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準備心理師國考的這段時間,受到很多前輩們的照顧,也因為這樣子,想透過這篇分享回饋給即將踏入心理師國考考場的人們。
先介紹一下我的背景資訊──我是推甄上國北碩班的,自認並沒有那麼擅於考試,考運也一向都沒有太好,在準備心理師考試的期間算是從最基本的知識建構起,比較幸運的大概是擁有相對多一點的備考時間。在準備考試的期間,並沒有籌組與此相關的讀書會,自己讀書、作筆記為主,因此這篇應考策略應滿適合習慣單打獨鬥的人們參考,也先在此附上考試成績作為參考:
我在二月的時候跑完畢業程序,一路玩到四月底才開始備考。我的備考時期可以粗略分為三個階段,時程表在四月底的時候已經擬定了(但110年國考因為疫情而突然延期,又有再因此微調)。以下用文字分述我在各階段的實際規劃。
【零、面對現實階段(4月底)】
其實也就一個禮拜左右的時間,我寫了109-1、109-2的六科國考考古題,結果十分慘烈。在被結果震撼到之後,比較願意定下心開始國考相關的準備,也在這個時間擬定了後續的備考時程表。
【一、讀書階段(5、6月)】
顧名思義,這個階段的我每個科目都會選文本閱讀,而不繼續寫考古題。(但如果只能從六、七月開始準備,其實這個階段可以自由捨去。)
以下先列出我在這階段閱讀的主要書籍,接著再詳述該科目讀完主要文本後所做的相關準備(相關準備不見得是在這個階段完成的,有些會延續到後面的階段):
★
心理學:
《心理學:身體心靈與文化的整合》
這本書的閱讀沒有在時程表上,它在讀書階段的定位比較像是課外讀物,當我有破碎的時間時就會讀個一章(也會偷懶先跳過自己不喜歡的章節,如認知心理學);沒有時間的話,也可以針對自己比較不熟悉的章節閱讀即可。
撰寫考古題之後,發現社會心理學考得非常多,因此我後來又再另外讀了
《社會心理學(原書第八版)》,以檢視自己對於社心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再將自己不熟的名詞整理成筆記。
大推Sharf,我覺得比起Corey還要能夠明白各學派的發展脈絡,以及重要概念之間的連結。除了這本書外,我也會另外找尋沒有出現在書中的學派相關文獻,或針對介紹較簡短的學派去找相關文獻加深學習。
這是國北倫理課的參考書籍。老實說,我沒有特別規劃時間閱讀文本,比較是抽零碎時間閱讀之前上課時畫過的重點,以迅速建構基本知識架構跟概念。
在這個階段,還沒有刻意去碰《DSM-5》,比較像是先老老實實將書啃過一遍,同時輔以碩班上課時報告組別提供的PPT,深化學習。
參考了許多前人們的分享後,選定這本從未接觸過的讀物,不過它整理得滿清楚的,也讓我得以形成兩份筆記──分別是衡鑑評估的總整理、測驗的總比較(測驗部分,部分是後來一邊寫考古題,一邊查文獻彙整的)。
Yalom的團體是必讀的,寫完兩回考古題後就深刻意識到這件事情,因此就算內容文字十分艱澀,也還是得耐著性子啃完它!讀完這本書後,我也有再快速掃視自己上團體諮商課程整理
《團體諮商與治療:一個嶄新的人際-心理動力模式》的筆記,試著讓這兩本書籍對於團體諮商的概念及敘述有所對話。
在這個階段,相對困難的是按表操課,看著那麼大量要讀的文本其實會有點絕望,我原先的理想是邊讀書、邊形成自己的筆記,但後來在這階段完成的只有衡鑑跟各類測驗的彙整。原先在安排的時候就有半個月的緩衝期,這點倒拯救了我偶時會延遲的進度。
【二、寫考古題階段(7月)】
開始寫考古題,以年度作為區分。因為109年的在五月初時已經寫過一次了,被擺在最後面;另,距離較近的107、108年則被我留作為模擬考題備存,因此規畫下來差不多一週寫+訂正一年的考題份量差不多(一年有兩次考試)。
為了熟悉考場的狀態,我將考古題全部印出、在紙上作答,通常是安排一個完整的早上寫一份考古題(六科)。按照考試順序寫完六科,中間不休息,一科最多寫30分鐘,分兩段計時(感謝陳婷對於配時及非選擇題應答觀念的分享,超級實用)。
養成這個習慣跟速度後,在有時間壓力的狀況下也會比較能夠穩定發揮。
第一段的10分鐘:先答非選擇題,在這階段要完成的是「圈題目關鍵字」、「寫重點概念」、「打架構」。(養成這個習慣在正式考試時可以幫上很多忙,但這個絕對需要鍛鍊。)顧名思義,在圈出題幹的關鍵字後,開始寫下你覺得與此相關的重點概念,並稍稍先編排一下答題架構(誰先、誰後,又該怎麼串接)。
第二段的20分鐘:試著在20分鐘內答完選擇題,這時候比較像是要把自己的腦袋練得快、狠、準,儘管考試的時間很長,但因為還要撥時間給寫非選擇題(今年起改為電腦打字不知道會不會好些),外加還有預留的檢查時間,因此盡量將自己第一次寫選擇題的時間壓好,並降低因為粗心而錯的機率,這也會是平時可以練習的。
寫完選擇題之後,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我會給自己一點時間再回頭想非選擇題(有些非選擇題的答題線索會藏在選擇題裡面,寫完之後有可能會多些靈感跟想法也說不定),如果有要補到架構上的就可以再補上去。實際執行下來,我通常在5分鐘內可以完成非選擇題架構、15分鐘內寫完選擇題,至少還有10分鐘時間可以再回頭思考非選擇題。
之所以會這樣配時,是因為單科考試時間為2小時,基本上非選擇題幾分就要寫到幾行,有些時候還會邊寫邊想,因此我習慣留至少1小時給非選擇題的書寫,多的30分鐘就是作為緩衝或後續檢查之用。在這階段寫考古題時,我比較懶惰一點,不會真的把非選擇題全部寫完,但為了熟悉筆感跟列標、列點的思考架構,「訂正」就會是非常重要的步驟。
訂正時,因為我通常得用寫的才有辦法記憶下來,便習慣將阿摩上的詳解或查到的相關文獻依據考試答題的方式抄寫,在這樣的過程中就可以整理出一本屬於自己的錯誤筆記(也會發現自己總記不起來某個重要概念,像是語言發展階段)。我也是在這個階段,將諮商理論依序整理成自己的筆記,並將考古題中常見的各類法規從法規資料庫整理出來,徹底消化這些規範。
形成自己的一本筆記後,上考場帶著它就已足夠了,不需帶太多東西!
在這個階段很容易因為考古題答得很差而信心盡失,但這些被打扁的經驗都會變成你的經驗值!意思是,考試當天,站在考場上的你,與此時此刻被考古題虐得不成人形的你必定會有所不同。如果真的還是很擔心或焦慮,就確實地落實「訂正」這個步驟吧,把這些曾經錯過的都補起來之後,你腦內的資料庫裡就必然跟原先時大不相同了。
在這邊也偷偷附上我自己選擇題答題狀況的整理,希望能讓被考古題虐到失意的大家多點信心(總錯題數69題這個,忘記是從哪裡聽來的數據,但選擇題如能答到平均拿40分確實會是比較穩的)。
【三、衝刺階段(8月)】
在這個月份裡,主要的任務是熟記DSM-5跟熟悉考試步調。當時比較尷尬的是,因為我八月一日起開始教育實習,可以完整施行模擬考試的時間就只剩下週末,因此就沒有那麼徹底落實兩天考試,而是
六科考滿一天(非選有把握的題目就不全寫了,只打架構,但沒把握的非選題絕對就是硬著頭皮寫到底,讓自己熟悉這樣的感覺)。 熟記DSM-5部分,我基本上是先將
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讀過一遍,接下來就花很多時間跟男友(非相關科系)對話。他拿書出題,像是講出「侵擾性情緒失調症」,我就要答出有哪些診斷準則,我答不出來的時候他會給予提示;同時,因為他是非相關科系的一般人,因此他也會對於不同的疾患或診斷提出疑問,我就得試著回應他提出的所有問題(答不出來的話,我會先記下來,再事後補查課本跟文獻)。這樣一來一往的好處是,對不擅於透過直接閱讀來記憶的我而言,
這些對話跟情境的線索都能夠加深我對於DSM-5內容的印象(像是去回憶討論侵擾性情緒失調症時,我們有過什麼對話)。我覺得這是意外好用的記憶方式,畢竟要解釋得讓對方聽得懂,這代表自己也得將內容有一定程度的消化才行;加上男友是非相關科系,當我請他刻意選擇他覺得這一年來聽到有關的疾患時,他所挑選的自然就會是這個社會這一年來常說/討論的相關內容,在抓時事趨勢方面幫助很大。
在這個月中,還有兩個小任務是──熟悉自己的筆記,跟培養穩定的作息。這不用多說,自然都是為了上考場的那天預作準備,一是熟悉自己在考試前還能夠抱的佛腳長相,另一則是讓自己的身體狀態穩定下來、習慣早睡早起的感覺。
【肆、上考場當日】
答題配時部分,已經在「二、寫考古題階段」詳述過了,就不再另外補充。不過,特別想強調的是,非選擇題絕對要答好答滿(一分可以一行計)!就算不會寫,也絕對要試著牽起周圍可能有關的概念去寫,絕對不要輕易放棄!
上了考場後,千萬要記得一件事情──就算考砸了一科,那也還不是全部!
超級理解那種忍不住想查前一科答案,或者是因為覺得自己考砸而有些懊惱的心情,但後續的考試也是同等重要的,在這種狀況下還是得努力逼著自己向下個考科的準備前行喔。
以上,大概是我所能分享的心理師國考準備暨應考策略。
還記得,最剛開始準備考試的時候,真的是一點方向都沒有,也超級焦慮,不知道該怎麼應對這看起來很兇殘的大boss。很感謝當時前輩們毫不吝嗇地分享,才讓我逐漸摸出一套自己的準備方式;也希望這篇分享能夠提供正在踏向這場考試的大家一點參考,如果有任何疑問或好奇也都可以再提出!
祝福大家都能找到一套屬於自己的準備方式,並且順利闖過這個關卡。
備註:如果對我整理的諮商理論、衡鑑、測驗筆記有興趣,也可以私下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