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信念的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幾年前,那時候孩子還小,大概是一歲半的年紀。創造團體經驗讓孩子有學習群居的機會,我很熱衷於為孩子找伴,在地的全職媽媽們也都是這樣做,這是現在社會的狀態,大多數父母為了獨生子女,扭轉人際學習劣勢的做法吧。
每位媽媽為了自己團體,要「奉獻」出自己的能力,如果喜歡烹飪,便可以帶著小孩們共同創作餐點,喜歡音樂便可以帶團練習。一個團體會有什麼變化,便是取決於每個人的創造。
記得那時我選擇的是帶著孩子繪畫,用手、用大面積創作,激起孩子對於觸覺作畫的興趣,用玩耍互動的方式共同創作。三四個孩子,站在畫面中擠出顏料,用腳踩、用手推,玩得不亦樂乎。也有結合靜態形式的個人創作,在桌上規範出每個孩子的專屬空間,獨立完成畫面的紀錄。
孩子在兩歲時的遊戲
那時候,一個都是成年女性以及小孩的聚會,難得出現了男性。他們是一家人,為了參加我的課,爸爸特地跟著媽媽帶著孩子一起來活動。我滿心期待的課程,那位爸爸卻不是以愉悅的心情參與活動,他對我提出了問題,「為什麼要讓小孩學畫?」這問題在當下對我來說是非常尖銳,一度語塞回答不上,但是卻讓我非常深刻。這是我這些日子以來回憶的重點,三年吧。
是阿...為什麼一定要畫畫?
藝術是什麼?
如果沒有藝術我會有什麼改變嗎?
如果沒有藝術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正在生活的麻雀
我想藝術是對於「詮釋美」的一種說法,一種對於生活感受所喜愛的形容詞。生活中的感受是取決於個人的經驗,一個人的成長經歷、學習方式,以及對於處事的態度,這些因素都會形塑環境中的實相。當看見一個事物由內心發出的悸動感受,多半稱讚它好美,好比看見一個女人婀娜多姿、看見母親擁抱著孩子、看著工作中的人專注打造某件事物時,都會對此產生個人的感受。
今天我送孩子上學後,我開始了個人時間,終於可以專注的靜心思考。我騎著租借腳踏車,在河岸旁,腳輕輕踏著,遠視著開闊的河口,感受著微風吹過自己的雙手。
如果把藝術套用在科研上,就像是一種專注的集中自己的精神,為了找到某一個答案,全神貫注,即使外在沒有輔助的條件,仍然堅持著,甚至是為了一個大家都覺得「習以為常」而不覺得是問題的問題。將自己的精神、思考獨立化,是不是也有點大家說的「藝術家性格」?也就是藝術家性格的孤僻怪異,不以群體為主,決心找出專屬於自己的解答,這就是一種藝術,將此發揚光大便有人開始欣賞,並稱之為美。
也許是因為每個人對於美的詮釋,才能產生現在多元的社會模式。
孩子的畫畫,雖然以大人的眼光來看,是如此微不足道,甚至還要假裝著鼓勵孩子繼續創作。就為了不讓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讓自己被冠上罪人之名。但是學習某一件事物的時候,要如何判定這件事對自己是有意義的呢!要以現在的環境評估嗎?但是只要以理性的角度仔細思考,以現有的條件判定,是不能成就對於未來的事件。
最重要的是,藉由基礎的操作筆的練習,運用自己的手部,藉由顏色、線條、各式素材,來達成對於內心世界的表達,好似繪畫,成為千古流傳的畫作,一件作品訴說著是怎樣的故事,經由時間的洗禮,每個世代的信念塑造,故事不斷在改寫。
不是畫畫,而是信念的養成。那座山雖然很重要,但是我們在看的不是其本身,而是豐富的生態,山林披上的的林衣,其中多元的生命之鏈。
「畫」的是練習表達自己,畫的是將自己故事繼續傳承。對於美、對於藝術,在這世界上,不是外在的影響,確定站在哪,而是如何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立場。每個生命都是來到物質實像練習操作的靈魂,沒有時間的概念,這不是線性的思考,而是集體創造。這也是我看《靈魂永生》的感觸,賽斯啟發我對於藝術的新思路。
自從身為孩子的守護者,身為一個母親,我想應該改變過去的思維,我不只是母親,我也是自己的捍衛者。看著孩子,我並沒有因為成為母親而偉大。他是我最親密的朋友,從我的一舉一動而產生出了一個新生命,在懷孕中,因為自己的情緒波動,感受到一個生命的覆動。他是我最重要也最真實的呈現,他如實呈現著生命的能量,因此我才能重新省視自己對於世界的詮釋。
改寫信念的開始
重新檢視自己對於生命意義的詮釋,整理出更符於自己的信念,修正調整,修行在生命之中。如果以這樣的方式再去看孩子,他的第一筆線條,會出現的是一種真實的感動,一種對於新生的喜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69內容數
對書中內文有所感受並紀錄,為了幫助自己加深對於文字印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蝦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著電影中的劇情變化,隨著它情緒也跟著流動。好幾年的興趣,都是看著這些能讓人受啟發的電影,開啟自己不同思考路徑。甚至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不知道是習慣要看這樣的電影,還是習慣期待生活中出現電影的激情。
美人安樂死了,是我放棄牠的。當初在收容所,我是以主客的方式邀請牠來家裡,承諾給牠豐盛的美食體驗,還有到處玩耍的自由。
早上帶著孩子到數學課報到後,我走到了中式簡餐店,看了招牌上的菜單好久,終於點了小碗滷肉飯跟一盤燙青菜。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目標作為行動的依據,環境對一個人童年造成的影響、留下的印象,會影響一個人目標的形成。
走在這個道路上,也許是正在專注於眼前,所以看不清楚周遭發生了什麼事情。有時候,需要一個提醒,甚至是當頭棒喝的震撼,才能停下來換個角度重新省思。
我正在練習武術,教練指導著每一個腳步細節。那時候教練說,面對敵人遠距離時必須隱藏,要在近距離釋出攻擊,攻其不備。這件事讓我很疑惑。
看著電影中的劇情變化,隨著它情緒也跟著流動。好幾年的興趣,都是看著這些能讓人受啟發的電影,開啟自己不同思考路徑。甚至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不知道是習慣要看這樣的電影,還是習慣期待生活中出現電影的激情。
美人安樂死了,是我放棄牠的。當初在收容所,我是以主客的方式邀請牠來家裡,承諾給牠豐盛的美食體驗,還有到處玩耍的自由。
早上帶著孩子到數學課報到後,我走到了中式簡餐店,看了招牌上的菜單好久,終於點了小碗滷肉飯跟一盤燙青菜。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目標作為行動的依據,環境對一個人童年造成的影響、留下的印象,會影響一個人目標的形成。
走在這個道路上,也許是正在專注於眼前,所以看不清楚周遭發生了什麼事情。有時候,需要一個提醒,甚至是當頭棒喝的震撼,才能停下來換個角度重新省思。
我正在練習武術,教練指導著每一個腳步細節。那時候教練說,面對敵人遠距離時必須隱藏,要在近距離釋出攻擊,攻其不備。這件事讓我很疑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兒童繪畫是一種純粹、無拘無束的創作形式,展現了孩子們對世界的直觀感受與豐富想像。與成年人相比,孩子們的繪畫往往沒有既定的規則或技法限制,他們不受藝術史、風格或社會期望的束縛,因此作品中充滿了無限的創意和情感表達。這種原始的創作力量使兒童繪畫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反映了他們內心的純真、好奇與對周圍世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畢卡索的名言:It took me four years to paint like Raphael, but a lifetime to paint like a child. (我花了四年學習像拉斐爾那樣作畫,但是我卻花了一生,去學習像孩子般的畫畫。)。這句話表達了小孩創作的珍貴價值在於不受拘束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重新學習畫畫的過程,有對不同媒材的使用和練習,以及學習畫畫的喜悅和療癒效果。文章充滿了對藝術的熱愛和對創作的堅持。
Thumbnail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作者: 賴育立(皮皮老師) 出版社:采實文化 作為二寶媽,我每天都在努力走進孩子們的內心,而這本書給了我一把鑰匙,一把能夠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 一幅畫,解讀孩子的內心 每當孩子拿起畫筆,在紙上畫下那些看似隨意的線條和圖案時
Thumbnail
每一幅兒童畫作都充滿了想像力和創造力,並反映了他們深藏的情感和經歷。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的意義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呼籲支持和尊重每個孩子的心靈,並分享了作者的社群資訊。
Thumbnail
買了色筆跟顏料,已經好一段時間了, 想和孩子一起玩,卻遲遲沒有行動。 今天給自己一個挑戰。 我問兒子要不要一起畫畫?l 👶兒子說:好! 興奮的跑去準備紙張及色筆, 看到他的背影, 我突然想到,用不同的方式來創作。 我跟兒子說:我們今天用不同的方式畫畫, 不用色筆,用雙手。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新年到的應景創作,孩子大人都喜歡 發出去的紅包如果是自己創作的,那感覺會皆連接的更好。 把自己當成一個創作者,最能激發後續的動力。 大人給自己一個時間與空間,好好創作,油畫、版畫、粉彩、色鉛筆、 後現在代藝術、素描、靜物、描繪、寫生、風景、各種多元的創作, 都在每一次創作的課堂上,逐一
Thumbnail
賴上藝術班,於本是開給大人上的課。 20年前,其實都是教孩子創作,停了一段時間之後, 應大人要求,就繼續延續了藝術教學,但只教大人。 一段時間後,不知為什麼,悄悄潛入大小孩。 就這樣吧~ 賴上藝術班,意謂著是生活中難免賴著一件事情, 要賴著賴著就賴上了藝術,這樣也很好呀~ 這是一個每周
Thumbnail
兒童繪畫是一種純粹、無拘無束的創作形式,展現了孩子們對世界的直觀感受與豐富想像。與成年人相比,孩子們的繪畫往往沒有既定的規則或技法限制,他們不受藝術史、風格或社會期望的束縛,因此作品中充滿了無限的創意和情感表達。這種原始的創作力量使兒童繪畫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反映了他們內心的純真、好奇與對周圍世
Thumbnail
許多人害怕上繪畫課,感覺與藝術創作遙不可及。但是,繪畫對於大人與孩子來說,仍然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來發展創造力和美感。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關於繪畫和創意啟發的故事,並提供了一些建議,讓我們能夠從中看到每個人都擁有藝術細胞的潛能。
Thumbnail
畢卡索的名言:It took me four years to paint like Raphael, but a lifetime to paint like a child. (我花了四年學習像拉斐爾那樣作畫,但是我卻花了一生,去學習像孩子般的畫畫。)。這句話表達了小孩創作的珍貴價值在於不受拘束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重新學習畫畫的過程,有對不同媒材的使用和練習,以及學習畫畫的喜悅和療癒效果。文章充滿了對藝術的熱愛和對創作的堅持。
Thumbnail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作者: 賴育立(皮皮老師) 出版社:采實文化 作為二寶媽,我每天都在努力走進孩子們的內心,而這本書給了我一把鑰匙,一把能夠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 一幅畫,解讀孩子的內心 每當孩子拿起畫筆,在紙上畫下那些看似隨意的線條和圖案時
Thumbnail
每一幅兒童畫作都充滿了想像力和創造力,並反映了他們深藏的情感和經歷。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的意義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呼籲支持和尊重每個孩子的心靈,並分享了作者的社群資訊。
Thumbnail
買了色筆跟顏料,已經好一段時間了, 想和孩子一起玩,卻遲遲沒有行動。 今天給自己一個挑戰。 我問兒子要不要一起畫畫?l 👶兒子說:好! 興奮的跑去準備紙張及色筆, 看到他的背影, 我突然想到,用不同的方式來創作。 我跟兒子說:我們今天用不同的方式畫畫, 不用色筆,用雙手。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新年到的應景創作,孩子大人都喜歡 發出去的紅包如果是自己創作的,那感覺會皆連接的更好。 把自己當成一個創作者,最能激發後續的動力。 大人給自己一個時間與空間,好好創作,油畫、版畫、粉彩、色鉛筆、 後現在代藝術、素描、靜物、描繪、寫生、風景、各種多元的創作, 都在每一次創作的課堂上,逐一
Thumbnail
賴上藝術班,於本是開給大人上的課。 20年前,其實都是教孩子創作,停了一段時間之後, 應大人要求,就繼續延續了藝術教學,但只教大人。 一段時間後,不知為什麼,悄悄潛入大小孩。 就這樣吧~ 賴上藝術班,意謂著是生活中難免賴著一件事情, 要賴著賴著就賴上了藝術,這樣也很好呀~ 這是一個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