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記憶與臺灣 講座評論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摘要
這次講座的主題主要是聚焦在參與二戰的台灣人,和其為何被歷史遺忘。
演講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為台灣人作為殖民地,被徵用多少人、戰鬥與非戰鬥人員之比例、陣亡之比例(和朝鮮比較);與一般人眼中的二戰記憶(許多關於二戰的影視作品)。如筧橋英烈傳、莎韻之鐘、四行倉庫。
第二部分為台灣人的”認同”,藍適齊教授以台籍日本兵、高砂義勇隊等等,來做為台灣人曾是日本殖民地的事實;但隨著1945年台灣進入國民政府時期,台灣人好像又變成了中國人。這使台灣人的身分認同出現混淆。
但不變的是:不論歷史將他們劃分為哪國人,又或者本人的自我認同;他們都不該被歷史遺忘。就如同講座後半的講述:從二戰以來的數十年,這些死難者的遺族一直要求入祀靖國神社;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家人被埋沒在歷史中。
評論
此次講座雖聚焦在被遺忘的台灣人,但我想起藍適齊教授曾在台灣國際關係史說到:在戰後的戰犯審判裡,亦有台灣人受審。裡面雖有人只是執行了日本長官的命令,但卻也有人是仗著日本給予的權力來殘害同胞。
第二點是講座中提到的影視作品,大多都是以中國視角來拍攝,那就跟心得後半提到的一樣:台灣人之於中國人,到底是同胞還是敵人? 畢竟日本許多的戰役都有台灣兵的出現,那台灣人到底是為國而戰;還是自己人打自己人?還有,靖國神社普遍被認為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伸張以及對二戰裡所有被日本殘害的各國人民不尊重。我們可以從媒體看到每每有日本首相參拜;又或者只是普通人的拍照、打卡等等,都會被認為是鼓吹軍國主義或對這段歷史的不尊重,那遺族們希望自己親人入祀的舉動,不就使他們也一起承擔了這份歷史共業?還有講座裡說到:日本政府遲至1988年才出臺了對遺族的撫卹規定,使遺族們感受到不被尊重,而拒絕接受。我想是因為對遺族們來說:比起金錢補償,他們更想要的是日本政府真心的道歉。
結合我在課堂上的學習,藍教授曾經說到:在1、20年前,日本就開始了對世界各國的道歉,但唯獨沒有台灣。以及我在課堂上所讀的資料說到:二戰後,日本的教科書雖然有教導人民要面對二戰記憶、要反思自己祖先所造成的傷害;但仍舊避開了一些他們不想面對的真相。
我想這也是為何這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多的原因,畢竟政府不想面對,那就只能依靠世界各地對二戰記憶的保存與研究,使這段歷史重現在世人面前。
    avatar-img
    3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owWa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雖然有二十幾章,但內容組成卻十分簡單,分為三大部分:一. 十字軍東征的形成背景、二. 七次十字軍東征、三.結語。 而第五次被稱為兒童十字軍,但我在閱讀後認為這個稱呼應該不是因為人員組成,因敘述中雖有出現兒童,但參加者仍以成年人為主,但可惜的是作者並未解釋這個稱呼為何而來。
    這本書共有二十五章,講述東羅馬帝國的產生、興起、衰落、中興、滅亡;帶後人一揭這個基督教在東方最大的保護者的面紗。 東羅馬的產生源自於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又經歷了君士坦丁短暫的統一;最後則由狄奧多西確立東西分治,才產生了後世熟知的東羅馬帝國。
    應仁之亂是從應仁元年(1467)到文明九年(1477)持續共11年的大亂[1]。 而應仁之亂帶來的影響則是-農民地位的提升,因為東西兩軍都拼命的徵兵,隨之帶來就是半濟命令(田租減少一半)的頻繁發佈;農民到最後反過來要求執行半濟(武家並未發佈,農民主動要求),以做為軍事徵用或協助的代價。
    (一) 摘要 而美方在談判破局後,也是不斷以人力物力協助國方收復東北,但這就與蔣的先安關內再安關外之政策背道而馳,更使國民黨陷入了泥淖之中。因為軍力大多被布置於東北戰場,無暇顧及關內;佈局東北更是使蘇聯反彈。如同蔣劉兩位老師所言: (二) 評論
    珍珠港-帝國殞落的序幕 心得 本書共有四部分:主要可分為:戰前的外交博弈、戰鬥勝利、珍珠港後的影響。 日本在亞洲及東南亞戰場節節勝利後,美國開始思考日本加入歐洲戰場的可能,但主要還是希望先以外交拖延,爭取準備時間,所以出台了《暫行過渡辦法》。 而他們也為此付出了代價。
    這本書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阿提拉、耶律大石、成吉思汗,以下開始慢慢介紹
    這本書雖然有二十幾章,但內容組成卻十分簡單,分為三大部分:一. 十字軍東征的形成背景、二. 七次十字軍東征、三.結語。 而第五次被稱為兒童十字軍,但我在閱讀後認為這個稱呼應該不是因為人員組成,因敘述中雖有出現兒童,但參加者仍以成年人為主,但可惜的是作者並未解釋這個稱呼為何而來。
    這本書共有二十五章,講述東羅馬帝國的產生、興起、衰落、中興、滅亡;帶後人一揭這個基督教在東方最大的保護者的面紗。 東羅馬的產生源自於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又經歷了君士坦丁短暫的統一;最後則由狄奧多西確立東西分治,才產生了後世熟知的東羅馬帝國。
    應仁之亂是從應仁元年(1467)到文明九年(1477)持續共11年的大亂[1]。 而應仁之亂帶來的影響則是-農民地位的提升,因為東西兩軍都拼命的徵兵,隨之帶來就是半濟命令(田租減少一半)的頻繁發佈;農民到最後反過來要求執行半濟(武家並未發佈,農民主動要求),以做為軍事徵用或協助的代價。
    (一) 摘要 而美方在談判破局後,也是不斷以人力物力協助國方收復東北,但這就與蔣的先安關內再安關外之政策背道而馳,更使國民黨陷入了泥淖之中。因為軍力大多被布置於東北戰場,無暇顧及關內;佈局東北更是使蘇聯反彈。如同蔣劉兩位老師所言: (二) 評論
    珍珠港-帝國殞落的序幕 心得 本書共有四部分:主要可分為:戰前的外交博弈、戰鬥勝利、珍珠港後的影響。 日本在亞洲及東南亞戰場節節勝利後,美國開始思考日本加入歐洲戰場的可能,但主要還是希望先以外交拖延,爭取準備時間,所以出台了《暫行過渡辦法》。 而他們也為此付出了代價。
    這本書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阿提拉、耶律大石、成吉思汗,以下開始慢慢介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集來到《聽海湧》的下集,開始進入到審判的環節,審判的過程中依稀可見在盟軍以勝利者之姿所組成的遠東軍事法庭上,充滿了仇恨性的報復審判,不免讓人質疑這場審辦是否終究淪為「只屬於勝利者」的正義?而台籍戰俘監視員也因為語言的弱勢、認同的錯亂,以及日本辯方律師刻意的規避責任下,成了斷頭台上被獻祭的犧牲品..
    歷史上不願面對的汙點 二二八事件距今已逾七十年,新世代的人們是否記得這一個在年曆上被歸為假期的日子,曾颳起的腥風血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民怨積怨,對上了高壓的制裁手段,人民的靜默不語,成為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被輕易揭開並好好檢視的印痕。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今皆已離世,但受難者家屬仍在社會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Thumbnail
    日前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協會會長朱嘉煌率團前往沖繩參加六月二十二日《第十二回台湾出身戰歿者慰靈顯彰祭》和六月二十三日《沖繩戰79年慰靈之日》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所主持的平和祈念慰靈日活動。 這是一場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台灣先人在歷史上,因地理與歷史緣故在沖繩琉球群島戰役的重要性紀念活動。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為早日同化台灣人,在芝山巖惠濟宮後殿成立「芝山巖學堂」,被譽為「全台教育發祥地」。   第一批派任在此的教師共有六人,後被抗日志士殺害,成了日本政府推崇的教育偉人,而抗日志士當然就被日本政府說是「暴徒」,究竟誰正誰邪?那就是人人心中一把尺。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臺灣人偷東西,被日本警察抓到以後,會被剁掉一隻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屠殺了四十萬臺灣人」諸如此類的「謠言」都沒有什麼根據,往往是一些不懂歷史的人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來的,接受這些,好比吃下沒有營養又有害身心的食物。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本能讓我們遠離謝絕那些歷史謠言,又能讓我們更瞭解那個時代的好書!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集來到《聽海湧》的下集,開始進入到審判的環節,審判的過程中依稀可見在盟軍以勝利者之姿所組成的遠東軍事法庭上,充滿了仇恨性的報復審判,不免讓人質疑這場審辦是否終究淪為「只屬於勝利者」的正義?而台籍戰俘監視員也因為語言的弱勢、認同的錯亂,以及日本辯方律師刻意的規避責任下,成了斷頭台上被獻祭的犧牲品..
    歷史上不願面對的汙點 二二八事件距今已逾七十年,新世代的人們是否記得這一個在年曆上被歸為假期的日子,曾颳起的腥風血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民怨積怨,對上了高壓的制裁手段,人民的靜默不語,成為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被輕易揭開並好好檢視的印痕。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今皆已離世,但受難者家屬仍在社會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Thumbnail
    日前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協會會長朱嘉煌率團前往沖繩參加六月二十二日《第十二回台湾出身戰歿者慰靈顯彰祭》和六月二十三日《沖繩戰79年慰靈之日》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所主持的平和祈念慰靈日活動。 這是一場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台灣先人在歷史上,因地理與歷史緣故在沖繩琉球群島戰役的重要性紀念活動。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為早日同化台灣人,在芝山巖惠濟宮後殿成立「芝山巖學堂」,被譽為「全台教育發祥地」。   第一批派任在此的教師共有六人,後被抗日志士殺害,成了日本政府推崇的教育偉人,而抗日志士當然就被日本政府說是「暴徒」,究竟誰正誰邪?那就是人人心中一把尺。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臺灣人偷東西,被日本警察抓到以後,會被剁掉一隻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屠殺了四十萬臺灣人」諸如此類的「謠言」都沒有什麼根據,往往是一些不懂歷史的人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來的,接受這些,好比吃下沒有營養又有害身心的食物。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本能讓我們遠離謝絕那些歷史謠言,又能讓我們更瞭解那個時代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