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要介紹你好藥,應該要介紹你療效,現主時,各面八方充斥著四路公投訊息,這是好事,這是好事,趁著各位關心公共事務逐漸升溫,藉著這樣一個好機會,我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產品,交通疫情指揮中心。
對我國社會的政治療效有:
- 兒童敢通學,不再與車爭道,馬路如虎口。
- 事故公開透明,知道原因知道責任,不再七嘴八舌。
- 交通觀光不再是心裡最柔軟的那一塊,國際都嘲笑台灣交通。
- 人行道不再是政治提款機,中央有法規,交通規劃不再是里長說了算。
大家還記得在交通安全月死亡的金鼎獎作家陳柔縉嗎?一個善於描寫國家時代,卻被大時代的交通安全月的國家缺失給殺死,近日,立法委員點出該事故路段的缺失,正是三線道轉五線道導致車流的紊亂,甚至連政務委員張景森,也都在該路段曾經差撞。但是我國最新的解決方案,居然禁止單車進入地下道,而且要車種分流。
台灣是行人地獄,這是經過國際認證的鐵一般的事實。要擺脫這個污名,首先,就是要廣設不中斷而且連續的城市人行道,但一樣是人行道,在我國各地卻有各種不同的規範,這些規範並不是說各縣市的法規不一致,而是因為中央政府沒有完整規範的前提之下,地方的勢力各自為政,所以我說決定科學規範以及人行道的寬度以及長度的最終裁判者,不是工程師也不是技師,而是你家巷子口的里長。
一樣是人行道,在新北市板橋中山國小,被認為是太寬,要打掉。
一樣是人行道,在基隆微笑社區,被認為是太寬,要打掉。
一樣是人行道,在汐止大同路三段,被認為太寬,要微調。
沒想到要拆人行道,居然被嗆爆,最終這位板橋的議員把要打掉人行道的貼文刪除撤下。
存檔連結在此。
感受到了怒火了嗎?其他兩位運氣就比較沒那麼好了,拆人行道的事蹟變成了媒體報導的一部分,人人可以檢閱。
但是同一個世界卻還是有里長傻傻地爭取人行道。
不同的標準就是因為中央沒有一個具體的規範,各地方任意決定,內政部營建署設置的『人本交通手冊』編排精美如建案型錄,但是既然叫做手冊就不會辜負它的名稱,那就是一點強制力都沒有。沒有強制力,就只能任由地方勢力不專業不全面的片面政治考量去凌駕整體居民住民的生存空間,嘿嘿,以上這些會勘很多時間都是在一般上班族要上班的時候辦理的喔,那些不用上班的人決定了這個世界的模樣,這樣公平嗎?是誰在引起世代的對立呢?
試想,通學期間的時段為何校門口都會塞到爆炸呢?那是因為沒有人願意讓自己的小孩走路上學或者是搭車上學啊,例如台南這些同學與車爭道,無人取締違規車。還有新北市女童放學回家被違規的貨車壓破內臟,事故現場對面滿滿的停車格就是不想停。因為不執法,所以沒有人要信任惡質的台灣交通現況,所以就導致車越多交通越爛的惡性循環,沒有人願意搭乘公共運輸,最好是一人一車的車本思維,要繼續輪迴下去嗎?
交通規劃好,執法好,兒童才敢自己上學,這樣的上學環境何時才能落實?沒車家長只能靠邊站?交通事故何時才能加零?
立院交通委員會限縮檢舉樣態之後毫無配套措施,非解決問題而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目前我國每年超過3,000人死於交通事故,近50萬人受傷,今年2021年1~7月也已經有1,709人在道路喪命,這個數字將近COVID-19疫情死亡人數的4倍,是太魯閣事故死亡人數的61倍。數十年來交通疫情已在各縣市間蔓延,造成重大傷亡卻無人重視,這就是「系統性交通暴力」。
所以我在此提案請交通部長主持跨部會會議,每周開設【交通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例如每周三11:00開會報數字,有權責,釐清我國每周A1、A2事故數量、原因、解決方案,在場有問必答,落實透明政府。
有療效 會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