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調的分類、特色(四) 外來唱調------婀娜多姿的都馬調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臉書貼文:2020.4.1
中日第二次戰爭期間,統治台灣的日本政府禁演歌仔戲,同時中國的國民黨1938年也在閩南禁歌仔戲----可見歌仔戲聲威有多大,台灣文化有多縗(soe1)。
閩南歌仔戲藝人,為了不被國民黨「殺頭」,就鑽法令的縫隙,聲稱演的不是歌仔戲而是「改良戲」,唱的不是「台灣調」而是「改良調」,用的不是台灣樂器,而是六角絃(代替殼仔絃)、「三絃」(代替月琴)、鶴絃(二胡,代替大廣絃)、洞簫(代替笛子)。
1948年,漳州南靖縣金山鄉都美村和馬公村地方的「都馬班」戲團(中國國民黨「御賜」名稱叫「抗建劇團」),不知台灣二二八慘案(1947)後的氣氛有多肅殺,坐船要來台灣公演「改良戲」。結果船進安平港就被國民黨公安扣押,安置在當地空出的豬稠(ti1-tiau5)內。安平地方人士看了很不忍,利用廟會鬧熱時,商請駐警讓戲團演出。鄰近地區也比照請這戲團在廟會節期時公演,當地駐警既不知如何處置這戲班,也樂於丟掉這「燙手山芋」,就這樣,被戲稱為「豬稠班」的「都馬班」,逐漸擴大演出範圍,及於台灣全境。
「都馬班」的演出,最引台灣人興趣的是,經過邵江海改造的「雜碎調」。於是台灣歌仔戲團也紛紛採用,而以戲團名稱叫做「都馬調」。「都馬調」經台灣歌仔戲藝人鍛鍊,逐漸成為歌仔戲唱調中,重要性僅次於「七字調」的唱調。
1992年我去閩南做文化考察時,曾接受安排去「都馬班」的故鄉「朝聖」,看當地的戲班演出----都馬班來台灣後,兩岸敵對而關係中斷,都馬班成員無法再回家鄉,大多流落台灣及南洋。故當地戲團與原來都馬班毫無關連----我與戲團團主坐在觀眾席上看表演,聽台上唱「雜碎調」後,我哼唱許秀年在「漁孃」一戲中唱的都馬調給他聽,他聽後驚奇說:「你們這樣唱的?」可見台灣的都馬調,與他們的「雜碎調」已有很不相同的面貌。
::::::::::::::::::
吸收外來客體文化的素材,經過本體文化的價值轉化,形成彼此不同的面貌,這是文化交流的常態。台灣歌仔戲吸收閩南的「雜碎調」如此發展,更往上探源,閩南的歌仔戲藝人邵江海,根據「雜唸調」,鍛鍊成「雜碎調」,過程也一樣如此。
邵江海是台灣歌仔戲藝人溫紅塗去閩南傳授歌仔戲的得意門生,深懂台灣歌仔調「依字行腔」的「樂合詩」理念,這理念是他改造「雜唸調」成為「雜碎調」的依據。漳州學者陳彬,與邵江海晚年有很深的交集,曾跟我提到,邵江海甚至可以拿起報紙的文章,用雜碎調即興唱出來----可見「依字行腔」的功夫很強。
:::::::::::::::::::
「都馬調」成為台灣歌仔戲的重要唱調,除歌唱觀念「歌仔調化」之外,我認為別有三點原因值得說:
一是「都馬調」和「雜唸調」一樣是「徵(5)調式,歌仔調則為「羽(6)調式」,不同調性產生互補作用。
二是第二次大戰後(正好是都馬調傳來之時),台灣歌仔戲演員逐漸女性化,七字調的高韻唱法和低韻唱法逐漸失傳而趨於平淡----從1920年代就從事歌仔戲演藝事業的蕭守梨(一般稱呼「蕭秀來」),在「蕭守梨生命史」(傳統藝術中心出版)訪談中,曾說:早期到閩南教歌仔戲的藝人,在閩南傳授比較成功,唱調比較活而多變化----這也說明了歌仔戲音樂退化的事實。
而「都馬調」在台灣風行的最大的原因是,都馬調的詞、曲結構比七字調更自由而多變化。
不知是否受「七字調」名稱的拘限,藝人大多有「七字句」為七字調正規詩體的意識。因此七字調顯得比較方正,四平八穩,板眼固定(連過門音樂的拍板長度也一定)。
相對的,都馬調唱法比較自由。以歌詞說,無論三字、五字、七字、甚至更多字都可入樂歌唱;並且可以減板(板指小節。正板為四小節,減板為少一小節)、贈板(增加小節數)。
並且,都馬調以能添加適當的疊字(thiap8-ji7)為「常規」,藝人也競相以添加完美的疊字為能事,疊字不僅更能補足詩句省略的語意,而且使音樂曲調更婀娜多緻,比七字調平易近人。
在伴奏音樂上也顯得自由,視表演需要,隨時可在過門音樂的半途開始歌唱,如果劇情需要,過門音樂可一直持續下去,直到表演者開始歌唱。
以上說明都馬調這「外來唱調」在台灣風行, 重要性幾乎與七字調並駕齊驅的主要原因。
::::::::::::::::::::::
在台灣歌仔學會的劇本中,使用都馬調幾乎比七字調還多,學員甚至有劇團變「都馬班」的笑談。
底下是「新編周成過台灣」劇中,「阿六」勸「周成」不要耽迷於「花間」時的「都馬調」對唱。
王振義 2020.3.3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38內容數
    王振義倒騎驢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振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臉書貼文:2020.3.27 台語「花間」一詞意指「妓女戶」,讀[hoe1=keng1], :::::::::::::::::::::::::::::::::::::::::::::::::::::::::::::::: 我不得不先引歐宏德的問題如下: 『第一個問題有關「詩樂諧合」我大致了解了;
    臉書貼文:2020.3.24 前文「補[梆仔腔]音樂檔」,歐宏德同學又「舉手提問」疑難問題,我就先針對問題提出看法,然後再介紹與「歌仔外調」用法相關連的「倍士調」,供大家聽看看。 底下我就照宏德提的三點問題,逐一提供我得看法。 第一點問說: 『1.「依字行腔」就是文中所述: 字」不宜 。”
    臉書貼文:2020.3.21 3/17貼文介紹「梆仔腔」,因臉書與mp3不相容,沒貼成。煩請女兒佩迪改造,在此補貼。 趁補貼時,順便說明此「梆仔腔」決定這樣唱的思考過程及因素----只以唱的第一首第一句為例,說明改變一般固定唱法的部分。習慣固定曲調唱法的人,可能會認為唱錯,甚至笑話不懂音樂。
    臉書貼文:2020.3.19 回歐宏德兩問 昨天的貼文,歐宏德提出回應,話說得客氣,但話中也有「應該有」的質疑。他是我在台灣歌仔學會教過、最有「頭殼」的學生,所以說是「應該有」的質疑。我當然得費些時間談談問題,也算補充我文內的疏漏。 他說: ::::::::::::::::: 他又說: 。
    臉書貼文:2020.3.18 曾經有歌仔戲班的新成員質疑:老師的都馬調怎麼與他學的「都馬調」都不同?原來他學過劉福助唱的「都馬調」,這「都馬調」以固定的曲調套唱幾葩不同的歌詞,第一葩第一句「含露牡丹正當紅」,就「詰屈聱牙」的厲害。 :::::::::::: 這意思還需進一步舉簡單的實例說明:
    臉書貼文:2020.3.13 早期的歌仔調,單指唸歌藝人創發的「江湖調」。由於「江湖調」根基於台灣人的「詩樂諧合」美感觀念,易懂易唱,而且表情力豐富,不僅江湖調成為唸歌這行業的招牌唱調,更使「歌仔」逐漸深入社會,為日後歌仔戲風動整個閩南語世界奠定基礎條件。 :::::::::::::: 序唱一:
    臉書貼文:2020.3.27 台語「花間」一詞意指「妓女戶」,讀[hoe1=keng1], :::::::::::::::::::::::::::::::::::::::::::::::::::::::::::::::: 我不得不先引歐宏德的問題如下: 『第一個問題有關「詩樂諧合」我大致了解了;
    臉書貼文:2020.3.24 前文「補[梆仔腔]音樂檔」,歐宏德同學又「舉手提問」疑難問題,我就先針對問題提出看法,然後再介紹與「歌仔外調」用法相關連的「倍士調」,供大家聽看看。 底下我就照宏德提的三點問題,逐一提供我得看法。 第一點問說: 『1.「依字行腔」就是文中所述: 字」不宜 。”
    臉書貼文:2020.3.21 3/17貼文介紹「梆仔腔」,因臉書與mp3不相容,沒貼成。煩請女兒佩迪改造,在此補貼。 趁補貼時,順便說明此「梆仔腔」決定這樣唱的思考過程及因素----只以唱的第一首第一句為例,說明改變一般固定唱法的部分。習慣固定曲調唱法的人,可能會認為唱錯,甚至笑話不懂音樂。
    臉書貼文:2020.3.19 回歐宏德兩問 昨天的貼文,歐宏德提出回應,話說得客氣,但話中也有「應該有」的質疑。他是我在台灣歌仔學會教過、最有「頭殼」的學生,所以說是「應該有」的質疑。我當然得費些時間談談問題,也算補充我文內的疏漏。 他說: ::::::::::::::::: 他又說: 。
    臉書貼文:2020.3.18 曾經有歌仔戲班的新成員質疑:老師的都馬調怎麼與他學的「都馬調」都不同?原來他學過劉福助唱的「都馬調」,這「都馬調」以固定的曲調套唱幾葩不同的歌詞,第一葩第一句「含露牡丹正當紅」,就「詰屈聱牙」的厲害。 :::::::::::: 這意思還需進一步舉簡單的實例說明:
    臉書貼文:2020.3.13 早期的歌仔調,單指唸歌藝人創發的「江湖調」。由於「江湖調」根基於台灣人的「詩樂諧合」美感觀念,易懂易唱,而且表情力豐富,不僅江湖調成為唸歌這行業的招牌唱調,更使「歌仔」逐漸深入社會,為日後歌仔戲風動整個閩南語世界奠定基礎條件。 :::::::::::::: 序唱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線上翻閱日治時期酒樓霸主江山樓出版的導覽手冊(《江山樓案內》)。
    Thumbnail
    在台灣這片珍貴的土地上,有著許多不同背景的語言與文化,隨著時間不同地向前走,這些不同語言也與現代音樂產生了多元又有趣的融合與碰撞。今天,就一起來聽聽看這些音樂人如何將自身傳統文化與現代曲風交織成一首首動人樂曲吧!   ➤ 曾立馨《轉來的路》:與北管文化交匯的五年光陰 https://w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試圖用音樂記錄阿婆(奶奶)及家族的故事。」是創作歌手柔米第二張全創作專輯的主題,也是首次嘗試用自己的母語-客語寫歌的作品。《鎮妹》取自柔米阿婆的名字,它打破了傳統客語與現代音樂的藩籬,選擇最接近「台灣人」的語境,側身記錄一段文化消失與記憶消逝的過程。
    Thumbnail
    語言學家看片的思考 在南投這一段時間… 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台語,早期菜子命,所以同樣的國字姓名,很多為了引起不好的影響,一個姓名有很多不同的台語,光是這樣我就大概知道歌仔戲是很傳統的戲劇,而且還是村鎮落會給孫、子、曾,來做一種慢性而有效的灌輸傳統。 同樣的地名,發音大不同 在南投遇到很多人說我
    Thumbnail
    1. 中國戲曲由來,一說為起源於「南戲」與「北曲」;另一說為,從「戲」「劇」字面上,由虎頭、豆(禮器)、戈(兵器)、豕、刀等祭祀物品組合而成,來源於祭祀。 2. 最早的中國劇本,從明朝《永樂大曲》可知為北宋的南戲,而戲劇作為一種活動,早在漢代已有紀錄,惜未留下劇本。 3. 北曲(
    Thumbnail
      由雲林縣政府與公視合製的《匠新匠心》(下稱本片)一共5集,每一集皆描述一種傳統工藝與一種不同領域的新興工藝對話,分別為:106年被登錄為雲林縣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北管大師─李春生與雲林縣第一個新式擊樂演奏團隊─太日樂集;無師自通的全臺首位手工哨角藝師─魏幼謙與將哨角融入交響樂的─蔦松藝術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 小時候的印象是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 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 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 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上了專科, 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 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
    Thumbnail
    中國傳統五音的特色是相互組合時是和諧的喔
    Thumbnail
    線上翻閱日治時期酒樓霸主江山樓出版的導覽手冊(《江山樓案內》)。
    Thumbnail
    在台灣這片珍貴的土地上,有著許多不同背景的語言與文化,隨著時間不同地向前走,這些不同語言也與現代音樂產生了多元又有趣的融合與碰撞。今天,就一起來聽聽看這些音樂人如何將自身傳統文化與現代曲風交織成一首首動人樂曲吧!   ➤ 曾立馨《轉來的路》:與北管文化交匯的五年光陰 https://w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試圖用音樂記錄阿婆(奶奶)及家族的故事。」是創作歌手柔米第二張全創作專輯的主題,也是首次嘗試用自己的母語-客語寫歌的作品。《鎮妹》取自柔米阿婆的名字,它打破了傳統客語與現代音樂的藩籬,選擇最接近「台灣人」的語境,側身記錄一段文化消失與記憶消逝的過程。
    Thumbnail
    語言學家看片的思考 在南投這一段時間… 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台語,早期菜子命,所以同樣的國字姓名,很多為了引起不好的影響,一個姓名有很多不同的台語,光是這樣我就大概知道歌仔戲是很傳統的戲劇,而且還是村鎮落會給孫、子、曾,來做一種慢性而有效的灌輸傳統。 同樣的地名,發音大不同 在南投遇到很多人說我
    Thumbnail
    1. 中國戲曲由來,一說為起源於「南戲」與「北曲」;另一說為,從「戲」「劇」字面上,由虎頭、豆(禮器)、戈(兵器)、豕、刀等祭祀物品組合而成,來源於祭祀。 2. 最早的中國劇本,從明朝《永樂大曲》可知為北宋的南戲,而戲劇作為一種活動,早在漢代已有紀錄,惜未留下劇本。 3. 北曲(
    Thumbnail
      由雲林縣政府與公視合製的《匠新匠心》(下稱本片)一共5集,每一集皆描述一種傳統工藝與一種不同領域的新興工藝對話,分別為:106年被登錄為雲林縣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北管大師─李春生與雲林縣第一個新式擊樂演奏團隊─太日樂集;無師自通的全臺首位手工哨角藝師─魏幼謙與將哨角融入交響樂的─蔦松藝術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 小時候的印象是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 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 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 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上了專科, 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 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
    Thumbnail
    中國傳統五音的特色是相互組合時是和諧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