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快樂中學習,學習中快樂

有一個退休中學校長告訴我,他不認同快樂學習,以為只要學生學懂了自然會快樂,所謂愉快地學習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教育方法。也許他對史賓塞的快樂學習沒甚研究,也許他堅執中國傳統學習模式,學而時習之就會不亦樂乎。事實是很多學習模式跟快樂是沾不上邊的,快樂並非學習的目的,相信很多人是不會反對的。當然,大人往往糾結於怎樣才能令小孩子既快樂,又可以學業有成。最近一套港劇《反起跑線聯盟》就提及這話題。
《反》一劇講述一群希望讓自家孩子快樂成長,而報讀一間以快樂學習為本的幼稚園(happy school),在孩子學習過程中有所感悟和啟發,劇情多描述家庭瑣事,特別圍繞孩子的學習生活。此劇引起很多為人父母者的共鳴,亦再次思考怎樣為孩子提供最適切的教育方法。快樂學校樂悠悠幼稚園的校長孔仲邱當然是快樂教育的代表,後來暫代其位的仇劍秋就代表精英教育工作者,家長會裡亦以Charles 和 Nora 為首分為起跑線與反起跑線兩班家長。這樣璧疊分明的陣容造就了一場又一場教育子女的辯論(剛好Charles 和 Nora 就是中學辯論對手)。仇劍秋甫出場便上演進步班與快樂班大比拼戲碼,更突顯了這個議題。
基本上,追求快樂與追求學業之間是沒有衝突的,不僅如此,而且是需要尋求兩者的融合。前文提及過的史賓塞,他提倡的快樂教育的目的並非只是快樂,而是透過引發孩子的好奇心,從而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探索並尋求解答,無論能否獲得解答,孩子都可以從中獲得快樂。這種學習過程是以學習者為本,是符合學程
(curriculum)的本質。誠然,現時香港的教育制度離這模式甚遠,菁英教育對某些家長趨之若鶩,對另一些則心生厭惡,甚至心生恐懼。
《反》劇就著香港家長面對的壓力而搭建了一個辯論的平台,果然引起許多網民的共鳴感。如導演所言,此劇是以成人的角度探討教育小孩子的問題,意思是以成人或施教者為本來進行思辨,孩子在這個議題上仍是處於被動和沉默的一群,而成人們把追求快樂和追求成績對立起來討論,對反思教育孩子的問題似乎沒有多大用處(當然這亦非此劇想探討的主題)。我教授創意寫作班時,孩子們都喜歡遊戲,由故事接龍到角色扮演,他們都會盡情投入在各種設計和表演的項目之中,只要在這些部分使他們明白到自己並非扮演受教者的被動角色,而是能發掘及掌控屬於自己創作的天空,到真正拿起筆桿寫作時,連最不喜歡寫詩的幾個孩子,都會變得異常認真,主動求問如何能以文字表情達意,甚至連字體都變得十分工整,而他們的作品都頗具創意與水準。
史賓塞的快樂教育講求「快樂中學習與學習中快樂」的平衡與融合,學習者的求學過程儼如專屬他們的冒險之旅,當中的酸甜苦辣、利弊得失,他們自有分數,而且經過自我探索,他們才會成為一個更真真、更好的自己,這也是史氏的理論重點所在。就著這一點,我希望分享我創作的一個故事《爺爺的畫展》以及推薦James Thurber的《公主的月亮》給各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作為互勉。
《爺爺的畫展》講述小學生何勇因被爸媽要求照顧好學業而無法習畫,爺爺為了幫助何勇,報讀了畫班,並開始在家中作畫,吸引了何勇,爺爺便趁機跟何勇分享習畫的心得,又讓他嘗試跟他一起練習,後來一次小意外,使何勇能有機會參與他的畫作,畫作更被選上在畫展中展示。這次經歷不僅使爸媽明白孩子的恩賜與願望,更令何勇享受習畫的樂趣與主動積極學習的動力。
《公主的月亮》講述公主想要天上的月亮來醫治她的病,國王費盡心思都不得要領,小丑自告奮勇,跑去問公主,她心目中的月亮多大多重,用甚麼來製造,公主按她的想像告訴小丑,小丑便打造了一條月亮頸項,並跟公主說他已把天上的月亮摘下來了。公主高興不已,藥到病除。國王卻愁眉苦臉,原來他生怕公主看見天上月亮高掛,就知道被騙了。小丑於是再次自告奮勇,跑到公主跟前,把難題道出,月亮已在公主頸上,天上沒了月亮怎麼辦?公主笑言,月亮像她的牙齒,掉了會再生一顆嘛,擔心些甚麼呢。這樣就由公主親自化解了她所製造的難題了。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孩子並非成人的附屬品,他們在成長路上從來都是靠自己兩腿向前走的,他們的問題由他們自己來解決,他們的競爭者亦只有他們自己。成人只是從旁引導與支持,見證孩子獨有的成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