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小小模的暴食症歷程

    曾幾何時吃飯變成一種壓力了呢?

    客觀的說暴食

    短時間內可以吃完大量食物,會不停塞食物進嘴巴,直到手上的食物吃完為止,吃完後會有滿滿的罪惡感。

    暴食的詭異行為

    1.在深夜偷偷進食(不想讓別人知道)
    2.機械式的東西往嘴巴塞,而且吃超快(超難吃的碳水也可以)
    3.會觸發暴食的食物:我愛的是蘇打餅乾(也可能是後面提到的提示)
    4.限定的地點:7-11和我家客廳沙發上、我房間

    暴食的故事

    1.背景:
    先說說我這期間的職業:書商業務/外拍model/才藝老師
    斜槓職業之一是外拍model我對身材十分焦慮,我本來就不是那種瘦子身材,但認為台灣普遍偏愛「瘦」的女孩,在外拍圈當然,標準更加嚴格
    身邊的人會說:「你那麼瘦~不要減了啦」、「這樣還好吧?」、「你太誇張了啦」
    你們說的沒錯,但我說的也沒錯,在model界的標準來說,我是胖的,或者說在我自己眼中,我是胖的
    每個人衡量事情的準則本來就不一樣,標準不同,沒有所謂的對錯
    越是想減肥,越是減不下來
    2.起源:
    我的暴食行為是慢慢累積起來的,最早追溯到某次失戀
    東鳩 焦糖玉米脆果-濃厚抹茶風味
    東鳩 焦糖玉米脆果-濃厚抹茶風味
    在感情上出軌了對我來說是自責也是自卑
    記得那天我站在7-11前,正值抹茶季
    抓著這包東鳩玉米脆果,居然自己整包吃完了!而且非常滿足
    記得後來又買了一兩次,滿滿的糖分讓我sugar high high high到不行,感覺暫時得到緩解
    2.累積:
    出社會後第一份工作是書商業務,在接待老師時,老師常常抓去手邊的零食餵食我,當時心想:哇~也太幸福了吧!於是卯起來吃,而且身為菜鳥業務,不太好意思拒絕,當時甚至認為「吃東西」是一種交際手段。
    富蘭克林效應:先讓對方做出正面行為,進而增進雙方關係。因對方認定「喜歡你」才會給予付出,為了達成認知上的「一致性」(喜歡你這件事),於是繼續保持喜歡你這個人
    3.惡性循環:
    當吃東西得到滿足愉悅感,身體就習慣性的以這個途徑來緩解焦慮,像早期巴卜洛夫的古典制約那樣,慣性也是這樣養成的。

    暴食背後的原因

    真的只是因為身材焦慮嗎?
    1.心理上:
    (1)身材焦慮:
    初期其實不焦慮,直到正職業務工作開始,外拍的時間逐漸減少,讓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不適任」?情緒低落的情況下,開始暴食的循環,加上真的變胖後,無止盡的循環。過度計算營養素,也導致心理上的剝奪感,明明想吃的東西,都不能吃QAQ
    (2)時間壓迫感:
    斜槓的三種身份在生活中來回切換,平日是正職工作,偶爾會處理業外事務;假日兼任才藝老師或外拍工作,時間對我來說很珍貴,我幾乎周六安排給才藝課,周日安排給外拍,以至於沒有Me time,才漸漸意識到放空和休息的重要性。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如果我把專注力和意志力放在各種身份下,剩下我該控制的熱量攝取,就直接爆掉了
    (3)未來焦慮感:
    是否繼續保持斜槓生活?該放棄哪一種身分?我放棄身份的下一步又該怎麼走?
    2.生理上:長期熱量虧空
    長期節食除了心理上的虧空沒Me time,生理也會給予適當的反擊-身體適應低能量的生活型態,進而降低基礎代謝率,再次恢復原本飲食型態時,反而增重了。

    如何自助停止暴食?

    在The Power of Habit一書中,說明習慣如何養成的,以暴食來說:
    提示(不開心、不順)=慣行行為(吃零食)=獎賞(滿足愉悅感)
    重複這個行為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加深整個迴路以及身體記憶
    讓大腦把「吃零食」及「得到快樂」形成強大的連結,以致下意識地去進食(甚至不在乎東西是否好吃XD)
    習慣的養成:提示=慣性行為=獎賞
    如何打破慣性?打破舊有大腦迴路!
    維持原本的提示,避免相同的慣性行為,替換原本的慣性行為,得到新的獎賞後,產生新的迴路
    是低,原本「零食」以及「快樂」的感覺已經連結得太深,現在需要打破它!
    從置換「慣性行為」開始:可以換成跟朋友聊聊天、去外面走一走、看個梗圖、做任何你會開心的事情,來維持原本的獎賞(滿足愉悅感)
    原:提示(不開心、不順)=慣行行為(吃零食)=獎賞(滿足愉悅感)
    換:提示(不開心、不順)=慣行行為(任何快樂的事情)=獎賞(滿足愉悅感)

    允許自己失敗

    我有個朋友,和我想減肥減到瘋掉,後來也出現暴食行為,她的cue是花生醬,她可以一次吃掉整罐花生醬!暴食後為了補償還催吐,那陣子身體很糟糕,但她隱藏得很好,鮮少人知道。
    「你花了多久時間才好啊?」
    「大概一年吧,中間來來回回,有時候又會突然暴食」
    「這是必經的,但你要相信,你終究會好」
    「必須接受自己想吃的任何東西,不帶任何批判,想吃就吃!」

    身體其實很聰明,它知道你需要什麼

    是阿,這本來應該是與生俱來的能力,為何會突然喪失了呢?
    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節食迷思why we eat too much中提到:環境也是影響食慾的原因之一
    我們所處的便利環境:如隨處可見的小吃店、便利商店、Uber eat.Foodpanda等,讓我們非常容易買到「食物」太便利的情況下,我們也容易用盡意志力。
    另外,社群媒體興起,IG.FB可以看到很多model美照及所謂理想身材,無形中形成壓力。
    科技進步下,身心靈準備好了嗎?
    我想,掉入暴食循環的我可能還沒準備好,但有病識感,已經跨出了第一步,我還在自我療癒的過程中,要相信,自己會好起來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