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圖/取材自Pixabay
圖/取材自Pixabay
絮叨一下:
老人家最常忘記的是最近的事;最難忘的是過去的事。
圖/取材自Pixabay
大自然是偏鄉的食材庫
50年代的農村,沒有現代化交通工具,沒有跟得上流行的服飾,沒有名廚的美食…卻有取之不盡的大自然食材,或現吃、或加工烹食,好不快哉!下雨天找非洲大蝸牛、稻子收割後,翻開一束一束的稻稈,撲捉躲在裡面的青蛙、水溝裡摸河蜆、用畚箕去溝渠堵泥鰍小鯽魚鮕呆田蚌〈小時候稱家蚌〉、土虱等;路旁的黃花酢漿草〈俗稱鹽酸仔草〉、野莓燈籠果龍葵〈俗稱黑仔菜黑甜菜〉、桑葚土芒果土拔仔〈番石榴〉,盡是隨摘隨吃的小確幸。
圖/Pixabay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有二個原因,一是物資缺乏的年代,什麼東西都好吃,都彌足珍貴,葡萄也是,當時年紀小,珍惜牠不是因為知道牠營養價值高,而是牠是我少數零嘴之一,更重要的是牠是免費的,所以怎可浪費呢?有時,小孩間也會互相嘲笑:「你連籽都給牠哺哺下去喔?」(哺哺:嚼碎)
打從我有記憶的歲月,就離不開葡萄這二個字;我的故鄉彰化縣大村鄉是巨峰葡萄大宗產地,我們家沒有土地,當然也沒種葡萄,但是同祖的親族種、鄰居種,我們不種的人反而吃得多,因為在外銷包裝時,會有很多的散粒,我們稱為「落米仔」,落米仔的品質其實跟正品一樣好,只是沒有賣相,所以大家都拿來餽贈親戚朋友或自己享用。
另一個不吐葡萄皮的原因是,上學的途中,道路二旁盡是葡萄園,葡萄成熟時,伸手可及的葡萄,串串誘人,於是放學路隊,有默契的形成犯罪小組,把風的、負責調查這一家貼有噴農藥是真的還是假的、動手小心摘的〈還要注意同一串不可以讓人家看出來有摘過〉,雖然很壞,可是大都被大人們放過,他們總說:『嘴吃咪啊,吃不了多少,但是要注意不要「黑白ㄔㄨㄚˋ」,破壞賣相就不好了!』,儘管回家少不了一頓臭罵或毒打,但主人所表現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讓我們覺得連葡萄皮也是甜滋滋的,一絲一毫都不敢浪費。
民國63年初,瞇瞇眼陳蘭麗小姐發表的成名曲:葡萄成熟時,更是讓我們遠赴異鄉求學的遊子,倍感親切哪!
故鄉葡萄還有一個製酒品種,也是農戶普遍都有種植的,我不確定是不是和現在二林的金香葡萄同品種,只記得大人在討論這個產品時,都以牠的日本名字稱之。
圖/Pixabay
家鄉還有一個令我永生難忘的特產:橘子,我們村裡種的品種是椪柑。二伯公家的橘子園,是我和堂姊、堂妹的樂園,我們總趁大人午休時間,跑到橘子園裡,各自尋找目標,一上樹就吃個不停,涼風習習,將自己掛在橘子樹上,就這麼吃呀吃的,好不快意!所謂無憂無慮的童年,莫過於此!
*完成一篇篇的挑戰很興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