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蘇格拉底
前言
上文提及目前學校校長一職的光怪陸離現象,事實上,學校運作上的問題還不止於此。以往的學校以校長領頭的行政為主,然而教改之後,為了所謂的民主和制衡,改為三權分立,行政,教師會,家長會各司其職,然而,之前提過,行政除校長外,其餘皆為教師會成員,教師會在學校虎視眈眈的準備尋找行政缺失,家長會或許對教育不熟悉,但對權力卻不見得會放鬆,因此每每形成家長會與教師會不合,學校行政裡外不是人的狀況。學校的運作,原本是由行政單位來主導,現在變成是三權中最弱勢者,指揮、領導、監督、分派全都談不上,只能唯唯諾諾的維持表面的和諧…這樣的學校能夠運作已經不錯了,績效,你算了吧。
不適任教師無法處理及其影響
教師方面,教改原本的期望之一是能淘汰一些不適任教師,讓教師品質能維持一定水準。可是成立教師會之後,不適任教師的處理交由學校的考核委員會處理,你要學校同仁對自己的同仁下手,本身已經不容易了;再加上處理時必須蒐證證明該師不適任,表面上很有道理,然而請問誰蒐證?蒐什麼樣的證據?對學校老師來說都是一大大大的負擔,蒐證之後,教師會再提出:為何只針對一人蒐證,既然要蒐證,當然是全體老師都應被蒐證,於是再爛的不適任老師都處理不了,到後來愈認真處理的學校,反彈愈大,因為其他老師都不勝其擾,縣教育處也認為學校在自找麻煩,且也讓教育處因為各方關說而感到麻煩,最後不適任老師的處理,成立大家都視若無睹,視而不見的現象。
好,學校有不適任老師,可是學校不處理,較有正義感的老師感到不服;而其他老師認為不適任老師再爛,再不適任,學校都束手無策,那我那麼認真幹嗎?有樣學樣的結果,你想學校的運作會如何?教學又會如何?再者,教師會認為教師承擔的業務太多太雜,而且工作量太大,於是目前擔任的課程較以往少很多,於是這些課程由編制外的約聘雇的老師-具教師資格,但未甄選上學校-來擔任。這些老師為了獲得約聘機會,因此只能任人宰割,學校老師不願擔任,不願負責的不管是比賽啦,團隊啦都交由這些約聘的老師來承擔,學校如果尚有績效,這些老師居功厥偉。
教學成長?
有了教師會可倚靠,學校老師除教學外,其餘都以「與教學無關」為由予以推卸,那他們的教學狀況又是如何呢?筆者曾長期擔任「教育實習」課程,有機會進入班級參觀教學,老師們的教學可以說是一年經驗的重複年限,也就是你教了十年書,那就是一年經驗重複十次,因為沒有任何資料留存,因此教過後,你教前如何設計或規畫的,教時如何進行或變通的,教後如何檢討和改進的,完全沒有任何的資料,重教時-例如第二年,或者第十二年-就跟新教一樣,重新構想,重新教學,重新遺忘…教改原先是希望能將教學改進得更為有趣,有效,有用,可是到目前為止,教師的教學依然沒有任何規範,沒有任何檢討,沒有任何評鑑,沒有任何資料,沒有任何改進…再加上不適任老師當前,你那麼認真幹嗎?教學成長,你算了吧…
禁止體罰及影響
又因為重視學生的權益,因此,在沒有任何配套措施下,禁止體罰,也因此,學校沒有任何制止學生不良或不軌行為的措施或策略,循規蹈矩的學生,可能就是吃虧倒霉的一群,因為他們連不良或不軌都不會,因而對不良或不軌行為都無法可施,不知如何因應?而且對不良或不軌的肆無忌憚及無法可制也感到不可思議,從小就對公平、正義感到不解,從小開始道德觀念就開始被環境所扭曲。之前,學生還會敬畏老師,現在換成老師必須敬畏學生,因為即令學生當場頂嘴、反抗,老師亦無法處理。學生打架,請雙方家長來,自己看著辦;因為你報給學校,學校也只會叫你自己處理,問題是:你如何處理?班級中的教學和管教功能全失,你還要自己的孩子去上學嗎?(我不否認在運作困難的情形下也有良師,也有認真的老師,你的孩子有幸碰到這種老師,而且生活得很充實愉快,恭喜你;如果不幸遇到爛伽,別期望他會改善,趕快另尋他途吧。如果孩子表示受到欺負,別指望老師會協助你,趕快轉校吧。)
班級中,諸多的等待和無奈
即令學校的教學再好,一個老師教二十個學生好了,教一點,停一下,指導正確做法,糾正錯誤做法,叫其一快一點,叫另一慢一點,如果你的孩子還正常,在班級中花在等待,枯坐的時間,可能遠比學習的時間還要多,想加快速度,對不起,進度是一致的;想加深內容,對不起,內容是一致的;學校不是依據學生的狀況來調整教材和教法,而是不管你的狀況如何,你都必須配合著老師的教材和教法,老師教的時候,內容是一致的,速度是一致的,評量是一致的。你看過目前的課本嗎?如果你的孩子智力正常,很可能他兩年就可自學完六年的國小課程。
教法的千篇一律
再者,雖然科技日新月異,進步快速,然而,我們在班級內的教法改變有限,往往是一張嘴,一隻粉筆,一個黑板,就可以重複教學年限了;可是自學時,你的學習方法你可以自己決定,進度依照你的學習狀況,內容你自己安排…
數學的荒謬建構
教改時,為了減輕學生負擔-學習本身就是對心智的挑戰和提升,有可能不辛苦嗎?即令為學生著想,也應該是教材超過學生所能承擔,然後再依據學生狀況選擇適合者讓學生學習,但我們的做法是全部減少減輕-,於是學生負擔更重,因為以前教材難度與學生程度幾乎相匹配,因此聯考可分出高下,現在則是教材難度和長度與學生程度不匹配(教材難度約略與中等偏下學生相匹配,也因此,高材生如若一不留心,可能就無法上到好校了),因此我們將教材大幅縮減,筆者在國小看到的是國語從24課減為14課;自然從11個單元減為3個單元(而且文字大減,多用圖示);數學減到無法連貫,然後呢?…數學不止減到內容無法連貫,而且採用所謂的建構式教學法,把整個數學教學全都毀了。我記得當時看到的三年級數學,3*7,不能背九九乘法表,只能用畫圈的方式,123,123…畫3個圓,畫7次,然後再去算總共幾個圓,有的圓畫得不好,擦掉重畫;有的畫得不整齊,不確定有沒有算過…各種希奇古怪的東西都出現了,整整一節課,還沒有把一題3*7教完,而且也無法確定學生學了什麼?學會了沒有?
結論
總之,教改之後,私立學校人數大增-好的私立高中,擠都擠不進去-,公立學校人數大減;補習班十五年增加三倍,平均每個行政區都有45家以上的補習班-,上述狀況的出現絕非無因。教改之後,不管是學校運作也好,教師也好,教學也好,教材也好,全都令人擔憂,如果你的孩子幸運的碰到良師、好班,孩子適應良好,生活愉快,那恭喜你;如果孩子對學校和班級的反應欠佳,你可能要留點心,深入了解一下實情,因為他可能不幸的遇到了我上面所提的不管事且不擔責的老師了…如果可能的話,我會建議:試試「在家自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