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與自身領域無關 也別輕易合理化不去了解~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思維模型就像多元的圖卡或畫作、各種不同的電影與小說,有各的自形式與內在邏輯。多了解不同領域的思維模式,透過類比與歸納,有助於產生不同於自身慣習的行為決策,降低偏誤。
記得很久之前上法文課時,有位同學由於不知道畢卡索是誰,而覺得不好意思。老師為了改善當下的氣氛,便表示,由於她是念寵物醫學關係,所以對藝術類比較生疏。
前天與同事無意間看到畫家林布蘭相關的資訊,同事不知道林布蘭是誰,便直接跟我說,這要搞藝術的才會知道吧。
知道這些創作者或不知道都沒關係,在我看來比較需要注意的部分則是,前者案例由他人協助開脫,避免對方產生自責意識。第二個案例則是自主性的遁逃某些不熟悉議題與概念。
當遇到我們領域外未知、不了解的事,常會看到有些人將它歸類為某些領域才會知道的事,合理化自己的不了解。
這樣的認知習慣最後在自己人生中,成為了條件反射,只要是看到不熟悉不了解事物,便將之貼上標籤,給自己一個本來就不需要知道的台階。
彷彿只要未知的事物離自己生活夠遠,自己不了解便顯得正常,後續也就無需在意。透過這樣的捷思反應,解除自己因對事物的不了解所造成自尊上的干擾。
為了保護自己自尊,或其他深層意識無可厚非,然而輕易地接受自己不了解,並放任自己認定本來就不該了解,或是轉為攻擊型態,將某些事物錯誤歸類、將問題錯誤歸因等,卻是很常見的事。
類似的狀況,像是偶爾網路上會看到未知生物相關報導,由於觸及者沒能看仔細,所以無法定義特徵樣貌,便隔著一層足夠以訛傳訛的霧霾,以至於當進一步確認後才發現是一連串的誤解,錯將動物分類至怪物。
另外,在政治上也有相似的狀況。不少人平日沒有接觸、也不了解所談論議題,卻伴隨著不肖媒體大肆發揮,套用自己虛構的假設與錯誤的資訊進行推論。
換句話說,透過適當的分類標籤,就可以調整概念與自身的遠近。既可以合理化對領域的不瞭解,也可以在適當的時機透過某些前提假設,便擁有對不了解的事物作批評審判的權利。
雖然說上述行為是普遍現象,卻也不禁讓我想到《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書中所提到的一些想法;
作者認為,應該盡可能地了解多種重要學科的思維模型;因為大部分的人只使用受過專業訓練的某單一學科,試圖用一種方法來應對所有的問題。那就像是「手裡拿著鐵鎚的人,世界的所有東西都會變成釘子」會產生各種思維盲區與偏見。
由於每個議題與概念的背後,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必須要透過更多的領域角度的理解,才能釐清、比較複雜議題的運作系統與脈絡。
假如能夠試著了解像是藝術、語言、文學、哲學、歷史、心理學、經濟學、數學、統計、會計學、化學等不同領域的學科,將有助於領域之間建立聯繫,讓我們具備有不同立場的思維轉換能力,可以更客觀了解事情的樣貌。
一但對於差異學科領域有更多的接觸與了解,像是《拆解問題的技術》中所提到的心智圖技巧,也將更能夠有所發揮。
拆解問題技術的運作關鍵,在於隨著累積領域上的認知後,透過心智圖技巧,能夠更有效的隨問題與目的不同,進行本質上的拆解分類,以及重新組合架構;書中透過一些簡便的概念與方法,協助我們應對日常生活像是職場、專案企劃與人生中所會遭遇到的難題與困境,以彌補閱歷上不足。
在遇到未知的事物、不清楚的概念、自己的知識含量無法辨識問題與狀況時,盡可能的不要急著貼標籤,儘管初步的定義還是有不少便利性,不過假如能夠試著了解或透過詢問懂的人、試著釐清差異立場資訊及其背景脈絡,或許更能洞察日常事物的本質,能夠勇敢應對未知。
還有還有,務必要建立自主閱讀習慣~
心理勵志與職場工作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每一種知識,都有不同派別的解讀方式,對我來說只要能學到知識,不論什麼派別,對我都沒有差別,因為我可以自己去做取捨,自行思考,甚至我覺得,越多不一樣的意見跟想法,對學習就越有幫助。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熟悉的問題,那些我們曾經解決過的難題。面對這些問題,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已被證明有效的「正確答案」。然而,這些答案也可能成為我們創新思維的障礙。 當我們一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時,我們的思維便被固化在一個狹隘的框架內。這種成見會限制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
Thumbnail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Thumbnail
對於新事物的解讀,我們最省時省力的方式是,以既有的經驗框架去推測可能的結果,但能百分百正確預估嗎?常常會出乎我們意料,因為人與環境可能分秒間迅速地變動,但我們對環境中的人事物解讀卻是採取固定思維,這是人類的盲點與優勢——預測。
Thumbnail
各種領域的大師,已經將核心精神深化成為內在習慣。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你難以理解別人的行為嗎? 有時候會好奇別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會做出這麼荒謬又不合理的行為?你百思不得其解,想像不到在什麼情況下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完全超出你的理解範圍,但它確實發生了,還不是從別人嘴裡聽說,而是你的真實經驗。
心理師跨領域學習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以及晤談技巧,從事心理領域的人士必須花時間學習新的領域語言和技巧,以備面對不同的個案挑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無知的自己在這多變的宇宙之中只有持續的學習精進自己的認知,才有可能在面對事情時掌握住自己的選擇權,這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態樣,使過往的障礙不會再限制住自己的可能!個人的拙見.. 我對未知抱持著敬畏,如果學習是種樂趣,那也許是在面對未知的當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所產生的心理狀態嗎? 我可以肯定的是科學是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每一種知識,都有不同派別的解讀方式,對我來說只要能學到知識,不論什麼派別,對我都沒有差別,因為我可以自己去做取捨,自行思考,甚至我覺得,越多不一樣的意見跟想法,對學習就越有幫助。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熟悉的問題,那些我們曾經解決過的難題。面對這些問題,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已被證明有效的「正確答案」。然而,這些答案也可能成為我們創新思維的障礙。 當我們一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時,我們的思維便被固化在一個狹隘的框架內。這種成見會限制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
Thumbnail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Thumbnail
對於新事物的解讀,我們最省時省力的方式是,以既有的經驗框架去推測可能的結果,但能百分百正確預估嗎?常常會出乎我們意料,因為人與環境可能分秒間迅速地變動,但我們對環境中的人事物解讀卻是採取固定思維,這是人類的盲點與優勢——預測。
Thumbnail
各種領域的大師,已經將核心精神深化成為內在習慣。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你難以理解別人的行為嗎? 有時候會好奇別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會做出這麼荒謬又不合理的行為?你百思不得其解,想像不到在什麼情況下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完全超出你的理解範圍,但它確實發生了,還不是從別人嘴裡聽說,而是你的真實經驗。
心理師跨領域學習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以及晤談技巧,從事心理領域的人士必須花時間學習新的領域語言和技巧,以備面對不同的個案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