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間許多制服訂製公司也以打造整體形象做宣傳,
「制服」代表企業形象這件事似乎無庸置疑。
許多職業的刻板印象,其實也是有賴「制服」創造,
例如軍警、醫護人員及其他航空、飯店、百貨等服務業。
「制服」在人員管理方面,似乎也是好處多多,
許多人主張「制服」會提升對團體的認同感,而且會讓人在團體中更守紀律;
「制服」扮演了提醒的作用,提醒大家,當你穿上了制服,擬就不只代表自己而已;你代表的是整個團隊。
以上總總「制服」的好處,是以企業的角度出發;我們換個角度思考,身為機構中一份子的你,對「制服」有沒有什麼想法?
首先,我想先由最多穿制服的族群「學生」來看「制服」這件事
我記得在學期間,曾經有老師這樣解讀「穿制服」這件事,
他說「統一穿一樣的,大家可以專心讀書,不用把心思花在穿著打扮上。」
顯然老師的理由並不成立,因為同學還是會花心思把褲子改窄、把裙子改短。
有另一個老師有不同見解,他說「穿制服」是讓家裡經濟狀況比較好或比較差的同學,不會被凸顯出來。
這個理由好像有那麼一點道理,只是這效果應該不是很好,
因為,班上哪個同學家裡經濟比較好、哪個同學比較差,我們其實都知道。
我倒是覺得,「穿制服」對維護校園安全的教官及糾察隊很有幫助,
他們可以初步篩選進出校門的人是否為本校的學生;另外,登記學號也方便。
不知道這是不是學生穿制服的最後功能,
所以,現在許多的高中職學校對制服的管理放寬了許多,
校服的多樣化、班服、社團服…不勝枚舉;更不用去提混穿這種問題。
我不清楚「制服」在學校裡有沒有「形象」、「認同感」或「紀律」的問題。
在學校「制服」管理放寬的趨勢下,卻有些企業對「制服的穿著」及「服裝儀容」的要求卻日益嚴苛;這是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你有聽過企業內關於服裝儀容有「不能染奇怪顏色的頭髮」、「除了婚戒,不能戴其他戒指」、「不能帶垂吊式耳環」、「冬天不能穿棒球裝的制服(夏天制服+內搭)」、「不能擦彩色指甲油」、「下身不能搭緊身褲」等規定嗎?
疑惑嗎?這些都是真真實實在台灣這個自詡是多元社會所發生的事。
這些禁止我想應該都是與「企業形象」有關,管理者想要藉此塑造形象;
只是,這個「不能」會不會隨著企業年資逐年增加?
例如增加「黑色褲子不能配白襪(曾經聽過一位老前輩提及,他批評一位男主管穿黑西裝褲搭白襪)」等細節規定,
到最後,會不會連老闆都忘了公司到底有哪些「不能」。
其實,如果你不是眾所周知大企業,
「制服」帶來的「形象」、「認同感」或「紀律」功能,都不需要被優先考慮;
因為,顧客不會因為「制服的穿著」及「服裝儀容」就覺得你很專業,
員工也不會因為「制服的穿著」及「服裝儀容」就「有認同感」或「守紀律」,
這些都只是加分題,不是主考題;
過度的強調服裝儀容管理的功能性,其實是高估了他的效益。
而且,過分的穿著規定其實在在透露了這個企業應該是傾向中央集權的管理,
或許用另外一個名詞〝軍事化管理文化〞你就更有感覺了;
那就是,同樣的穿著,在同樣的時間,做同樣的事;
貫徹絕對的執行力、沒有理由、沒有通融。
所以,面對過分的穿著規定,員工該深思的不是規定合不合理,
而是這個企業的文化及管理風格你認同嗎?
教育部在「高級中等學校訂定學生服裝儀容規定之原則」第一條明文規定
一、為維護學生人格發展權及身體自主權,並教導及鼓勵學生學習自主管理,學校應設常設或任務編組之服裝儀容委員會,且以舉辦校內公聽會、說明會、進行全校性問卷調查或其他民主參與方式,廣納學生及家長意見,訂定學生服裝儀容之規定,經校務會議通過,以創造開明、信任之校園文化。
學生時期有人格發展權及身體自主權,而且並需要學習自主管理;
所以,我以為從學校畢業後,
我們理當長成健全的人格、懂得伸張身體自主權,並學會了自主管理;
其實不然,社會職場中的大人們,為了薪水必須委曲求全、忽略自己的自主權,
不須考慮自主管理問題,只要照著公司規定的「不能」走。
這是不是相當諷刺?
一方面教孩子美式管理的理念,一方面對出社會後的社青進行奴性的訓練;
台灣的社會要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公民?
你看過把制服穿得很有個人特色的人嗎?
你看過有人在制服搭上自己的配件,卻毫無違和嗎?
你看過有人把制服穿得跟時裝台上的模特兒一樣,前衛又時尚嗎?
其實「制服」沒有不好,只是企業要怎麼看待「管理服裝儀容」這件事;
制服該怎麼穿?飾品該怎麼配戴?並不是明文規定就能達到企業,
因為這是職務認知問題;
有誰看過外科醫師穿金戴銀的進手術室?而又有哪個醫院又明文規定過這些?
嚴重錯誤的穿著,顯示了員工對職務的錯誤認知問題,
企業該在意的是這個員工適不適任這份工作,而不是服裝儀容的問題。
但,千萬別擴大解釋「嚴重錯誤的穿著」,這樣就跟共產主義沒兩樣啊!
你服務的企業也有制服嗎?你對公司的制服規定又有什麼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