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是價值投資學派重要的一個觀念,其定義簡單明暸:安全邊際=內含價值-價格(股價),安全邊際愈高,代表著投資虧損的機率愈低,或是報酬率愈高。從右邊的式子看,由於股價是市場決定,交易所會免費提供資訊,在做決策的當下,它就是一個常數。因此,預估內含價值就是核心所在,只是公司內含價值非常難評估。祖師爺葛拉漢,在等同聖經的證券分析一書中,就提到(P91):「內含價值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絕不如市場價格般清晰明確,過去曾有人認為內含價類似「帳面價值」,即等同於計算合理的公司淨資產,這種內含價值的觀點頗為明確,卻毫無實際意義」。然而,若只止於抽象概念,在實務上就無法運用,為了形塑這個抽象概念,市面上有非常多種價值評估的方式,例如現金流折現法、市場法、成本法、股利折現法…等,即使選定了評價方式,當中的一些小小的差異,也會造成估值的改變。例如使用現金流折現法時,折現率與成長率差異0.5%或1%,最終可能造成2倍以上的價值差異。換句話說,即使形塑(簡化)內含價值的計算,其本質上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是無法避免。因此,實務上每個安全邊際的估值,背後必有一個可能實現的機率(因為每個做決策的當下,股價是常數,內含價值是機率值,則機率值-常數,仍會得到一個機率值)。我們資產管理的核心,就是將投資組合中個股的比重,與每檔個股的安全邊際機率做最適的連結,我們必須時時針對安全邊價機率化(股價會變化、預做內含價值也會變),調整持股比重。這一點是個人投資常被忽略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