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釀影評|《貝爾法斯特》:遊子的鄉愁,謹記自我的明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第九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不約而同地,正好有三部入圍作品切口國族動盪。阿莫多瓦的《平行母親》運用尋根、考古挖掘西班牙的染血歷史──內戰與獨裁,引出轉型正義的必要。國際電影《漂浪人生》則從阿富汗內戰出發,融合動畫去轉譯,突破既有的格式,雖非首創,卻也生動描繪主角的逃亡之旅。至於本文主角《貝爾法斯特》,依照導演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h)的兒時經驗改編,搭配黑白的影像,經由孩童的視角,巧妙捕捉北愛爾蘭的徬徨與混亂。

然而,就體裁來看,不同的取徑方式,促使相似的主題摩擦出相異的火花。《平行母親》做為劇情電影,以標誌性的浮誇情節與手法,逐步鋪陳洞見,好呼應創傷所導致的荒謬性,例如言說、重述與行動時常因為恐懼而癱瘓。《漂浪人生》做為紀錄電影,則是細膩刻畫個人的內在恐懼與傷痛,如何透過敘說一步步癒合。

回到《貝爾法斯特》,其介於前述兩者之間,一方面貼近史實推進劇情;另一方面,綜合思春期的煩惱,還有熱鬧的家族活動,無論是拆禮物、看電影,或是在舞廳共舞,皆賦予故事活力,藉以緬懷往日的美好。

raw-image

直觀來講,《貝爾法斯特》充滿童趣的安排,自然讓人聯想到《兔嘲男孩》,但兩者無法一概而論。至少,僅就目的而言,後者強調的是藉由「戲謔」嘲諷納粹的「荒誕」;前者則像是為童年「再度上色」,除了彌補遺憾,也替過去重新注入生命力。由此可知,儘管《貝爾法斯特》不是典型傳記電影,卻鑲嵌著類似的精神內涵,試圖在宏觀的歷史脈絡中,運用獨特、跳脫成人的視角,豐厚他者理解北愛爾蘭的視框,而非總是以同情、譴責的主題內容,做為家鄉的註解。

也因此,與其說《貝爾法斯特》像《兔嘲男孩》,不如將它與《夢想之地》相比:同樣參考導演的童年經驗,也同樣提及父母的拉扯,更都討論到適應上的焦灼,再以電影這個載體,大大肯定走過的足跡。記得自己的出身,進而篤定何為未來。那片喚做鄉愁的認同拼圖,無疑正是《貝爾法斯特》、或說遊子們共同尋找的明鏡,好在迷航的過程,保有辨識自我的依據。

一前一後,《貝爾法斯特》言盡離開之前的迷惘與不捨,補全《夢想之地》當中未說的前情提要。或者,反過來說,《夢想之地》剛好提供一種想像,引導觀眾自行體會《貝爾法斯特》的巴迪一家出走後的辛苦與成長,究竟需要何等程度的堅韌。

raw-image

想當然,電影如此著重私我層面,即使格局並不小,仍舊容易引起爭論,好比說過度自溺,流於個人敘說,因而缺乏議題探討。甚者,有些人認為電影避重就輕、過於嬉鬧,取巧地利用兒童的純真,確保作品受人喜歡。不過,這部分得要參照創作意圖,才好釐清、比對,而這恰巧要從電影選用「單色調」的原因談起。

確實,黑白電影不如彩色電影鮮豔,但灰階的存在,反讓畫面飽含紋理與質感,適當提升張力,猶如一張留白的畫布,任由觀眾嫁接腦中的想像。再者,黑白恰好能呈現北愛爾蘭問題所帶來的憂愁,更還呼應當時的社會脈絡,政治、宗教或是民族的二元對峙,並以此無聲抗議:縱使是黑白分明的世界,照樣仰賴灰色地帶,以便茁壯。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說真的,我覺得我好像越來越喜歡愛情觀光片了耶!怎麼會這樣子呢!?看著看著就覺得心情很愉快,那些令人驚嘆不已的美景和絕對有往好的方向修飾過的人文風情。以前還會稍微揶揄說這觀光片拍得真不錯,但現在真的漸漸覺得這愛情片拍得蠻美的了。這部愛情觀光片,沒甚麼好挑剔的,景拍得好,劇情也很不錯。推薦給各位~
Thumbnail
說真的,我覺得我好像越來越喜歡愛情觀光片了耶!怎麼會這樣子呢!?看著看著就覺得心情很愉快,那些令人驚嘆不已的美景和絕對有往好的方向修飾過的人文風情。以前還會稍微揶揄說這觀光片拍得真不錯,但現在真的漸漸覺得這愛情片拍得蠻美的了。這部愛情觀光片,沒甚麼好挑剔的,景拍得好,劇情也很不錯。推薦給各位~
Thumbnail
老史的經典實在是多的不勝枚舉,30年前的《辛德勒名單》是為自身為猶太人的身份而拍,30年後的《法貝爾曼》總算是為了家庭、為了自我,以大導演的身份下去拍。拍出眾多經典大片的背後並沒有什麼夢幻的成長史,只有父母的愛與鼓勵,以及伴隨著愛背後不完美的原生家庭。
Thumbnail
老史的經典實在是多的不勝枚舉,30年前的《辛德勒名單》是為自身為猶太人的身份而拍,30年後的《法貝爾曼》總算是為了家庭、為了自我,以大導演的身份下去拍。拍出眾多經典大片的背後並沒有什麼夢幻的成長史,只有父母的愛與鼓勵,以及伴隨著愛背後不完美的原生家庭。
Thumbnail
以經典作品做解讀,帶領聽眾重返電影世界中的關鍵事件,回顧並剖析劇目發生的特殊寓意;透過重塑影像符碼的過程,使觀者從被動的參與者轉向詮釋者的一次契機。而藉由此一方法的推導,在往後端詳作品時,便就能以記憶的回塑、反芻,在在拼湊出你對電影的實際輪廓。而這一次次透析劇情的行動,也正是影癡影迷們獨有的浪漫啊!
Thumbnail
以經典作品做解讀,帶領聽眾重返電影世界中的關鍵事件,回顧並剖析劇目發生的特殊寓意;透過重塑影像符碼的過程,使觀者從被動的參與者轉向詮釋者的一次契機。而藉由此一方法的推導,在往後端詳作品時,便就能以記憶的回塑、反芻,在在拼湊出你對電影的實際輪廓。而這一次次透析劇情的行動,也正是影癡影迷們獨有的浪漫啊!
Thumbnail
新的一年快要過去一個月,才有辦法寫出這篇。這十部電影有些是20、21年的作品,但在台灣正式上映時間都是2022年。因為都很喜歡,以下就不排名,僅以台灣或串流平台的上映日期為序。
Thumbnail
新的一年快要過去一個月,才有辦法寫出這篇。這十部電影有些是20、21年的作品,但在台灣正式上映時間都是2022年。因為都很喜歡,以下就不排名,僅以台灣或串流平台的上映日期為序。
Thumbnail
或許,這正是肯尼斯布萊納選擇童趣視角的根本原因:做為導演,他所訴求的不僅是鄉愁,更是之於人性的肯定。就算暴動歷歷在目,社區鄰里的溫暖,依然在輾轉不寐的夜,輕輕擁抱著他,緩緩哄他入睡。無論過去與未來,一則則童話故事,全非謊言,而是一封封謳歌人性之美的情書。獻給故人,也獻給遊子,更獻給迷惘的人。
Thumbnail
或許,這正是肯尼斯布萊納選擇童趣視角的根本原因:做為導演,他所訴求的不僅是鄉愁,更是之於人性的肯定。就算暴動歷歷在目,社區鄰里的溫暖,依然在輾轉不寐的夜,輕輕擁抱著他,緩緩哄他入睡。無論過去與未來,一則則童話故事,全非謊言,而是一封封謳歌人性之美的情書。獻給故人,也獻給遊子,更獻給迷惘的人。
Thumbnail
首先必須先說明,我並不是肯尼斯布萊納的粉絲,他所執導的作品看的也並不算多,即使看過的卻也沒有什麼太好的印象,然而這次的《貝爾法斯特》卻扭轉了我對於肯尼斯布萊納的印象,《貝爾法斯特》故事篇幅不及以往肯尼斯布萊納的長度,但故事卻是最巧而美的,透過一個小孩的視角來看待當時「北愛爾蘭」所面臨的問題,可以說是
Thumbnail
首先必須先說明,我並不是肯尼斯布萊納的粉絲,他所執導的作品看的也並不算多,即使看過的卻也沒有什麼太好的印象,然而這次的《貝爾法斯特》卻扭轉了我對於肯尼斯布萊納的印象,《貝爾法斯特》故事篇幅不及以往肯尼斯布萊納的長度,但故事卻是最巧而美的,透過一個小孩的視角來看待當時「北愛爾蘭」所面臨的問題,可以說是
Thumbnail
平常總是以戲院、影展為家,至今也只能眼巴巴地望著眼前的那片螢幕,試圖假裝自己仍在偌大的、黑色的空間裡神遊⋯⋯
Thumbnail
平常總是以戲院、影展為家,至今也只能眼巴巴地望著眼前的那片螢幕,試圖假裝自己仍在偌大的、黑色的空間裡神遊⋯⋯
Thumbnail
三位孩童充塞苦痛與暴力的童年,隨著後續的歷險多了幾分勇氣,那是放膽追逐生活,用苦澀拼起破碎心靈的勇氣。
Thumbnail
三位孩童充塞苦痛與暴力的童年,隨著後續的歷險多了幾分勇氣,那是放膽追逐生活,用苦澀拼起破碎心靈的勇氣。
Thumbnail
看完《羅馬》好一陣子後,終於點開《羅馬:幕後紀實》,沒想到看得無比感動,導演艾方索.柯朗侃侃而談,從他對細節的堅持、這部片之於他的奧妙與意義,到拍戲過程中他如何發現並直面內心的危機,以及素人演員真情流露的動人時刻,精彩程度幾乎與電影本身不相上下。其實,導演在影片開頭說的第一句話就深深擊中了我:
Thumbnail
看完《羅馬》好一陣子後,終於點開《羅馬:幕後紀實》,沒想到看得無比感動,導演艾方索.柯朗侃侃而談,從他對細節的堅持、這部片之於他的奧妙與意義,到拍戲過程中他如何發現並直面內心的危機,以及素人演員真情流露的動人時刻,精彩程度幾乎與電影本身不相上下。其實,導演在影片開頭說的第一句話就深深擊中了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