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一直拍照、上傳臉書或IG,反而更容易遺忘旅遊的細節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在不管是出外旅遊、體驗美食、看國慶煙火,都可以看到許多人拿出手機一直拍,拍完馬上上傳IG,或寫幾行字放上臉書。多數人這麼做的用意,是想要讓美好的感覺與記憶可以保留久一點。很可惜的是,這往往會讓我們對細節更記不起來。
十幾年前,在智慧型手機剛萌芽時,心理學家就已經注意到,用電子設備紀錄與分享照片,反而會讓我們對照片發生的人時地的細節更記不清楚。這問題出在人腦實際上無法多工(multi-tasking),多做一件事情,就可能影響對另一件事情的專注與溶入。
是的,拍照是一份工,想著等一下如何po上網、怎麼佈局、用字,都要消耗大腦能量。這會影響我們對眼前事物的專注與記憶。
另一個觀點是:我們常會把這些工具當成協助記憶的手段,把資訊卸載在電子設備裡,然後就開始遺忘。就有研究說,拿著相機在博物館裡到處拍的人,能記起的館藏與相關資訊反倒比較少。也有研究說,帶著筆電上課的學生成績反而比較差。
這些對心理學家來說差不多是共識了,也陸續有人針對社群網站做研究。這裡就以二〇一八年的一篇論文的研究二與研究三為例。
研究選取的場景是史丹佛大學裡的史丹佛紀念教堂。在研究二裡有132位受測者,他們會按照同一本史丹佛大學製作的旅遊手冊的說明來參觀。受測者隨機分派為三組:(1)完全沒使用電子設備 (2)只有拍攝照片、之後不上傳社群網站 (3)拍照後預備上傳臉書。
7-14天後,受測者要做一項10道題目的記憶測驗,回溯這次旅遊的細節。結果,完全沒用相機的人,記得的細節明顯多於有用相機的人。至於之後有沒有要上傳臉書,對記憶力沒有顯著影響。
研究三有238位受測者,最後完成試驗的有220人。這時是兩人一組,接近九成的受測者跟配對的人並不認識,如果把認識的小組扣除並不影響研究結果。這些小組隨機三種旅遊模式:(1) 兩個人都沒使用相機。(2) 一個人有拍照,另一個人沒有使用相機。 (3) 一個人有拍照並準備上傳臉書,另一個人沒有使用相機。附帶說明的是,在研究二與研究三,所有人都沒有使用自己的手機,也不能上網做研究流程之外的動作。
如同研究二做了記憶測驗後,這次則是:要分享上臉書的人,對細節的回憶特別差。沒使用相機、或只拍照沒有要分享的人,記得的細節都差不多。
這論文告訴我們,在一人獨自旅行時,拿相機拍照有可能會影響對細節的記憶。兩人同遊時,負責拍照分享的人可能會遺忘得比較多。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物組合,或許對於旅遊的回憶會有各種不同影響。可確認的是,當我們刻意想要保留某個記憶時,這個「刻意」與同時進行的動作,反而會影響我們對身邊事物的體驗。
還好,臉書會在上傳照片一年後、兩年後、三年後・・・・・・提醒我們曾經拍過這些照片,讓我們又猛然想起,對呀,原來我曾經跟誰到過這個地方呢。
本文引用文獻
Media usage diminishes memory for experience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497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ast Grants召集二十位來自知名大學與研究室的年輕科學家,每個申請案會分派至少三位科學家審查。會不會給錢不是取決於多數決,而是看有沒有科學家覺得「這個案子很棒,一定要做!」只要一位評審大力支持,申請案就會通過。然後,四十八小時內拿到第一筆贊助,十四天內拿到完整經費。
研究團隊針對「有配合實驗設計服藥超過80%的人」(實驗組有72%,對照組有84%)重新分析。這時發現,實驗組的重症率減少了66%,然後更驚人的是,吃安慰劑的人死了12人,吃無鬱寧的人只死掉一人!
人類大腦喜歡「說故事」,在補完一個故事時,多巴胺會分泌讓我們興奮。而在所有故事裡面,「劣勢者奮發向上」的故事,又特別讓人有感覺。為什麼?或許二、三十萬年前最古老的智人,必須在很艱難的情勢底下、甚至常要犧牲人命,才能在漫長的圍捕裡殺死大型動物,每一場獵捕都是劣勢者扭轉局面的故事。
川普後來因為疫情擴大,選情漸漸落後輸給拜登。拜登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最後成為美國總統,讓人意外連連,但這會不會是一些精心設計的結果?「訊息」會影響我們的政治選擇,不純粹是「選賢與能」。一個讓許多人意外的小勝利,最後對世界局勢帶來非常巨大的變化。
西瓜偎大邊,游移選民如果覺得某位候選人會贏很多,就傾向把票頭給他;相對的,看來會輸很多的候選人,有些支持者乾脆就不出來投票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縣市長大選時,在藍綠各自佔優勢的選區,票數開出來常會有非常大的差距,遠大於該選區的藍綠支持比率。
社群網站上按讚與分享的數字越高,「農場文」與假資訊就越吸引網友,然後就越多人看。這是網路世界的現實,人類大腦面對海潮般湧來的資訊,根本沒有餘力分辨與查核,當「低品質言論」卻有很多按讚、分享時,我們會傾向相信。這些,就讓「網軍」有了操作空間。
ast Grants召集二十位來自知名大學與研究室的年輕科學家,每個申請案會分派至少三位科學家審查。會不會給錢不是取決於多數決,而是看有沒有科學家覺得「這個案子很棒,一定要做!」只要一位評審大力支持,申請案就會通過。然後,四十八小時內拿到第一筆贊助,十四天內拿到完整經費。
研究團隊針對「有配合實驗設計服藥超過80%的人」(實驗組有72%,對照組有84%)重新分析。這時發現,實驗組的重症率減少了66%,然後更驚人的是,吃安慰劑的人死了12人,吃無鬱寧的人只死掉一人!
人類大腦喜歡「說故事」,在補完一個故事時,多巴胺會分泌讓我們興奮。而在所有故事裡面,「劣勢者奮發向上」的故事,又特別讓人有感覺。為什麼?或許二、三十萬年前最古老的智人,必須在很艱難的情勢底下、甚至常要犧牲人命,才能在漫長的圍捕裡殺死大型動物,每一場獵捕都是劣勢者扭轉局面的故事。
川普後來因為疫情擴大,選情漸漸落後輸給拜登。拜登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最後成為美國總統,讓人意外連連,但這會不會是一些精心設計的結果?「訊息」會影響我們的政治選擇,不純粹是「選賢與能」。一個讓許多人意外的小勝利,最後對世界局勢帶來非常巨大的變化。
西瓜偎大邊,游移選民如果覺得某位候選人會贏很多,就傾向把票頭給他;相對的,看來會輸很多的候選人,有些支持者乾脆就不出來投票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縣市長大選時,在藍綠各自佔優勢的選區,票數開出來常會有非常大的差距,遠大於該選區的藍綠支持比率。
社群網站上按讚與分享的數字越高,「農場文」與假資訊就越吸引網友,然後就越多人看。這是網路世界的現實,人類大腦面對海潮般湧來的資訊,根本沒有餘力分辨與查核,當「低品質言論」卻有很多按讚、分享時,我們會傾向相信。這些,就讓「網軍」有了操作空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遺忘」是一項特異功能,有時苦求不得,有時卻不請自來。現代人最怕出門忘帶手機,像失魂一樣,除非上了飛機,否則一定要返回帶上。老者更怕為此重回家門,卻忘記要做什麼?遺忘也不盡然都帶來驚慌、負面的效果,有時也會帶來正面的意義。一趟花蓮之旅,原以為遺忘的又重新蘇活,肯定記得的,卻查無蹤蹤跡!
  這種捨不得絕對是不理性的。不只因為那些照片放在手機裡多年根本也不常打開來看,更是因為它們早已經全數被備份到外接硬碟上,刪除也不至於真的失去。但每一次決定是否要按下刪除時,與那張照片相關的回憶就會浮現出來。
Thumbnail
你的手機相簿中有多少照片?你的一天花了多少時間在拍照片?他們真的是必須的嗎? 一次拍幾十張照片,無意識按下快門,在壯闊美景前卻看著手掌大的畫面,忽略了現實生活中的當下,拍完後還要一直在意照片好不好看、會不會有人按讚,這已經不是紀錄生活,而是陷入社群媒體和完美主義的陷阱。朋友用「interrupt
Thumbnail
「冒險已經結束了,一切都會結束,沒有一樣可以讓人心滿意足的。除了回憶之外。這好比度假,有人整個假期都在照相,以便回家之後,向朋友展示他們玩得多麼愉快。他們不曾停下來,讓假期進駐心房,成為美好的回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我們對於記憶的遺忘和記錄,並表達了重新開始寫作的意願。不要相信大腦,很多時候它的記憶體不足,因此文字記錄每個時刻變得至關重要。
這兩周嘗試在買數位隨身機之前,嘗試用手機街拍一些畫面。經過適當的調色,將手機攝影的弱項去除,可以做到可以欺騙別人是相機拍攝的結果。但那畢竟是手機阿。這件事情總會被其他的事情干擾。不重要的照片和重要的照片混會在一起,紀錄的照片和非紀錄的照片會混在一起,按快門時,我希望我腦袋裡只有那一霎那之間的專注。你
Thumbnail
其實並沒有拍照留念的習慣,可能是因為沒甚麼拍照才能,也可能是因為我不習慣在SNS留下甚麼照片所以一直覺得不用拍照。然而最近幾年心態逐漸有了轉變,大概是意識到自己記憶力沒有預設的可靠,開始覺得多留點紀錄也不錯。
Thumbnail
隨著電腦的普及,大大改變了我們的日常行為,食物上桌前要先拍照、打卡、上傳;路見不平報警前先錄影、直播;資料下載後先存檔、備份,至於資料有沒有被閱讀則完全不重要了。而這些紀錄甚或記憶我某段過去的資料,皆反射了我的一部分,因為那些資料保存了我過去部分的時間,保存了我成為現在的我的部分痕跡。但是如
Thumbnail
自從智慧型手機成為大家普遍使用的工具之後,有許多資訊正偷偷消耗我們的注意力。例如原本想打開手機查閱資料,卻突然被跳出的訊息給吸引走,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時間已默默過了半小時、又或是忘記原本打開手機,究竟要做什麼?好像得了健忘症一樣、或是手機發出的叮咚聲,總是打斷你原本正在做的事呢?
Thumbnail
Iphone手機上滑著ig、fb、x,眼睛緊盯螢幕,不敢移開手機分毫。 就深怕漏掉任何關於社群上的訊息。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手機癮」呢?   我曾經和有些人吃飯,他們即便對面有人,依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手機上。
Thumbnail
「遺忘」是一項特異功能,有時苦求不得,有時卻不請自來。現代人最怕出門忘帶手機,像失魂一樣,除非上了飛機,否則一定要返回帶上。老者更怕為此重回家門,卻忘記要做什麼?遺忘也不盡然都帶來驚慌、負面的效果,有時也會帶來正面的意義。一趟花蓮之旅,原以為遺忘的又重新蘇活,肯定記得的,卻查無蹤蹤跡!
  這種捨不得絕對是不理性的。不只因為那些照片放在手機裡多年根本也不常打開來看,更是因為它們早已經全數被備份到外接硬碟上,刪除也不至於真的失去。但每一次決定是否要按下刪除時,與那張照片相關的回憶就會浮現出來。
Thumbnail
你的手機相簿中有多少照片?你的一天花了多少時間在拍照片?他們真的是必須的嗎? 一次拍幾十張照片,無意識按下快門,在壯闊美景前卻看著手掌大的畫面,忽略了現實生活中的當下,拍完後還要一直在意照片好不好看、會不會有人按讚,這已經不是紀錄生活,而是陷入社群媒體和完美主義的陷阱。朋友用「interrupt
Thumbnail
「冒險已經結束了,一切都會結束,沒有一樣可以讓人心滿意足的。除了回憶之外。這好比度假,有人整個假期都在照相,以便回家之後,向朋友展示他們玩得多麼愉快。他們不曾停下來,讓假期進駐心房,成為美好的回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我們對於記憶的遺忘和記錄,並表達了重新開始寫作的意願。不要相信大腦,很多時候它的記憶體不足,因此文字記錄每個時刻變得至關重要。
這兩周嘗試在買數位隨身機之前,嘗試用手機街拍一些畫面。經過適當的調色,將手機攝影的弱項去除,可以做到可以欺騙別人是相機拍攝的結果。但那畢竟是手機阿。這件事情總會被其他的事情干擾。不重要的照片和重要的照片混會在一起,紀錄的照片和非紀錄的照片會混在一起,按快門時,我希望我腦袋裡只有那一霎那之間的專注。你
Thumbnail
其實並沒有拍照留念的習慣,可能是因為沒甚麼拍照才能,也可能是因為我不習慣在SNS留下甚麼照片所以一直覺得不用拍照。然而最近幾年心態逐漸有了轉變,大概是意識到自己記憶力沒有預設的可靠,開始覺得多留點紀錄也不錯。
Thumbnail
隨著電腦的普及,大大改變了我們的日常行為,食物上桌前要先拍照、打卡、上傳;路見不平報警前先錄影、直播;資料下載後先存檔、備份,至於資料有沒有被閱讀則完全不重要了。而這些紀錄甚或記憶我某段過去的資料,皆反射了我的一部分,因為那些資料保存了我過去部分的時間,保存了我成為現在的我的部分痕跡。但是如
Thumbnail
自從智慧型手機成為大家普遍使用的工具之後,有許多資訊正偷偷消耗我們的注意力。例如原本想打開手機查閱資料,卻突然被跳出的訊息給吸引走,等到回過神來,才發現時間已默默過了半小時、又或是忘記原本打開手機,究竟要做什麼?好像得了健忘症一樣、或是手機發出的叮咚聲,總是打斷你原本正在做的事呢?
Thumbnail
Iphone手機上滑著ig、fb、x,眼睛緊盯螢幕,不敢移開手機分毫。 就深怕漏掉任何關於社群上的訊息。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手機癮」呢?   我曾經和有些人吃飯,他們即便對面有人,依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手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