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教育」有感2-其他篇(11.2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蘇格拉底
愉快且認真的班級(取自方格子)

前言

上文提及目前學校校長一職的光怪陸離現象,事實上,學校運作上的問題還不止於此。以往的學校以校長領頭的行政為主,然而教改之後,為了所謂的民主和制衡,改為三權分立,行政,教師會,家長會各司其職,然而,之前提過,行政除校長外,其餘皆為教師會成員,教師會在學校虎視眈眈的準備尋找行政缺失,家長會或許對教育不熟悉,但對權力卻不見得會放鬆,因此每每形成家長會與教師會不合,學校行政裡外不是人的狀況。學校的運作,原本是由行政單位來主導,現在變成是三權中最弱勢者,指揮、領導、監督、分派全都談不上,只能唯唯諾諾的維持表面的和諧…這樣的學校能夠運作已經不錯了,績效,你算了吧。

不適任教師無法處理及其影響

教師方面,教改原本的期望之一是能淘汰一些不適任教師,讓教師品質能維持一定水準。可是成立教師會之後,不適任教師的處理交由學校的考核委員會處理,你要學校同仁對自己的同仁下手,本身已經不容易了;再加上處理時必須蒐證證明該師不適任,表面上很有道理,然而請問誰蒐證?蒐什麼樣的證據?對學校老師來說都是一大大大的負擔,蒐證之後,教師會再提出:為何只針對一人蒐證,既然要蒐證,當然是全體老師都應被蒐證,於是再爛的不適任老師都處理不了,到後來愈認真處理的學校,反彈愈大,因為其他老師都不勝其擾,縣教育處也認為學校在自找麻煩,且也讓教育處因為各方關說而感到麻煩,最後不適任老師的處理,成立大家都視若無睹,視而不見的現象。
好,學校有不適任老師,可是學校不處理,較有正義感的老師感到不服;而其他老師認為不適任老師再爛,再不適任,學校都束手無策,那我那麼認真幹嗎?有樣學樣的結果,你想學校的運作會如何?教學又會如何?再者,教師會認為教師承擔的業務太多太雜,而且工作量太大,於是目前擔任的課程較以往少很多,於是這些課程由編制外的約聘雇的老師-具教師資格,但未甄選上學校-來擔任。這些老師為了獲得約聘機會,因此只能任人宰割,學校老師不願擔任,不願負責的不管是比賽啦,團隊啦都交由這些約聘的老師來承擔,學校如果尚有績效,這些老師居功厥偉。

教學成長?

有了教師會可倚靠,學校老師除教學外,其餘都以「與教學無關」為由予以推卸,那他們的教學狀況又是如何呢?筆者曾長期擔任「教育實習」課程,有機會進入班級參觀教學,老師們的教學可以說是一年經驗的重複年限,也就是你教了十年書,那就是一年經驗重複十次,因為沒有任何資料留存,因此教過後,你教前如何設計或規畫的,教時如何進行或變通的,教後如何檢討和改進的,完全沒有任何的資料,重教時-例如第二年,或者第十二年-就跟新教一樣,重新構想,重新教學,重新遺忘…教改原先是希望能將教學改進得更為有趣,有效,有用,可是到目前為止,教師的教學依然沒有任何規範,沒有任何檢討,沒有任何評鑑,沒有任何資料,沒有任何改進…再加上不適任老師當前,你那麼認真幹嗎?教學成長,你算了吧…

禁止體罰及影響

又因為重視學生的權益,因此,在沒有任何配套措施下,禁止體罰,也因此,學校沒有任何制止學生不良或不軌行為的措施或策略,循規蹈矩的學生,可能就是吃虧倒霉的一群,因為他們連不良或不軌都不會,因而對不良或不軌行為都無法可施,不知如何因應?而且對不良或不軌的肆無忌憚及無法可制也感到不可思議,從小就對公平、正義感到不解,從小開始道德觀念就開始被環境所扭曲。之前,學生還會敬畏老師,現在換成老師必須敬畏學生,因為即令學生當場頂嘴、反抗,老師亦無法處理。學生打架,請雙方家長來,自己看著辦;因為你報給學校,學校也只會叫你自己處理,問題是:你如何處理?班級中的教學和管教功能全失,你還要自己的孩子去上學嗎?(我不否認在運作困難的情形下也有良師,也有認真的老師,你的孩子有幸碰到這種老師,而且生活得很充實愉快,恭喜你;如果不幸遇到爛伽,別期望他會改善,趕快另尋他途吧。如果孩子表示受到欺負,別指望老師會協助你,趕快轉校吧。)

班級中,諸多的等待和無奈

即令學校的教學再好,一個老師教二十個學生好了,教一點,停一下,指導正確做法,糾正錯誤做法,叫其一快一點,叫另一慢一點,如果你的孩子還正常,在班級中花在等待,枯坐的時間,可能遠比學習的時間還要多,想加快速度,對不起,進度是一致的;想加深內容,對不起,內容是一致的;學校不是依據學生的狀況來調整教材和教法,而是不管你的狀況如何,你都必須配合著老師的教材和教法,老師教的時候,內容是一致的,速度是一致的,評量是一致的。你看過目前的課本嗎?如果你的孩子智力正常,很可能他兩年就可自學完六年的國小課程。

教法的千篇一律

再者,雖然科技日新月異,進步快速,然而,我們在班級內的教法改變有限,往往是一張嘴,一隻粉筆,一個黑板,就可以重複教學年限了;可是自學時,你的學習方法你可以自己決定,進度依照你的學習狀況,內容你自己安排…

數學的荒謬建構

教改時,為了減輕學生負擔-學習本身就是對心智的挑戰和提升,有可能不辛苦嗎?即令為學生著想,也應該是教材超過學生所能承擔,然後再依據學生狀況選擇適合者讓學生學習,但我們的做法是全部減少減輕-,於是學生負擔更重,因為以前教材難度與學生程度幾乎相匹配,因此聯考可分出高下,現在則是教材難度和長度與學生程度不匹配(教材難度約略與中等偏下學生相匹配,也因此,高材生如若一不留心,可能就無法上到好校了),因此我們將教材大幅縮減,筆者在國小看到的是國語從24課減為14課;自然從11個單元減為3個單元(而且文字大減,多用圖示);數學減到無法連貫,然後呢?…數學不止減到內容無法連貫,而且採用所謂的建構式教學法,把整個數學教學全都毀了。我記得當時看到的三年級數學,3*7,不能背九九乘法表,只能用畫圈的方式,123,123…畫3個圓,畫7次,然後再去算總共幾個圓,有的圓畫得不好,擦掉重畫;有的畫得不整齊,不確定有沒有算過…各種希奇古怪的東西都出現了,整整一節課,還沒有把一題3*7教完,而且也無法確定學生學了什麼?學會了沒有?

結論

總之,教改之後,私立學校人數大增-好的私立高中,擠都擠不進去-,公立學校人數大減;補習班十五年增加三倍,平均每個行政區都有45家以上的補習班-,上述狀況的出現絕非無因。教改之後,不管是學校運作也好,教師也好,教學也好,教材也好,全都令人擔憂,如果你的孩子幸運的碰到良師、好班,孩子適應良好,生活愉快,那恭喜你;如果孩子對學校和班級的反應欠佳,你可能要留點心,深入了解一下實情,因為他可能不幸的遇到了我上面所提的不管事且不擔責的老師了…如果可能的話,我會建議:試試「在家自學」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沒錯,在快速且劇烈變革的時代,教育應該是改革的先鋒或動力,但,在如此制度下的,出現了這樣子的-也只能這樣子了,因為你撼動不了這個制度了,這個制度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了,不照著走,就請自便吧-的學校領導者-(經歷惡質不堪的遴選;需請託教師擔任行政,又無能協助;面對對立爭權的教師會;有責無權的困境;
貧富差距,自古有之,今日為遽。工業革命之後,機器取代人力,有無加入工業革命進程,成了造成國民所得差距的重要因素。今日的知識經濟將會更加擴大有無參與或跟上其進程的國家之差距;國家如此,社會亦然,如何透過知識、人脈、信念,脫離貧困,是每個人都需學習和重視的課題。
清官難斷家務事,揣著明白裝糊塗 撫育下代,最重要的是協助他們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你沒有培養他獨立自主的能力和想法,卻又要求他獨立自主,可能嗎?後兩則親戚的小故事,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因為這都是他們的家務。歐美國家大概都是兒女到法定成人,就要求獨立自主,家裡不再提供經濟上的協助,
自在自觀觀自在,如來如見見如來。 總之,靈修成長最主要的就是察覺到自己的內在小孩,與之交流、對話、溝通,以取得內我和外我的和諧一致-沒有察覺的話,其實內我和外我是各行其是,互相干擾的-,這是一個漫長但值得的過程,可分成問心,洗心,安心,放心四個階段。最後達到物我兩忘,心凝形釋的境界。
今天看了《被賣掉的未來》、《當債務吞噬國家》、看完心情沈重,難受,未來的世代,他們的未來我們現在正在侵蝕迫害;窮國人民的債務乃是西方政府與公司,結合國內的貪婪腐敗政府的傑作,然而卻需由無辜人民來承擔及償還…
政府沒錢?那就剝削年輕人吧!現在的福利由現在的人來享受,什麼紓困,舉債等等措施,對不起,那些錢都不是-也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那是要償還的,現在的人享受到了,對,享受完了,走了,但錢還是要還啊,請問:誰還?當然是下一代,或者下一代的下一代…總之,不會是借的或欠的人還就是了
沒錯,在快速且劇烈變革的時代,教育應該是改革的先鋒或動力,但,在如此制度下的,出現了這樣子的-也只能這樣子了,因為你撼動不了這個制度了,這個制度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了,不照著走,就請自便吧-的學校領導者-(經歷惡質不堪的遴選;需請託教師擔任行政,又無能協助;面對對立爭權的教師會;有責無權的困境;
貧富差距,自古有之,今日為遽。工業革命之後,機器取代人力,有無加入工業革命進程,成了造成國民所得差距的重要因素。今日的知識經濟將會更加擴大有無參與或跟上其進程的國家之差距;國家如此,社會亦然,如何透過知識、人脈、信念,脫離貧困,是每個人都需學習和重視的課題。
清官難斷家務事,揣著明白裝糊塗 撫育下代,最重要的是協助他們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你沒有培養他獨立自主的能力和想法,卻又要求他獨立自主,可能嗎?後兩則親戚的小故事,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因為這都是他們的家務。歐美國家大概都是兒女到法定成人,就要求獨立自主,家裡不再提供經濟上的協助,
自在自觀觀自在,如來如見見如來。 總之,靈修成長最主要的就是察覺到自己的內在小孩,與之交流、對話、溝通,以取得內我和外我的和諧一致-沒有察覺的話,其實內我和外我是各行其是,互相干擾的-,這是一個漫長但值得的過程,可分成問心,洗心,安心,放心四個階段。最後達到物我兩忘,心凝形釋的境界。
今天看了《被賣掉的未來》、《當債務吞噬國家》、看完心情沈重,難受,未來的世代,他們的未來我們現在正在侵蝕迫害;窮國人民的債務乃是西方政府與公司,結合國內的貪婪腐敗政府的傑作,然而卻需由無辜人民來承擔及償還…
政府沒錢?那就剝削年輕人吧!現在的福利由現在的人來享受,什麼紓困,舉債等等措施,對不起,那些錢都不是-也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那是要償還的,現在的人享受到了,對,享受完了,走了,但錢還是要還啊,請問:誰還?當然是下一代,或者下一代的下一代…總之,不會是借的或欠的人還就是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上國小以後,通常放學後就會去安親班或補習班,因為大部分的爸媽需要上班。 我們總聽到安親班、補習班不好,因為孩子很可憐,他應該好好享受他的童年,但社會和父母又期望他能考個好成績,又,父母太忙沒時間,教育責任就全外包給安親補習班承擔。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上國小以後,通常放學後就會去安親班或補習班,因為大部分的爸媽需要上班。 我們總聽到安親班、補習班不好,因為孩子很可憐,他應該好好享受他的童年,但社會和父母又期望他能考個好成績,又,父母太忙沒時間,教育責任就全外包給安親補習班承擔。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