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癢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說人生是一種「痛」,​
我覺得人生其實更接近「癢」。​
不是心癢央的那種癢。我說的是搔癢的癢。​
比起痛覺,癢其實還算可以忍受;比起痛覺,癢不會感覺非常不舒服。而且癢的時候,可以抓,抓了之後更是能獲得美好的解決感,簡化成一個字,就是「爽」。有時候因為抓得太過激烈,會流出一點點血,喔,那更是另一種層次的滿足,爽爽爽!​
但是當你雙手都正在忙碌的時候,例如說洗碗洗到一半的時候,眉間突然感覺有夠癢,這時候你跟本沒有辦法用手來抓癢。連止癢都無法了,更別提什麼滿足感了。​
「先把雙手的泡沫沖乾淨,接著擦乾雙手,把眼鏡拿下放在桌上,用指甲精準地抓癢,滿足了之後,再接著把眼鏡戴上,繼續洗碗。」這種方法CP質實在是太低,太浪費時間了。所以你就忍著,心想可能忍忍就不會癢了。​
但是想像總是太過於美好,越忍越癢,越忍越無法克制抓癢的慾望。心想明明就只是小小地「抓癢」這件事,卻要我花這麼大的力氣和時間去交換,我是堅決不肯的,我不做這種吃虧的事情。​
因為你怎麼會知道,使用以上方法之後,繼續洗碗時會不會再度癢起來?​
下場就是從眉間的癢,擴散到頭皮、再到太陽穴、甚至是鼻孔裡都在癢。馬的.....我就是偏不要屈服,可是真的好癢噢.....可惡。​
我把右手手指的泡沫,大概用水龍頭沖一下,確保指尖部分沒有泡沫,很小心、仔細地、精準地,用一根食指,抓了眉心的癢。​
然後,​
水滴和泡沫,就滴到眼鏡鏡片了。​
好,我認了。​
我把雙手的泡沫沖乾淨,接著雙手擦乾,把眼鏡拿下來放在桌上,把全部的癢,一次用最大的力氣爆抓到爽,外加把眼鏡鏡片擦乾淨,再繼續洗碗。​
我真的覺得很不爽。​
為什麼不乾脆直接讓我痛到不得不去吞止痛藥還比較乾脆,讓我痛啊,讓我感覺到無法靠「抓」來得到解決的痛啊,幹。​
不要想和人生對抗,屈服最快。​
就像不要和癢對抗,屈服就對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47內容數
我是王立,原本打算在今年(2019)年八月開始製作自己的首張專輯,但被朋友阻止了。「王立你真的準備好了嗎?」我時常如此衝動。過去有好幾次因為衝動而掉進空虛深淵的經驗。當我開始感受生活的認真,我想,應該就能大聲地喊出:「我已經準備好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三餐都會去家裡附近一家米飯專賣店買煮好的米飯,好吃種類又多,我都吃十穀飯,口感好又營養。吃多少買多少,就不用自己煮飯還要拿捏飯量。​ ​ 不過店家沒有良好的排隊動線,也沒有人員指引,結帳時自然會亂。生活之中常常會出現需要排隊的時候,結帳時排隊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 我觀察到一個現象。​
小時候家裡養狗,有記憶以來,家裡養過的狗大概有三隻。我爸爸應該是狗派,媽媽應該是「寵物禁止派」。 就讀高中夜校時的某天下課,在高雄火車站門口遇到一隻小貓,牠在我腳邊圍繞,我把牠抓起來放在機車座墊上,看來牠還不瞭解這世界有多麼恐怖,是一隻勇敢的喵。我拿起電話打給媽媽問是否能夠收養牠,被一口拒絕了。雖
自能夠回想起的回憶以來,其實都一直活在一種某期待當中,怎麼做才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或是說依循著一種道德規範。 對小朋友來說,做了會被誇獎的事情,就是對的。做了會挨罵的事,自然是錯的。這就是道德的教育。 近三十歲的現在,心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當機,不知是不是天地規律,我正在思考道德這件事情。 說來巧
關於成就感這件事,似乎都是得和另一個個體有關聯才是。 就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觀點,小孩子做了某件事,得到大人的獎勵或獎賞,就會持續地做這件事。這叫做「他律」。就像是狗狗坐下會得到食物一樣。待認知發展成熟之後,才會慢慢轉化為「自律」,這是人類智慧發展可能性與其他動物不同之處。 但就我的感受,身旁一
「總會過去的。」 過去一段時間時常這樣安慰別人。仔細想想,也是因為曾經受到這樣的安慰才會依樣地對別人說這句話吧。甚至在新寫的歌裡也有一段歌詞說著說類似的話。然而這句話和現實並不相符,或是說這句話還有很大的延伸空間。說得不完備或許是因為不想費太多喉舌解釋,或許覺得講太多也沒人懂,也或許真的深信這句話的
近日家中螞蟻猖狂,雖然牠們並不是甚麼會瞬間危害人類健康的害蟲,長相也沒有蟑螂那麼不討人喜歡,事實上在人類受教育的過程中,螞蟻還曾經是勤奮努力的象徵性動物。如狐狸象徵狡猾、蛇象徵神秘、黑貓象徵幸運一樣。不巧這棟建築物的住持——即是本人——有神經質傾向。看到螞蟻在桌子上遊蕩閒晃,本人就耐不住怒火中燒,若
我的三餐都會去家裡附近一家米飯專賣店買煮好的米飯,好吃種類又多,我都吃十穀飯,口感好又營養。吃多少買多少,就不用自己煮飯還要拿捏飯量。​ ​ 不過店家沒有良好的排隊動線,也沒有人員指引,結帳時自然會亂。生活之中常常會出現需要排隊的時候,結帳時排隊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 我觀察到一個現象。​
小時候家裡養狗,有記憶以來,家裡養過的狗大概有三隻。我爸爸應該是狗派,媽媽應該是「寵物禁止派」。 就讀高中夜校時的某天下課,在高雄火車站門口遇到一隻小貓,牠在我腳邊圍繞,我把牠抓起來放在機車座墊上,看來牠還不瞭解這世界有多麼恐怖,是一隻勇敢的喵。我拿起電話打給媽媽問是否能夠收養牠,被一口拒絕了。雖
自能夠回想起的回憶以來,其實都一直活在一種某期待當中,怎麼做才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或是說依循著一種道德規範。 對小朋友來說,做了會被誇獎的事情,就是對的。做了會挨罵的事,自然是錯的。這就是道德的教育。 近三十歲的現在,心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當機,不知是不是天地規律,我正在思考道德這件事情。 說來巧
關於成就感這件事,似乎都是得和另一個個體有關聯才是。 就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觀點,小孩子做了某件事,得到大人的獎勵或獎賞,就會持續地做這件事。這叫做「他律」。就像是狗狗坐下會得到食物一樣。待認知發展成熟之後,才會慢慢轉化為「自律」,這是人類智慧發展可能性與其他動物不同之處。 但就我的感受,身旁一
「總會過去的。」 過去一段時間時常這樣安慰別人。仔細想想,也是因為曾經受到這樣的安慰才會依樣地對別人說這句話吧。甚至在新寫的歌裡也有一段歌詞說著說類似的話。然而這句話和現實並不相符,或是說這句話還有很大的延伸空間。說得不完備或許是因為不想費太多喉舌解釋,或許覺得講太多也沒人懂,也或許真的深信這句話的
近日家中螞蟻猖狂,雖然牠們並不是甚麼會瞬間危害人類健康的害蟲,長相也沒有蟑螂那麼不討人喜歡,事實上在人類受教育的過程中,螞蟻還曾經是勤奮努力的象徵性動物。如狐狸象徵狡猾、蛇象徵神秘、黑貓象徵幸運一樣。不巧這棟建築物的住持——即是本人——有神經質傾向。看到螞蟻在桌子上遊蕩閒晃,本人就耐不住怒火中燒,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下班後,揪著一張臉 打不出來的鼻癢 哭不出來的鼻酸 時而遠離,時而靠近 時而消失,時而浮現 絮絮擾擾 只是不斷徒勞的吸了好幾口氣 煩 想把鼻子切惹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你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子呢?你喜歡它嗎? 我想應該沒有人全然覺得「我的日常棒透了!」,我的經驗是:每個人的生活裡都有一地雞毛的角落,只能面對,不斷找出解決的辦法,奮力的活出更好的日常。 這週我自己看了兩次醫生,雖然不是什麼大毛病,但身體的零件出問題,也是心煩。 還去郵局寄畫冊給美國的朋友,發
Thumbnail
有些人對苦的反應特別大,有些人比較不痛不癢,那是因為每個人對苦的忍受力不同。比如,有的被蚊子咬一口就唉唉叫,趕緊找藥抹。有的人被蜜蜂螫腫了,泡一泡尿液就沒事了。當然,如果因為被蜜蜂螫咬感染造成敗血症病危,那時就會嚴正看待苦,痛有多重,悟就有多深。 對苦敏感的人比較容易走修行的路,因為不想自己的
Thumbnail
「痛苦」總是讓人想要逃跑。不過在痛苦當中,卻可能有我們未曾想到的禮物。「痛苦」經常讓我們感到不舒服,而逃跑則是最簡單的選擇。我們可以忽略痛苦,假裝沒事地,日復一日。然而,如果我們選擇面對自己的痛苦經驗,我們則有可能從中受益?
Thumbnail
於是,開始上麻藥。有看過牙、在嘴裡打過麻藥的人,應該都知道打麻藥其實也蠻痛的。但我這人就是看牙經驗豐富、口內麻醉經驗豐富,因此算是「被打(麻藥)習慣了」,已經不覺得這是痛的了。而且通常麻藥打下去沒多久,那個部位就會沒什麼感覺,所以那份痛楚、包含原本牙齒的痛,都會一併紓緩。 通常,無論是拔牙、或是我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自傷和自愛的文章,描述了作者的痛苦和掙扎,以及對自己的矛盾情感。文章通過描述情感和痛苦表達了對自己的糾結和掙扎。
Thumbnail
曾經看到幾句話 〔健康的活著,平靜的過著,開心的笑著,適當的忙著〕 〔不為世間作樂,只討自己歡心〕~ 確實人生短短數十年 為生活所忙碌著 為圓融許多人事努力盡所能盡之責任 往往忽略也需要好好慰藉自己的內心 〔人生你可以盡心盡力而為〕 〔但別讓內心太用力疲憊著〕 〔好好努力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Thumbnail
夜半被手臂上的皮膚炎癢醒,忍著不理會它,越是發癢,忍不住起身擦藥,在感覺好些時再次沉睡,這,究竟是放下了,還是沒放下處理它了。 世界上所有的不甘與不快樂,不適合用一句該放下以及放下了簡而化之。 省略了掙扎與覺醒的過程,一切的放不下都有它的成因。 反省自己的定位,年太高的母親及尚不能自立的孩子,
Thumbnail
不論是身體上的痛或是心靈上的痛,總之痛就是不好。這個觀點讓我們對痛避之則吉,以保護自己。可是對痛賦予負面的標籤,也可能令我們的痛變得更加厲害。或許我們可以調教對痛的看法,讓我們痛得有意義。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下班後,揪著一張臉 打不出來的鼻癢 哭不出來的鼻酸 時而遠離,時而靠近 時而消失,時而浮現 絮絮擾擾 只是不斷徒勞的吸了好幾口氣 煩 想把鼻子切惹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你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子呢?你喜歡它嗎? 我想應該沒有人全然覺得「我的日常棒透了!」,我的經驗是:每個人的生活裡都有一地雞毛的角落,只能面對,不斷找出解決的辦法,奮力的活出更好的日常。 這週我自己看了兩次醫生,雖然不是什麼大毛病,但身體的零件出問題,也是心煩。 還去郵局寄畫冊給美國的朋友,發
Thumbnail
有些人對苦的反應特別大,有些人比較不痛不癢,那是因為每個人對苦的忍受力不同。比如,有的被蚊子咬一口就唉唉叫,趕緊找藥抹。有的人被蜜蜂螫腫了,泡一泡尿液就沒事了。當然,如果因為被蜜蜂螫咬感染造成敗血症病危,那時就會嚴正看待苦,痛有多重,悟就有多深。 對苦敏感的人比較容易走修行的路,因為不想自己的
Thumbnail
「痛苦」總是讓人想要逃跑。不過在痛苦當中,卻可能有我們未曾想到的禮物。「痛苦」經常讓我們感到不舒服,而逃跑則是最簡單的選擇。我們可以忽略痛苦,假裝沒事地,日復一日。然而,如果我們選擇面對自己的痛苦經驗,我們則有可能從中受益?
Thumbnail
於是,開始上麻藥。有看過牙、在嘴裡打過麻藥的人,應該都知道打麻藥其實也蠻痛的。但我這人就是看牙經驗豐富、口內麻醉經驗豐富,因此算是「被打(麻藥)習慣了」,已經不覺得這是痛的了。而且通常麻藥打下去沒多久,那個部位就會沒什麼感覺,所以那份痛楚、包含原本牙齒的痛,都會一併紓緩。 通常,無論是拔牙、或是我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自傷和自愛的文章,描述了作者的痛苦和掙扎,以及對自己的矛盾情感。文章通過描述情感和痛苦表達了對自己的糾結和掙扎。
Thumbnail
曾經看到幾句話 〔健康的活著,平靜的過著,開心的笑著,適當的忙著〕 〔不為世間作樂,只討自己歡心〕~ 確實人生短短數十年 為生活所忙碌著 為圓融許多人事努力盡所能盡之責任 往往忽略也需要好好慰藉自己的內心 〔人生你可以盡心盡力而為〕 〔但別讓內心太用力疲憊著〕 〔好好努力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Thumbnail
夜半被手臂上的皮膚炎癢醒,忍著不理會它,越是發癢,忍不住起身擦藥,在感覺好些時再次沉睡,這,究竟是放下了,還是沒放下處理它了。 世界上所有的不甘與不快樂,不適合用一句該放下以及放下了簡而化之。 省略了掙扎與覺醒的過程,一切的放不下都有它的成因。 反省自己的定位,年太高的母親及尚不能自立的孩子,
Thumbnail
不論是身體上的痛或是心靈上的痛,總之痛就是不好。這個觀點讓我們對痛避之則吉,以保護自己。可是對痛賦予負面的標籤,也可能令我們的痛變得更加厲害。或許我們可以調教對痛的看法,讓我們痛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