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人的相處中,必然有爭執不合,傷害他人亦或讓自己受傷。感到不開心的時候,想要選擇逃避或拒絕和他人的相處,如果這是為了重整自己所需要的休息,那是有必要的。
但如果是想逃一輩子,不願去面對的話,能逃到哪呢?離開在重新和他人相遇、連結、相處,然後再度面臨當初同樣的狀況!問題只要不去解決,他就會不斷地再出現,除非選擇獨自一人孤獨老死,不再和他人相處,但那樣真的好嗎?
渴望找到合適的人,陪伴我們走這一躺旅程,是隱藏內心中的想望。為了在遇見那樣的人時,能夠去珍惜並把握相處的時光。為此,更應該把握每一次和他人間的相處,如紫吳說的我們得在一次次的體驗中去學習,無論是他人的感受還是自己的情緒,都是一場修行,讓我們去知道這一切並學會珍惜。
相處有和父母的、和朋友的、和伴侶的、和孩子的,有各種不同的形式,每段關係中所面臨的問題挑戰也不近相同。像和父母的相處存在著長幼尊卑、依賴,而伴侶間的有信賴、愛情等等,每一段關係中體驗到的各有不同的樣貌,學習到的東西也不同。
在這當中屬和父母、和孩子最為特別,兩段關係裡我們所處位置是對調的,前者我們是孩子的身份,後者我們變身為父母。孩子時我們是一張空白的紙,懵懵懂懂,這段關係我們是處在被動狀態,由父母主宰相處的基本調性,我們則基於這些去反應出自己。作為我們的第一個相處對象,請好好地看著這段關係中,我們產生的情緒,那裡面有快樂、憤怒、感謝、痛苦等等,無論是怎樣的感受都是真真實實存在的,請記住這一切,而不是假裝不知道或當他不存在。為的是終有一天,我們會來到對面那個位置,我們將成為他人的父母,那我們想要給孩子怎樣的關係呢?你希望孩子感受到的是什麼呢?是你感受到的快樂,還是那些沉悶的情緒…
相處裡最重要課題便是控制,紫吳將這比喻成出拳力道,初時我們不懂應該出多少力度去打破桌子,力太小就失敗;過多的力道雖能成功,但卻會導致桌子承受太多力而反彈打到周圍的人甚至自己。我們需要反覆練習去掌握住控制的技巧,如何出力去達到我們的目的,但不會去傷害到他人。
每段相處過程中,慢慢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受情緒影響,去做出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事情來,情緒並不是不好的東西,真正的不好是你使自己籠罩情緒中,未經思考做出情緒化的行為。而這些都需要不斷地練習及體驗去琢磨出技巧。
只要你珍視著對方,你就能不放棄努力去做到,對方也會感受到你的在乎,也一起努力著,彼此相互溝通學習包容,這段相處的旅程中有著對方陪伴,我們一點都不孤單,漸漸成為自己所喜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