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乾媽(2020限定版)-凱瑟琳伍德的ARK基金公司每年都會提出對於未來5-10年的科技大趨勢研究報告,雖然目前ARK們的績效從2021年開始就積弱不振許久,但是ARK的研究仍是具有前瞻性、值得一讀的。ARK認為現在的投資,在未來五年後才是收割的時候。接下來就陸續的來看看各個領域ARK的研究成果吧(財報季又快到了,這系列看能寫幾篇就寫幾篇吧XD)。
歡迎關注我的粉絲專業、IG我會不定期分享對於市場/成長/心法的想法,希望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思考角度,享受思考、成長的樂趣!
AI的導入將大幅降低成本
ARK年度報告的第一篇提到的是人工智慧,對於ARK來說,人工智慧一直是他們非常重視的一塊,畢竟在「破壞式創新」類別裡面,人工智慧就是一個可以顛覆傳統產業的重要拼圖。
首先ARK以GPT-3舉例,GPT-3是一款文字AI,可以透過訓練,提供回答、翻譯、寫程式碼、算公式、做表格、畫圖等等的工作,甚至它也能自行創作文章,是近年來非常火熱的人工智慧應用。在2015年到2020年期間,訓練GPT-3的成本已經從每年875萬美元下降到460萬美元,ARK並預估在2030年可望下降到500美元。
而讓訓練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於軟硬體的進步。以硬體來說,AI的相關成本將在未來8年內每年減少39%;軟體方面則會每年減少37%成本。2030年以前軟硬體共可以讓AI的訓練成本每年減少60%。
AI的導入可以提高知識工作者產能
接下來談到有關AI對於工作者的影響,ARK認為,到2030年,AI將會幫助知識型的工作者增加140%產能,例如軟體工程師、會計師、律師、律師助理、行政人員等,由其實律師助理及行政人員,產能增加了4倍,猜測應該是跟這些工作的重複性高,可以直接透過機器學習快速產出內容有關。
也因此,在只有人類的狀況下產值為41兆美元,而在2030年AI與人類合作的產值,將會達到97兆。也因為AI的導入將會為人類創造更大的幫助,企業對於AI的投入也會有顯著的增加,ARK並預估以2021企業對於軟體支出的一億美元估算,2030年企業對於AI的投入將會年成長42%,來到14兆美元。
當然AI軟體投入的增加,勢必也會帶動AI相關硬體的增加,從2021年的170億美元成長到2025年的2850億美元,再到2030年的1.7兆美元。綜合來看,2022到2030年企業對於IT及相關AI軟硬體的投資可能會達到20%年複合成長率。
也因為越來越多公司積極採用AI幫助公司增加產出效率,因此對於AI軟體公司,在9年內將會以每年48%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AI硬體公司則將以每年57%成長。
我的看法
- 自從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以來,數位化的趨勢就停不下來了,因為大家都認知到傳統的工作流程是很脆弱的,對於突然的意外事件應該如何降低損失就會直接關係到公司的存亡。因此對於遠距辦公、資訊化的處理的需求就會大幅的提升,也大大的提高對SaaS(軟體即服務)的需求,也讓SaaS的公司市值不斷擴大,如Salesforce 就從 2020 年 1 月的 1610 億美元增長到 2021 年 9 月的 2510 億美元。如此大的資訊化發展就讓AI的導入更是在一個風口。因此我同意ARK所述的,AI發展也許現在只是在一個初升段而已,當越來越多公司擁抱數位化後,AI也許就會在幾年後迎來一波可觀的成長。
- 也是因為SaaS的發展大大的帶動PaaS(平台即服務)、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的大幅發展,如PaaS的支出從2020年到2021年成長了35%、IaaS甚至成長了42%;而預估2021年到2022年PaaS的支出將會成長26%、IaaS成長了33%,這都超過了ARK20%成長的預估,雖然不一定全部都是花費在AI的投資,但這也讓身為供應鏈王國的台灣在這幾年有很豐厚的回報。
- 至於AI幫助企業減少成本的效果如何,以大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舉例,客戶導入該公司的產品的第二年,營收平均成長364%;第三年會再成長182%。這也在Palantir加強美國市場的投資後,營收留存率達到150%可以看出不論是企業或是政府,對於採用AI後,公司對於AI的依賴基本上是離不太開了,即使Palantir的產品價格高昂,企業或政府仍然認為有其價值。這顯示了其實企業也認為導入AI的確可以幫助他們增加收入,而對於同產業的其他公司看到競爭對手透過AI成為領先者,那會不會慢慢的大家都會編列更多預算在這上面呢,我想從導入產品第二年的營收可以成長三倍應該很容易得到答案。
- Meta幾個月前宣布即將在VR推出AI智能助手,在VR世界裡我們就化身成為神,可以叫助手幫助我們與其他國家的人即時翻譯、甚至要AI憑空創造桌子椅子,還能與現實世界進行虛實整合。這讓我想到鋼鐵人電影裡的AI管家老賈,不但可以互動,還能增加工作的效率、而且也可以透過訓練提供更多的功能。而跟過去很不一樣的是,過去的AI通常是單純的指令集,或者是說他們是依靠人類幫他們設定的模式「下達」下一步動作,例如黑白棋、五子棋遊戲、聊天機器人等,都是已經事先建立好流程或反應,當trigger到關鍵字或特定行為就會產出特定的反應;但是近年發展的AI多偏重於機器學習或是深度學習,透過不斷的提供數據讓演算法滾動調整邏輯,不必事先設定好「遊戲規則」,而讓機器自行透過分析蒐集而來的資料自行模擬「思考後」執行下一步成功率很高的動作,例如OpenAI的捉迷藏遊戲。當然這跟過往的人工智慧不同的是精確度較低,但是卻能處理更複雜多樣的工作。也因此這類的AI慢慢的成為了主流,如自駕車或前面提到的GPT-3或亞馬遜的Astro等等。
- 但對於企業來說,我認為導入AI仍是在一個剛起步的階段,在眾多標榜著AI的服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時,究竟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即使長期來說成本可能真的會下降,但短期要企業投入鉅額資本在AI的支出上是否是明智之舉?還是許多服務只是為了AI所以AI,與.com泡沫時期一樣只是想吸引資金的噱頭,也許在AI萌芽階段的很大一部分所謂的AI服務很快地就會被淘汰掉,留下真的對人類有貢獻的AI,才能真的讓AI有普遍性的應用。
結論
人工智慧未來會帶給人類的多大的改變,我想從各大企業無不投入相關研發就約略可以看的出來,軟硬體成本隨著技術進步而大幅降低,也讓訓練成本越來越低。
然而人工智慧真的發展越快越好嗎?許多人想到AI就會聯想到「魔鬼終結者」裡的Skynet,深怕AI的進步會取代人類,Elon Musk也曾說過人工智慧很可能在幾年內超越人類,並造成毀滅性的災難。當然短期來說們最害怕的還是被機器人搶走工作,對於重複性的工作其實已經有很大部分被取代,如倉儲搬運工、列車司機甚至連金融的部分很多都是程式在負責買賣的,但我認為人類被取代這種事情其實也是很難避免,畢竟企業養一個只能工作8小時的員工,產值比24小時都在工作的機器人低、失誤率也較高,還不會有罷工抗議、遭竊盜機密的問題,那企業哪有不擁抱AI的理由呢?因此未來發展的方向我認為應該會更偏向人機協作的部分,以監督式的方式讓機器人學習、工作,而且人類也應該要承認機器人的工作效率比人類好這一件事情,並尋找哪些地方是人類可以辦到但機器人不行的,例如牽涉到價值判斷、監管、與「人」交流的工作等等。否則天秤將會往不好的那一面傾倒,如近年流行的deepfake在烏俄戰爭中就被拿來假冒烏克蘭總統的臉
告訴烏國人民出來投降這種災難的事情;又如亞馬遜智慧音箱內的Alexa智慧語音助理要小孩
「把智慧型手機充電器插頭插進插座一半,再拿一分錢硬幣碰觸沒插入的金屬區塊。」這種離譜的事情發生。
也因此,人類在發展人工智慧的同時,不是應該只想說會被取代工作,而是應該想會有什麼因為人工智慧而產生的新工作。這才是未來會被AI圍繞的我們應該要有的思維,擁抱科技的同時也要畏懼,不求快而求合理,才能讓人類往一個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