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四季 儒鴻法說逐字稿:股價跌停背後,藏有出貨量、原物料成本、客戶庫存三大隱憂?

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3月9日,儒鴻召開法人說明會,說明去年第四季營運成績及今年展望,沒想到,會中揭露三大隱憂,令隔天股價直殺跌停板。儘管董事長洪鎮海一再強調,今年營收依舊維持成長,但為何資本市場不埋單?以下法說會逐字稿揭露:
副總:針對110年第四季,我想去年我們的營收狀況,其實上半年狀況是順利的,但是第三季開始,生產基地封城,碰到很多不可預測的狀況,這也延續到了第四季來。雖然營收我們是有比前一年度要成長,但是在營業成本方面受到影響,所以顯然是,YOY來講,顯然高了很多。在毛利率方面,交的成績單不是很理想,這跟營業成本居高不下有絕對的關係。
在營業費用方面,基本上跟前一年度比很接近,但是有一些費用還是在疫情下還是會發生;營業外的部分,主要在匯兌,而且第四季是匯盈,跟前一年度的虧損是比較大的一個差異。
稅前凈利16億多、稅後凈利是13億多,所以EPS是4.75元,跟前一年度的5.82 元是有蠻明顯的往下滑。
針對營業成本提高,很多法人朋友都非常的關心,也不斷致電來詢問,我想趁著今天跟各位做深入說明,製造成本,尤其是我們生產基地,重鎮是在越南、尤其是在南越,我們大部分自有的成衣廠都是在南越。去年第三季,尤其是7月、8月開始的疫情在南越比較大規模的擴散,所以政府機關他就一直要求很多嚴格的清零, 所以人員沒有辦法上班,導致很多方面生產的動作沒有辦法持續下去。
在這狀況之下,跟各位分析,一次性的成本費用跟可能有延續性的成本費用,如果屬於一次性,毫無疑問的,在疫情下,人員沒辦法上班、來工廠、開工率低,所以很多設備資產的閒置就會提列了。
所以會導致這種狀況,第三季延續到第四季來,為什麼? 因為當你有閒置資產提列的時候,一定會放在你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上面,這無形中,產品的單位成本就會提高,所以導致在第四季出貨的時候,你的單位製造成本就會比較高。這是閒置資產上我們必須要去認列的一個部分。去年11月開始,自有廠開工率逐步的提高,一直到今年第一季已經慢慢恢復到正常,所以我跟各位報告,這屬於比較一次性的閒置資產提列。
當你訂單要生產的時候,你必須要面臨,我沒有這麼多的開工率跟生產能量,怎麼去消化訂單?所以很多外發工廠,我們必須要請求協助。在這個狀況之下,很多主副料已經在本廠,你必須要再去運送到外廠,所以除了公繳的提高,因為有求於人家另外一些物流成本提高,也導致在第四季的製造成本提高。
第一季恢復正常之後,其實這塊應該也算是一次性的,如果屬於相同的狀況來講,因為並沒有同樣的限制產能發生。
再來印尼工廠,我們去年第四季開始可以生產,但是第四季的產出非常的微小,所以這塊的生產成本也是放在第四季,所以這塊會導致整個成本率大概提高0.3多%。 如果第一季是正常生產,產能也慢慢提高,所以第四季只有成本、沒有銷售收入的狀況在第一季就不會發生了。
如果是遞延方面,我想大家很關心原物料的價格提高,事實上去年原物料價格提高,大家都看得到了,儒鴻本身是垂直整合的工廠,所以從布料到成衣這塊,我們也都積極備料。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我們第四季的財報,應該會發現到我們現金部位跟前年度yoy大概減少22億左右,但是我們的存貨,包括原料、再製品就提高了30億,尤其原料我們就增加了20億、yoy;再製品大概增加了8億左右,所以基本上是超前部署來備料,所以這一塊今年生產面來講,這塊是我們有預先做超前部署。
防疫成本也要跟各位報告一下,當第三季開始一直到10月底,防疫成本、政策一直在出來,三天一篩檢,如果有確診就要隔離,事實上讓我們工廠端人員在處理這一塊,事實上花了很大的心力。
到今年以來,慢慢的越南政府對防疫已經慢慢跟病毒共存了,所以這塊事實上是比以前寬鬆很多,所以我們認為,當政策改變,在這一塊我們主要投入的一些費用面,實際上是少了很多,所以這個部分我想可以從這個角度跟各位來做個說明。
針對第四季部分,我花比較多的時間是在談製造成本面,因為很多法人非常關心,電話打來就問毛利率怎麼回事,下一頁是針對去年度損益狀況,去年營收整體跟前一年度比是年增27%點多,主要是在營業成本面比以前高, 高的部分剛才先跟各位做說明;毛利率整體是26點多%,跟前一年度當然是有下滑。
營業費用百分比來講,是比109年要降大概0.5個百分點;營業凈利也降了1點多個百分點;稅前凈利是增加。所以整個 es18.77元根,跟109年的15.51元,是增加了三點多元。整體來講營收我們有顧到,但是營業成本,大環境的關係沒有辦法去兼顧到,我想有關這一塊我們會繼續再努力。
不過我要跟各位報告,從108年一直到現在,其實我們的營收平均水準在提高,當然跟我們接單努力有關係,在生產面、生產基地產能擴充,我們也不斷在努力,尤其印尼兩期的產能,第一期已經告一段落,已經開始、今年第一季不斷增加產能利用率,第二期在今年年中會開出來,第三季應該就會有第二期的產出出現。
這個部分是針對兩個事業部,包括織布的部分,去年表現是蠻好的,年增率是相當高,每一季也是不斷的去往上面做突破,各位可以從這個圖看得出來;在成衣的部分,是需要靠人工,所以疫情的確影響我們在這方面的表現,不過隨著生產基地、防疫政策的改變,今年前兩個月各位可以看,我們的營收的數字,其實也慢慢在突破、在克服環境面的一些不利因素,所以我們平均兩成多的年增,跟各位做報告,我們也不斷的去做調整。
這邊是營業收入的部分,整個公司前兩個月是年增26%,這邊是針織的部分,布在前兩個月是年增31%;成衣的部分,是前兩個月年增24%。這邊是毛利、凈利以及股東權益報酬率的變化,事實上這已經受到疫情在不同的時空發生以後,所以會產生一些各種各樣的扭曲。
基本上來講,因為我們過去在上半年跟下半年是兩個不同出貨的產品組合,但是疫情在109年是終端市場、110年是生產基地,所以把這些都打亂,基本上我們還是維持,當一切都正常狀況之下,應該下半年會比上面更好才對。
(品牌廠、通路佔比?)
好久不見大家好,股價連降了好幾天,難得今天看到紅字。品牌跟通路在去年占比來說,去年品牌佔了60%、通路40%,因為去年並不是不接單,不是只有儒鴻不接單,很多人都不接單,只是單價的多與少而已,最重要是,儒鴻遇到很大的壓力,是有訂單消化不消化得完?
更重要,我們去年又遇到越南七、八、九、十月份慢慢正常。假使沒有疫情因素,去年早就破400億元,剩餘訂單,跟各位做進一步報告,感謝客戶支持,我們delay的訂單,有些走空運,造成很大壓力,不論布料或成衣。
有些必要的客人,我們布料和成衣,去年多了1億3000萬左右的空運費,這些遞延訂單,要到今年4月份才能完全消耗完畢,所以這是壓力下為了跟客人維持良好關係,我們也是要如期完成這些訂單,客人也答應,比較沒有季節性的問題,包括NIKE、UA也好。
但是通路的東西沒辦法,我們很多空運的產品是通路商、不是品牌商,所以今年佔比可能會稍微調整,今年比較低單價的量會減少,複雜高單價的品牌產品會增加蠻多,所以整體的量可能會減少,但是單價提升很大,整體營收可能還會增加。
今年比較反過來的,我們通路商可能會減少5%、品牌增加5%,增加的並不是NIKE、UA,而是其他的品牌會增加蠻多。
我再補充說明一下,我們去年的壓力,我們在原料端,尼龍66、彈性纖維、poly都漲了超過三成,我們去年事實上有調整兩次價格,但也趕不上原物料漲幅;今年有調,但剛好就是俄烏又戰爭,你們應該有看到原物料漲幅很嚇人,但是跟各位做一個報告,我們的原物料到6月底,早就準備好了,只是我沒有辦法去掌控,他們兩個國家到底戰爭打多久?原物料能夠去調的幅度,高單價這種東西, 我們應該不會再進行採買,我們還要觀看。
(客戶不會增加?)
不會增加只有nike、ua,lulu會增加,我所講的平均單價調整,提高多少,等季報出來可能就可以看得到。
(成本增加,原物料提前買?上半年不會受影響?)
我們今年因為有一些延續的訂單,要到四月份才能夠消化完畢,所以真正一個月會比一個月,成本從2月份開始會逐月的下降,但是你要恢復像以前的30%,這不可能,我希望能夠在一定的情形之下,會希望能夠維持住今年的上半年度的毛利率。維持毛利率在去年上半年的水準。
(出貨量?外包比例?)
出貨量不代表營收,我說量、總件數可能會降,但是總件數是成長的,當然今年力道沒有像去年那麼大,整個大環境的是有影響,因為很多,像去年它沒有供進去的、走海運的,貨都是在12月底才到,他庫存壓力是蠻大,所以這部分量都是會下修;去年走空運的,現在還在成長當中,所以它能夠應付、供應的,都是比較偏高單價的。
我們在1~4月的外包比例,會比去年上半年度高了差不多8個百分點,因為還要消化去年未完成的一些訂單,從4月份,慢慢就會恢復以前、正常化。
(外包比重?外包價格高?重談?)
稍微有修正一點,但是沒有辦法完成修正完,還是比較偏高,但是不像去年第四季那麼高,差不多去年的第四季,有一些外包的東西,甚至等於是損益兩平,根本沒有賺錢,今年外包或多或少都是賺錢。
(今年幾個比較大的客戶,成長性?)
我不能講單一品牌的成長性,我只能講這種高單價的都有成長,包括通路高單價也有增長,低單價的能夠打平,甚至於都會有一點滑落。給大家信心,在上半年度的訂單,憑良心講還是蠻旺的,不用在這邊去著急了。
我們訂單的能見度,已經到今年的9月份,我們都有數字,但是要確定第四季的訂單,要到5月份才可以確定。
(招工?)
招工算是良好,但是我們發代工的在北越,因為疫情比較嚴重,所以他們每天招工率大概50、60%左右,我們會密切關心這個問題。因為你現在要來找代工廠,以前來講在越南算容易,因為訂單不一是如說外面説的那麼好,所以我們現在要找比較好找。
(現在能見度看到9月?所以第三季有延續上半年的成長性?大家擔心歐美庫存補完之後比較保守?)
你要問這個問題,應該先去問烏克蘭跟俄羅斯,他們戰爭要打到什麼時候了,因為這誰都沒有辦法預料,現在最怕是通膨的問題,並不是消化庫存的問題。
(現在訂單到第三季,剛剛提到量減少?著重高單價?asp成長幅度?)
其實我們並不是低單價不接,只要他付得起我們應有的毛利貢獻度,我們就接。整個來講,我們眼前鐵定是因為不缺單,才有這種選擇的餘地,有缺單怎麼可能有這種選擇?
(印尼新廠的部分,現在招工的進度,接下來貢獻的想法?)
其實儒鴻成本在這一塊是佔了很大的方向,我們從3月份就開始可以突破的,我也希望我們從5月份起,能夠一個月出到50萬件開始,到7月份,我希望能夠做到每月60萬件。每兩個月多20萬件,希望到12月份能夠做到每一個月100萬件,這是第一階段、第一個廠的完成了。
第二個廠是在今年6月份可以完成我們的裝機、試車,8月開始試量產,我抓半年訓練期都沒有生產的狀態,假使他每個月會出到100萬件,我希望它的平衡差距也不大,所以我就朝今年的方向在做。
(印尼員工效率?產品單價差別?ASP?)
現在我們觀察下來的東西,假使比較訂單持續性、變化不大的東西,我們現在從越南的角度、幹部訓練的角度,跟現在在那邊訊聯的角度來看,只要變化不大,差距不會太大,比我預期要來得好。
(量持平到下降?是指1~9月已經確認的訂單?)
是1~9月份。
(最近國際的狀況在第四季這邊有一些不確定性?客戶態度?)
我們這麼說,很多客戶的信心度還是蠻有的,至於他們會做制度上的調整,是不是要增加訂單?或是照預估給我們?他正在琢磨當中,也是他們要去觀察一下,也沒有說...,整體來講,是偏向利多,因為他們本身下單都比較保守,所以應該是會增加、不會減少。
(價格的部分,去年有調價,所以會繼續反映在上半年?還是今年產品組合變動,價格還會再往上?)
假使依照現在的原物料,下半年度肯定還是會調整,沒有就會死得很難看。
我想任何一個產業都是要做調整,沒有一個例外的,你沒有做調整,保證是做不了,因為現在所報價出來的原物料,跟今年元月份的價格又差了將近30%,所以你不得不調整。
(匯率?原物料?)
不無小補,所以你說原物料漲了30%,你跟客人有沒有辦法漲30%?不可能,鐵定做不到,是東補一塊、西補一塊,你肯定得要跟他分擔一下,看效率怎麼去提升,所以太過分、尤其變化蠻大的,你太過分去講究你的毛利貢獻度,這壓力真的是蠻大的,因為你不是台積電,說晶片只有我有、你要不要。
但我們這個東西並不是必需品,所以眼前能夠有信得過你、訂單給你,有一定的貢獻度,就已經不錯了。
(想要理解量的部分,因為去年的第三季,其實我們是少南越兩個月的產出,今年度又有印尼工廠產量上來,董事長也說需求好,但是為什麼量減少?最後問毛利率?)
我講的可能不明確,一樣的東西比例改了,好比量,去年假設是100件,我的單價是6塊錢,600塊;我今年是95件,但是我的單價是8塊錢,哪一個營收大?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所以量不代表你的營收,我剛才不是講了嗎?我講的是,價格比以往平均單價來的高,所以量並不是一個問題,因為比較複雜的東西、高單價的東西,這是我做調整的。
你問的問題很好,去年的連續下來,第一季還沒到,我不能用預測的東西來講,但是從種種方式是往好的趨勢去走,我只能跟你講這樣,好的方向去前進。
(布料成長性?)
今年的成衣動能,比去年差多一點,布料動能不會輸去年。
(量?)
我去年1000萬件,我的單價是6塊錢,6000萬對不對? 我今年如果是950萬件,而我的單價是8單價,單價你聽得懂嗎?8塊錢哪個營收高?這樣清楚了嗎?還是不清楚?
(不同的款式,一個工人一天如果可以做10件,今年要做高單價的,一天可能只能做8 件?是這種概念嗎?)
副總:你從產品組合的角度去看,也就是說去年的狀況跟今年狀況產品群組是有絕大的一個改變,所以會導致產品組合單價提高。
(所以不同的產品和不同的款式,它的工序可能不同,每個工人日產出不一樣?)
對,可以這樣講。
(產品組合,對瑜珈服保守?戶外?)
我們早就已經不是做單純的瑜伽服,一直強調儒鴻只是做瑜伽服就錯了,我們三年前就已經轉型了。我們平常可以當瑜伽服,可以當外穿服、休閒爐,是一件多用途,所以為什麼在疫情當中,我們沒有消退。
我們為什麼現在要解封的時候,我們訂單在這一塊穿,攜帶方便、穿著方便,一件多用途的真正的量是成長蠻快的。
(外包?下半年下降?)
我們現在外花差不多還停留在60%左右了,自主的東西40%,從5月份開始,我們自主性可以達到至52%,外包48%。
(今年的資本支出的金額大概是多少?股利?)
今年資本支出大概美金8000萬,跟去年比小幅下降,因為有一些完工的程序,陸續走過了,今年是從大概8400萬降到8000萬。股利政策配發現金12元
(訂單沒有像外界想的供需吃緊?)
沒有錯,去年是什麼都緊,原物料也緊、加工也緊,所以這個是遇到很大的一個壓力,航運也緊,一櫃難求。
今年在代工廠這塊不是很緊,所以等於大環境來講,壓力就是在於來訂單,你能夠做的東西...,已經並不是產銷,去年是生產爆單,銷售端沒有東西,產銷不平衡;今年訂單不足以你的生產,有訂單的就是有比較好處。
(需求端方面鬆動?)
其實今年的需求根本不是鬆動的問題,是因為你去年沒有空運、都走海域,集中在12月底、元月份到港,你的貨量增加,你有庫存的壓力,你要去消化這些庫存,所以訂單會延後...。
我們假使正常的運轉,差一季會比較辛苦,因為比如像NIKE,我們說現在變化很大,它的股價已經跌了30幾%了,但是他也頂多是,因為他把以前到貨的庫存拿來銷售,所以說它的庫存相當低的、低水位,你現在進去的貨,也只不過是彌補眼前高一點,但是正常銷售的時候,我想一季以後,他也務必要正常的運轉給正常的採購了。
(庫存還沒到正常水位?)
現在都是高水位,因為你的貨都到了。
(產品組合為什麼ASP比較高?新客戶?)
今年幾個小客戶、單價高一點的,成長動力是還不錯,像我們有做的一個小品牌,他去年給美國一家運動品牌併購掉,對方有心在經營,經過半年的調整,現在下單力道真的是看得出來,它的單價坦白講,還比lulu高了百分之20、30%。這家品牌是從無到有,儒鴻慢慢的把它培養出來的,還是蠻有潛力的公司。
產品組合,我只不過舉一個例子,這些是儒鴻想去追求的,不是一味維繫舊有客戶、不去開發新的產品組合,這是我們很不願意的,如果今年、明年,十年後都是同個產品,除非你有辦法去改造他們的產品,否則你做久了,變成只有價格競爭、產品也停在那邊沒有用。
(前9月成衣單價的成長幅度?)
事實上,現在我們有做平均值,到2月份、3月份才開始,等第一季出來,因為第一季或多或少可以看出,但是真正都會從第二季開始,我如果下一次有機會,我或把第一季的平均單價會跟各位來做一個說明。
(今年總量減少,印尼新廠貢獻,自己做比例提高?)
好問題,事實上因為我們早就有準備印尼廠的訂單,所以它肯定不會影響我們代工的比例,因為那個量不在這個裡面。 我們印尼廠眼前的主要、唯一客人是Nike,因為它是指定的,所以我們現在是Nike為主,它的訂單是比較固定。
(印尼的兩期的成衣廠,看起來今年陸續到位,第三期布廠?)
布廠本來就是規劃2024年才開始要建的,我們還要去觀察烏克蘭跟俄國戰爭,是連續性的一個發展,假使沒有停,我就不會蓋,變數太大了。
(第一產品組合的改變,今年總量可能會少;第二,外包比例會回到正常,所以我們剛講總量的概念,都是含本場加外包全部加起來的量?外包比例降導致總量少?)
事實上外包跟本廠加起來的量,本來就是有減少一點,因為我們去年憑良心講,一直感謝客人,因為去年下的訂單,老實說如果我們再蓋三個大廠,都沒有辦法去消化。所以哪有在去年10月份要交的,可以給我延到今年4月份才出完?所以我很感謝我的客人,能夠容許如如虹這樣,他也理解。
所以我今年就是要做適當的調整,他並不是說叫我們供應他,我就能接,我們太高估我們去年本來、太高估我們的外發能力,事實上遇到瓶頸的時候,你要怎麼發,你也發不動。
(庫存的問題,因為如果去觀察美國的零售銷售數據、庫存水準,看起來現在時間點,跟2020年3月疫情前狀況來比,我只看到兩個品項是低於疫情前,一個是汽車,另外一個就是服飾,其他一些耐久材大概都比疫情前庫存高了,服飾水準看數據,表示品牌的庫存很低,但是三、四季,加上今年第一季,因為塞港因素,他們的庫存逐漸到貨,這可能需要時間消化,所以剛剛董事長說現在庫存是高的,是指這件事?等消化完之後還是要看終端向需求的狀況、大環境的狀況?)
一半是一半不是,因為他要去銷售的情形,和他的動能是怎樣,銷售的是跟他預期有沒有達到一定的結果?因為你通膨的時候,每個品牌價格,它等於是要有調整的結果,消費能力有沒有辦法支撐?
我一直強調,我們的東西不是必需品,所以他可以多買一件、少買一件,都是在他選擇的方向,所以這個動能他要去觀察一下,所以我都比較持平的態度,不會說抱持很高的把握,我現有的訂單來講,追加的訂單可有可無。
(前期海運塞港、到空運趕上的貨,以及烏俄戰爭局勢變化,讓品牌商下單保守?)
你們可以去特別去留意,3月份客戶的營收,不是我的營收,因為你看3、4月,我們都會成長,所以要去看品牌商通路商。
(您剛剛是有說一句話,如果不是因為疫情,我們的營收去年可以達到400億,就有40億要到今年的4月出完。除以4,是一個月10億,因為剛剛又提到一件事,我們訂單能見度到9月,這個數字聽起來很好,但是加起來又怪怪的。如果說到9月,因為我們到4月,其實一直有新訂單再加進。我想要知道第一件事,我不太清楚,新訂單動能看起來是什麼樣子的一個水準?其二,原物料價格,看起來去年的成長大概有三成,我們也調了兩次價格,但是因為今年年初到現在又漲,我只想要知道我們現在跟客戶敲的訂單,原物料跟產品的價格,是不是在季節性、半年半年談嗎?上半年因為我們有庫存,可是到下半年未定?)
你的數學算得很精準,但是你忘了,因為我們360億跟400差了40億,這40億訂單,這樣平均下去是對的,有很多的訂單,因為顏色可以沿用,等於原有訂單,變成下期訂單,把之前的布料用完。瞭解嗎?
當然有一些是沿用下來的東西,不得不做的,比例等於6:4,舊訂單如期完成, 6:4,16億的東西會繼續做到4月把它完成;60%會改款式,改為當季的東西把它用掉,正常的生產。原有訂單上的東西,16億的,在4月底之前全部消化完;改款式的東西,有的要出到今年的6月,那是跟季節的變化、正常的訂單。
第二個問題,我們的議價空間是每半年才有能力去議價,因為我們跟客戶來講,都是走半年來做議價,所以我們今年有辦法下半年的東西,就是現在要醞釀當中,在5月份要敲定、你7月份才能夠去調整。有一些我們現在5月出的東西,你現在是要去慢慢醞釀,但是力道不會那麼大,為什麼?
你現在漲30%,不代表明天會漲50%或者60%,所以我們說,原物料在漲的幅度,希望客人多多關心,保證會漲調價,只能是這樣。真正的價格要到4月才會真正給客人。
(匯率?議價?)
客人不是吃素的,你的報價,他肯定會跟你要求你的匯率是用多少。
(新的品牌培養?)
第一個我們會先去衡量它的產品適不適合是我們?有沒有潛力?你在中低價位,我們連續開發都不要, 我們不怕小,我們在意它是不是很實際的在做事情,還有它的價格、產品有沒有在這個市場上,有一定的等級、競爭力,我們再去合作。我們要衡量,萬一客戶怎樣,公司可以負荷得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3會員
109內容數
嗨,我是羊羽,一名財經文字工作者,主要關注投資研究、自我成長、職場工作議題。過去在財經雜誌任傳產記者三年,有許多拜訪產業的經驗與故事,後來轉入金融業工作,考取高業證照。擅長將複雜議題化繁為簡,期許成為投資與大眾間,說故事的人。工作之餘,寫下觀察投資學習的備忘錄。連絡信箱:devinwang17@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羊羽的財經備忘錄 的其他內容
大銀微系統第三季法說會: 目前產品依舊供不應求,且明年景氣依舊看好? 配合半導體大客戶特例生產整機商品,但這非大銀主力,非必要不會做。 目前半導體產業是大銀的最主力客戶群,未來積極發展控制系統、驅動器,以跨足更多產業。 未來兩三年發展後,力矩馬達將成大銀主力。
2021第三季 上銀法說會 逐字:中國需求短期為何趨緩?歐美需求依舊強勁,上銀表示短期不漲價?海運之亂已造成原物料、庫存、出貨困擾?究竟工具機產業接下來怎麼看?
2021 大銀微系統法說會:目前線性和伺服馬達市占仍不高?大銀要走向最大奈米級半導體定位系統商?展望電動車/半導體設備,訂單好到明年?大銀步向百億營收目標,驅動器和力矩馬達是下個關鍵?
第四季營業收入部分,我們貨運收入佔了91%,為什麼這麼大?就是因為運費高。營業成本部分,大部分變化不大,影響獲利最大的是燃油成本,燃油成本跟運費高低,是影響船公司獲利最大的兩個因素。第四季燃油成本佔13%。油價低、運費又高,我們才能創造第四季這麼好的收益。 (大家還是很關心長賜輪之後會有的影響?)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3月公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估全球經 濟成長率今年為5.6%,明年為4.0% ,受惠於新冠疫苗在部分國家加速施打 與美國政府紓困法案,全球經濟前景轉趨樂觀,同時呼籲政府加快疫苗生產 與推廣,並視復原狀況來調整財政支持。 2021年整體航運市場供需狀況最新預測:
航運產業概況: 全球經濟展望,光明且漸進式復甦的前景 產業供需,疫情發展為首要下修風險 油價展望,以新加坡市場價格為基準 今(2020)年因COVID-19疫情蔓延導致整體經濟需求減弱,油價走勢較為低迷,但各國對於疫苗研發有望,預計將有助於緩解經濟疲弱的憂慮,縮限了原油價格的下行程度。
大銀微系統第三季法說會: 目前產品依舊供不應求,且明年景氣依舊看好? 配合半導體大客戶特例生產整機商品,但這非大銀主力,非必要不會做。 目前半導體產業是大銀的最主力客戶群,未來積極發展控制系統、驅動器,以跨足更多產業。 未來兩三年發展後,力矩馬達將成大銀主力。
2021第三季 上銀法說會 逐字:中國需求短期為何趨緩?歐美需求依舊強勁,上銀表示短期不漲價?海運之亂已造成原物料、庫存、出貨困擾?究竟工具機產業接下來怎麼看?
2021 大銀微系統法說會:目前線性和伺服馬達市占仍不高?大銀要走向最大奈米級半導體定位系統商?展望電動車/半導體設備,訂單好到明年?大銀步向百億營收目標,驅動器和力矩馬達是下個關鍵?
第四季營業收入部分,我們貨運收入佔了91%,為什麼這麼大?就是因為運費高。營業成本部分,大部分變化不大,影響獲利最大的是燃油成本,燃油成本跟運費高低,是影響船公司獲利最大的兩個因素。第四季燃油成本佔13%。油價低、運費又高,我們才能創造第四季這麼好的收益。 (大家還是很關心長賜輪之後會有的影響?)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3月公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估全球經 濟成長率今年為5.6%,明年為4.0% ,受惠於新冠疫苗在部分國家加速施打 與美國政府紓困法案,全球經濟前景轉趨樂觀,同時呼籲政府加快疫苗生產 與推廣,並視復原狀況來調整財政支持。 2021年整體航運市場供需狀況最新預測:
航運產業概況: 全球經濟展望,光明且漸進式復甦的前景 產業供需,疫情發展為首要下修風險 油價展望,以新加坡市場價格為基準 今(2020)年因COVID-19疫情蔓延導致整體經濟需求減弱,油價走勢較為低迷,但各國對於疫苗研發有望,預計將有助於緩解經濟疲弱的憂慮,縮限了原油價格的下行程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鴻海2024年第二季營收報告顯示一些值得注意的趨勢和數據。第二季營收表現強勁,遠高於預期,尤其是AI伺服器的增長趨勢顯著。AI伺服器營收有望達到1兆新臺幣,有望改變鴻海以往的營收慣例。總的來說,鴻海仍展示出強勁的成長勢頭和穩定的市場地位。
Thumbnail
昨天沒有出意外的話,果然還是順利地創新高了。現在有幾個股票都在200 元上下。可以見下圖,鴻海、長榮及元大台灣 50。對於鴻海是台灣前三大的權值股,在電動車還沒有爆發,今年少了選總統的政治因素之後,開始吃AI 的果實了。長榮則是海運的貨櫃價格持續上揚。在這一波,看能不能再創新高。
Thumbnail
Q1營收是2024年最低時期,因折舊、營業費用等因素,Q1 EPS為1.48元(本業EPS僅有0.61元,業外有0.87元)。Q1庫存進入『回補庫存』狀態,與2023.Q4相比提升20%,可視為Q2的出貨高峰期的先行指標。大戶比例從四月分開始有持續建倉(從72%上升到74%),迎合Q2的營收高峰期。
Thumbnail
產品組合對毛利率的變動率影響。
今天有朋友問我,辛耘財報亮麗,CoWoS不是很好,辛耘為什麼大跌? 我的看法是因為辛耘Q1的EPS只有2.6,雖然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但是這樣的獲利,不足以支撐350以上的股價,其實所有的設備股都一樣,鈦昇Q1虧0.29大量虧0.19,牧德Q1才0.5,晶豪Q1虧0.21,以這種獲利估全年的獲利,
Thumbnail
有人會問說營收又不等於獲利,那為什麼大家又會追營收呢?主要就是大部分的公司都會在每季的財務報表才會公布營收,譬如最近剛過完第一季,第一季的獲利要等到5月15日各公司公布財報才會知道,這樣時間過太久了,那有沒有甚麼簡化的方法可以大概估計獲利會不會成長呢?
Thumbnail
三陽集團2023年的成績單都公布出來了 從越南控財報公布後->隔天台股跌停鎖死,母股大跌近20% 究竟財報中寫了些什麼,市場給予這麼失望的反應。
Thumbnail
營收合格嗎? 在寫文的當下,法說會的資訊還沒有傳出來,無從得知公司說法,只有2月營收新聞稿短短數句,終端購買力不足,影響客戶下單節奏,和適逢年節工作天數較少,但如此震撼的營收,明天又要開盤,不先判斷不行,沒去法說會就是先輸人一截。 1月營收 13.29億*工作天16/22=9.66億。
Thumbnail
仁寶目前在多元化經營和新興領域的發展上表現不俗。綜合分析,仁寶有望在2024年繼續保持穩健的發展,但需要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和競爭態勢。 截止至 2024/01/04 收盤價為37.3 元,資料來源Yahoo 股市
Thumbnail
鴻海2024年第二季營收報告顯示一些值得注意的趨勢和數據。第二季營收表現強勁,遠高於預期,尤其是AI伺服器的增長趨勢顯著。AI伺服器營收有望達到1兆新臺幣,有望改變鴻海以往的營收慣例。總的來說,鴻海仍展示出強勁的成長勢頭和穩定的市場地位。
Thumbnail
昨天沒有出意外的話,果然還是順利地創新高了。現在有幾個股票都在200 元上下。可以見下圖,鴻海、長榮及元大台灣 50。對於鴻海是台灣前三大的權值股,在電動車還沒有爆發,今年少了選總統的政治因素之後,開始吃AI 的果實了。長榮則是海運的貨櫃價格持續上揚。在這一波,看能不能再創新高。
Thumbnail
Q1營收是2024年最低時期,因折舊、營業費用等因素,Q1 EPS為1.48元(本業EPS僅有0.61元,業外有0.87元)。Q1庫存進入『回補庫存』狀態,與2023.Q4相比提升20%,可視為Q2的出貨高峰期的先行指標。大戶比例從四月分開始有持續建倉(從72%上升到74%),迎合Q2的營收高峰期。
Thumbnail
產品組合對毛利率的變動率影響。
今天有朋友問我,辛耘財報亮麗,CoWoS不是很好,辛耘為什麼大跌? 我的看法是因為辛耘Q1的EPS只有2.6,雖然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但是這樣的獲利,不足以支撐350以上的股價,其實所有的設備股都一樣,鈦昇Q1虧0.29大量虧0.19,牧德Q1才0.5,晶豪Q1虧0.21,以這種獲利估全年的獲利,
Thumbnail
有人會問說營收又不等於獲利,那為什麼大家又會追營收呢?主要就是大部分的公司都會在每季的財務報表才會公布營收,譬如最近剛過完第一季,第一季的獲利要等到5月15日各公司公布財報才會知道,這樣時間過太久了,那有沒有甚麼簡化的方法可以大概估計獲利會不會成長呢?
Thumbnail
三陽集團2023年的成績單都公布出來了 從越南控財報公布後->隔天台股跌停鎖死,母股大跌近20% 究竟財報中寫了些什麼,市場給予這麼失望的反應。
Thumbnail
營收合格嗎? 在寫文的當下,法說會的資訊還沒有傳出來,無從得知公司說法,只有2月營收新聞稿短短數句,終端購買力不足,影響客戶下單節奏,和適逢年節工作天數較少,但如此震撼的營收,明天又要開盤,不先判斷不行,沒去法說會就是先輸人一截。 1月營收 13.29億*工作天16/22=9.66億。
Thumbnail
仁寶目前在多元化經營和新興領域的發展上表現不俗。綜合分析,仁寶有望在2024年繼續保持穩健的發展,但需要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和競爭態勢。 截止至 2024/01/04 收盤價為37.3 元,資料來源Yahoo 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