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紀甄
前言
小時候,我們好像都讀過一、兩本繪本,雖然還懵懵懂懂,但讀著繪本裡的故事、看著繪本裡的圖片,我們總是能進入繽紛的想像世界,跟著繪本開始一場精采的奇幻冒險。長大後,我們懂的東西越來越多,許多有趣的事物在吸引著我們,也有許多現實的壓力綑綁著我們,「繪本」逐漸從生活中淡出,我們將繪本封存在記憶裡,一顆赤子之心也跟著冷卻下來。
「繪本」這個陌生又熟悉的名詞經常與「兒童」連結在一起,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繪本就是專為兒童而生的讀物。筆者曾在圖書館借了一些繪本,辦理借閱手續時,館員看了筆者手中一大疊繪本便好奇的問:「請問家裡小朋友多大了?」會有這樣的反應其實不讓人意外,繪本的受眾確實是孩子,但繪本難道只能給孩子看嗎?繪本只對孩子有意義嗎?成人真的不需要讀繪本嗎?筆者可以很堅定的說,以上三個問題的答案當然都是:「不!」
筆者就曾在一堂繪本專題課程中,親身體驗到繪本的迷人魅力。當時,教授以「精神分析」的文學理論分析陳致元的經典作品《Guji Guji》,故事中不僅呈現出「愛與包容」的人生課題,更以「鏡中自我」的圖像,敘述出深沉的「身分認同」議題。因此,本期「走揣」將透過筆者的觀察,並配合繪本的實例,帶領大家進入繪本的世界,一起找回心中尚未長大的孩子。
圖文交織的溫柔樂章
直白卻細膩的文字
由於繪本主要是面向年齡較小的讀者,因此繪本大多不會使用過於艱澀的文字,篇幅也比其他文類短小,但這種看似簡單、直白的敘事方式,反而能傳達出最純粹的意義、連結最細膩的感受,不只帶給孩子啟發,更觸動成人心中的柔軟,喚起人們藏在心底的深刻情感。
來自法國的繪本《傑布龍的紅氣球》,講述主角傑布龍尋找心愛紅氣球的旅程,與旅程中所遇見的朋友們。
在我們的生命裡,或許會有一個自己珍愛且重視的東西,我們總是期望他永遠不會離開,但並不是所有東西都永恆不變。在他離開的當下,我們的生活突然空出了一個洞,頓時失去依賴了情況使我們感到害怕,但繪本中以朋友們重複的一句話:「一個弄丟了,可以找回十個來!」給予讀者心靈上的安慰,在我們追尋著某個逝去的東西的旅途中,可能會遇見更多人事物,有更多意想不到的體驗。這些意料之外的相遇,都是那個逝去的東西所要帶給我們的,最棒、最好的禮物!
《傑布龍的紅氣球》的文字簡單易懂,對孩子來說,或許這本繪本是教導他們不要害怕失去,並珍惜每一段新的友誼,但對成人來說,它卻提醒了我們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引領我們去檢視身邊的微小事物,帶給人溫暖的感受與鼓勵,安慰每一顆慌亂不安的心。
圖像敘事的秘密
大多數人打開繪本時會依循著自己的閱讀習慣,直接將注意力放在文字之上,但有些時候文字無法表達一切,說得太過明白可能讓故事失去想像的空間,透過圖像的設計與安排,無論是線條、顏色、明暗、大小、形狀、位置、甚至是人物神情,都能影響整個故事的調性,不只使故事更加細緻、使故事的層次更加豐富,同時也帶領讀者投入繪本散發出來的氛圍。
繪本經常在文字上有所保留,藉由圖像使讀者有跡可循,引導讀者去探尋圖像的秘密。因此,精彩的圖像是繪本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若我們單純只閱讀文字,可能會忽略非常多細微的線索,錯過隱藏在圖像裡的幽微情緒。
舉韓國插畫家劉智娟(유지연)的創作《媽媽的畫像》為例,此繪本以極度鮮明的繪畫手法,展現出兩個不同的女性形象。左側暗沉抑鬱,人物沒有任何表情,所有事物都限制在畫框裡,此時的她黯淡無光,卻是世人公認的「好媽媽」;而右側卻光明燦爛,大大的笑容和繽紛的色彩超出畫框,此時的她光鮮亮麗,有著自己的夢想與追尋。左右兩側圖像的強烈對比,將「母職」與「自我」之間的拉扯展露無疑。但是當我們仔細觀察整本繪本,可以發現左右側其實相互呼應,而不是完全斷裂,更令人驚喜的是包含封面與封底都有許多小細節,作者沒有說明這些細節代表著什麼意義,給予讀者自行思考、詮釋的空間。
/
繪本像是一首沒有主旋律的樂章,文字與圖像分別說著自己的故事,營造出和諧的旋律卻不互相干擾,又能互相支撐著彼此,兩者同時是獨立的存在又能相互結合,文字沒說完的,可以在圖像裡找到;圖像裡遺漏的,可以由文字來填補。雙向的互動關係使繪本有更多的可能性,也讓繪本變得精采、豐厚。
心與心之間的牽引
繪本到底在說些什麼呢?我們又能在繪本裡看見什麼?以下將藉由兩本台灣原創繪本《我們去釣魚》、《花地藏》,帶大家看見繪本蘊藏的柔和力量。
與他人對話
生態繪本作家邱承宗的作品《我們去釣魚》敘寫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釣魚的故事。藉由四季的變化將人與人牽起連結,同時暗示著人與環境之間的微妙關係。
春天,爸爸帶著孩子去釣魚,孩子看到魚很興奮;夏天,孩子長大了一點點,他對爸爸搭著自己肩膀的那隻手感到奇怪;秋天,孩子又再大了一點,爸爸默默聽著孩子訴說理想;冬天,爸爸只在回憶之中,而孩子也當了爸爸,他想著明年春天,就能聽見那句「走,我們去釣魚!」。
繪本縈繞著靜謐的氛圍,烘托出時間的流動。孩子長大了、魚兒也長大了;孩子成為父親,魚兒也孕育了下一代,接著,長大、繁衍、新生……人類的生命歷程不斷循環,將上一代的一切傳承給下一代,即使繪本中並未提到親情或愛,讀者卻能深深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傳遞,而大自然也時時刻刻發生著相似的過程,展現出人與大自然源源不絕的生命力,人與環境也在這細微的相像中產生連結。在《我們去釣魚》中還有非常多細節,值得我們細細閱讀、細細思考。
與自己對話
由身兼繪本作家、譯者的海狗房東及繪者楊文正合作的《花地藏》,描繪一顆石頭心中的聲音。
他原本充滿自信,即使跌落山頭、被人們踩踏、被石匠敲打,他都忍受著疼痛,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被雕鑿成世界第一的佛像。可是石頭最終成為一尊小小的地藏,胸口甚至破了一個洞,他漸漸感到沮喪,似乎再也沒有希望。日子一天天過去,風帶來沙和種子,地藏胸前的洞裡竟然開了一朵花,雖然不是世界第一的佛像,也沒有受到萬人景仰,但他卻成為一位老奶奶心靈的依託,甚至成了其他小地藏的偶像。
我們總是懷抱著理想與滿腔熱血,雖然現實不斷的衝擊讓我們滿身是傷,但我們學著勇敢、變得堅強,最後我們發現在這個偌大的世界裡,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我們失去方向、陷入茫然。但《花地藏》給讀者一個重新找回自我價值的契機,在我們感到幽暗的時刻,成為一道照亮內心的光,給我們繼續向前的力量。封底那句:「沒關係,再硬的石頭也會痛。」作為心靈的指引,我們不需要裝作堅強,使我們能正視心中的各種情緒,誠實的面對自己。
/
閱讀繪本是一個不斷對話的過程,我們可以從個體的小小故事中,洞見人與世界的奇妙連結;從寬廣的大大世界中,發現穿梭於世界的個體的身影,甚至,可以在繪本裡找到自己。
感受繪本的溫暖魔法
繪本的祕密語言並不是古老、失傳、無法翻譯的語言,也不神祕、深奧,而是透過圖像裡的色彩、角色、構圖,以及圖像和文字之間的「縫隙」發出的幽微低語所透露出的細節,這些細節,讓一本32頁、48頁的繪本變得豐厚無比,足以反映出讀者一人的生命狀態,甚至是眾人的生活群像。
[1]
繪本可以如詩一般充滿韻味、如小說一般奇妙曲折、如散文一般貼近生活,繪本也可以是一台神奇的攝影機,不只紀錄下人們周遭所發生的一切,也構築出人們心中超越現實的想像。在繪本的世界裡,我們可以用真誠的眼光,盡情的感受所有細節、讀出屬於自己的詮釋。
繪本中有好多的「意想不到」,從情節的推展、文字的運用、圖像的編排到蝴蝶頁的設計,處處充滿巧思等著讀者去挖掘,這些「意想不到」將繪本的意義層層堆疊,讀著讀著你會赫然發現,繪本中的故事竟然與自己的生命經驗那麼相似,原來,繪本傳達的意涵遠比你想的還要深刻。
[1]海狗房東,〈這些繪本說的祕密語言,你看見了嗎?──海狗房東讀5本「大人繪本」〉,博客來OKAPI閱讀生活誌 一起看圖文,2018.03.13,取自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