方進行「反饋」以得到正確結果的整個過程,就是所謂的「積極聆聽」。
    我跟你說喔,他竟然......(取自方格子),

    聽懂才算數

    我在<溝通二>也曾舉李儀婷(2020)說的例子:她爸爸向她訴說養兒育女的辛勞,她年輕時都直接回應:「誰叫你要生那麼多?」她爸爸每每動氣不滿;後來自己有了孩子,回應變成「爸爸,你辛苦了,養兒育女真的不容易。」她爸爸聽了喜形於色。為什麼?因為前一個回答,只針對著訊息做回應,有「聽」,但「沒聽懂」;後一回答,直接且正確的解讀了對方的意圖,有「聽」,而且「聽懂了」。(李儀婷把「積極聆聽」稱為「聽核心」。)
    李儀婷(2020)::和另一半吵架,如何溝通、怎樣收場?「聽核心」的技巧。2021.10.31摘取自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eightylife/article/view/334
    歐申談譯(2013):T.E.T.教師效能訓練。台北:新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退休後,目前興趣:靈性成長;旅遊;詩詞;隨思雜想,其他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